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拓展了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途徑,也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進程。本書圍繞這一主題,選取國外智庫一系列有見地的研究報告,涉及美國、加拿大、英國等16個國家44個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關注,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等8個國家11個智庫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分析,法國、比利時、俄羅斯等9個國家21個智庫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研究。
王靈桂主編 ·中國政治 ·17.9萬字
中國電視節目最高獎“星光獎”獲獎節目同名圖書。張維為教授繼“中國震撼三部曲”之后的“新三部曲”收官之作。“這就是中國三部曲”從“磅礴之力”到“何謂民主”,再到“中國心勝”,層層推進,引用大量的最新民調數據、調查報告、網絡電視媒體采訪、學者著述等,以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的方式闡釋中國模式在國內的巨大成就、在國際上的重大意義,重塑對西方的認知,講透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觀。
張維為 ·中國政治 ·16.8萬字
郎咸平教授秉承了他一貫“看問題入木三分、直抵要害,分析問題一針見血,依靠真實數據,并能給出合理、可操作的解決方案”的特點,圍繞“新政”能否改變中國這一主線,深入剖析了當下中國經濟社會領域,包括城鎮化、反腐、霧霾治理、金融改革、樓市、食品安全、教育改革等領域的諸多亂象,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郎咸平 王今 王牧笛 ·中國政治 ·11.9萬字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速度和水平快速增長與提高。工業化、城市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城市化進程中,隨著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居住,新的社會關系在城市中產生,社會內部以及社會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也發生著變化,大量社會矛盾出現,包括征地、拆遷、入學、勞資等糾紛。要解決這些量大面廣的糾紛,必然耗費政府的治理成本,影響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書通過對城市化推進過程中的空間生產、矛盾來源、治理模式等的探討,包括對農民集中居住、公共安全糾紛處置、醫療糾紛、司法救濟制度等的分析,研究城市化過程中為什么會出現社會不穩定因素,國家應當如何在微觀層面上強化制度建設,提升社會秩序的治理能力。本書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一是在宏觀上提倡通過國家制度和能力建設,作為城市治理社會矛盾的基礎性工作;二是在微觀上提倡社會參與治理,避免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從而改善治理績效;三是國家在社會穩定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因地制宜的辦法,不宜搞“一刀切”。
謝岳 ·中國政治 ·15.5萬字
該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從哲學角度解讀中國道路、中國制度,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創新性,二是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和使命,三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哲學思想的闡發。所收錄文章大都在學術期刊或報紙上發表,收錄時在原來的基礎上根據新的中央精神做了修改。
李培林主編 ·中國政治 ·14.6萬字
本書系統研究明代保甲制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明代中葉,黃冊載籍日漸失實,官府對于戶口的實際控制每況愈下,加之明初建立的衛所系統趨于瓦解,面對紛至沓來的內亂外擾,官府往往疏于防范,疲于應對。嘉靖之前已有不少地方官員嘗試推行保甲法以加強戶口管理,查舉不法行為。嘉靖年間,在地方官員的大力推動下,保甲制大范圍興起并逐步完善。隆慶、萬歷年間,保甲制在全國南北各地進一步施行,尤其是沿海沿邊地區因形勢需要,推行范圍廣,執行力度大,相關條款具體細致。保甲制于打擊盜匪、維護治安乃至防災救災方面均具有一定功效,但其立法與執行各環節也存在諸多弊端,在基層的實施效果往往因官吏敷衍、胥役營私和民眾消極抵制而深受影響,有名無實,甚至淪為擾民惡法。終明一代,保甲制基本上系地方官員應對治安形勢的權宜之計,興廢無常,朝廷并未著手建立適用全國劃一推行的保甲法。清廷入關后承繼明代保甲制,多次下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施行,保甲制在全國范圍方顯常態化。
薛理禹 ·中國政治 ·11.2萬字
《讀懂中國》中匯集了來自十多個專門研究領域的22位國際學者和教授,他們以坦誠、真實、樂觀的態度全面解讀中國,向讀者展示了中國的國際印象。他們對中國的思索從不同的視角交相輝映,整合成為一套多元又系統的思路,為廣大中國讀者打開了一扇開闊視野的窗。
李宇宏 ·中國政治 ·13萬字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研究”課題組在全國開展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問卷調查”,力圖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嘗試了解地方官員的民主觀念和認知。本書就是課題組及學術界同人利用該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地方官員對民主價值觀、民主制度建設、民主實踐路徑、民主認知的性別差異、協商民主與公共政策,以及滿意度測評等方面的認知。
陳家剛 ·中國政治 ·14.9萬字
本書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叢書之一,全書挑選了楊光斌、張廣生、高翔、張康之、時殷弘、朱云漢等名家的十余篇關于合法性概念、中西方文化與中國發展道路、政績與地方干部晉升、國際社會“去中心化”時代的合作秩序建構、對外政策與中國特性、中西方社會科學、中國在全球秩序重構中的作用等的文章,較為集中地呈現了在這些問題上學術界的前沿觀點,對于未來中國社會科學乃至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及它們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等做出了諸多有益的探索,非常具有啟發意義和學術借鑒價值。
劉元春主編 ·中國政治 ·15.5萬字
本書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含義、主要內容、重要意義、建設途徑等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了全面介紹。作者首先梳理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形成過程,介紹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含義及基本內容,并分別解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主題、精髓和基礎以及這四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以及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韓震 ·中國政治 ·10.3萬字
中共十八大描繪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也指出了走向未來的途徑。其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或加快轉型,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的改革成為走向未來的主要途徑。那么,中國如何推進轉型和全面改革?當代中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漸進式改革歷程。預知中國改革的前路(到哪里去),首先要看清中國改革的源流(從哪里來)。本書帶你一起回顧那段改變中國命運的激蕩改革三十年,前瞻未來三十年中國改革的前景和路徑。
李佐軍 ·中國政治 ·20萬字
學者王偉用大歷史觀的視野,從地緣的角度結合海洋熱點,逐層剝離隱藏在南海、東海島礁紛爭背后的美國陰謀,將復雜多變的我國周邊的海洋問題全景呈現出來,帶我們了解其形成的由來以及未來走向。
王偉 ·中國政治 ·7.5萬字
本書依照組織運作環境-過程-結果的三維分析框架,通過對J市行政服務中心不同歷史階段特定事件的“深描”,力圖展現一個新機構創建和發展的全景,以及各核心行動者在該“場域”中演繹的真實故事,探析影響地方政務服務機構運作的關鍵因素、運作困境及深層原因,從而厘清地方政務服務機構的運作邏輯、技術和機制。
譚海波 ·中國政治 ·15.5萬字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深入了解、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本書作者全面收集在此期間公開發表的理論文章及相關成果,廣泛收集整理主流媒體記者通過深入調研采訪來自一線情況的最新報道,從理論政策與客觀形勢發展兩個方面,深入為讀者解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本書堅持形勢與政策的統一,聚焦人民群眾的關切點,從分析形勢發展入手,逐步上升到理論政策高度,從而提高讀者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然性和科學性的認識。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王包泉 ·中國政治 ·9.8萬字
全書以嚴謹的理論、鮮活的事例,清晰明確地展現了中國人民創造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闡明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出的這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探索出的不斷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全書共分為“一、信念堅定、意志頑強,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二、重視學習、善于學習,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三、心系群眾、服務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四、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管黨治黨一刻沒有放松;五、保持先進、選賢任能,不斷吸收和凝聚廣大的中華優秀兒女;六、自我革命、自我凈化,堅決主動解決自身出現的問題;七、凝聚人心、團結共事,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局面”七個部分,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內因與外因等不同側面論證了為什么“能”這個問題。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編 ·中國政治 ·12.2萬字
本書主要回顧了澳門回歸20年以來發生的重大政治、經濟、社會事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大事件作為切入點,全面展示澳門特區過去二十年在政治、經濟、法治、教育、文化、民生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情況,記錄下澳門特區所經歷的社會變遷和獨特的風韻人情,呈現了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生動而豐富展開的立體發展圖景。從澳門特區成立首屆特區政府宣誓就職、澳門特區首屆立法會成立并展開立法活動、澳門安全度過亞洲金融危機、內地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的開通、CEPA及多個補充協議的簽署、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解釋澳門《基本法》、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發展定位的確立、橫琴自貿區成立、澳門特區正式獲得中央授予海域管轄權、臺風天鴿襲擊澳門、特區首次請求駐澳部隊協助救災、港珠澳大橋建成并順利通車,等等,透過這些重大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把握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發展的基本軌跡,感受澳門同胞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落實“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非凡勇氣與智慧,體驗澳門特區所獨有的中西合璧、自由開放、經濟繁榮、和諧安寧與澳門同胞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喜怒哀樂。
李曉兵主編 ·中國政治 ·13.4萬字
“和”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之一,它是我們民族長期孜孜以求的理想狀態。和諧是中國傳統哲學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的落腳點,因此它對于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黨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在書中,作者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六大方面詳細展望了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景。
韓震總主編 章偉文 黃義華 蔣勝英編著 ·中國政治 ·8.3萬字
法治與民主有著天然的聯系,正因為如此,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在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強調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統一。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本情況,尤其是結合公民個人的成長、成才,全面介紹了已基本建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并闡釋了法治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韓震 嚴育 ·中國政治 ·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