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說
會員

王通離世后,他的門生們為了紀念他,弘揚他的思想學術,于是仿孔子門徒作《論語》而編撰了《中說》。《中說》也稱《文中子說》。全書共分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問易篇、禮樂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關朗篇十篇。佚文《敘篇》里云:"文中子之教,繼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為首。古先圣王,俯仰二儀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公,故次之以《周公篇》。周公之道,蓋神乎《易》中,故次之以《問易篇》。《易》者,教化之原也。教化莫大乎禮樂,故次之以《禮樂篇》。禮樂彌文,著明則史,故次之以《述史篇》。興文立制,燮理為大,惟魏相有焉,故次之以《魏相篇》。夫陰陽既燮,則理性達矣,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故次之以《立命篇》。通性命之說者,非《易》安能至乎?關氏,《易》之深者也,故次之《關朗篇》終焉。"是對《中說》的一個簡略概括。十篇皆以文章標題為核心,用講授的形式,以及與眾弟子、學友、時人的問對,記錄保存了王通主要的言行和思想。是后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際思想發展的重要文獻。《中說》最早有北宋阮逸注本及龔鼎臣注本,南宋有陳亮重編本。阮逸注本流傳至今而龔鼎臣本、陳亮本皆佚。三全本《中說》吸納前輩整理的成果,在注釋和翻譯過程中充分參考各類原典以期對文意有更為準確的把握,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務求做到文字明達雅正。

馬天祥譯注 ·中國哲學 ·19.9萬字

明夷待訪錄·破邪論
會員

《明夷待訪錄》與《破邪論》都是黃宗羲的政論性專著,此次“三全本”收入這兩種書合為一本,從它們前后相承的關系中,更清晰、深入地反映了黃宗羲的思想。《明夷待訪錄》共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鎮》《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財計一》《財計二》《胥吏》《閹宦上》《閹宦下》計二十一篇,涉及政治、法制、教育、經濟、軍事、人才選拔等各領域,每一篇或數篇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深入剖析,談古論今,深切要害,并在最后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黃宗羲身處明末清初的社會變化大局中,深感明朝滅亡之痛,欲在君主專制政體下挖掘明亡的根本原因,所以他通過對君、臣、相等地位及相互關系的分析,闡釋了他的君道和臣道,重新定義了君與民、臣關系,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原君》)之論,并直言天下非一姓之天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原臣》),等等,這些立論實際已超越了傳統君臣觀,在當時實為“極大膽之創論”(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強烈刺激了世人耳目,有著非凡的現實意義。《破邪論》共一卷,寫于《明夷待訪錄》完成的三十年后,分《從祀》《上帝》《魂魄》《地獄》《分野》《唐書》《賦稅》《科舉》《罵先賢》九篇,每一篇都針對不同的內容進行論述。九篇文章,內容多樣而并沒有統一的主題,總體可以視為《明夷待訪錄》的再論和補充。這兩部書自刊行之日起就影響極大,而《明夷待訪錄》尤甚,到了清末,梁啟超、譚嗣同等倡民權共和之說,“則將其書節鈔印數萬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驟變,極有力焉”(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王玨 褚宏霞譯注 ·中國哲學 ·20.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绥德县| 固阳县| 苗栗县| 青神县| 左权县| 界首市| 天等县| 桑日县| 清徐县| 平阳县| 东明县| 禹城市| 东明县| 永修县| 成武县| 黄梅县| 缙云县| 阿城市| 塔城市| 筠连县| 龙山县| 梅州市| 上虞市| 任丘市| 陕西省| 咸丰县| 和顺县| 华亭县| 诸城市| 青铜峡市| 延长县| 苍溪县| 徐州市| 普安县| 姜堰市| 楚雄市| 霍城县| 蛟河市| 射洪县|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