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儒家哲學》收錄了梁啟超在清華大學關于儒學的深入淺出的講演稿。他圍繞學術界及讀者所關注的重點問題,講述了儒家發展的歷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學與經學的結合,關注哲學與人生的聯系,講述中常洋溢著充沛的感情,因而極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學問與社會之問,講述簡潔明了,觀點明確新穎,常有發前人所未發之見。對于儒家哲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從儒家哲學、儒家政治哲學和儒教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度寮艺軐W》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梁啟超 ·中國哲學 ·7.4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從1995年到2011年撰寫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社會關懷”和“老莊的人文思想”兩個主題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獨到的哲學精神,闡發了作者對道家人文情懷的詮釋。本書文筆優美,見解卓絕,深入淺出,是一部大氣磅礴的力作。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1.5萬字
本書由流沙河結合自身的人生閱歷,以通俗、流暢的語言,對《莊子》內七篇逐篇擇要對照原文進行講解,既體現了沙老對莊子其人、其書的理解,也滲透著沙老對自己一生風雨的體悟和省思,使原本極具哲學思辨性的《莊子》原文不再抽象難懂,而變得親切可感,可讀性強,富于啟示意義。本書也充分體現了沙老諷世憂民的仁者情懷、勇于自嘲的諧趣智慧、隨性自適的散淡性情。作為名詩人,沙老對《莊子》童心不泯和詩意盎然的一面,往往有妙趣橫生的領會,這是多數注解詞句、深研哲學的學者難以觸達《莊子》的地方。作為一名頗富盛名的文字研究者,沙老對《莊子》篇名結構、“爝火不息”之“爝”、“養生主”之“主”、“指窮于為薪”之“薪”等,又有著解字家所特有的敏銳把握和獨到見解。
流沙河 ·中國哲學 ·12.7萬字
星云大師認為,培養因緣,是人生成功最大的秘訣。世上真正的成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天一磚一瓦扎實做起。只要以一顆大自在的心,組合各方力量,就能發揮生命的無限潛能,獲得人間大成就。大師開示道:經營人情不經營利益。經營分享不經營個人。經營善友不經營錢財。經營知足不經營五欲。
星云大師 ·中國哲學 ·8.7萬字
《周易外傳》是王船山隱居著述初期的一部最重要經學和哲學著作。在本書中,他以《周易》每卦為話題,展開了對明亡的反思,對傳統政治制度的剖析和探討,對理學各家的評騭,對佛教道教的批評等等。本書語辭謹言繁密,非平氣虛心不能讀,故在整理點校之外,特為箋釋。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三大老”之一,著名思想家??骨迨『?,隱居著述。他的學術宗旨是“宗師橫渠,修正程朱,反對陸王”,對于理學有了深入的檢討和開拓。
(明)王夫之 ·中國哲學 ·26.3萬字
本書以理、性、心、知四個范疇為中心,通過對朱熹、陸九淵和王守仁三者思想的比較分析,對理學從朱學時代到王學時代的演進脈絡進行了探討和概括。本書認為,在對理范疇客觀性的認識以及心理關系、知行關系方面,朱學與陸學實際上更接近,而二者與王學之間的差異則是本質上的。從朱陸到陽明,理學逐漸演進為徹底的實踐之學、方便之學,得以從士大夫階層走向民間。
畢游 ·中國哲學 ·26.3萬字
先秦諸子的文化合力實現了對王者形象的成功設想,孕育了統一和富強的漢唐雄風。本書形成了一個由合而分,又分中求合的理論框架,選取的是諸子九家,其實輻射到的是整部春秋戰國思想史。本書做到了學術性與大眾性的結合,盡量將艱深的諸子思想和當前的社會難題關聯起來,讓諸子思想發揮現實意義。
王永 ·中國哲學 ·18.8萬字
《周易》是我國一部重要的經典文獻,為中國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包含著珍貴的人生智慧。本書從卦象符號直讀入手,通俗解讀《周易》,結合歷史與現實,對經義的深層內涵與廣義外延充分加以挖掘和拓展,以凸顯《周易》中深藏于內的為人處世之精髓、智慧生活之法則。本書寓深于淺,微言大義。適于黨政機關的領導者、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以及追求卓越的各階層人士閱讀。一書在手,智慧擁有,終生受益!
陳樹文 ·中國哲學 ·32.1萬字
錢穆推薦“復興中華文化人人的幾部書”之一?!秱髁曚洝纷鳛橥蹶柮鞯囊徊空Z錄體著作,是距離當今近的一部哲學經典。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收入《王文成公全書》的《傳習錄》(此為通行本,簡稱全書本《傳習錄》),共有三卷。其中,上卷收錄徐愛、陸澄、薛侃記錄的陽明先生問答語130條;中卷收錄陽明書信8封、短文2篇;下卷收錄陳九川、黃直、黃修易、黃省曾等記錄陽明先生問答語143條。然而,陽明《傳習錄》的內容,并不是始終如一的,而是在不同時期的編輯、刊刻過程中,經過多次的增訂刪減之后,后由錢德洪編定的。湯一介、馮達文弟子,深圳大學黎業明教授點校、注釋、翻譯。以明隆慶六年刊本為底本,對校本、參校本合計達十九種之多,搜集無遺。點校細致,入微,語句層級節節分明,文本結構煥然一新。注釋厚重,妥帖,儒學傳統中的王陽明,時時與朱子交鋒的王陽明。翻譯精確,精確,還是精確,“一字不放過”
(明)王陽明撰 黎業明譯注 ·中國哲學 ·27.1萬字
本書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后的意識形態。但后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本書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于道家,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
呂不韋及門客 ·中國哲學 ·5.8萬字
書是著名哲學家、易學大家余敦康對漢代、宋代易學研究發展狀況的梳理,進而試圖把握易學演變的規律和發掘易學的核心思想或內在精髓。在書中,作者提出,在漢代象數派為何與表現宗教巫術的占卜糾纏扭結在一起?漢易的象數之學究竟是怎樣走到窮途末路,終于為王弼的義理派的易學所取代的?宋代為何又掀起了一個易學研究的熱潮?宋易有哪些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問題的逐步解決和對漢宋易學的深入探討,作者提出了易學的內在精髓。很值得的研究易學和對易學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余敦康 ·中國哲學 ·43.6萬字
從學科觀念的接納到學科體系的確立,馮友蘭先生為中國哲學史學科的早期建構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歿。本書即是馮先生為中國哲學史奠定基礎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作品。通過接納和吸收西方哲學的模式和方法,馮友蘭從形而上學、人生哲學和方法論三個角度切入,系統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和名家等先秦諸子,以及周濂溪、張橫渠、二程、朱熹、王陽明等宋明道學家的哲學思想,并將其視做中國哲學傳承和發展的主流加以梳理、闡釋。
馮友蘭 ·中國哲學 ·4.5萬字
本書深入闡述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內涵及其對中國哲學的影響,主要涉及《老子》的思想、與儒墨等家的關系,也討論了楚簡《老子》的主要思想。本書曾是《老莊新論》一書的部分內容,此次單獨出版,共分為四個部分。即:老子其人其書、戰國楚簡《老子》及道家古佚書、老子論述、附錄(先秦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舉例)。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2.2萬字
《周易口義》十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四庫提要書作者為宋代倪天隱,該書主要講述其師胡瑗生平事跡的學說?!吨芤卓诹x》為胡氏口述,由其弟子倪天隱整理成書,故名《口義》,是胡瑗以易學闡明儒理的代表著作,頗為程子、朱子所推崇。胡瑗是北宋著名學者,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993~1059),字翼之,世稱安定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與孫復、石介并稱“宋初三先生”,被視為宋明理學先驅,講求“明體達用之學”,著有《周易口義》、《洪范口義》等。
(宋)胡瑗 ·中國哲學 ·33萬字
荀子,戰國時著名思想家、文學有。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本書以荀子的基本思想為出發點,在荀子對天人的思考范疇上,對做人、做事、處世、言談、交際、識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細致、又淺顯易懂的探討,對讀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研讀范本。荀子“人定勝天”思想的提出,則是發展了孔子仁學的實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讓人的一生更幸福,讓社會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在中國哲學史上和中國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8.1萬字
《洪范》與先秦思想之間的關系這一課題,還很少為學術界所關注。作者通過對周公、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管子》、韓非子思想與《洪范》關系的研究發現:這些偉大思想家的思想來源都與《洪范》密不可分。同時,作者還對《洪范》的作者及成篇時代的不同觀點進行了梳理,并總結出其爭論的焦點所在。其次通過成篇時代考察、《燹公盨》與《洪范》的關系、《書》初次集結的時代、《洪范》的語體特征五個方面的論證,指出《洪范》是因為周武王訪問箕子,由箕子陳述,周初史官記錄而成的。
張華 ·中國哲學 ·17.3萬字
本書舍棄以王弼為代表的義理學派與《周易集解》為代表的象數學派,試圖走出自東漢2000年以來的易學研究體系,直接回歸《周易》原作者的思想。本書以卦畫、卦象、卦爻辭為依止,逐字疏解文本,以揭示《周易》中所蘊含的本有思想。由本書疏解,可知《周易》是周朝王室貴族修身行事處世、提高自身思辨力與判斷力的修行指導書。在此基礎上重新審視《周易》,能對觀察先秦思想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帶動當代傳統文化思想的研究。
王天苗 ·中國哲學 ·10.6萬字
在道家的學術譜系當中,心的問題則并沒有取得像在儒家中那樣的至高地位,老子一開始便將這個觀念的重要性置于“道”和“氣”之下,并同時對于心與氣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思考,但老子出于上述趣味而展開的對于人之所是的回答因此也是不完整的,人的精神性受到外在的最高觀念的左右而未能達到真正的“自由”。心氣關系隨后在稷下黃老學當中成為樞紐性的問題,也正是稷下黃老學家,對心與相應的修養技術進行了目前為止最為詳盡的探索,并使“心術”這個話題成為一個對其后諸子都很重要的思想資源——黃老學中的上述話題同樣影響到了儒家學者,無論先于孟子的孔子后學還是孟子本人和荀子,在一定程度上在思考心的時候都受到過稷下學者的啟發。先秦道家最偉大的人物莊子在論心的時候,同樣沒有脫離上述道家的傳統,但他雖然沒有正面將心從道的支配下解放出來,他對于精神層面的修煉技術的天才思考卻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某種突破性的效果——不過莊子所設想的那種心靈的自由,我們卻需要轉換視域,從生存論而非認識論的角度來加以澄清。
匡釗 ·中國哲學 ·18.2萬字
本稿以時代為序,從先秦到現代,分十八講深入淺出地系統講述中國哲學,尤其是對莊子思想、陽明心學、近代哲學思潮等的講解,體現出作者的獨特見解和哲學思想,實為作者楊國榮的哲學理論、哲學思想的結晶版。本稿不僅適合哲學專業學生學習閱讀,也適合廣大哲學愛好者閱讀。
楊國榮 ·中國哲學 ·28.5萬字
本書以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乙本為底本,以帛書甲本、郭店楚墓出土竹簡本、王弼注本為主校本,參校以易州景龍碑本、遂州龍興觀本、嚴遵本、河上公本、傅奕本、范應元本等七十余種傳世本,對《老子》一書進行了審慎校勘,并依勘定文字對之做了自成一家之言的訓釋、翻譯和疏解,可謂當代人所做《老子》釋讀方面不可多得的佳作。
黃克劍 ·中國哲學 ·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