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這本書的時候,叔本華只有28歲,這部后來影響了包括尼采、瓦格納、托瑪斯·曼甚至存在主義的哲學名作,包含了叔本華哲學的一切細節,其后他漫長一生都只不過是在解釋或補充這部著作。這位被稱為極憂傷、極悲觀的哲學家,以他的唯意志論和憂傷語調征服了無數后輩,他認為“人生有如鐘擺,擺動在痛苦與倦怠之間……當人們把一切痛苦歸之于地獄,那么剩下來屬于天國的只有倦怠。”
(德)阿圖爾·叔本華 ·西方哲學 ·47.8萬字
《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美學史著作,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全書由序論和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古希臘羅馬時期到文藝復興,第二部分,17、18世紀和啟蒙運動;第三部分,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最后對全書四個關鍵性美學問題專題研究。對該書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選擇是根據代表性較大,影響較深遠,公認為經典性權威,可說明歷史發展線索,有積極意義因而足資借鑒的。而在具體評述每一位美學家時,先介紹總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淵源,再分析和評價其具體美學觀點,總結其得失。
朱光潛 ·美學 ·47.7萬字
該書為作者多年來研究詮釋學的一本厚積之作。該書完整地論述了西方詮釋學的發展史,時間跨度從古代希臘到后現代,通過大量可靠的第一、二手研究資料完整地勾畫出了西方詮釋學發展史的主流線索;通過梳理闡明了詮釋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突出強調了古典闡釋學和方法論詮釋學的意義和價值;該書特別關注到目前國內學界較少涉及的《圣經》闡釋學,以及貝蒂、赫施和馬克思主義闡釋學,裨補了國內多年只關注本體論和存在主義詮釋學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打破國內將闡釋學等同于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的詮釋學的誤區。
潘德榮 ·理論流派 ·47.7萬字
本書以吳天岳教授在北大講授多年的西方哲學課程為基礎,分十五講展示了從前蘇格拉底到中世紀盛期2000年間西方哲學發展的整體面貌。上冊八講,梳理了從古希臘哲學開端至普羅提諾的哲學史發展線索;下冊七講,梳理了從奧古斯丁至近代哲學之前的中世紀哲學傳統。
吳天岳 ·西方哲學 ·47.6萬字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體系里地位重要,對歷史唯物主義也具有重大意義,它既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范疇,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因此,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觀,研究它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揭示它在唯物史觀中的重要地位,對于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質,了解社會發展的機制,促進歷史唯物主義研究,都具有積極意義。
蕭前 楊耕等 ·邏輯學 ·47.5萬字
本書主要反映西方左翼學者(其中既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后馬克思主義思潮與流派的代表人物,也包括諸多西方左翼“馬克思學”學者)的馬克思主義觀。全書共分十四章,作者從西方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闡釋及其立足馬克思主義立場對當代西方社會的批判兩個層面,分別介紹和評析了西方左翼學者關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思想關系、馬克思與列寧的思想關系、“兩個馬克思”的爭論、馬克思與黑格爾的思想關系等問題的觀點,以及西方左翼學者的實踐觀、認識論思想、歷史唯物主義觀、意識形態理論、異化理論、剩余價值理論觀、階級觀、社會公正觀、資本主義觀、社會主義觀。本書既匯總了各個流派和代表人物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問題的不同觀點,也注意了他們在這些問題上的觀點的完整性,讀者可以從中了解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傳播、發展及其面臨的挑戰。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西方左翼學者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課題批準號:12JJD710003)的最終成果。
黃繼鋒 ·理論流派 ·47.5萬字
《道學通論》最早是應中國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院士之囑寫出來的,探討了道學的現代意義和發展前景,介紹了道學的養生方術,探索了道學方術中的科學內涵,并以考據學的方法,考證了歷代道書的規模,道經出世情況和《道藏》編撰史。全書共分六篇,即道學篇、道教篇、方術篇、丹道篇、道藏篇、創新篇,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包括湯一介、黃心川、葉秀川三位先生分別為本書寫的序,及道學篇、道教篇、附錄(創新篇);下編包括方術篇、丹道篇、道藏篇。
胡孚琛 ·中國哲學 ·47.5萬字
《實踐哲學文集》為編譯者所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萊布尼茨文集》的翻譯與研究”的一項重要階段性成果,列為《萊布尼茨文集》第7卷。在西方哲學史上,畢達哥拉斯雖然如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所說,“第一個”講“道德”和“實踐哲學”,但由于他把“道德”或“實踐哲學”“還原為數”,從而并未真正建立起“道德理論”或“實踐哲學”。亞里士多德雖然建立起了以“倫理學”和“政治學”為基本內容的“實踐科學”或“實踐哲學”,但他卻從“人是理性的動物”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理論哲學”高于“實踐哲學”的理論公式。在西方實踐哲學史上,萊布尼茨的一項重要功績即在于他首次向亞里士多德的這一理論公式發出挑戰,不僅提出了“實踐哲學高于和重于理論哲學”、理論哲學只不過是實踐哲學的“引論”的原理,而且還從“理性”“自發性”和“偶然性”三要素及其關系的角度對他的實踐哲學的核心概念——“自由”做出了相當細致和深入的闡述,對他的實踐哲學的三個主要分支學科——“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法哲學”做出了高屋建瓴的說明。萊布尼茨的實踐哲學思想是西方實踐哲學史上的一塊重要高地。
(德)萊布尼茨 ·理論流派 ·47.4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早年出版的兩部學術專著:《遼金元詩歌史論》與《遼金詩學思想研究》。《遼金元詩歌史論》是張松如先生主編的“中國詩歌史論”叢書之一種,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開拓性著作。作者以具有自覺意識的文化史觀和文學史觀,建構了遼金元三代的詩史框架,并以三編分述了遼代詩歌、金代詩歌和元代詩歌的發展軌跡?!哆|金詩學思想研究》則是從古代文論的角度來揭示遼金兩代詩學思想的理論內涵及其獨特的美學與文論價值。
張晶 ·美學 ·47.4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德國僅出現過四部1000頁以上的哲學巨著,即馬丁·海德格爾的兩卷本《尼采》(1961)、尼古萊·哈特曼的《自然哲學》、卡爾·雅斯貝斯的《論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國期間(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劍,撰寫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達了他對一個沒有剝削、壓迫和異化的世界的希望?!断M脑怼芬粫闹髦际?,闡明人類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預先推定一個更美好生活的夢,即一個沒有剝削、貧困和壓迫的社會制度,而作為人類學一存在論范疇的“希望”(HoffnlJng)集中體現了人類走向更美好未來的意圖?!断M脑怼芬粫膬r值在于,它不僅是一部關于人類夢想和希望的百科全書,也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傳統的創新之作,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唯物主義思想,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性”研究領域。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該系列第一卷?!断M脑恚ǖ?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德)恩斯特·布洛赫 ·馬哲 ·47.3萬字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三卷)》集結了國內政治哲學界的頂尖學者,擺脫傳統的意識形態束縛,克服哲學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論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賽亞·伯林、列奧·施特勞斯、卡爾·施米特、約翰·羅爾斯、尤爾根·哈貝馬斯等20世紀著名政治哲學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觀念,在精神源頭和哲學根基處重新審視和考察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內在邏輯和動機資源,辨析西方現代性的動力與不足、優勢及缺憾。
周濂主編 ·西方哲學 ·47.3萬字
梁文道推薦!“當代偉大的道德哲學家”、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客座教授、牛津大學榮休研究員德里克·帕菲特經典之作,列選“哈佛教材”,闡釋自我同一性問題是人類永恒話題。帕菲特是當代著名哲學和倫理學家,其代表作《理與人》一書被譽為自西季威克的《倫理學方法》問一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實證道德哲學著作。本書圍繞著“理”與“人”這兩個主題,深入細致地分了歷史上人們在這兩方面所秉持的一系列代表觀點和理論,指出人們對自身本性和行動理由的把握其實在許多虛妄之處。作者借助大量的例子和縝密的推理,不僅比較和提示了人類行為的內在基礎,而且從理性,道德和人的本性諸層面對一些傳統上信以為真的道德信念和觀念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該書出版后對西方倫理學的發展向產生了公認的革命性影響,無論是在元倫理學方面還是在應用倫理學方面都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本書還是著名的“哈佛教材”之一。
(英)德里克·帕菲特 ·西方哲學 ·47.3萬字
《當代中國邏輯學研究(1949-2009)》內容涉及1949年到2009年間年中國邏輯學的發展。在這六十年中,中國邏輯學家的研究活動主要涉及的領域有:數理邏輯(合理論計算機)、哲學邏輯、歸納邏輯(含決策論)、語言邏輯、邏輯哲學、中國邏輯史、西方邏輯史、漢傳因明、藏傳量論等方面?!懂敶袊壿媽W研究(1949-2009)》主要描述在這些領域中,中國邏輯學家的研究立場、方法、成果和相關的學術活動,以及學術爭鳴、學術觀點的變遷和研究范圍的擴展。同時,《當代中國邏輯學研究(1949-2009)》也介紹了臺灣地區邏輯學六十年(1949—2009)來的發展過程和現狀。
鞠實兒 ·邏輯學 ·47.2萬字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一書,自1971年問世后(羅爾斯針對該書出版后的批評意見,1999年重新做了修訂),在西方國家引起了廣泛重視,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政治哲學、法學和道德哲學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將被列為歷史經典名著之林。該書出版之后,受到熱烈討論,被列為不少大學課程的必讀書籍之一。由它引發的各類爭鳴或研討文章,更是汗牛充棟,目不暇接。美國著名的政治學者羅伯特·達爾表示:羅爾斯的著作在英語國家立即被承認是對政治哲學的一個根本性的貢獻。
(美)約翰·羅爾斯 ·理論流派 ·47.1萬字
本書是作者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結題成果,是從倫理學視野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全面審視。全書包括一個總論和十四章分論。總論概述了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理論觀點;分論探討了文化建設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問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繼承優良道德傳統的問題;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的倫理問題;科技、教育、文藝領域和文化生產、傳播、消費環節中的倫理問題;以及文化建設與人的發展問題。本書對從事文化建設、文化經營、文化宣教、文化管理和文化研究的讀者,包括文化倫理學愛好者,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孔潤年等 ·倫理學 ·47.1萬字
一個世紀前,梁漱溟先生出版了現代哲學史上的名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開創了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和印度哲學進行比較研究的先河。一個世紀以來,比較哲學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其中中國哲學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西印哲學導論》就是碩果之一。作者張祥龍教授多年來在比較哲學研究領域進行了卓越的探索,作為國內和國際上多文明比較哲學的代表性學者,為深化哲學的理解、建構各文明哲學之間的對話,帶來了諸多啟發?!吨形饔≌軐W導論》是一本帶有普及性的哲學導論,按照哲學領域中重要的一些主題闡發了中國、西方和印度三種哲學的觀點,比如哲學的定義、終極實在、真理和知識、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美學等,在比照和互文中呈現不同文明的哲學特質。
張祥龍 ·知識讀物 ·47萬字
《西方美學史》是美學泰斗朱光潛先生的一部重要美學著作,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西方美學專著,奠定了我國研究西方美學的思想基礎。全書共分四個部分,即序論、第一部分古希臘時期到文藝復興、第二部分十七八世紀和啟蒙運動、第三部分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朱光潛先生系統性地梳理了西方美學的歷史發展脈絡,并向讀者分析了各時期主要美學流派代表人物的美學思想?!段鞣矫缹W史》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是一部引領學人進入西方美學領域的經典著作。
朱光潛 ·美學 ·46.9萬字
以梅光迪、吳宓諸人為代表的學衡派,于20世紀20年代初應時而起,活躍期長達11年之久,曾在中國思想界產生重要而廣泛的影響。學衡派主要人物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研究學衡派文化思想,不僅是研究中國近代文化史的重要課題,而且更是深入研究20世紀20—30年代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所必需。但由于學衡派對新文化運動多持批評態度,故在很長時間,學術界將之視為反對新文化的守舊乃至于反動的勢力。改革開放后,人們對于學衡派的看法開始有了變化,相關成果也漸漸多了起來,但作為整體和綜合性研究成果,尚不多見。本書系統考察了歐戰后世界文化由東西方對立走向對話,以及緣是引動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而且也深入地探討了19世紀中葉以降,西方人文主義的轉型及其以白璧德為代表的美國新人文主義的興起。其目的是要為研究學衡派的崛起及其文化思想提供愈形開闊的時代大背景。本書復具體探討了學衡派的文化觀、文學思想、史學思想、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等。作者力圖對學衡派及其文化思想做出客觀的評價。
鄭師渠 ·理論流派 ·46.7萬字
顏李學派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頗具特色的學術流派。該學派提倡實文實行實體實用,目的在于為天地造實績,為生民謀福祉。尤其是其創始人顏元的思想,具有顯著的平民性、務實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在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教育史上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顏李實學也逐漸成為與魏晉玄學、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等相提并論的一個重要的學術體系。早在20世紀前半期,其思想便已遠播東亞和歐美。近年來,韓國的相關研究更是碩果累累。作者傾數十年之精力,對這一學派的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對這一學派的文獻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整理。本書之主體,就是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而作者對中國教育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學史的研究成果,也正好與這一思想體系相映成趣。崇實與求是,乃其思想主線也。
陳山榜 ·理論流派 ·46.7萬字
《附錄和補遺》第2卷是“補遺”,有31章400節和15首詩歌,其中新翻譯的篇目15章,全譯的篇目8章,青年時期的詩歌是首次翻譯。全書60多萬字,他在第2卷的目錄上注明“就多個話題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統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對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的補充,包括哲學及其方法、自在之物與現象、倫理學、哲學與自然科學、生存的虛無與痛苦、自殺和宗教等內容;后16章從意志哲學的視角闡述了他對現實生活和人生諸問題的看法?!把a遺”體現了他讀書之淵博,思考之深廣,是圍繞意志哲學在客觀世界的各種表象的分析和評論的交響曲。他以詩歌為封筆之作收尾是有特別考慮的。第2卷名篇薈萃,除《人生的智慧》廣受贊譽外,叔本華還有一些文采斐然、思想深邃、文風雄辯、短小精悍的名篇,這些名篇都在第2卷中。比如,《論判斷力、批評、贊揚和名聲》《論閱讀和書籍》《論學者和博學》《論寫作和文體》《論自為的思考》《論宗教》,等等,當然也包括背負罵名的《論女人》。這些名篇是意志主題的變奏曲,所涉題材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妙趣橫生,富有教益,偉大的思想從心而出,偉大的思想家是人類的燈塔。在《附錄和補遺》中,他的悲觀主義不再質疑人類存在的價值,而是對苦難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愜意的亮色。他試圖以優雅的方式展示人類的生存,讓苦難的生活有了些溫暖和留戀。在這里,他以放松的心態,嘲諷和詼諧的口吻談論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夾縫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這就是節欲苦行,自我修煉,孤身獨處。解脫苦難的方法是審美體驗、悲天憫人、禁欲和自我否定。這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可以讓逃離意志的人獲得救贖。第2卷是獻給世人的哲學,也是廣泛傳頌的文學佳作。
(德)阿圖爾·叔本華 ·西方哲學 ·4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