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佛教在印度創始之后,兩千多年來佛教傳遍了亞洲,現在對西方文化又產生了越來越重大的影響。《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向讀者揭示了佛教的發源和發展,語言直白并輔之以圖表,清楚明白地說明了佛教的中心教義和修習方法。各個章節分別就法與輪回、禪定、倫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響等等細細展開。藏傳佛教和禪宗也各有闡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識,閱讀《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大有裨益。
(英國)關大眠 ·理論 ·6萬字
本書選取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禪詩名篇100首,這些禪詩代表了禪詩的最廣影響和最高成就。它們語言生動,比喻奇特,運思神妙,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感悟深刻。每一首詩都是一扇門,都通向了開悟的世界。書中對每首禪詩都進行了翻譯和講解。簡明流暢的譯文,慧眼獨具的詮釋,揭示了禪詩的思想內涵,引領讀者走入佛禪大智慧的世界。
吳言生 辛鵬宇 ·佛教 ·9.5萬字
這是一本能斷人生各種執著,給身心帶來強大正能量的生命開示錄。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苦不苦什么的都會無所畏。當然,假如你不太懂其中的意思,它也并非對你沒有利益。當自己遭逢磨難、疾病、不順時,單單是抄寫或念誦一遍此經,就有助于逢兇化吉、遇難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帶在身邊,此處也相當于有了佛塔,能化解諸般災禍,增添無邊吉祥。這一點,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會如此!
索達吉堪布 ·普及讀物 ·9.7萬字
每一種勞動都應該得到報酬。公正的法律要求:在每一個國家中,公民都應按照他對同胞所做之事是善或惡而得到獎勵或懲罰。社會的利益要求:最有用的社會成員最受重視;無用的受到輕視;有害的則受到仇視或懲罰。我們的判斷應該以這些不容置辯的原則為基礎。高官顯職、特權、榮譽、物質享受,是社會上最有功或社會最需要的人從它或它的代表那里獲得的獎賞。如果社會在這方面處理不當,如果嘉獎了不配的、無用的和有害的人,它將自食其惡果。毫無疑問,它這種盲目行動的根源必須在某種錯誤見解或成見中尋找。
(法)霍爾巴赫 ·理論 ·8.3萬字
圍繞榮格心理學的核心內容,作者給出了自性原型及其原型意象的詳盡闡釋,其中包含了榮格分析心理學積極想象和擴充技術的運用,從而使得心理治療過程具有非常深刻的穿透力。對于原型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盡闡釋和放大,對現代人理解自性原型是至關重要的。在《伊雍:自性現象學研究》中,榮格借助基督教、諾斯替教傳統和煉金術中關于自性的象征,將神話、哲學、宗教和文化融入對“自性”原型及其原型意象的分析與闡釋,以尋求闡明精神境界在“基督教永世”內部的變化過程,其中包含了榮格分析心理學積極想象和擴充技術的運用,從而使得心理治療過程具有非常深刻的穿透力。
(瑞士)榮格 ·基督教 ·16.8萬字
翻開本書,翔實的論證,平實的分析撲面而來,一切都那么自然,但又與眾不同。本書從知識分類的角度切入,將中國傳統知識體系的建構與佛教、道教知識體系的發展結合起來,對《法苑珠林》成書及撰者進行了嚴密的考證,對《法苑珠林》及相關類書的分類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將中國古代分類歷史、《法苑珠林》分類的社會知識特征一一呈現。作者以還原歷史、尊重時代為主要指導思想,在對《法苑珠林》進行文獻考證的同時,融合“知識社會學”的理論,將考據學的方法與中國古代知識社會史、文化史等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這對中國古代類書在古代文學及相關領域的拓展性研究,都是很有意義且十分必要的探索。在汗牛充棟的中國古代知識典籍里,還有多少被遺忘的明珠?走進本書,也許您會有更多、更精彩的發現。
吳福秀 ·普及讀物 ·19.8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普賢行愿品》的講記(原名“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記”)。作者以通俗的語言,對該經的宗趣大意,特別是一般人不易讀懂的偈頌,做了別開生面的講解,并附列了有關“行愿”(修行與大愿)方面的各種資料。書名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10.6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包括:原文、今譯和串講(用括號、另段的方式標出)。全書深入淺出,文句流暢,是一部將學術性和通俗性融為一體的別具特色的《楞伽經》讀本。
南懷瑾著述 ·佛教 ·18.3萬字
本書以教化為切入點,對乾嘉時期劉一明的道學思想進行研究。他的道學思想既具有因個人的特殊經歷及師承關系而致的獨特性,也具有因當時所處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因素影響而致的時代性。劉一明主張三教一家、性命雙修;他師承“北宗”法脈,但在道教教理上又多對“南宗”有所吸收;其道學思想受《論語》影響,又對王陽明的思想有所融攝;雖稱道法兩用,實際重理輕法。劉一明的教化論是其道教信仰論的組成部分,二者緊密聯系。按照劉一明的論述,可以將其“信仰之道”與“教化”之間的關系歸納為以下幾點:信仰本身具有教化性;通過教化,信仰得以形成、傳播與發展;信仰內容可以作為教化內容;教化是一種信仰功用,信仰是一種教化方式。
白嫻棠 ·道教 ·16.7萬字
本書以舟山群島(東海區域)民間信仰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觀音信仰、海龍王信仰、道家信仰、媽祖信仰等,時間跨度從古代延續到當代。本書從審美視角切入,對相關詩歌、散文、傳記、楹聯、石刻、民謠、故事的話語形態進行闡釋,考察不同載體中民間信仰的意義衍生、結體功能與美學特征,探尋諸種信仰的流變軌跡與精神內涵,力圖更深入地觸及豐富復雜的人類心靈圖像。同時,本書充分關注特定海域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以及由此積淀的海域居民的思維形態,展現諸種信仰與民眾精神需求契合轉換的內在機制,凸顯民間信仰蘊含的鮮明的海洋文化因子。
李松岳 ·普及讀物 ·14.5萬字
本書對《圣經》所記載的上帝的形象進行了分析和批判,揭露了基督教某些反人性的本質。作者指出,以上帝信仰為中心的基督教,把神視作全知全能,把人的能力卻壓縮得微不足道,神力所至,形成了專斷與排他的空氣,嚴重打壓了人的尊嚴、自信,并且因為向神絕對效忠而破壞了父母兒女、兄弟姐妹之間的人倫之愛和道德關系;而人的美德就在于發揮人的能動性,實現人的理想,而不是盲從神的意志。
陳鼓應 ·基督教 ·9.5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對道德經深入探究和領悟的結晶,不僅在文字的解析方面有獨到之處,在道德經的含義上也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道布 ·道教 ·4.8萬字
《敵基督者》是尼采發瘋前最后一部著作,通篇都是嬉笑怒罵,其修辭效果往往使讀者忽略了作者的哲學意圖。《敵基督者》既是關于基督教的歷史與本質的探究——敘述了從猶太教到基督教的歷史演變過程,然后揭示了基督教的本質,并探討了它如何自下而上地征服了羅馬帝國,且一直影響到現代——同時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學著作,其所關心的一個永恒問題是真理與信仰的關系。
(德)尼采 ·基督教 ·8萬字
本書研究的是越南佛教。具體內容為:一、越南佛教在北屬時期。越南佛教在第一次北屬時期,越南佛教在第二次北屬時期,越南佛教在第三次北屬時期。二、越南三大禪派。社會背景與佛教情況,中國毗尼多流支禪派傳入越南,中國無言通禪派傳入越南,草堂禪派向越南傳播。三、陳朝禪宗的發展。陳朝社會與禪宗,陳太宗,慧忠上士,竹林禪派第一祖—陳仁宗,竹林禪派第二祖—法螺,竹林禪派第三祖—玄光,越南陳朝竹林禪派發展的總觀。四、陳朝之后越南禪宗。社會背景與佛教情況,陳朝之后禪宗各派復興與發展。
(越)釋清決 ·理論 ·19.2萬字
《維摩詰經》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不論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還是成為現、當代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維摩詰經》中的“心凈則佛土凈”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于整部《維摩詰經》的一根主線-------“不二法門”,更是整個中國佛教的方法論依據。本次出版,以金陵刻經處本為底本,全書核校原文,約請專業學者為其出注、翻譯,以為讀者提供閱讀的較好的讀本。
賴永海主編 高永旺 張仲娟譯注 ·佛教 ·13.5萬字
《中國佛教史》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蔣維喬在日本學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綱》基礎上所撰寫,簡要系統,語言暢達,資料豐富,存厥存疑。對民國以后的中國佛教研究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
蔣維喬 ·佛教 ·19萬字
《金剛經心經壇經》為中國佛教史上三部核心經典的合集出版。《心經》、《金剛經》、《壇經》在佛教中擁有崇高的地位,不僅在中國佛教中體現著原典精神和獨有的思想價值,從中國文化史的視野來看,它們的影響并且關涉到僧俗各界,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這三部經是入門基礎,是必須一讀的經典。本次出版的《金剛經心經壇經》由南京大學陳秋平博士與尚榮博士合作譯注,除在三部經典各自的前言部分概要介紹該經內容主旨與翻譯傳播版本外,各品前有題解介紹該品主旨,注釋詳盡,譯文明晰,有助于讀者理解。
陳秋平 尚榮譯注 ·佛教 ·16.5萬字
本書從政治、法律、文化、行政管理、經濟等方面,考察了大清帝國對民間宗教的預防、民間宗教懲治與官員治理民間宗教行政問責制度,并對該制度的實際成效進行了的評議。
周向陽 ·理論 ·18.1萬字
本書以文學性為視角,以問題為中心,對中國禪學、僧詩以及詩僧的詩學理想與文學批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作者憑藉自身具備的多學科專業優勢,采取個案解析與宏觀論述結合的方式,通過對“東山法門”、“看話禪”、“水月喻”的詩學意義的分析,詩僧身份矛盾、創作心理、創作風格與創作形式的揭橥,以及寒山、皎然、子聰等詩學理論的考察,對禪宗自然觀的審美特質、相關表現進行了論述。書中部分章節考察的問題,如“偈與詩的夾纏與界限”,提出區分偈與詩的四個標準;兩宋之際禪林的“文字禪批判”與詩壇的“江西詩派批判”同步;出家僧眾對中唐文學大家韓愈、柳宗元的理解與評價及其文學意義等,涉及中國佛教與文學關系中較少受人關注的領域,具有一定的原創性。
張勇 ·佛教 ·14.5萬字
《禪宗與道家》全書分為兩編。上編為“禪宗與佛學”,對佛教產生的歷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禪宗的傳承,奠定后世禪宗思想基礎的六祖惠能的事跡,禪宗的語錄、公案、機鋒和棒喝,參禪的方法,禪學與理學的關系,禪宗對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影響,以及聞名遐邇的叢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論述。下編為“道家與道教”,對隱士和方士的由來,養神、服氣、餌藥、祀禱的派分,老莊之學,齊燕之風,陰陽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與演化,以及道家與道教對古代天文、歷算、地理(堪輿)、物理、化學、醫藥等自然科學的貢獻等,作了深有見地的剖析。
南懷瑾 ·普及讀物 ·1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