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學幾乎完全被世人忽視;此后,他逐漸成為各類人爭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對尼采思想的解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尼采當年曾有預見:“最重要的是,不要將我和不屬于我的思想混為一體!”本書通過對尼采生平與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與歧義,并對百年來人們對尼采作品的諸多誤讀進行了梳理。
(英國)邁克爾·坦納 ·西方哲學 ·7.2萬字
《為什么不平等至關重要》的主要框架來自托馬斯·斯坎倫1996年的林德利講座,題目為《對不平等的反駁的多樣性》。講稿在2003年被斯坎倫收入《寬容之難》這本論文集中。自林德利講座之后,斯坎倫不斷為這個主題添加新的內容,并且以《平等何時重要?》為題多處發表演講。這些內容經擴充和打磨后,最終形成了當下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斯坎倫把自己的平等觀概括為“多元論的”和“關系性的”,前者意指我們有多種不同的理由來反對不平等,后者則指的是我們對不平等的關注應當著眼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體而言,斯坎倫重點討論了六種反對不平等的理由,它們分別是:(1)不平等造成了令人羞辱的地位差異;(2)不平等導致富人對窮人擁有不可接受的控制權;(3)不平等破壞了經濟上的機會平等;(4)不平等破壞了政治制度的公平;(5)政府有義務向一些人提供福利,但不平等違反了對這些人的利益的平等關切;(6)當下產生財富不平等的經濟制度是不公平的。正是基于這些反對不平等的理由,斯坎倫在本書中針對不少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給出了富有洞見的建議。
(美)托馬斯·斯坎倫 ·倫理學 ·11.4萬字
本書輯錄了這位德國著名思想家在20世紀50年代所做、集中地呈現出其后期語言思想的演講報告,收有《語言的本質》、《詞語》等。
(德)海德格爾 ·西方哲學 ·15.1萬字
世間萬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是黑與白、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調和,生而為人的我們亦如是。當我們無法接納自己的陰影部分時,就會活在假想的面具下,心理的天平就會失衡,痛苦便油然而生。當我們能夠敞開心扉,與自己的不完美特質握手言和——擁抱自己的恐懼與弱點時,我們就對所有人、對整個世界敞開了心扉,并讓真實的自己獲得成長。生而為人,我們需要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懈努力,卻也可以在疲憊時幫助自己卸下盔甲;我們需要鼓勵自己保持積極的狀態,卻也可以在沮喪時允許自己掩面哭泣。我們不需要成為多么完美的人,只需要成為完整的自己,而完整就意味著光明與黑暗共存。一切也如榮格所言:“唯有從容接納黑暗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光明。
米蘇 ·倫理學 ·8萬字
梁啟超認為“生活的原動力”就來自于趣味,合理而自然的人生狀態就是趣味的狀態。本書精選他關于趣味的人生與藝術思想相關論述,主要集中于20世紀20年代《“知不可而為”主義與“為而不有”主義》、《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美術與生活》、《美術與科學》、《學問之趣味》、《為學與做人》、《敬業與樂業》、《人生觀與科學》、《知命與努力》、《晚清兩大家詩鈔題辭》等專題論文、演講稿以及給家人的書信,充滿思想的魅力和生活的智慧,讀來令人有通達、愉悅之感。
梁啟超 ·美學 ·16.3萬字
本書是德國藝術史家格羅塞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提出了社會的經濟組織和精神生活之間,尤其在藝術方面存在著一種密切的相互關系這樣一種主張,并探討了原始藝術變遷的心理和經濟基礎。本書譯者蔡慕暉是陳望道先生的夫人,是專攻藝術的學者。中譯本初版于1937年由本館出版。
(德)格羅塞 ·理論流派 ·14.8萬字
天生深邃的黑格爾以文化深度潛水的姿態,探索生命、人的行為的基本面目。他構建的哲學體系似乎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人是由一切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物質進化而來的,是除上帝以外的宇宙的最高形式。本書是其探索人類藝術行為的先導性經典,其中分析了建筑、雕刻、繪畫、音樂、詩歌等眾多藝術門類。其講述,以令人驚嘆的黑格爾式才智,結合敘述的精確性、可靠性與文化的深廣性、可感性、彌散性,歷經一百余年考驗,幾近成為美學的代名詞。
(德)弗里德里?!ず诟駹?/a> ·經典著作 ·23.7萬字
《林中路》是20世紀德國偉大的思想家馬丁·海德格爾的后期代表作品之一。它在當代學術界享譽甚高,業已被視為本世紀西方思想的一部經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藝術作品的本源》,原為海德格爾在1935年至1936年間所做的幾次演講,當時即激起了聽眾的狂熱的興趣——此事后被德國當代解釋學哲學大師伽達默爾描寫為“轟動一時的哲學事件”。書中斯諸篇也各有特色,均為厚重之作。若要了解后期海德格爾的思想,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讀的。
(德)馬丁·海德格爾 ·西方哲學 ·25.9萬字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新聞評論家及傳播學大師李普曼深入剖析公共哲學,透徹分析西方民主社會的變化!自由與責任密不可分。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新聞評論家及傳播學學者李普曼的這部經典作品對西方民主社會的變化展開了透徹而令人信服的分析,為20世紀每一位公民所面臨的關鍵性決策困境進行了清晰明了的總結。他呼吁所有追求自由的人們積極主動且負責任地關注政府決策,以保障自身自由權利不受侵犯,避免陷入極權主義。
(美)沃爾特·李普曼 ·西方哲學 ·7.4萬字
書稿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為歷史語境,以馬克思對形而上學的顛覆和終結為“哲學革命”的精神實質和歷史貢獻,在“哲學范式”“美學范式”與“當代問題”的有機整體聯系中,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及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的革命性歷史意義、問題意識與當代價值。注重馬克思主義藝術哲學與當代文化思想的對話交流,激活了馬克思主義闡釋當代問題的理論活力,彰顯出馬克思主義依然是當今時代不可超越的理論視域。
宋偉等 ·馬哲 ·56萬字
本書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沿著三條線索的發展,從長時段深入考察中國美學思想的歷史建構與文化功能:一、揭示詩教思想的原初含義、生成語境和社會發生機制,考掘其如何從一種“私人話語”逐步演進到成為國家審美意識形態權利話語中的“宏大敘事”,揭示其潛在的顛覆性。二、探索莊子美學思想中自由的審美境界追尋與依據自由原則的隱逸,以及這兩個方面在宋代成為士大夫群體的精神依據過程及其功能與意義。三、通過支遁佛玄美學思想對于莊玄思想的吸收與融合,慧遠佛教美學思想對于外來思想與本土資源的同化與創新,到唐代禪宗“南能北秀”頓漸的分別及其對于唐宋以來中國詩學的影響,揭示佛教特別是禪宗美學對中國美學的豐富與深化的歷史演進與思想建構歷程。
劉方 ·美學 ·17.9萬字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的核心論證是馬克思對于個人主義主題與社群主義主題的獨特綜合。我將這種綜合稱為“關系中的個人”,而“關系中的個人”是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從規范的意義來說,馬克思的解釋賦予了強調平等性和社會相關性的自由以解釋特權,在那里,對于個人的平等自由的承認也引起了對于正義的含蓄的解釋。盡管馬克思將這些規范看作是在一個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或許馬克思對這個歷史給予了一種過于狹窄的“西方的”解釋),但我同樣將馬克思歸于強調人的自我改變(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的創造性潛能的人道主義傳統。然而,馬克思又不同于傳統的人道主義進路,他強調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基本的自由和政治權利)于個人和共同體興盛的必要性。隨后我指出,這些不同的能動性條件可以根據一個被擴展的人權(盡管馬克思本人批判權利)觀念而得到具體說明。簡言之,馬克思十分堅定地信奉個人的平等自由。當然,個人被理解為需要某種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發展和免于一切壓迫和剝削形式的自由。
(美)卡羅爾·C.古爾德 ·馬哲 ·14.3萬字
馬克思、恩格斯對人本質的理解經歷了一個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自我意識;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理性自由;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把人的精神恢復為人本身;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規定為自由自覺的活動;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從實物出發闡述人本思想,但馬克思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的本質的歷史起點、現實內容以及未來發展等問題。直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站在哲學革命的高度之上才真正理解人的本質。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現實的階級關系出發研究人的本質,指明了實現人的本質的現實道路。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全面剖析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和剩余勞動,科學揭示了資本家與工人的本質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人本思想在當代的偉大創新,必須規范和引導市場與資本的發展,以勞動者和社會整體利益為本。
吳楠 朱虹 ·馬哲 ·21.8萬字
《千面英雄》是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享譽世界的代表作,也是他“單一神話”觀的奠基之作??藏悹枤v盡多年搜尋閱讀了全球各地的神話與宗教故事,將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奧秘匯集在幾百頁的《千面英雄》中,將神話之源輕松顯現在世人面前??藏悹柛嬖V我們,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階段。啟程:放棄當前的處境,進入歷險的領域;啟蒙:獲得某種以象征性方式表達出來的領悟;考驗:陷入險境,與命運搏斗;歸來: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場域。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經之路。坎貝爾穿越古今,打通全世界神話中的經脈,幫助現代人重拾解讀神話的本能,讓希臘、北歐、印度、埃及、中國神話再度與我們對話。指引我們發現內心的奧秘,接觸無限的真實。每位讀者都可以在閱讀中喚醒心底隱藏的神性,像英雄一樣開啟冒險、經歷考驗、載譽歸來。
(美)約瑟夫·坎貝爾 ·知識讀物 ·23.3萬字
《鬼谷子》作為一部謀略學的巨著,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讀,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廣泛應用于內政,外交、軍事、商務及公關等領域,為當代政界、商界等領域人士所必讀之智慧法寶。
(戰國)鬼谷子 ·中國哲學 ·17.1萬字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共4卷,全八冊。作者為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萬俊人,叢書分別以“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為主題,精選了20世紀西方著名倫理學家圍繞上述主題的經典性文本,完整呈現了20世紀西方倫理學的流變脈絡、知識狀況和理論前沿,為讀者了解這一非凡時期的西方倫理學的知識提供了較為完整、準確和清晰的知識地圖和理論語脈。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32.5萬字
《論語》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形式,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黎千駒教授的《論語解讀》,原文以楊伯峻《論語譯注》為底本,對諸家注釋擇善而從,加之自己之思考,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引導人們汲取《論語》智慧,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行政能力,構建和諧社會。
黎千駒 ·中國哲學 ·24萬字
熊十力自述其哲學思想的演變軌跡,初自佛教唯識學(有宗)入,進而探究空宗,最后歸宗《大易》體用不二之旨。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識論》從唯識學脫胎而來;1958年出版《體用論》,乃從自我體系立論,不復借助唯識學的理論框架。與傳統儒者的言說方式不同,《體用論》以現代習見的系統論述方式,闡發其體用不二理論,全書分為《明變》《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但《明心》章當時因病未能寫出,在初版《體用論》中有目無文;次年補寫完稿,于1959年由龍門書局單獨付印,名之為《明心篇》。本書將《體用論》《明心篇》合訂為一冊,以見《體用論》全貌。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9.4萬字
大腦皮層、海馬體、突觸、神經遞質,這些大腦組織在記憶活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舌尖現象、門口效應,記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提要鉤玄、二十二遍讀書法、SQ3R記憶法,各路名人擁有哪些記憶高招?圖像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宮殿記憶法,普通人如何提高記憶效率?打開你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一起踏上愉悅的記憶之旅吧!
張輝霞 ·思維科學 ·11.7萬字
《物的分析》是羅素的一部重要著作。羅素在完成了其第二部著作,即《論幾何學的基礎》后,就把注意力轉向了物理學的哲學基礎問題,他通常稱之為“物的問題”,或簡稱“物”。羅素對物理學哲學的思考的結果就凝結在這本《物的分析》中?!段锏姆治觥凡粌H展示了羅素作為哲學家和邏輯學家的深厚功底,還為讀者理解物理學哲學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它不僅是羅素個人學術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和物理學哲學領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羅素 ·經典著作 ·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