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中國化研究
佛教經典,分為經、律、論三藏。與經相比,律具有更大的確定性和更少的解釋空間。佛教傳入中國后,風土人情的差異巨大,戒律也因此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某些律條甚至與原始的規定南轅北轍。通過研究戒律的中國化,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佛教在中國的轉向。佛教戒律的產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佛教在中國,從來沒有取得過像在印度那樣的宗教權威,但成功的讓中國的世俗權威接納了它。佛教戒律的中國化又體現為??苹?,也即律宗的形成。律典一一傳入中國,《四分律》后來居上,一統南北。律宗三家中,相部最先,南山其次,東塔最末,最終三家合一,南山獨大。佛教戒律的中國化還體現為宗派化,即各大宗派所表現出的戒律思想。唯識、華嚴、禪宗、凈土各自發展出了自身的戒律理論特色。佛教戒律的中國化又體現為儒道化。在儒道二家的影響下,大量的儒家與道家元素充實進佛教戒律之中,成為僧人所遵循的準則。佛教戒律的中國化必須迎接現代化。在現代社會中,戒律文化既能幫助佛教樹立良好形象,也可促進社會道德的建設。
·29.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