登錄???|???注冊
基于循證醫學證據、兼顧診療產品的可及性、吸收精準醫學新進展,制定中國常見癌癥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本套指南是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自2016年推出的系列指南。本套指南由國內各癌種領域最權威的專家執筆,內容既參照國際指南,又結合中國特色,創新性地采用"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兩種模式制訂更加符合不同地區資源可及性的臨床指南,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中醫 ·2.7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二十四節氣采用導引術動作練習的口袋科普書。全書以照片圖的形式逐一節氣地演示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術,簡明扼要地闡述動作要點,闡述該節氣的健康養護理念。希望讀者通過圖書的圖片便能夠快速掌握該健身精要。
張明亮 ·中醫 ·2.7萬字
《藥理近考》,清代陳治撰。本書為本草類著作,主要輯錄先賢典籍中的藥學理論及用藥方法,兼以介紹家傳用藥經驗。上卷闡述藥物補瀉及汗吐下諸法之辨證用藥、正治從治、五臟五味補瀉、引經報使和臟腑標本用藥式等,共十論;下卷分列七方、十劑、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沉浮、四時用藥、妊娠禁忌、反畏等,共十三論。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貞白堂《證治大還》刻本為底本校勘而成。作者簡介陳治(約1640—1710),字三農(一字山農),號泖莊,清代云間(今上海松江)人,輯其先祖遺著及家書中驗而有效者,兼采先賢醫論,編成《證治大還》四十三卷。
(清)陳治 ·中醫 ·2.7萬字
《尊生要旨》,成書于萬歷二十年(1592),為養生學著作,明代蔣學成匯編,許樂善補訂。全書一卷,共十一篇,分存想、調氣、按摩、導引、形景、飲食、居處、房中、四時、雜忌等篇章介紹養生之法,附以歌訣、圖說;書末“洞玄篇”則闡述養生入道之捷徑。此次以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為底本,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為主校本,以明代胡文煥《壽養叢書》中新刻本《攝生要義》、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尊生秘旨》為參校本進行整理校注。
(明)蔣學成 ·中醫 ·2.5萬字
《節齋公胎產醫案》一卷,系明代醫家王綸所著。王綸(1453—1510),字汝言,號節齋,浙江慈溪人,明景泰至正德間人。先世居陜西銅川,五代時遷居浙江慈溪。幼年習儒,后因父病而精于醫術,著有《明醫雜著》六卷、《本草集要》八卷、《明醫問答》一卷等,另有《節齋醫論》一卷、《節齋小兒醫書》一卷。《胎產醫案》約撰于成化十六年(1480)至正德五年(1510)間。此書專論產后病證治。凡產后病證三十三種,方劑六十六首,其中四十八首系生化湯類方。其書原版早毀,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所載版本有: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退思堂刻本、清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抱珠山房刻本、清道光刻本、抄本。
王綸 ·中醫 ·2.4萬字
《坤元是保》系南宋薛軒輯,由卷上、卷下、續集組成。卷上闡述女科理法,內容豐富,包括脈診、病因、經脈和調經、胎前、產癥、產后、雜癥五大類婦科病癥證治,其中調經、胎前、產癥、產后、雜癥為本書的核心內容。卷下記載鄭氏女科的重要方劑,以“丁仙現絳都春”詞編號,列方一百首。上卷文中所提及的字號能在下卷找到對應的方劑,如上卷“經候脈”中云“女子善懷多妒忌而易于郁結……宜融號主之。然此病……相思相憶所致也”,查下卷“融號正神丸……治一切相思不得志之疾”,有組成、劑量、服法,與上卷遙相對應。
(南宋)薛軒 ·中醫 ·5.7萬字
艾灸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寶貴遺產,是針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這種看上去有些“神秘”的治療方法,迄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生命力。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如何獲得經濟有效、安全系數高的綠色醫療方法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問題,艾灸療法正是合適的最佳選擇之一,因為它既能治好人的病癥,又不傷害人的身體。內容豐富詳實,清晰的步驟圖解,讓您——步步了解如何實施,操作性強,是一本專為艾灸養生愛好者而準備的一本書,沒有過多復雜的理論,從實際操作出發,讓沒有中醫基礎的讀者也能輕松學會艾灸。
本書編委會編著 ·中醫 ·3萬字
《大河外科》(又名《回生外科醫方》)系明代永樂年間民間醫生大河人王拳所撰,書中大部分內容源自明?楊得春《瘡科通玄論》(已佚)。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載外科疾病36種,包含癰、疽、疔、疳、瘤和疥癬等,每病附有1圖;下卷載方72首,呼應了上卷疾病治療的大部分處方。《大河外科》具有簡約實用的特點,并講究辨證論治,強調內外同治,注意補瀉兼施。本書對研究《瘡科通玄論》和明前后中醫外科學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適合中醫外科臨床醫師、中醫外科教學和科研參考。
(明)王拳 ·中醫 ·2.2萬字
《溫氏醫案》為清末醫家溫存厚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撰成。全書共收載治療驗案48則,多為臨床常見病癥,也包括其他醫案著作中少有記載的治療瘋狗咬傷方藥等。書中辨證思路清晰,方藥應用得當,隨證變化靈活,頗具參考價值。此次整理,以光緒十二年丙午(1886)溫氏自刻本為底本。
(清)溫存厚 ·中醫 ·2.2萬字
為了更好學習宣傳傅淑清同志先進事跡,我們編寫了校本教材。編寫這本教材,旨在對傅淑清同志事跡再學習,學習她甘于奉獻,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扎實苦干,敢于擔當,傳承使命,學習她堅定理想信念,涵養道德情操,夯實學識根基,仁愛之心,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作者簡介:黃文賢,男,1962年11月出生,江西南豐人。1983年7月畢業于江西大學(現為南昌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
黃文賢 胡志方 ·中醫 ·2.1萬字
《廣嗣須知》為明代胡文煥所編。此書以明蔡汝賢《螽斯集》為藍本,合并明俞橋《廣嗣要語》卷一的部分內容,最終由胡文煥編校而成。全書不分卷,自積陰德至合造化,共分九條,主要論述了修身養性、固氣調攝、選擇配偶、男女不育不孕療治方法等優生優育的內容。書中強調廣嗣之事不獨治藥物、調精氣而已,其最切要者莫過于多行善事以積德。全書論述事理顯易,不涉奇詭,所收藥方亦多為效驗良方。其中一些有關修身養性與生育的論述,至今仍具有借鑒價值。此次整理以明萬歷胡文煥文會堂所刻《百家名書》本為底本。
胡文煥 ·中醫 ·2.1萬字
運動鍛煉能夠強身健體,避免各種小病小痛。但當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難以抽出時間活動身體。其實,鍛煉身體不一定非要花費許多時間。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做一些小動作,就有很好的健身防病功效。比如,手腕動一動,就能預防鼠標手;扭一扭脖子,就不會被頸椎病盯上;踢踢腿,就能防治關節炎;梳梳頭,就不受高血壓的困擾。在書中,成向東精心總結了一系列適合在各種場所做的保健小動作。主要內容包括:“簡單的中醫養生操”——養好精氣神防百病;“隨時隨地小動作”——從早到晚都輕松,不疲勞;“拍拍打打強五臟”——每天5分鐘,五臟堅實病不找;“從頭到腳動一動”——讓全身煥發健康活力;“簡單排毒減壓操”——做做動作就減壓,省錢又輕松;“為家庭成員定制運動套餐”——讓男女老少都康健。
成向東主編 ·中醫 ·2.3萬字
《救傷秘旨》,刊于1852年,清代趙廷海著。書不分卷,詳細記錄了脈診與辨死生之法、各穴位受傷后的見癥與救治方法。是一部傷科專著,強調藥物治療,詳細介紹穴位受傷后的用藥經驗,其方用之多驗,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本書與集團所屬出版單位業務范圍相一致)
(清)趙廷海輯著 ·中醫 ·1.6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康復科主任成向東根據現代家庭常見病特征,精心總結的一系列適合在各種場所做的防病調理小動作。內容包括:“小病小痛不求醫”——動出自愈力,調理家庭常見病;“養心健腦操”——控三高,防治心腦血管常見病;“伸伸臂、扭扭腰”——解決常見職場問題;“減肥健美操”————控制體重,防范肥胖;“突發急癥怎么辦”——按按捏捏解決突發疾病。本書圖文并茂,并配有二維碼動作視頻示范,省時省力,簡便有效。無論是走路、乘車,還是在辦公室或家中,每天花三五分鐘時間動動手、晃晃腦,就能收獲健康。
成向東主編 ·中醫 ·2.2萬字
一味藥養生類圖書是市場的常銷品種,具有簡單高效,服用方便的特點,列入系列叢書會更加權威,也能充分體現中醫藥圖書特色。該叢書是根據市場常態和開卷數據分析進行開發策劃。該叢書符合市場需求,四色印刷,文圖并茂。
余瀛鰲 陳思燕 ·中醫 ·3.9萬字
中醫健康狀態調理是在健康狀態評估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運用多種中醫藥干預手段對健康狀態進行調理,從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質的過程。本部分按照健康狀態將人群分為一般人群、重點人群、亞健康人群及慢性疾病人群,運用起居調理、情志調理、飲食藥膳調理、運動調理、傳統特色技術調理等進行相應干預,具有普適性。本分冊是《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三部分,是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健康狀態調理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2.1萬字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系列是以CSCO平臺發布的第一套臨床指南,本指南由國內最權威專家執筆,內容既參照國際指南,又結合中國特色,創新性地采用“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兩種模式制訂更加符合不同地區資源可及性的臨床指南,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第一本肺癌已經出版。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中醫 ·1.8萬字
《冰壑老人醫案》為明代吳天泰、朱茂暉、薛行等輯錄金九淵醫案而成。金九淵(?—1641),字長鳴,號少游,晚年又自號冰壑老人,浙江嘉興人,精于醫術,名著當時。該書于明崇禎十四年(1641)成書刊行,全書載金九淵醫案七十余則,文獻與臨床價值都很高。本次出版以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所藏明崇禎十四年(1641)刻本為底本,因該本為孤本,故根據該本進行校勘。
(明)金九淵 ·中醫 ·1.7萬字
《醫論三十篇》,醫論專書,清代韋協夢撰集,成書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刊行于清嘉慶三年(1798)。《醫論三十篇》載醫論三十篇,內容涉及陰陽、氣血、水火、治則、治法、遣方、用藥、禁忌、任醫、養生等,篇幅精短,論說精辟,多有獨到見解,對中醫臨床多有啟迪。現存清嘉慶三年戊午(1798)刻本,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等處有藏。此次整理以清嘉慶三年戊午(1798)刻本為底本。作者簡介:韋協夢,字靜山,蕪湖人,約生活于清乾隆、嘉慶間,生卒年不可考,曾參與《四庫全書》纂修,纂輯《儀禮章句》及《儀禮蠡測》。
(清)韋協夢 ·中醫 ·1.6萬字
本書為《周圍血管病中醫小叢書》之一,由遼寧省名醫、外科專家呂延偉教授等主編。全書共8章,重點介紹了最為常見的8種周圍血管疾病的治療難點、中醫治療優勢、辨證治療過程中細微的變化與對策,突出展示了周圍血管疾病的中醫治療水平和成果,客觀評述了中西醫治療現狀,并結合我國幾代專家的臨證經驗,提出適合患者病情與需求的治療方案。
張建強 趙欣 ·中醫 ·1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