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闡明這本書所發表的論文題材,我沒有用哲理性的說教,也沒有以學者觀點加以探討,也許這對我來說更為合適。我生長在一個以奧義書經典作為日常禮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親就作出了榜樣。父親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與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沒有忽略對世界應盡的責任,也絲毫沒有減少對世俗事務的強烈興趣。因此,我希望這些論文能使西方讀者有機會接觸到印度的古代精神,這種精神曾反映在我們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印)薩·泰戈爾 ·東方哲學 ·6.3萬字
禪是一種生活態度,是讓人身心放松的藝術,它可以恰如其分地給人們焦慮的內心注入一片清涼。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無法獲得松弛感時,如何從禪的角度出發安住本心、重拾自信從容的心態?德國哲學教授遠渡重洋去往日本學禪,在弓道大師阿波研的引導下,從箭術悟出了禪的真意:禪就是平常心,生活中的任何一種技藝最終都可以進入禪的境界——放下自我,讓一切自然發生。
(德)奧根·赫立格爾 ·東方哲學 ·3.7萬字
在生活中,有的人們喜歡為昨天的失落而念念不忘、耿耿于懷,又為明天的美麗而熱血沸騰、斗志昂揚。其實,昨天的黯淡無光。明天的前程似錦,對我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今天。既然知道今天為昨天的虛度光陰而懊惱,那么,明天就不能再為今天的浪費時間而后悔了。本書通過禪道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生活,理解生活。跟好的去享受生活。
石地 ·東方哲學 ·6.3萬字
哲學之學習,向稱煩難,其內容之艱深、概念之難解、體系之龐雜,往往令初學者望而生畏,畏而卻步。哲學之學習,又切切關乎我們每個個體的生活。古希臘哲人言:“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此之“審視”,便是哲學的思考、哲學的學習。《北大哲學講座》一書,精心選編了北大哲人的演講稿,內容有的關乎人生的價值,有的關乎古今中外的哲學大家,有的關乎哲學思想之發展演進。一卷在手,便能對古今中外的哲學有大概的了解,又能對個別重要的哲學思想有深入之把握。《北大哲學講座》選編材料大都來自作者演講稿,用的語言是直白的,講的方式是深入淺出的,因此能避開一般哲學書籍“難讀”之弊;又,本書作者,多系哲學領域巨擘,內容之權威、獨到,亦可確保無虞。
胡適等 ·東方哲學 ·15.3萬字
《孔子》一書初版于1938年。和辻哲郎一方面利用當時武內義雄的文獻學研究成果,利用《論語》重構孔子的思想體系,并論證《論語》為關于孔子唯一可信的文獻,此外,《論語》本身是有結構性的;另一方面,和辻哲郎從比較哲學的角度,論述了孔子與釋迦摩尼、蘇格拉底、耶穌三人,作為“人類教師”的異同。和辻哲郎尤其注重論述孔子的生死觀與其他先哲的差異,并揭示其背后文化傳統的差異。
(日)和辻哲郎著 陳玥校 ·東方哲學 ·7.6萬字
卡普托一直積極地嘗試以解構的方式來重新探討宗教與哲學的關系問題,他倡導一種流動而非靜止的思考事物的方式。此部《真理》沿襲了他一貫的做法,作者首先從真理在后現代狀況下的境遇入手,之后向前追溯真理觀的歷史發展脈絡,從前現代的上帝即真理,到啟蒙時代的理性判斷,再到后現代的作為事件的真理(在這里上帝和理性都不享有驕傲的地位)。在生動詼諧的文字背后,卡普托力圖闡明:任何一種靜止的、穩固的思想理論體系都是被建構出來的,它并不能真實、生動、全面地解釋紛繁復雜的現象世界,“真理”同樣如此。
(美)約翰·D·卡普托 ·東方哲學 ·11.4萬字
《儒家思想與中國當代倫理》以儒家公私觀和天人觀為重點,從當代公共倫理和生態倫理兩大方面,考察儒家思想在中國當代的發展與新變,思考某些現實社會問題發生的歷史文化根源,探討儒家思想現代化的可行性及其在當代中國道德重建和民族文化復興大業中的意義與價值。
苑秀麗 何小玲 ·東方哲學 ·15.9萬字
本書通過對荀子文本的分析和姓氏的考訂,對《荀子》一書的真偽進行了考證。進而,從荀子性說和儒家,荀子的心理學和道家,荀子的名學和墨家,荀子的天論和道家的天道、墨家的天志、陰陽家的五行,這些方面闡述了荀子思想的根源和特點。并且,在文中還廣泛涉及了荀子對于其他諸子的研究和批判,體現出荀子思想作為后起思想的進步性。
楊筠如 ·東方哲學 ·8萬字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近現代又有無數的名家的對其學習與解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學術思想遍及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梁漱溟等 ·東方哲學 ·13.3萬字
熊十力自述其哲學思想的演變軌跡,初自佛教唯識學(有宗)入,進而探究空宗,最后歸宗《大易》體用不二之旨。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識論》從唯識學脫胎而來;1958年出版《體用論》,乃從自我體系立論,不復借助唯識學的理論框架。與傳統儒者的言說方式不同,《體用論》以現代習見的系統論述方式,闡發其體用不二理論,全書分為《明變》《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但《明心》章當時因病未能寫出,在初版《體用論》中有目無文;次年補寫完稿,于1959年由龍門書局單獨付印,名之為《明心篇》。本書將《體用論》《明心篇》合訂為一冊,以見《體用論》全貌。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9.4萬字
全書分為鬼谷先生事略、鬼谷子真偽考和鬼谷子新注三部分。俞棪研讀《鬼谷子》十幾年,略有心得就記于筆記,在《鬼谷子新注》當中,做到了溯流求源、舉一反三,通過同時代其他學派的對比,去偽存真,探求鬼谷子的真義和原意。在版本校訂上,則運用古韻進行校正,使鬼谷子的文義豁然開朗。在學術方法上,首次將《鬼谷子》與西方文化做對映及解構的工作,具有一筆開乾坤之風范。《鬼谷子新注》影響深遠,被稱為“近代鬼谷子研究之集大成者”。
俞棪 ·東方哲學 ·10.3萬字
《中國哲學小史》是日本哲學家武內義雄所作的中國哲學思想史論著。《中國哲學小史》按時間順序,詳盡地介紹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國哲學史。除一般中國哲學史著作重視的儒家學說、宋明理學之外,《中國哲學小史》對以往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學派、兩漢經學,有精到之論述。以“流派”為梳理中國哲學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讀者把握。對中國哲學史之分期及演進過程,有獨到之見。
(日)武內義雄 ·東方哲學 ·12.6萬字
本書為陳鼓應編集的體現殷海光晚年生命境遇和學術思想轉變的一本重要著作。匯輯的內容包括殷海光晚年思想記錄(《病中沉思》、《病中語錄》),殷海光遺囑,遺稿(《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生平記錄(陳平景《殷海光先生傳記》、陳鼓應《殷海光先生晚年紀事年表(1966—1969)》),聶華苓、徐復觀、王曉波等友人學生的紀念文章,以及殷海光晚年與陳鼓應的若干封通信(影印件)等。這些篇章不僅讓人對殷海光的人格有了深切的感受,而且反映了他文化觀的轉變。
陳鼓應 ·東方哲學 ·14.8萬字
全書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商君書、韓非子八章,通論先秦諸子思想,追本溯源并縱橫開闔評論諸子的哲學主張和社會理想,唐文治稱為“保留古人圓而神之風,其抉發昔賢著述之大義,皆入乎其內而出乎其外,直言所見,而無與人絜長度短之意,故得絕于以流行之西方、印度之思想與中國固有學術輕相比附之病”。
李源澄 ·東方哲學 ·5.8萬字
本書是在作者的博士畢業論文基礎上改寫而成。《周易》古經是周初之重要典籍。現代以來,眾多學者以說詩法觀照卦爻辭,提出《周易》卦爻辭中運用了比興,然而前輩學者未曾全面描述、探究這些最早的比興用例之淵源與特征。本書的研究即著力于此。本書首先梳理了歷代文論中對比興的論述,在對卦爻辭進行形式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并置”這一語言形式乃是比興得以形成之基礎與基本模式。經過大量的個案分析,總結了比之結構的生成模型,認為其關鍵在于并置結構中自然物或器物的意義是否穩固
王瑩 ·東方哲學 ·17.9萬字
《莊子哲學》是第一部用西學方法系統研究《莊子》的專著,全書分十三章,系統介紹了莊子生平事跡、《莊子》篇目真偽辨析,論述了莊子的哲學思想、政治觀點、經濟思想、心理學和辯證法,以及對于后世文學的重大影響。在橫向上與諸子進行對比,在縱向上則對歷代莊學做了評述,在體例上首創援引西學進行對比闡述、以資發明,可謂是不可多得的莊學著作。
郎擎霄 ·東方哲學 ·15.8萬字
全書共十一章,第一章《孟子傳略》對孟子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二章考證了《孟子》的內七篇和外篇;第三章講了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第四章講了孟子之中心學說——人性論;第五章講了政治哲學;第六章講了人生哲學;第七章講了經濟哲學;第八章講了重農主義;第九章講了教育哲學;第十章講了尚論古人;第十一章講了諸家學說之批評。全書系統清晰,深入淺出,而且甚是難得的是,自覺運用西方學術研究方法,對孟子學說進行重新解構,可謂杰作。
郎擎霄 ·東方哲學 ·7.8萬字
本書從瑜伽哲學和吠檀多哲學的角度,針對當前知識社會青年的觀念教育問題,闡述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生活觀念,即強調知識、觀念的作用,對人們普遍關心的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健康、道德、價值觀、快樂、成功、行動等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印)斯瓦米·巴伽南達 ·東方哲學 ·14.6萬字
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評介韓非學術淵源,與老子、孔子、荀子、慎到、尹文的關系;下編評介學說,從非法古論、法術論、賞罰論、非仁義論、耕戰論、亡國論、個人對國家論、人生道德觀八個方面,重點揭示他的法制思想對秦王朝興盛的貢獻以及對后世國家法制建設的影響。從這本書開始,韓非子研究開始有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謝無量 ·東方哲學 ·8.5萬字
《老子研究》從四個方面詮釋了《老子》的義理,分別是宇宙論、政治論、人生論和教育論:創新地引入了宇宙的概念來詮釋《老子》當中“道”的概念。除了運用傳統的訓詁考據之學,研讀章句,對比道、法兩家的觀點,更是引入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來闡釋《老子》政治思想的內涵。之后,進一步闡釋了《老子》的教育學說,也從側面佐證了對《老子》政治學說觀點的解讀。最后,解讀了《老子》的人生論,并與其宇宙論相呼應。
陳柱 ·東方哲學 ·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