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7年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性事件是中共十九大的召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是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金磚五國首腦廈門會議。中國周邊外交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帶一路”進入了初見成效的深入拓展的新階段。本學刊收入15篇學術論文及3篇會議綜述,將展現我們對于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周邊外交的總結性研究以及對于中國周邊局勢的觀察、評估與展望,敬請讀者關注和指正。
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編 ·國際關系 ·22.1萬字
《中國周邊外交學刊》是由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復旦大學分中心主辦的中國周邊外交研究的專業性學術集刊,宗旨是“瞄準中國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重大問題,努力推進對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政治、安全、經濟、外交、文化關系的理論研究、戰略研究、個案研究和綜合研究”。本輯對于2015年中國周邊外交方方面面的問題做了詳細的觀察、評估和展望。
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編 ·國際關系 ·23.7萬字
《青年黨史學者論壇》是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專業青年教師為主,并邀請校外青年學者和博士生參加研討,由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擔任評論人,為中共黨史青年學者架設的一個制度化的學術交流平臺。本輯分“抗日戰爭史研究的新境”“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研究前沿”“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共革命的內在轉向”“現代中國的教育轉型與大學治理”“中共社會思想史研究前沿”五個板塊展開論述,反映了目前學界在黨史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董佳主編 ·中共 ·27.2萬字
《亞非研究》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主辦,是國內亞非研究領域的專業性集刊,內容涉及亞洲、非洲任何國家或地區的任何問題,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歷史、民族、宗教、語言文學、國際關系、安全、軍事、環境保護等所有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其專業性、權威性已廣獲認可與好評,也為國家亞非問題相關決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孫曉萌主編 ·世界政治 ·20.2萬字
本書從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大背景出發,結合典型地區和典型工程調研,分析水庫移民問題癥結所在;結合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及城鄉互動關系變化,在城鄉關系相互交融的情況下,分析移民對土地、就業、財產的認知和需求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現行政策的影響;從政策適應和需求的角度,提出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相適應的水庫移民政策創新框架以及實施步驟、措施,為政府水庫移民政策調整提供參考。
余文學 ·公共管理 ·24萬字
本書以俄國地方自治機構的民生活動為題,主要探討它們在國民教育(興學)、醫療衛生(興醫)、農業農民(興農)和其他領域(獸醫學、統計、修路等)的活動是如何進行的,又為何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當前,我國正處于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了解俄羅斯近代地方自治史,學習俄羅斯在推進地方自治過程中的經驗,有利于推進我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李青 ·政治熱點 ·37.4萬字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學部相關院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新疆智庫以及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就國際領域重要理論與現實問題所撰寫的論文精選而成,分別從“亞洲發展與中國周邊”、“國際格局與中外關系”、“當代資本主義研究”、“世界左翼思潮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和“國際反恐與伊斯蘭現代性研究”角度,對當前國際熱點和難點、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現狀、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蔡昉主編 ·政治熱點 ·32.6萬字
本書在追問“東亞社會的協調發展建基于何種公共性”這一基本問題基礎上,將東亞兩大重要經濟體的中國和韓國視為東亞社會發展研究的重要對象,特別是將中國社會學者較少關注的“韓國社會轉型”作為反思中國社會治理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參照框架,通過審視兩者的發展困境及其超越經驗,認為“公共性”與“社會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意義上皆為共生互促的關系。
蘆恒 ·世界政治 ·23.8萬字
《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為中共黨史黨建、中國現當代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專業性學術文集,主要刊載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領域的原創性學術成果。本刊內容廣泛,涵蓋中國共產黨與現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軍事、理論、歷史人物及海外中國研究等各方面。題裁包括專題研究論文、歷史考證、理論闡釋、治學札記、學術動態、口述訪淡、書評等。
楊鳳城主編 ·中共 ·29.2萬字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非洲農業的最新發展與內生動力”,從大陸內的政策和激勵機制、外來援助、投資與商貿合作分析以及不同層面的創新實踐進行研究;第二部分為“新興市場國家對非農業南南合作”,主要講述了巴西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和馬拉維進行農業合作的不同情況;第三部分為“中國對非洲農業合作的新型實踐”,中國對非農業合作經歷了從20世紀50年代末完全不求經濟回報的單純援助,援建大型農場,到目前的援助、貿易和對外投資并舉的階段。
柯文卿 宛如 劉均 劉海方主編 ·國際關系 ·23.9萬字
本書通過分析村莊在卷入城市化過程中物理空間的改變,及其所蘊含的社會關系的重組和社會秩序的建構,分析了“村改居”社區作為一類新城城市基本單元被建構的過程,為城市化進程對農村社區的影響研究增加了空間維度。同時,通過跨省的多類型“村改居”社區的比較研究,分析了在多種行動主體實踐邏輯的動態塑造下,“村改居”社區的基層組織變革和新共同體秩序的形成過程,為我們認識“村改居”社區的特點和治理形成過程提供了參考。
吳瑩 ·公共管理 ·20.1萬字
本書是2005年版《列國志·聯合國》的修訂版,在原版的基礎上修訂了部分章節,增加了聯合國2005年以來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世界經濟與發展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并客觀評價了聯合國工作的功過得失。書中系統介紹了聯合國的誕生、聯合國的財政、聯合國的主要議事規則、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和相關組織,聯合國的會員國及其全球伙伴,并從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人權、環境、應對跨國犯罪和新的全球威脅、軍備控制和裁減軍備、國際法等方面做出的努力進行論述。
李東燕 ·世界政治 ·27.1萬字
本書在國際格局變動的大背景下探討中日關系的演進發展,既重視冷戰格局對中日關系的影響,又觀照中日兩國的現實訴求,認為中日兩國蘊含著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的歷史與現實基礎。全書對中日關系恢復和發展的重要經驗做了深入分析,尤其是對中國提出的“以民促官”和“求同存異”做了系統探討,認為它引領了中日關系發展的方向?!扒笸娈悺斌w現了中國在對待中日雙邊關系重大問題上的原則性與靈活性,以及戰略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
史桂芳 ·國際關系 ·20.4萬字
本書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經典著作的解讀,集中闡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與現實課題,諸如馬克思學說的“秘密和誕生地”,歷史唯物主義的“名”與“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法,馬克思哲學視域中的“人”與“社會”,“現實的人”與人的現實生存境遇,個人與社會何以維系,“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內在邏輯與價值啟示,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自覺”,“共產主義”的多維價值意蘊,“人類命運同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新的現代文明秩序的建構,等等。
王虎學 ·馬克思 ·23.5萬字
19世紀至20世紀初是俄國政治思想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俄國主要意識形態和政治思想派別開始形成并不斷發展,提出了有關俄國發展的政治思想理論和改革方案。本書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俄國歷史上幾種主要的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思想及其政治現代化目標和實施方式,以及對國家生活的適用性和實踐應用,系統研究了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100多年間俄國政治現代化進程及其特點,以及這些思想理論與國家制度發展的互動和對國家政治進程的影響。
許金秋 ·世界政治 ·44.2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人的徹底解放與全面自由發展為主線,依次分析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國家權力結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資本主義社會變革方式、生產方式與分配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等問題,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內在的強大真理力量和道義力量。
王中汝 ·馬克思 ·23.6萬字
本書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與中國道路的戰略創新進行的一系列學術理論文章匯編,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包括中國夢、新發展理念、法治中國、民主制度的中國創造、新型政黨制度以及制度哲學、戰略哲學等進行了比較系統深入的哲學分析,用中國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科學地回答了中國道路的真理之真、道義之高,是認識和把握中國道路的一本學術理論著述。
辛鳴 ·馬克思 ·21.6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了健康城市的關鍵原則在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設中的實現程度。世界衛生組織(英文縮寫為WHO)所倡導的健康城市區別于其他城市健康舉措之處主要在于其過程特征,所以在書中,作者不限于對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設政策內容的描述,而是采取包括政策內容、環境、過程、參與者和健康成效的“五位一體”研究路徑,力圖完整展現中國典型案例的強、弱方面以及影響因素和事件,從而回應WHO對收集“最好實踐”的呼吁。
李娟 ·公共管理 ·28.6萬字
該書是李子彬同志于1995—2000年任職深圳市長期間的工作回憶錄和經驗總結。用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當年深圳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實踐,再現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李子彬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根本性扭轉了深圳經濟結構以“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為主的局面,奠定了深圳現代產業基礎。他以卓識遠見對這座城市進行重新規劃,加強路、港、水、電、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繪制出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藍圖?!?10”事件后,在深圳證券市場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市政府重啟證券市場的膽識和成就,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5年間,李子彬這屆市政府在重典治亂、還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等方面的實踐和探索,在“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讓全國對深圳經濟特區刮目相看。這本書史料翔實,敘事清晰,文筆流暢,還原了深圳發展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段歷史。雖然是紀實性的回憶錄,但寫得生動鮮活,讀來趣味盎然。
李子彬 ·中國政治 ·22萬字
本書探討國家在創新經濟系統發展與轉型中的雙重角色,通過引入政治經濟動力學解釋,構建面向發展與轉型問題的分析框架,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回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創新轉型任務提供理論參考。
封凱棟 ·公共管理 ·2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