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百年宇宙學:我們對宇宙的百年探索

一個世紀前,伴隨著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和20世紀20年代的一系列觀測發(fā)現(xiàn),誕生了現(xiàn)代宇宙學。在愛因斯坦的眼中,我們身處的宇宙必須是均勻的,才能在哲學層面上令人滿意。在《百年宇宙學:我們對宇宙的百年探索》中,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xiàn)代理論宇宙學的奠基人和領軍人物之一詹姆斯·皮伯斯以此為起點,從歷史和重要親歷者的視角出發(fā),回顧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演進歷程。從宇宙是靜態(tài)的還是在膨脹,到宇宙中物質(zhì)和輻射的分布是否均勻,從宇宙的穩(wěn)恒態(tài)模型與熱大爆炸模型之爭,到微波背景輻射存在的預測和發(fā)現(xiàn),從被愛因斯坦評價為“丑陋”的宇宙學常數(shù),到包含它的大爆炸冷暗物質(zhì)模型,作者歷數(shù)了一個世紀以來人類認識宇宙的里程碑和關鍵時刻,其中有絕妙的見解、幸運的猜想、基于實證的檢驗,也有未被選擇的道路和錯誤與歧途。皮伯斯重點回顧了1998—2003年這5年間宇宙學領域的重大觀測進展,并將其稱為一場“宇宙學革命”。宇宙學的發(fā)展離不開技術的進步以及科學研究方法的演變。除了回顧宇宙學的歷史并展望未來外,作者還審視了感光底片、大型望遠鏡和巡天、太空探測器、計算機技術等技術進步在宇宙學發(fā)展過程中起的作用,以及從彼此獨立的小型研究組為研究單位到“大科學”研究項目的科研策略的轉(zhuǎn)變。

(美)詹姆斯·皮伯斯 ·物理學 ·29.5萬字

喚醒創(chuàng)新睡美人

奧地利進化生物學家安德烈亞斯·瓦格納在《喚醒創(chuàng)新睡美人》中揭示了一個顛覆性真相:無論是自然界的物種進化,還是人類文化的創(chuàng)新,許多突破性成果并非誕生于其黃金時代,而是早在環(huán)境成熟前就已萌芽,卻因認知局限、技術瓶頸或時代錯位沉寂數(shù)百年,直到某個契機被喚醒并重塑世界。書中以草類植物歷經(jīng)2500萬年才成為地球優(yōu)勢物種的漫長進化史為切入點,生動類比了人類歷史上那些被埋沒的突破性發(fā)現(xiàn)。從麥哲倫的船隊因壞血病遭受重創(chuàng),到林德醫(yī)生的治愈方案被漠視長達400年;從心臟起搏器因技術瓶頸被擱置近20年,再到維米爾的畫作在其死后200年才大放異彩。瓦格納借助跨學科的分析方法指出,創(chuàng)新由打破根深蒂固的認知框架、等待科學普及的成熟時機、借助外部環(huán)境與市場勢力的催化這三個關鍵因素共同決定。在書中,瓦格納通過螞蟻社會性基因的千年蟄伏、人類語言能力的偶然爆發(fā)、青霉素的多次“重生”等案例指出,創(chuàng)新并非依賴個別天才的靈光乍現(xiàn),而是概率、環(huán)境和偶然性的共同產(chǎn)物。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創(chuàng)新啟示錄,更是普通人的行動指南。它告訴我們:最偉大的創(chuàng)新或許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而你需要的,或許只是一份耐心、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以及敢于打破邊界、擁抱不確定性的勇氣。

(奧)安德烈亞斯·瓦格納 ·總論 ·15.4萬字

天文學家的椅子:19世紀的科學、設計與視覺文化

在19世紀許多關于天文學家的圖像中,占據(jù)顯眼位置的除了龐大的望遠鏡,往往還有各類專門設計的椅子。透過目鏡注視星空的天文學家在可調(diào)節(jié)的觀測椅上或坐或躺,表現(xiàn)出一種機械化的舒適感。借助眼前的望遠鏡和身后的椅子,觀測者的身體與宇宙運行聯(lián)系在了一起。眾多圖畫、印刷品和照片顯示,比起前人,19世紀的西方天文學家似乎尤其熱衷于設計、制造并展示他們的觀測椅。他們試圖借此傳遞什么信息?同時代的觀者又如何解讀這些行為?科學史學家奧馬爾·納西姆發(fā)現(xiàn),這些有專門用途的椅子是機械設計時代的產(chǎn)物,是支撐天文觀測的重要技術,椅子及其圖像還是建構(gòu)他者和自我形象的力量。在那個天文學服務于航海、貿(mào)易、帝國擴張的時代,資產(chǎn)階級喜愛的舒適椅子和坐在觀測椅上的天文學家被嵌入了更宏大的時空網(wǎng)絡,西方人在對東方和他者的想象中參與著建構(gòu)西方自我的歷史進程。在納西姆的筆下,世界的聯(lián)系和不平等銘刻在像座椅這樣看似平凡的物件及其圖像中,它們構(gòu)成了一張指示性網(wǎng)絡,從科學到藝術,從男子氣概到啟蒙運動,從殖民擴張到歷史主義,從帝國文化到全球關系,多視角增進了我們對于19世紀的理解。

(加)奧馬爾·納西姆 ·科技史 ·19萬字

為什么靈長類是人類的近親

“大歷史”概念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經(jīng)比爾·蓋茨大力資助,得以在全球得到傳播和發(fā)展。因其理論新穎,觀點獨特,跨學科跨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歷史”的概念和視角除了在學術界有價值,更是一個能走出學術擴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歷史的思維和視角。《萬物大歷史》系列正是韓國創(chuàng)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養(yǎng)讀物,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套書在韓國上市以來,不僅市場反響較好,而且獲得贊譽無數(shù),被評為學校圖書館期刊推薦圖書、晨讀推薦圖書等。靈長類是恐龍滅絕后,在嚴酷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的原始哺乳動物的后代之一。在進化的過程中,靈長類分化為沒有尾巴的類人猿與有尾巴的猴。而后到了某一個節(jié)點,又分化為大型類人猿、長臂猿、舊世界猴、新世界猴等。盡管分化出了這樣多的物種,但我們都是過去某個瞬間從進化樹的同一根樹枝上分化而來,適應各自所處的環(huán)境并最終進化的結(jié)果,在靈長類的譜系圖中都是親戚。本書《為什么靈長類是人類的近親》講述了靈長類卓越的認知能力和社會性,還有站在人類立場上難以理解的靈長類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它們的學習行為、語言和文化。通過研究靈長類,我們也會更進一步地了解自己。

(韓)金喜京 陳耀翰著 洪承宇繪 ·生物科學 ·5.6萬字

人類是怎樣進化的

“大歷史”概念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經(jīng)比爾·蓋茨大力資助,得以在全球得到傳播和發(fā)展。因其理論新穎,觀點獨特,跨學科跨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歷史”的概念和視角除了在學術界有價值,更是一個能走出學術擴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歷史的思維和視角。《萬物大歷史》系列正是韓國創(chuàng)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養(yǎng)讀物,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套書在韓國上市以來,不僅市場反響較好,而且獲得贊譽無數(shù),被評為學校圖書館期刊推薦圖書、晨讀推薦圖書等。《萬物大歷史·人類是怎樣進化的》講述了人類是怎樣進化的,有什么特別之處?其實人類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是特別的。距今大約600萬年前,從樹上下來,開始用雙腳行走的人類祖先與今天的類人猿幾乎沒有區(qū)別。是偶然的突變讓人類走上了和其他大型類人猿不同的進化道路,身體結(jié)構(gòu)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讓人腦更加發(fā)達,心理適應和社會性發(fā)展促使語言體系更加復雜。接著,人類文明層面的進化速度超越了生物進化速度,集體學習和模因復制在其中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我們不禁會問:人類的未來又會發(fā)生什么呢?

(韓)金漢勝 李孝根著 宋東根繪 ·生物科學 ·5.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曲靖市| 化德县| 通河县| 临夏县| 宁蒗| 洛南县| 通山县| 永平县| 黄冈市| 中江县| 惠水县| 清涧县| 扶绥县| 叶城县| 南川市| 唐山市| 敦化市| 育儿| 临漳县| 星子县| 沁源县| 安顺市| 博爱县| 古丈县| 蓝田县| 郁南县| 南宁市| 准格尔旗| 青神县| 饶河县| 南江县| 南充市| 黄平县| 酉阳| 航空| 甘南县| 临桂县| 武定县| 新野县| 涟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