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引言

隨著中國日益走進世界政治和經濟舞臺的中央,越來越多的中國標準開始影響世界,并不是我們要強行向外推銷這些標準,而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比較,發現許多中國標準更具人性、更為理性。例如: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比以選票為中心好;社會團結就是比社會分裂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就是比商業利益高于一切好;混合經濟模式就是比新自由主義模式好;有改革能力就是比沒有改革能力好;自由與自律平衡就是比自由絕對化好;合作共贏的全球化就是比零和游戲的全球化好……類似這樣的標準比較和價值觀比較還有許許多多,這就是中國人今天的“心勝”。

“中國心勝”也是我們思想性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的一貫主張。自2019年初開播以來,這個節目已經整整播出了200期,橫跨近五年的時間歷程,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有力推動了原創的中國話語走向社會、走向世界。《這就是中國》還榮獲了2022年第2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這是中國電視藝術最高級別的獎項。作為節目的主講嘉賓,我和所有參與節目制作的同事一樣,深感榮幸之至。

“星光”兩字讓我聯想到源起于“滿天星斗”的中華文明: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散布在中華大地上的眾多文化不斷發展,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了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就我個人的學術生涯而言,我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聚焦中國模式研究,并從中國模式切入,進入中國理念、中國文化,最后發現唯有進入中華文明才能把中國的事情說清楚,進而確立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底層邏輯,確立中國人自己對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主流敘事。我于2010年正式提出“文明型國家”這一命題和理論框架,認為中國已經通過長期不懈的探索,成為一個把數千年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與一個超大型現代國家結合起來的國家,在許多方面實現了對西方模式的超越,這種認知使我們做《這就是中國》節目充滿了底氣和自信。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中華文明時擲地有聲地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1]在“全球文明倡議”中,他又提出“我們要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2]對此,我感受尤深。

國際學術界關于跨文明比較的研究由來已久(如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湯因比的《歷史研究》、布羅代爾的《文明史》等),多數國際學人也認同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但認識到中華文明創新性的還不多,而探討中華文明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則更少。中國以“文明型國家”的形態而迅速崛起,迅速走到了世界政治和經濟舞臺的中央,它近乎完美地展示了中華文明傳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

這種結合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方面面。比方說,中國變革的指導思想是“實事求是”,它源于兩千多年前的《漢書·河間獻王傳》,最初指的是一種做學問的誠實態度,到明清時代形成了“實學”,強調通過對事物本身的探索來發現規律。作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人,毛澤東對這個概念進行了創造性轉化,把它確立為中國革命的思想方法。后來鄧小平再次提出這個理念,并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使中國擺脫了東、西方教條主義的束縛,帶來了中國今天的全方位崛起。

這種結合還體現在中國文字的變化上。中國近代史上曾一度出現過廢除漢字的主張,認為漢字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然而,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是其文化之根和精神血脈,中文本身也從未抱殘守缺,而是一直在與時俱進地發展,其間有白話文、簡化字和漢語拼音等一系列創新。在互聯網時代,中文正日益顯示出自己的獨特優勢,作為世界上最凝練、最具形象的文字,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中文可以處理遠多于其他文字的信息;而更為直觀達意的特性,也便于快速瀏覽并抓住重點。這為中國的“微信革命”提供了寶貴的人文基礎。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蘊藏在自己的文字中。一個中國人,只要學會了中文,熟練使用百來個成語,中華文明的基本元素,包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就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了,自強不息、與人為善、尊老愛幼、同舟共濟、與時俱進……這些文明傳承已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融為一體,這使我們獲得了彌足珍貴的“中國心勝”、使我們國家和社會能夠“守正創新”,畢竟我們僅用一代人多一點的時間就實現了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偉大跨越,而與此同時中國社會則保持了遠比西方社會更多的溫馨和凝聚力。

作為“文明型國家”,今天的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未像現在這樣既古老,又年輕,既傳統,又時尚,既中國,又世界。一個古老文明,同時又具備了現代國家的品質,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2010年,在《中國震撼》一書中我曾從“文明型國家”視角比較了中美兩國的差異,我當時是這樣寫的:

記得一位歐洲哲人曾經把世界上的作家分為流星、行星、恒星三類。第一類的影響只是轉瞬之間。第二類像行星,影響更為長久。第三類像恒星,其光輝和影響是最為久遠的。其實,世界上的國家分類也大致如此。很多國家像是流星,他們一閃即逝。某些特殊的歷史事件會把他們偶爾推向國際舞臺,但不久就銷聲匿跡。美國則更像第二類。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有不少衛星圍繞著這顆行星轉,但行星只能管它那個系統,而美國所管的這個系統正在走下坡。美國有現代國家的所有特征,但缺少一種深遠文明的智慧光芒。只因這顆行星離我們較近,其亮度看上去似乎比遠處的恒星還亮,但這是假象。

“文明型國家”中國更像一顆恒星。它經歷了無數歲月,一直守望著太空,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獨立閃爍著自己的光芒。因為恒星太高、太遠了,它的光輝需要很多年后才被世人所看到,但一旦人們意識到這是一顆恒星而不是行星時,人類對它的認識,對其他行星的認識,對整個世界和宇宙的認識,都會為之改變。恒星和行星是不一樣的,大小不一樣,質地不一樣,組成不一樣,運行軌道也不一樣。恒星的光芒源于自己,也更為深遠和明亮。

某種意義上,這種對中國和美國的重新認知本身就已是一種“中國心勝”,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進入“后美國時代”的主要特征,隨著這種認知和心勝的不斷深化,中國自身已不一樣了,世界也已不一樣了!

注釋

[1]《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2023年6月2日。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全文)》,新華社,2023年3月15日。

品牌:世紀文景
上架時間:2024-05-30 14:44:2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世紀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三穗县| 龙陵县| 应用必备| 皋兰县| 洞口县| 萍乡市| 灯塔市| 武定县| 余干县| 若羌县| 齐齐哈尔市| 太谷县| 壤塘县| 红桥区| 平阴县| 垦利县| 琼结县| 额尔古纳市| 来凤县| 平安县| 白沙| 望奎县| 来安县| 始兴县| 万山特区| 云和县| 恩施市| 南城县| 临泉县| 商都县| 广水市| 九江县| 霍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岳西县| 扶余县| 永仁县| 将乐县| 沁水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