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樓:查阜西與張充和
會員

抗戰之初,中國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時在航空公司任職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與比自己小十八歲的才女張充和(1913—2015)相識,從此以“四哥”“四姐”相稱,互授古琴與昆曲,“樂人詞家,朝夕晤對”,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與音樂家鄭穎孫、彭祉卿、楊蔭瀏、曹安和,作家老舍,學者羅庸、羅常培、唐蘭、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劇雅集,或談文論藝。他們承繼文化命脈,彰顯文化自信,雖在亂離之中,風雅未嘗稍減。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園曲會》,也只是記下了這場人文盛事的一角。抗戰勝利后的蘇州,“干戈未損好春光”,“很可愛,又昆亂不擋,什么都會……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歡”(張充和語)的查阜西與張充和一家往來密切。張充和甚至在無意之中,發現了查阜西正暗中為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這樣性命攸關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過隨口叮囑一下,可見相知之深。不久張充和結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國的宋琴“寒泉”相贈,被張充和視為最珍貴的結婚禮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誤傳查阜西死訊,張充和作《八聲甘州》詞以為悼念。未幾,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帶給查阜西。數月后,查阜西病故,張充和作第三首《八聲甘州》,再悼故友。這一琴三詞,是兩位大家畢生高誼的見證。本書書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樓”,就出自第二首《八聲甘州》。本書通過大量詩文、日記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資料,圍繞宋琴“寒泉”與張充和寫給查阜西的三首《八聲甘州》,細致梳理張充和與查阜西的交往,生動展現了二人之間的真摯情誼,娓娓道來,曲折動人。同時,作者將二人之間的交往放置于大的歷史背景之下,描繪了古中國的優雅如何在一群遭逢離亂的現代知識分子那里賡續傳承。正如同白謙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說,作者“懸鵠高遠,與眾不同,寫的是兩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卻是一段罕為人知的琴學歷史”。

嚴曉星 ·藝術家 ·4.2萬字

梵高的耳朵:一個真實的故事
會員

被誤解幾乎是每一位超前于時代的天才的宿命。與如今大眾文化偶像的地位不同,在梵高所生活的時代,真正理解他、尊敬他的人寥寥無幾。沉默和孤獨是他的底色。在阿爾勒的一年,是他人生中極為高產的一段時期,可同樣是在這一年,他的靈魂備受折磨,先是割去耳朵,而后生命走向終結。《梵高的耳朵》以長達7年的深度調查,逐漸還原出梵高在阿爾勒所生活環境的真實圖景。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如何與他所處的社會碰撞和連結,又如何為身邊人所看待?《梵高的耳朵》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展現這位傳奇藝術家豐富而真實的心靈世界。——本書編輯任菲1.荷蘭梵高博物館官方認證,BBC制作同名紀錄片:荷蘭梵高博物館作為國際上極有威望的梵高研究中心,肯定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將作者找到的關鍵證據舉辦個展展覽。BBC于2016年播出同名紀錄片TheMysteryofVanGogh'sEar;2.作者調查過程歷時7年,深入阿爾勒一百余次,建立起梵高生活當時的阿爾勒逾15000人的居民檔案,全書664條注釋注明資料來源,句句有出處。根據資料中的蛛絲馬跡逐漸拼湊出事件真相,還原出一個被造神運動遮蔽的、真實的梵高;3.作者的調查結果打破了大眾對梵高的固有印象,騰訊文化、搜狐歷史、華夏收藏、《中國商報》、界面等國內媒體紛紛報道本書;4.如果以推理小說的視角去看“梵高的耳朵”事件,真相將會如何?將“梵高割耳”事件當作一件疑案,不斷搜集被遺漏的關鍵線索,有某種抽絲剝繭、逐步發現真相的閱讀快感:是什么促使梵高割下了耳朵?為何高更曾因“涉嫌謀殺梵高”而被逮捕?為何梵高的鄰居會發起請愿送他去精神病院?5.收錄珍貴歷史老照片,包括梵高割耳當日收治他的醫師所畫梵高耳朵速寫、梵高之家“黃房子”被炸毀之前的樣子、阿爾勒市民要求送梵高去精神病院的請愿書等。

(英)貝爾納黛特·墨菲 ·藝術家 ·20.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榆树市| 鄂托克前旗| 黄石市| 西峡县| 邻水| 凌海市| 嘉黎县| 桓台县| 温州市| 夏河县| 长子县| 宁远县| 岳普湖县| 商河县| 城口县| 军事| 菏泽市| 灌阳县| 蒲城县| 外汇| 微山县| 田阳县| 吴堡县| 固安县| 耿马| 琼结县| 岳阳市| 平和县| 奉贤区| 黑山县| 台东县| 且末县| 松潘县| 济南市| 泊头市| 顺义区| 新丰县| 阜城县| 永兴县|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