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四書”之一的《中庸》原為《禮記》之一篇,相傳為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因不滿意宋儒對《中庸》的解釋,南懷瑾先生親自撰寫了《話說中庸》一書,澄清了人們對“中庸”的誤解,指出《中庸》是發揮圣學的宏文,子思旨在闡明孔子之所以為圣人的學養和造詣,既為傳統的儒學辯護,又表達自己親受孔子的教誨而別傳圣學心印的精義;《中庸》的要點在于指出學問修養必須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際心性相關的道體和作用。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6.6萬字
本書精選了梁啟超先生在政論、文論、講演和詩詞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說每篇文章都展現了梁啟超先生獨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筆和激揚而與時俱進的思想,具有極高的知識性和可讀性。
梁啟超 ·中國哲學 ·19.1萬字
在先秦諸子百家中,鬼谷子王詡的身世算是最離奇的一個,關于他的傳說不一而足。值得肯定的是其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地位,是先秦縱橫家學派的鼻祖。《鬼谷子》是其一生學術研究的精髓,對后世影響頗深。本書按照《鬼谷子》原有樣式,分十二章,從中選取與我們現實生活切實相關的思想進行全新解讀,既保留原有思想,又貼近現實。獲取人生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學習和不懈努力,希望我們精心準備的這本《鬼谷子》,能夠帶給大家最大的啟示與幫助。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3.1萬字
本書收編了作者多年研究中國古代道家哲學、中醫古文獻的各種著述多篇,包括對《道德經講義》、《伍柳仙宗》、《黃帝內經》、《古書隱樓藏書》、《悟真篇》、《黃元吉玄關絕學》等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是當代有關中國古代哲學、古代科技史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書說理淺近,指點顯明,易于閱讀。
靜虛子 ·中國哲學 ·16.3萬字
本書從學術角度闡述了《推背圖》如同《周易》以及它的標識——太極圖一樣,是由陰陽兩個部分構成的,陰的一部分由符號、卦象、易術理論組成,陽的那一部分由讖曰和頌曰的文字描述組成。這陰陽兩部分相輔相成的組合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就是我們常說事物矛盾的兩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只有將這陰陽兩部分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去理解和證明才能真正明白《推背圖》的本意,以及易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許欽彬 ·中國哲學 ·18.3萬字
《莊子》是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經文的合集,內容豐富玄奧,思想博大精深。《莊子說什么》是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教授韓鵬杰對《莊子》一書的獨到解讀,帶我們走近莊子其人其文。韓鵬杰從“內篇”“外篇”與“雜篇”中挑選出15篇反映莊子思想精華的代表文章,用“原文+注釋+評析”的形式,逐字逐句地為讀者們精講其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平實的語言、豐富的例證和精準的評析,向讀者們介紹了莊子思想的精粹,給予讀者哲學高度的人生啟示。
韓鵬杰 ·中國哲學 ·19.4萬字
世界是什么?它是怎樣開始的?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里去?我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生和死的意義是什么?以歷史的、唯物的辯證方法考察地球生物和人類的進化,質疑對這些追問的眾多非科學回答,從宏觀到微觀多層次、多學科、系統地探索世界和人類應有的前途,并提出一系列獨到的新見解。
孫家駒 ·中國哲學 ·19.1萬字
本書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艾愷在寫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一書后,為印證事實,于1980年8月來華專訪梁漱溟先生的訪談記錄。談話中,梁漱溟論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點及代表人物,也談及與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釗、陳獨秀、周恩來、蔣介石、康有為、章太炎、胡適、馮友蘭等的交往經歷,并回顧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動——任教北大、從事鄉建運動、創建民主同盟等。書中內容豐富,可作為了解與研究梁漱溟思想與活動及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考,對讀者修身處世亦不乏啟迪。。本書初版于2006年出版,曾入圍第三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榮獲“2006年十大好書”,2015年8月,艾愷教授榮獲第九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梁漱溟 (美)艾愷 ·中國哲學 ·19.1萬字
《讀透王陽明:心學教你內心強大的智慧》是一本大眾哲學類的圖書,書中以王陽明原話為基礎,配合一些生動的社會現實例子,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心學思想的基礎上,把王陽明思想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引導現代人尋找內心的純凈,學會屏蔽外界紛擾的影響,修煉內心的強大,探尋幸福的人生。心學之下,世間再無難事。王陽明的心學是無堅不摧的心靈武器。在這強大的“指導系”思想中,“致良知”將告訴你認知世界的真相,“知行合一”將引導你改造世界的腳步。追隨王陽明的心路歷程,就能深刻領會到“心學”最精妙的動人之處,能夠讓一顆迷茫、躁動的心淡然處事,安然辨物,化解一切難題。
冷湖 ·中國哲學 ·13.5萬字
禪是達觀處世的態度,禪是養心怡性的指南;禪是慈悲為懷的仁心;禪是勵志修身的妙悟,禪是執著追求的精神;禪是優勢生存的智慧。用禪的精華來浣洗我們的心靈,教你學會做淡定的自己。平常之人常有,而平常之心難得。反過來講,正是因為心難平常,人才變得如此平常。常懷悲憫之心則惡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實、平和,人才有感恩心。善與惡、愛與仇,在人心里此消彼長,你必須謹慎把持,以使佛心常駐。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是十分明顯的道理。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能做些有意義的事,為后人留下點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正道。珍惜生命、順應自然,該來的終歸會來,該去的終歸會去。我們無法挽留,也無法驅散,平心對待,一切隨緣!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3.7萬字
中國古代哲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上涌現出了眾多的思想家、流派,在世界哲學之林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本書不過分糾結、拘泥于分析框架,而是遴選出中國哲學史上代表性的人物和論題,以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性為基本依歸,以流暢、通俗的語言勾勒出中國哲學的基本框架,梳理出問題線索,幫助學生在盡快建立起關于中國哲學的知識地圖,提供思想錨點,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本書選擇中國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對他們的哲學體系做了整體性的闡發和揭示。作者從每一位哲學家的根本問題出發,明確其概念內涵及問題的具體指涉,呈現出其思想展開的固有脈絡和結構。作者對中國古代哲學問題、哲學家的思想路徑的深入挖掘,以及對隱藏在基本哲學洞見背后的思考和論證過程的強調,對于我們今天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是極具啟發的。
楊立華 ·中國哲學 ·19.5萬字
蔡元培是我國現代教育制度的締造者,一生主張教育救國,他認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動中國社會的變革。他對中國社會的弊端有透徹的認識,在國內大力提倡民主、自由與人權思想,致力于改良社會風氣,尤其重視公民道德教育及相應的世界觀、人生觀、美學教育。
蔡元培 ·中國哲學 ·15.8萬字
我們現在通常看到的《大學》是二程及朱熹對原本《大學》改編、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認為《大學》原文本來就是儒家追求“內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邏輯嚴密,文氣通順,粲然可觀,不必加以篡改。為了向大眾揭示原本《大學》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義,先生特依據西漢小戴所傳曾子《大學》原經,對其本旨重新加以闡釋,內容包括《大學》的價值,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的修養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內圣(明)之學,“修身”至“治國”的外王(用)之學,內外兼修之道,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歷史教訓,王朝更替與儒學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與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會古今,取精用宏,妙語連珠。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5萬字
《商君書》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該書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宏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其中有些內容比如不能讓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監督等,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戰國)商鞅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8.7萬字
《易經》是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被譽為華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讀易不能為太醫,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之說,故其作用被稱為:修身、齊家、治國、平滅下。
史冷金 ·中國哲學 ·19.5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第一次在太湖大學堂的演講輯錄。本書對如何修證佛法,盡快在修證之路上取得成就,有諸多獨到的個人觀點,更有諸多具體實證修行的辦法,是南先生很重要的著作。南先生還站在現代生命科學的角度,考察了西藏密宗、禪宗、凈土等修行法門,其中有些內容,南先生更以密宗上師身份,親述自己修證之路上的傳奇,和諸多實證感受,澄清了修證者在前進之路上的歧途,可謂“掏心”之作,是志于佛學、修身的讀者的福音。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5.1萬字
從老子的哲學中,我們可以學習老子看世界的眼光;從莊子的哲學中,我們可以學習莊子浪漫的人生態度。希望張莉、陸杰編寫的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莊子:達觀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夠讓讀者窺到實現這兩方面愿望的路徑,對道家智慧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和體悟,希望它能成為一陣清風,為忙碌、緊張、疲憊的人送去些許清涼。
張莉 陸杰峰 ·中國哲學 ·12.5萬字
本書稿是針對我國著名哲學大家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思想和著作,進行全方位解讀分析的社科讀本。作者將哲學通俗化的一種嘗試,試圖跟著馮友蘭先生的思路,以中國哲學問題為核心,來講哲學。本書系統地講解了中國哲學的發展和演變,介紹了我國古代哲學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書對馮友蘭有爭議的思想,也試圖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補充了一些新穎的內容,使本書增加了更多的哲學容量。
單正奇 甘會兵 ·中國哲學 ·18.6萬字
本書由百萬冊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作者度陰山,從浩如煙海的心學著作中精心挑選出99句至理箴言,并對每一句進行了精辟的解讀,將晦澀難懂的陽明心學濃縮成了一本通俗易懂、可以每天習練的隨身讀物。讓你在輕松閱讀中,漸漸獲得“知行合一”的無邊智慧和無窮力量!立志、格物、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練、致良知,陽明心學6大主題全收錄!句句大白話!句句是重點!讓你迅速掌握陽明心學的核心智慧!
度陰山 ·中國哲學 ·1.9萬字
群經之首,思想之源。黑格爾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榮格說: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周振甫譯注 ·中國哲學 ·1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