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理論層面闡述了社會質量、社會政策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將社會質量研究范式看作社會發(fā)展理論的新拓展;在資料層面以大規(guī)模的全國公眾調查和上海、廣東、吉林、河南、甘肅、云南六省市的典型調查的數據資料為基礎,描述和分析了我國城鄉(xiāng)社會質量的現狀,提示了社會政策的現狀與問題所在;在政策層面提出了以深化社會質量為導向的社會政策建設,保障民眾基本生活,提升社會凝聚力,促進社會融入,注重社會賦權。
李煒 高和榮 ·中國政治 ·10.6萬字
本書是韓保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思索的整理總結。全書共四十七篇文章,共六個章節(jié),分別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與國有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理念創(chuàng)新與中國發(fā)展模式、經濟增長理論與經濟增長動力、經濟結構調整與發(fā)展模式轉變、城鄉(xiāng)協(xié)調與區(qū)域平衡發(fā)展等六個方面系統(tǒng)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較高的學術理論價值。作者韓保江,教授職稱,現為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曾主持多項國家重點課題的研究,參與多項國家重大決策的調研和咨詢工作,對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yè)改革、收入分配、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等問題有獨到研究。
韓保江 ·中國政治 ·29.4萬字
本書通過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后稅費時代的鄉(xiāng)村政權、困境中的村莊社會治理、村莊社會治理的模式創(chuàng)新、農村社會組織的發(fā)展與基層社會治理、快速發(fā)展的農村合作社等幾章內容寫21世紀早期鄉(xiāng)村社會治理的現狀和經驗。
趙曉峰 ·中國政治 ·21.4萬字
本書根據新修改的憲法,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特別是人大代表工作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和近幾年來作者對地方各級人大代表履職新的體會,結合相關資料進行編寫。重點圍繞代表法,聯系鄉(xiāng)鎮(zhèn)人大工作和建設的實際,特別是針對鄉(xiāng)鎮(zhèn)人大工作現狀,闡釋了鄉(xiāng)鎮(zhèn)人大代表履職的相關常識、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用問答的形式,力圖為鄉(xiāng)鎮(zhèn)人大代表依法有效履行職責和為鄉(xiāng)鎮(zhèn)人大工作者在工作上有所借鑒和參考提供一本集規(guī)范化、權威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讀物。
李樹春編著 ·中國政治 ·29.7萬字
本書是2018年“理論宣講秀惠民精品課”評選優(yōu)秀宣講稿集。宣講選手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精準脫貧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大峰會效應提升青島國際化水平等選題,立足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運用通俗易懂、生動鮮活的語言,把科學理論、深刻道理、理性思考融入歷史事件、典型案例、通俗話語,達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的目的,展現了青島市理論惠民宣講工作的優(yōu)秀成果和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
叢培科 ·中國政治 ·8.2萬字
本書主要關注并初步嘗試回答作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協(xié)商民主是如何提出并發(fā)展起來的;相對于其他民主形式,協(xié)商民主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何在;如何建構協(xié)商民主制度并付諸實踐探索;支撐協(xié)商民主的技術性方法何以在操作上使民主成為可能等問題。主要包括協(xié)商民主的提出與發(fā)展脈絡、協(xié)商民主的制度實踐、協(xié)商民主的程序與技術等內容。
陳家剛 ·中國政治 ·26.7萬字
本書以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更好發(fā)揮巡視制度的監(jiān)督作用為主旨,主要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以巡視制度的反腐效用為基點,對巡視制度的內在權力監(jiān)督邏輯進行分析,構建巡視制度效用“兩層面——三角度”評估模型,對巡視制度反腐效用進行評估。本書提出構建以巡視制度為耦合機制的協(xié)同反腐機制建議。從政治權力結構、巡視制度本身及監(jiān)督合力等三個要素分析了巡視制度成為協(xié)同反腐機制耦合劑的可能性。同時,在理論上提出以“環(huán)形監(jiān)督”理論假設突破“線性監(jiān)督”假設中的難題。
崔會敏 ·中國政治 ·16.2萬字
1894-1914年是近代中國有志之士從政治制度層面入手探求救亡振興之道階段。其間,他們出于各自的政治追求,關注、引入、借鑒西方議會政黨和革命團體理論,并根據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概念、范疇、原理,予以發(fā)揮、詮釋、交鋒,且據此進行近代中國政黨的構畫、組織、活動。然而,這一時期中國特有的社會、政治、文化氛圍,及其內在結構和運行機制,不但使政黨政治活動,而且使其理論歸于幻滅。
楊德山 ·中國政治 ·56.9萬字
本書收錄了新華社的相關評論和報道,圍繞嚴明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加強黨的建設,抓住關鍵少數,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等內容進行了論述,對于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準確把握紀律建設的基本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要義。適合廣大黨政干部學習參考。
編寫組 ·中國政治 ·9.7萬字
官僚自主性是伴生于組織化社會的一個傳統(tǒng)難題,它意味著官僚機構及個體有可能脫離權力委托人的控制,理性地為自身牟取私利。近年來,地方政府嘗試在部門績效考核過程中引入公眾參與,意在探索體制內外的兩套控制官僚邏輯的結合點,實現垂直監(jiān)督與水平監(jiān)督的銜接。黃俊堯編著的《政府績效評價公眾參與與官僚自主性--控制官僚的一項杭州實踐/解讀中國叢書》以杭州的“公眾參與式”績效評價為研究對象,爬梳其十余年間的發(fā)展線索,力求呈現“制度化”、“公眾參與”、“官僚控制”三個要點的有機聯系,客觀評析此類政府創(chuàng)新的效果與局限,進而從“結構-行動者”的視角來探究其蘊含的深層邏輯和政治啟示。本書最后基于古今中西的相關經驗,提煉和比較了“復合型”、“單一性”與“軸心化”三種控制官僚的總體模式。
黃俊堯 ·中國政治 ·26萬字
本書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形成,性質、特征及內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則,基本任務,主要內容,基本途徑,基本經驗,新實踐等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和經驗進行概括和總結。揭示了文化發(fā)展進程的基本特征,探討了新的歷史時期在文化建設、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以及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等主要領域所取得的理論與實踐的新經驗、新成果,并對我國文化的未來建設與發(fā)展進行了構想和展望。
馬建輝 ·中國政治 ·14.7萬字
1949年新中國宣告成立,成為一個巨大的裂變和重構過程的標志性事件。本書系統(tǒng)梳理了這一歷史巨變的來龍去脈,圍繞中共建國方略的形成、新中國基本制度和大政方針的醞釀與確立、中共聯合各民主黨派籌備和召集新政協(xié)、老根據地和新解放區(qū)民眾動員、建立鞏固人民政權、推進土地改革、恢復經濟和重建社會秩序等相關問題,做了深入細致的研討。透過書中的論述,可以看到,曾經靜止的“時間”是如何重新開始的。
于化民等 ·中國政治 ·57.7萬字
在一般意義上,“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于心”,“信”則側重于“外信于人”。“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zhèn)洌哂胸S富內涵的詞匯,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作者認為,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形成了其獨具特色并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這樣的誠信觀在當今的市場經濟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道德作用。
韓震 劉翔 薛剛 ·中國政治 ·3.4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收錄《條例》全文,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央社院建院60周年賀信,汪洋同志接見第三次全國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會議代表(新聞稿),中央媒體宣傳解讀文章以及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同志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學習貫徹《條例》的署名文章;下篇對應《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逐章逐條進行解讀,對各條款的背景、意義進行介紹,對條款內容進行分析解釋,對貫徹落實提出具體要求。
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編 ·中國政治 ·11.5萬字
本書依據第一手的原始檔案、中外報刊、歐美僑民回憶錄等史料,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對民國時期北京歐美僑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首次建構了民國北京“洋市民”的研究體系,論證了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普通歐美人士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形態(tài),以及他們與這座城市各方面的豐富互動,旨在還原民國北京中外居民、社會文化的豐富原貌,探索近代以來北京城市變遷的“市民社會”要素。
李少兵 齊小林 蔡蕾薇 ·中國政治 ·17萬字
《政治傳播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形象構建》內容簡介:全書共六章,主要內容有:政治傳播視野中的國家形象傳播研究檢討、中國國家形象傳播中的國家理念問題、中國國家形象傳播中的政治合法性問題、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公共化問題、章中國國家形象與國際環(huán)境、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戰(zhàn)略與策略。
李彥冰 ·中國政治 ·22.1萬字
本書是中共杭州市蕭山區(qū)委黨史研究室、杭州市蕭山區(qū)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編寫的一部關于紀念蕭山改革開放40周年的口述訪談文集。本書收納了27篇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蕭山40年來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展開。其訪談對象既有政府工作人員,也有農民企業(yè)家,更有普通百姓,全方位地展示了改革開放給蕭山帶來的巨大變化。
杭州市蕭山區(qū)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中共杭州市蕭山區(qū)委黨史研究室 ·中國政治 ·53.5萬字
傳播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面對當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難的傳播困境,我們要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效果。儀式化傳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現傳播在社會背景、價值立場,實現機制、目標追求等方面存在著深層的統(tǒng)一性,這些統(tǒng)一性的存在為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現傳播中存在的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儀式化傳播提供了可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設置儀式化傳播框架、建抅儀式化傳播空間、選擇儀式化傳播語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現儀式化傳播的實踐路徑,分別從“說什么”、“何處說”以及“如何說”三個方面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儀式化傳播的建構。
張淑芳 ·中國政治 ·17.5萬字
該書作者趙樹凱長期從事農村政策的起草和制度,這是他的一組鄉(xiāng)村研究筆談,收錄文章27篇,這些文章均曾公開發(fā)表并被廣泛轉引。作者認為,在當下國內語境中,“農民”并不是討論政治體制的主要考量,但人們又無法忽視其在政治中的分量和作用,尤其是,“三農”的各種問題和現象都不斷地指向“政治”。討論“農民的政治”,不僅是研究“三農”問題的關鍵,更重要的,也是探索中國政治的關鍵。
趙樹凱 ·中國政治 ·21.9萬字
第三卷收集的是1930-1949年間中國政黨理論的文獻資料。以編者查閱的國內報刊篇章、專題文集、個人文集(全集選集等)看,其中涉及政黨論說的篇章不下1500余篇。較之第一卷、第二卷所包含的內容更多、所顯示的特征更為復雜,不過,限于篇幅,本卷只能選其中的1/6予以編輯。此一時期,以歐美政黨政治為圭臬,試圖應用于中國的聲音相對微弱,但不絕如縷;接受了“列寧主義政黨”理論并應用于實際行動的中共政黨學說經歷直接采用失敗,民族化、中國化、時代化之后迅速成效,影響至巨;處于執(zhí)政地位的國民黨局限于自身的革命階段論和仿聯共(布)而又無法在組織上成型、行動中成效的過程中力量逐漸消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政黨理論的特殊性于知識界的品評中“無心插柳”般地顯現出來,同時知識界這一時期的政黨觀也在“有意栽花”中展示了出來。
楊德山 ·中國政治 ·5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