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論語心讀
會員

當前形勢下,讀者親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回歸經(jīng)典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凝聚力表現(xiàn)為文化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傳遞、傳播過程中形成了政治、思想、倫理、情感上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民族凝聚力、聚合力的基礎(chǔ),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一種文化資源。作者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尤其把讀書、讀《論語》作為日常的生活方式,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中華文化的美好,讓更多的教師認識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體悟,寫成了這本《論語心讀》。這是一本可以引領(lǐng)讀者通讀《論語》的書。一本與讀者探討以下問題的書:什么樣的書才可以稱之為經(jīng)典?如何能夠讓經(jīng)典活起來?如何能讓經(jīng)典和我們自身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怎樣在教育體質(zhì)內(nèi)實施經(jīng)典教育?作者讀出了真實的儒家;讀出了唯美的儒家;讀出了永恒的儒家;讀出了儒家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取向;讀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情懷;讀出了以教為政的教育追求;讀出了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讀出了自由討論的教育模式;讀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讀出了全面發(fā)展的課程建構(gòu);讀出了慎獨正己的修身方法;讀出了積善成德的德育路徑。這些恰恰是當今教育缺失、迷失、丟失的最寶貴的傳統(tǒng),也是永恒的教育智慧。

柳恩銘 ·中國哲學 ·24.1萬字

正蒙釋 正蒙輯釋
會員

《正蒙釋》是明代高攀龍《正蒙集注》和徐必達《正蒙發(fā)明》的合刻本,在《正蒙》注解本中別具特色,且二書相輔相成,可互相補充、發(fā)明,較好地繼承與發(fā)展了張載哲學思想的精髓。《正蒙釋》并非二書的簡單相加,徐必達編訂《正蒙釋》時,把《正蒙發(fā)明》中與《正蒙集注》相同的注解刪去,獨有的注解保留,把《正蒙發(fā)明》和《正蒙集注》中不同的但相比較不準確的注解刪除,能夠互補的保留。經(jīng)徐必達編訂后,《正蒙釋》中的《正蒙集注》基本保持原貌,《正蒙發(fā)明》則更加嚴整精練,且與《正蒙集注》的思想得以高度一致。從思想內(nèi)容上看,以程朱哲學思想解《正蒙》、確立氣的行上本體意涵進而批評佛老、注重修養(yǎng)工夫是《正蒙釋》的重要特點。此書以國圖藏明萬歷本為底本,以清初平江蔡方炳本為對校本,以清《性理四書注釋》本為參校本。書后“附錄”,包括高攀龍碑傳資料九篇、徐必達傳記五篇以及《正蒙釋》提要一篇。《正蒙輯釋》是清代華希閔所撰,是研究張載《正蒙》及華希閔本人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已有一定的影響。《正蒙輯釋》是在高攀龍《正蒙集注》、徐必達《正蒙發(fā)明》的基礎(chǔ)上,以朱子學為主要立場注釋《正蒙》的著作。在清初尊朱熹黜王陽明的學術(shù)氛圍中,華希閔的注釋雖體現(xiàn)出強烈的程朱理學色彩,但他并沒有完全否定王陽明及其學說,這在當時是相當理智且可貴的。《正蒙輯釋》以“閔按”的形式,闡釋了《正蒙》每篇全旨及篇文段意,其中所論及的太虛本體論、心性論、工夫論等,都體現(xiàn)了華希閔的獨到理解。本書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刻本《性理四書注釋》中的《正蒙輯釋》為底本,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王植《正蒙初義》為參校本。

(明)高攀龍 徐必達撰 邱忠堂點校 (清)華希閔撰 張瑞元點校 ·中國哲學 ·19.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漳县| 香河县| 齐齐哈尔市| 长岭县| 慈溪市| 平和县| 石台县| 灌南县| 乡宁县| 武夷山市| 姜堰市| 宁河县| 玉门市| 宽甸| 清苑县| 沅陵县| 长沙县| 邢台市| 嫩江县| 自治县| 昌乐县| 昌黎县| 瑞安市| 蒙自县| 肥东县| 秦安县| 乌海市| 太原市| 苏尼特右旗| 顺平县| 绥棱县| 连云港市| 宁国市| 福建省| 泰州市| 亳州市| 盈江县| 长沙县| 和平县| 蓝田县|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