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家治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與改革的基本方式。如何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對我們黨和國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出的一項重大時代課題。本書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向,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全局視角,從治理方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全球治理的頂層設計來思考國家治理的整體邏輯,以期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王小靜 魏士國 ·中國政治 ·12.8萬字
本書以對外開放為出發點,由反映改革開放的親歷、親見、親聞資料匯編而成。本書內容豐富,所精選的文章從多個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招商引資、華僑來華投資的過程和在我國企業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舉措以及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生活的經歷等等。親歷者的回憶,既真實可靠,又生動有趣,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出版價值。
韓淑芳 ·中國政治 ·16.7萬字
中共中央統戰部組織編寫的《偉大的政治創造——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一書,以通俗的語言風格,配以經典的統戰故事,全面、系統梳理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來源于中國近現代的特殊國情,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生長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洪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展完善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孕育到發展到成熟,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底蘊的新型政黨制度,這期間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革、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政黨政治實踐、所積累的影響深遠的歷史經驗和制度成果。旨在回望過去,系統梳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脈絡,深入總結歷史經驗;也是更好地展望未來,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趨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更大共識,貢獻新的力量。
中共中央統戰部 ·中國政治 ·16.8萬字
本書從傳統與現代背景下的國家治理、依法治國視域下的城市社區與鄉村治理、公平正義視域下的政治發展與國家治理和中國道路與全球化視域下的國家治理等多個視角,深入分析了國家治理與中國道路的內在關聯,探討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從解釋國家興衰的制度決定論、技術決定論和文化決定論等幾種因素出發,闡述了國家興衰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由包括多種要素在內的綜合因素決定。
張艷國主編 ·中國政治 ·30.7萬字
本書以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移民新村為背景,通過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宋家溝曾經是一個幾乎不為人知的小山村,因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此視察而獲得極高的知名度,一時間“宋家溝”一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成為新時代中國農村的縮影和典范。一年來,當地政府按照國家扶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扶貧措施,宋家溝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書將宋家溝移民新村作為新時代農村的樣本和深入調研的對象,民盟山西省委成員組成的調研組先后20次赴宋家溝村,走訪當地村民120余戶,對宋家溝整村村民進行了摸底排查。針對不同的群體,設計不同的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選擇一年中的不同時間節點,通過與村民拉家常、摸家底,了解村民真實的生產生活情況,努力做到點面結合,既描述個性特征,也挖掘共性因素,既注重考察脫貧攻堅的整體成效,也關注脫貧攻堅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同時,對農村整體現狀、社會環境、農村文化進行分析研究,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當下中國農村的現狀,梳理現代中國農村的發展軌跡,見證中國脫貧攻堅的成效,進而預測中國農村的未來走向。
王維平等 ·中國政治 ·24.1萬字
本書主要回顧了澳門回歸20年以來發生的重大政治、經濟、社會事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大事件作為切入點,全面展示澳門特區過去二十年在政治、經濟、法治、教育、文化、民生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情況,記錄下澳門特區所經歷的社會變遷和獨特的風韻人情,呈現了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生動而豐富展開的立體發展圖景。從澳門特區成立首屆特區政府宣誓就職、澳門特區首屆立法會成立并展開立法活動、澳門安全度過亞洲金融危機、內地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的開通、CEPA及多個補充協議的簽署、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解釋澳門《基本法》、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發展定位的確立、橫琴自貿區成立、澳門特區正式獲得中央授予海域管轄權、臺風天鴿襲擊澳門、特區首次請求駐澳部隊協助救災、港珠澳大橋建成并順利通車,等等,透過這些重大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把握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發展的基本軌跡,感受澳門同胞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落實“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非凡勇氣與智慧,體驗澳門特區所獨有的中西合璧、自由開放、經濟繁榮、和諧安寧與澳門同胞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喜怒哀樂。
李曉兵主編 ·中國政治 ·13.4萬字
《2014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與對策:國務院研究室調研成果選》作者即國務院研究室同志及時跟蹤和發現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其中,不少調研成果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視和批示,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發揮了重要參考作用。
寧吉喆主編 ·中國政治 ·31萬字
《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縱深發展》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學習輔導的單行本,主要介紹了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喬尚奎 ·中國政治 ·5607字
本書立足全國,堅持結果導向、以公眾視角,總結了2017年度國務院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在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解讀回應、依申請公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如對本領域本地區政務公開工作指導成效顯著,積極探索決策公開,部分行政執法領域信息公開程度較高,部分領域的執行和結果公開相對規范,部分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情況較高,也提出了現階段政務公開工作仍存在的問題,并對新時期新的政務公開發展予以展望。
田禾 呂艷濱 ·中國政治 ·21.4萬字
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在過去十年的探索中,通過“深耕”一個昆明市郊的城鄉結合部社區,陪伴一群流動兒童、婦女和非正規就業工友,從最初的不被看到、刻意忽視到如今的三社聯動,有效參與社區建設,在實踐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發展型社會工作的新道路。本書正是這個過程的翔實記錄,它不僅是社會工作發展的新探索,更是中國社會治理和社會政策制定的有益參考。
向榮 陸德泉主編 李俊 蘭樹記副主編 ·中國政治 ·19.2萬字
《天下一統為一家——鄂爾泰的西南治理》以清代雍正時期治理西南的重臣鄂爾泰為研究對象,利用朱批奏折等史料文獻,從雍正帝的民族觀、兩人的君臣關系切入主題,嘗試還原鄂爾泰對西南地區土司首領、普通民眾以及“漢奸”群體的治理始末。作為“天下一統,華夷一家”民族觀的實踐與體現,鄂爾泰的西南治理不僅加速了西南邊疆地區與內地的“政治一體化”,而且客觀上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以及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鞏固,總結其經驗教訓可以為今日邊疆地區民族事務的處理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張姍 ·中國政治 ·13.3萬字
本書以中國城市化的全面推進和加速擴展為背景,借助獨具中國特色的城市化路徑—“村改居”,立足宋村的“村改居”過程和治理實踐,力圖從城鄉關系的視角呈現“村改居”社區轉型及其治理,探討“城”、“鄉”元素及城鄉關系是如何在“村改居”社區內被實踐和被呈現的,進而為“村改居”社區的轉型和發展,找到新的路徑。研究認為,“村改居”是國家借助城市化名義和市場化力量,滲透、改造、再造甚至侵入鄉村社會的治理機制,而“村改居”社區作為“村改居”工程的結果,則是兼具現代與傳統、城市與鄉村的特殊化生活空間和治理單元。“村改居”社區不僅深受城鄉關系的外在與宏觀變遷的影響,而且本身就蘊含城—鄉元素及其結構性關系。可以說,“村改居”社區轉型,既是一個經過“自然共同體—城市吞入鄉村—城鄉交互混雜—城鄉共生”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城—鄉多元化力量交織和互動的治理空間。
屈群蘋 ·中國政治 ·13.7萬字
本書針對一帶一路沿線的64個國家,采取列國志的形式,簡要紹述各國的地理、歷史、人文、經濟與政治環境等,重點介紹華僑華人在各國的境遇及發展情況,強調在“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華僑華人在雙邊往來中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并指出中國與華僑華人所在國發展雙邊關系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何亞非主編 陳琮淵 黃日涵編著 ·中國政治 ·21.6萬字
本書以一個縣域農村社區服務體制為個案,認為公共服務不僅是民生問題,而且它對社會關系產生重要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的服務方式,對社區認同和社會融合的影響各不相同。當前,農村應以服務重建認同,從而實現社會融合。首先,服務是認同與合法性的基礎,只要是認同的,政權的合法性就一定強。從認同到合法性,離不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其次,服務是社會聯系和組織的紐帶,以服務為中介,將分散的人們重新聯系和組織起來,增強農民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共同體的認同。再次,通過社區服務增強微觀層面上的社會融合。社區服務滿足人的最基本需要,由此產生的認同便是最穩定的認同。最后,通過公共服務實現宏觀層面上的社會融合。公共服務可以建構社會一致的認同,由此使社區共同體與國家共同體聯系起來,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社會走向融合。
管義偉 李燕南 ·中國政治 ·17.5萬字
《中國共產黨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組織史資料(第三卷)》是《中國共產黨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組織史資料(第二卷)》的續編本。該書本著尊重歷史、求實存真的編纂工作方針,著重記錄了陜西省渭城區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地方黨組織和政權組織、地方軍事組織、政協組織、群眾團體組織以及部分企業、事業單位機構沿革變化和領導人名錄,同一時期中共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組織工作大事記,并在黨組織的綜述中簡明反映了中共咸陽市渭城區委同一時期在履行職能職責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中共咸陽市渭城區委組織部 ·中國政治 ·15.6萬字
本書對“頂層設計”“改革梗阻”“政策執行”等相關概念進行了內涵界定,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重點;分析了當前我國改革梗阻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挖掘出當前我國改革梗阻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明確了當前破除改革梗阻、完善改革推進機制的總體思路,并提出了政策建議;提出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個重點改革領域完善改革推進機制的政策措施。
張林山 孫鳳儀 ·中國政治 ·11.7萬字
本書系統地考察和探究了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的歷史進程及其基本經驗,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的強大生命力及其正能量。本書主要內容是: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歷史進程;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主要成就;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基本經驗;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索的歷史啟迪等。
魏繼昆 ·中國政治 ·20.7萬字
民生幸福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不懈追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過程,就是將民生福利的內涵和覆蓋面不斷拓展,使更多的民生福利惠及更廣泛市民的過程。本書指出,深圳經濟特區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把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強民生福利的頂層規劃和設計,加大民生投入,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牢固樹立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的理念,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使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發展的主體,不斷擴大群眾在社會建設中的參與,激發社會活力;始終把科學和法治作為社會建設的支撐,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專業化和法治化水平。本書對深圳社會建設領域的經驗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和總結,為進一步推進民生福利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陳少兵 謝志巋等 ·中國政治 ·28.7萬字
本書以外向型經濟著稱的珠三角L鎮政府為個案,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從歷史的視角對L鎮政府自改革開放以來先后扮演的三種角色——經營企業、企業地區和經營社會——進行深描,并整合社會學制度主義和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方法,對L鎮政府行為演進的機理進行解釋。本書認為,改革開放以來,L鎮政府的演進表現出四個鮮明的特點:1)政治與市場的互動是轉型的基本動力機制;2)國家干預與市場約束是轉型的基本動力源;3)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經濟增長;4)危機解決取向的政府轉型邏輯。
付光偉 ·中國政治 ·16.6萬字
本書以統一戰線如何為寧夏跨越式發展服務為主線,立足寧夏實際,準確把握統戰工作內在規律,較為系統地對加強新世紀新階段寧夏統一戰線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闡述。
蔡明 ·中國政治 ·1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