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我國,對地學哲學的思辨一般遵循從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及其方法論角度,去探討分析地學思維及其方法,或是從科學哲學的角度考察地學自然科學。本書融合了上述地學哲學及其研究的主要思路,精選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及科學哲學、科學技術史等專業自1998年以來的地學、哲學與社會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對地學科學思想、地學史及其淵源、地學科學哲學、地學科學方法論和地學與社會關系等,做了全方位的探討和思考。
劉酈 劉愛玲 阮一帆編著 ·理論流派 ·24.7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維特根斯坦哲學解釋史研究”(15XZX011)的最終成果,在說明近百年維特根斯坦哲學解釋的歷史處境和研究狀況的基礎上,依據主題的實質差異、解釋群體的變化、典型事件的產生、解釋路徑的變換、標志性成果的出現等標準,將百年維特根斯坦哲學解釋劃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922—1950)是“《邏輯哲學論》的初級解讀”,第二階段(1951—1969)是“《哲學研究》的初步反響和《邏輯哲學論》的系統解讀”,第三階段(1970—1990)是“正統解釋的全面確立”,第四階段(1991—2003)是“美國新維特根斯坦研究”,第五階段(2004—)是“對正統與非正統的多元超越”。通過階段劃分和內容剖析,本書第一次使百年維特根斯坦哲學解釋的源流脈絡變得清晰,展現一幅栩栩如生的譜系圖。本書還對近九十年的中國維特根斯坦研究進行專門分析,因為中國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不僅是國際維特根斯坦共同體的有機部分,而且占據著重要地位。
張學廣 ·理論流派 ·24.6萬字
《法國哲學》輯刊由中國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馮俊教授任主編,本書為第五輯,主題為“唯靈論與唯物論”,包括4個欄目、14篇文章。
馮俊主編 ·理論流派 ·20.6萬字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爾布雷希特·胡塞爾出生于1859年4月8日,辭世于1938年4月27日。為了紀念他誕生160周年誕辰和逝世80周年,編者于兩年前開始收集和挑選一批關于他的回憶文章,邀請一批同仁與同學參與,陸續將它們譯成中文,現在結集于商務印書館的《現象學文庫》中出版。
倪梁康 ·理論流派 ·38.3萬字
王廷相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繼承北宋張載的氣學思想,成為宋明理學中氣學一派的重要代表。學術界對王廷相的氣學思想多有闡發,本書聚焦王廷相的心性思想開展研究,認為王廷相繼承了“以生言性”的自然主義人性論傳統,其“習以成性”的思想強調學習、習練以及環境對人性的影響,代表了一種以知識理性帶動道德理性的思想傾向。王廷相反對心學“致良知”,認為道德知識、道德情感都起源于經驗,并通過經驗而得到確證,這有助于扭轉理學中純內向的、反觀內省的為學傾向。總之,王廷相的心性思想對我們把握明代思想的全貌很有啟發意義。
李世凱 ·理論流派 ·25.5萬字
迄今語言學轉向和文化研究已發展為較為完整的、整合的理論與方法論體系,它已廣泛滲透到各人文社會科學甚至是自然科學領域中,從而成為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的主導研究取向與方法論。那么,技術史家是如何回應這一文化轉向的呢?技術史領域是如何在承繼其研究傳統和吸納跨學科的文化理論與方法而實現該領域的文化轉向的呢?技術史中的文化研究的整體發展態勢如何?包含哪些研究路徑各自的未來走向如何?它們如何整合既有研究傳統與文化研究方法?本書回答了這些問題。本書也是東北大學《技術哲學與STS論叢》之一。
陳玉林 陳凡 ·理論流派 ·22.5萬字
《治道:概念·意義》是一部有關儒家治道的基礎性研究之作,也可以說是一部有關儒家治道的概念史著作。全書圍繞著“治道”一詞以及與治道相關的八個基本概念,即治法、治具、治術、治體、政道、王道、人道、中道,以《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及一部分現代新版古籍資料為基礎,以經、史、子、集文獻為框架,以先秦至明清兩千多年歷史為跨度,詳細分析每個概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起源、使用、含義及其演變。
方朝暉 ·理論流派 ·21.3萬字
本書作者提出了一種有我的非還原的物理主義,即把經驗主體和經驗事物作為基本存在物,既承認自然科學語境下的物理事實亦強調日常生活經驗中的經驗事實之重要性。作者首先通過對物理主義的基本介紹,分析了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質,并回顧物理主義傳統,考察當代物理主義新形式,在“有我的物理主義”觀念基礎上,運用經驗探索和概念分析的二重證據法討論了意識、因果、規范、自我等問題,對于理解我們自身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個不同的圖景。
梅劍華 ·理論流派 ·26.5萬字
斯坦利·卡維爾(StanleyCavell,1926—2018)是美國著名的日常語言哲學家之一,在哲學領域主要以對維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獨特解讀而聞名,并被視為美國“新維特根斯坦”的代表性人物。同時,卡維爾是位力圖將日常語言哲學廣泛運用于詩學理論及文藝批評中的學者,其電影理論、浪漫主義詩學及莎士比亞戲劇研究在西方學界影響巨大。《日常理性及其責任:斯坦利·卡維爾哲學及文藝思想研究》是國內研究卡維爾的專著,涵蓋了卡維爾的日常語言理論基礎、電影本體論思想、莎士比亞悲劇批評、認識論批判及浪漫主義詩學思想,旨在引介卡維爾的日常語言哲學思想及其文藝批評應用,并試圖展現卡維爾思想背后隱藏的思想史線索,為哲學如何融入文藝理論與批評提供了新的視角。
林云柯 ·理論流派 ·20.6萬字
德勒茲曾說,哲學就是概念的創造,戲劇就是真實的運動,因此他以劇場的方式賦予理論以人格化的屬性,讓每位哲學家都成為思想類型的表演者,讓他們在對話和獨白中顯現出思想的核心。但劇場的最終的主角是德勒茲本人,《德勒茲的哲學劇場》一書以德勒茲的哲學思想為討論對象,通過德勒茲和不同的哲學理論的對話,展示其對哲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批判。在本書中,笛卡爾的“我思”、康德的“先驗”、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與海德格爾的“去蔽”成了“以自我奠定世界的哲人”“立法者”“在辯證對立中不能停歇的思考者”與“通向林中澄明之境的獨行者”,他們與德勒茲的思想肖像同臺演繹,展示作為生活方式的哲學思想。作者以主體、時間與欲望為三大主題,逐步接近德勒茲的思想核心,將他的思想作為一幕幕戲劇呈現給讀者。
李科林 ·理論流派 ·20.8萬字
《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國際價值研究學會共同編輯,以價值論和倫理學前沿問題為研究旨趣,刊載價值論和倫理學原理以及中西倫理思想史、現代生活的價值或倫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7下半年卷針對農村社區倫理、西方價值與倫理、傳統價值觀的現代轉換等問題展開討論。
江暢 戴茂堂主編 ·理論流派 ·21.2萬字
新弗雷格主義是數學哲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始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活躍于數學哲學領域。本書依據新弗雷格主義者的諸多論文和著作,對新弗雷格主義算術哲學與弗雷格的關系,以及新弗雷格主義的本體論、認識論等進行了重構與解釋,有助于理解新弗雷格主義和當代數學哲學其他流派間的真正的分歧。
許滌非 ·理論流派 ·27.5萬字
《德國哲學》是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主辦、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協辦的專門研究德國哲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性刊物,為國內外熱愛德國哲學、熱衷于外國哲學研究的學界同人提供一個深入研究德國哲學和外國哲學的理論平臺,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思想交流、觀點碰撞的前沿陣地,在業內具有極好的學術聲譽和廣泛的學術影響力。
鄧曉芒 戴茂堂主編 ·理論流派 ·21萬字
本書以道學范圍從南宋初期到朱熹掌握道學話語權的轉變趨勢為思想背景,從氣論、天人關系、心性論、工夫論、經學、儒佛關系等方面,系統研究張九成哲學思想的邏輯構架和特點;同時注重思想史脈絡的梳理,分析張九成對洛學的繼承和發展,以及與其他理學家之間的論辯和沖突,尤其是與朱子學之間的差異、儒佛之辯等,以期呈現其思想原貌,并豐富對南宋初期理學傳承與發展狀況的認識,展現這一時期思想史的連續性。
李春穎 ·理論流派 ·25.9萬字
《現象學視域中的東西方心性思想研究》以心性問題為主題,以現象學為研究視角,收集了19篇專題文章。其中,包括9位中國學者的11篇論文:陳立勝討論儒家思想,特別是王陽明哲學的4篇論文。中國臺灣學者李明輝1篇論文《再論牟宗三先生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上海古籍出版社劉海濱1篇論文《“致”良知與“信”良知——良知教的實修方法及其難點》。倪梁康1篇《觀·物——唯識學與現象學的視角》。張衛紅1篇《良知與自證分——以王陽明良知學為中心的論述》。張祥龍1篇《良知與孝悌——王陽明悟道中的親情經驗》。青年學者張任之、鄭辟瑞、朱剛各1篇論文。3位外國學者的5篇論文:瑞士現象學家耿寧2篇論文《人的平等》(討論平等與共同體),《什么是倫理上的惡》。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南麟2篇論文《革新倫理學:胡塞爾和孔子》《論由丁若鏞與費希特的對話所展顯的道德本能現象學》。瑞士伯爾尼大學哲學系教授馬愛德(EduardMarbach)《胡塞爾的發生現象學轉向——其方法在應用現象學中的可能性與局限性》。這些論文主要涉及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心性哲學與現象學的比較研究、中國佛學與現象學的對比研究,集中代表了中外心性現象學研究的最新趨勢。
倪梁康 張任之 ·理論流派 ·28.3萬字
一介儒生王陽明,為什么能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為什么能成為曾國藩、梁啟超、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后世無數陽明心學的踐行者,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輝煌事業?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人生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強調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陽明心學的傳世典籍《傳習錄》,深入淺出地闡釋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旨在讓今天的讀者輕松領悟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精髓,修煉內心強大的自己,開啟與生俱來的正能量,獲得幸福完滿的人生。
王覺仁 ·理論流派 ·21萬字
中晚明良知學的走向是陽明后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作為王陽明的二傳弟子,江右思想家王塘南在良知學的“展開”與“轉折”之間,開創出良知學的“調適”路向。此既體現在本體論上,又體現在工夫論上。在本體論上,不論是對心性本體的由體而用而體用合一式的理解,還是對心性本體與經驗世界關系的中道詮釋;在工夫論上,不論是對徹悟本體的工夫原則的把握、對先默識后敬存的工夫框架的建構,還是對研幾與收斂這兩種特色工夫的強調:皆是此種“調適”路向的豐富展現。由此形成了塘南思想集中晚明王學之大成、熔宋明儒于一爐的特征,從而奠定了塘南思想在宋明儒思想序列中的獨特地位。
程海霞 ·理論流派 ·32.8萬字
謫居龍場,頓悟圣道;巡撫閩贛,平匪誅藩;回鄉守制,光大心學;總督兩廣,保境安民。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至始至終都在踐行“知行合一”的學說,真正地做到了“三不朽”,從而超凡入圣。不論是遭逢困厄,還是身處順境,他都憑借著心學的智慧,不悲不喜、無寵無驚地泰然處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說:“二十一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因為他的心學智慧永不過時,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古今。誠如作者所言:“這個人用良心建功立業,因此詩意地棲居在這大地上。”
周月亮 ·理論流派 ·20.6萬字
本書試圖擺脫學界在討論歷史唯物主義學科特征問題時所存在的“哲學一科學二分”的理論預設,立足當前學科發展的新特征(互涉、跨界、融合),從“學科互涉”這一視角出發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重新解讀。這種運用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觀察分析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歷史研究活動,進而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學科特征問題作出現代性解讀的嘗試,不僅能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跨學科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也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及其當代價值。
李娟 ·理論流派 ·21.1萬字
本書收入的文章大部分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寫。本書大體分為兩部分,一是以理論闡發的哲學思想,另一部分是以當代中國現實為基礎所論述的一些理論和實際問題。本書既是對辯證法范疇的探索、研究和闡發,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思考和感受。
趙鳳岐 ·理論流派 ·3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