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薩特一系列存在主義精神分析法剖析作家及其作品的第一部傳記性專著,堪稱文學批評獨創之作。他認為波德萊爾的一生都是他自我選擇和設計的,從生活作風、立身處世到詩歌創作皆擇惡取之,為惡而惡,最終達到惡的反面——善,給世人留下千古絕唱《惡之花》。薩特既不想評判波德萊爾詩歌的價值,也不想把他當成心理學領域的一個現象加以分析。他想要探求波德萊爾的內心世界,不只是考慮外部環境對波德萊爾的塑造,從而講述詩人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法)讓-保爾·薩特 ·文學家 ·8.9萬字
本書是當代文學家、詩人、畫家木心前半生(1927-1956)的傳記,通過圖文如實講述他在歷史的風云變幻中,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是如何從出生到求學再到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并以藝術為畢生志業的生命歷程。內容涉及家世背景、古鎮生活、開蒙與就學、為藝術而出走、負笈上海美專、投身學生運動、與夏承燾和林風眠的交往、山居生活、杭州與上海的教書生涯等。在呈展木心前半生生平經歷的同時,探索其很初幾次人生選擇的思想動機,以及可能決定其后半生人生走向的必然與偶然因素。
夏春錦 ·文學家 ·8.8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著名詩人徐志摩生平故事的書。詩人和情種,已然是徐志摩的大眾化標簽。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憐惜長輩的好孩子,是勤奮努力的學霸,是朋友圈的核心,是最受學生喜愛的大學教授,他至死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不過這些,似乎都被他傳奇般的婚戀故事所遮蔽。本書另辟蹊徑,講述徐志摩的不同側面,還原一個不一樣的徐志摩。他與張幼儀的怨憎會、與林徽因的求不得、與陸小曼的愛別離,上演了怎樣的悲歡離合;他遭遇空難又有哪些詭異的征兆;他身后的八寶箱之謎,為何成為一筆糊涂賬等等,本書將一一解密。
胡俊修 ·文學家 ·8.8萬字
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8萬字
《塵埃里的姐妹花:張愛玲與蘇青》把視角放在張愛玲和蘇青身上,分別選取了她們人生中的幾個片段,用柔情似水的語言描寫張愛玲與蘇青的生活、工作、交友等方面。從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與蘇青的人生故事和文學創作,同時對上海文壇的狀況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再加上配有精美圖片,可以說能把我們帶入充滿摩登與現代的那個時代,那個地方。
陶方宣 ·文學家 ·8.8萬字
本書是約翰·牛頓的同事理查德·塞西爾根據他的書信編寫,是其它牛頓傳記的資料來源。前半部分是牛頓的自述,講述了他前半生的傳奇經歷;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據各方資料以及自己對牛頓的了解撰寫,講述了他成為國教牧師之后事業,尤其是他協助廢奴運動的事跡。約翰·牛頓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浪子回頭的表率。他曾是無賴一樣的人物,不學無術,放蕩形骸,后去非洲闖蕩,吃盡了苦頭。父親派人將他找回,但回國的船遇險,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國。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他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自己從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英)理查德·塞西爾 ·文學家 ·8.8萬字
蘭波(ArthurRimbaud)曾是少年天才、劃時代的詩人、探險家。但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眼里,他永遠是一個謎。蘭波是誰?他的詩歌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它們可能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可以為一整個文學體裁帶來一場革命,卻又在21歲時掉臂而去,過著與開始時截然不同的生活?每一代人都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解答這些問題,每一代人都想出了答案,而每一代人都是錯的,至少并非完全正確。英國牛津大學法語語言與文學教授、19世紀法國文學與詩歌研究專家塞思·惠登在本書中深入剖析蘭波詩藝的顛覆意義,冷靜還原他那飛揚的青春、疾風驟雨般的感情世界,跟隨他游歷天涯的腳步,奉上了自己的答案。
(英)塞思·惠登 ·文學家 ·8.6萬字
許廣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作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與助手,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無疑她對魯迅是非常了解的。這本回憶錄中記錄了魯迅在北京時期的讀書生活,魯迅的講演與講課,魯迅與內山完造的來往,魯迅在廈門與廣州等,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許廣平 ·文學家 ·8.6萬字
《托爾斯泰傳》是羅曼·羅蘭《巨人三傳》(又譯《名人傳》)之一,講述了一個哭泣、痛苦卻一直欲求真理的英雄——托爾斯泰。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精神導師,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托爾斯泰傳》的堅實基石,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重要的方方面面。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記載了偉大的天才在人生征途上,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不朽努力。傳記里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卻擁有高度統一的共同特質,那就是在畢生追求上孜孜不倦,奉獻一生。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2萬字
此書是傅雷的經典譯作之一。《托爾斯泰傳》是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著名的人物傳記之一,創作于20世紀初,記錄了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與創作。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1萬字
本書是沈從文的自傳,記錄了作者在湘西的成長歲月。作者回望從鄉野童年到投身行伍的種種經歷,真實描繪了故鄉的生活,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文字中充滿了生命的熾烈和真誠。這本自傳,是《邊城》等一切樸野湘西文學的源頭。
沈從文 ·文學家 ·8.1萬字
本書以柔軟、細膩的感情做底,用詩意的語言,寫盡三毛的早年生活、國外留學、生死愛戀、旅行足跡、大陸之行等生平點滴。可以說,本書是有關三毛的傳記作品中寫得富有詩意的一部作品,也是當代唯美作品中寫得非常好的一部傳記。在本書的字里行間,讀者可以真切體會到,作者對三毛頗有一種天涯知音的感覺,通過對三毛生平事跡及作品的大量研究,石天琦讓這本書讀來有飽滿充實之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式人物傳記。
石天琦 ·文學家 ·8萬字
現代學術大師顧隨先生(1897-1960)是名副其實的通家,又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教育家。他的多位弟子,如周汝昌、葉嘉瑩、郭預衡、吳小如等,或承其衣缽,或受其影響,成就卓越,名滿天下。他的許多教育教學理念和課堂講授藝術,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探尋、學習和借鑒。從1929年初登大學講堂到50年代初,是顧隨先生教學生涯的一個重要時期。本書述及的顧隨先生的幾位弟子,主要是在40年代從師受教,顧隨先生思想之精華,在與這幾位高足的教學、交往中有較為充分的體現。本書既展現了前輩學人真摯的師生情誼,又為讀者深入了解顧隨先生的生平事跡、德業文章提供了更多資料。
趙林濤 ·文學家 ·7.9萬字
《究竟是青春:魯迅的留日七年(1902—1909)》呈現了魯迅在奔赴東洋、修習日語、紹介科學、棄醫從文、編輯書刊、從事翻譯等各學習階段或歷經重大歷史事件中的生動形象。本書從文學傳記、學術論文、策展筆記三個不同的文體來考量魯迅的留日七年,分別注重文學性、學術性、視覺性。不同文體共同編織歷史的好處是可以互鑒,避開寫作規則的局限,狀寫一次生命經驗,探討一個學術問題,呈現一種視覺效果,多維表達或可使作為留日生的魯迅形象有浮雕的立體效果。
姜異新 ·文學家 ·7.8萬字
《徐志摩詩傳:當愛已成往事》以歷史隨筆形式重現徐志摩浪漫傳奇的一生,再現徐志摩一生的時間主線。徐志摩在求學過程中,受父命與張幼儀結為夫婦。后拜師梁啟超,聽從梁啟超的意見,懷揣著一顆報國之心遠赴英倫求學。在英倫的劍橋中,徐志摩得到了洗禮,整個人的思想與方向都發生了改變,在英國徐志摩結識了林徽因,但他苦苦追求不到,卻應了林徽因的要求與張幼儀離了婚。回國后,結識陸小曼,再度陷入愛河,在兩人的堅持下,終于排除萬難結為夫婦,后因陸小曼揮霍無度,徐志摩疲于奔命而在往返北南航行時,墜機身亡。書稿寫作中,作者將自我感悟與生活體驗夾雜而入,以現代的觸感與徐志摩一生產生聯系,達到使讀者共鳴的目的。
央北 ·文學家 ·7.7萬字
了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一直以來,托爾斯泰都在其作品中宣告對真相的忠誠。呈現真相,一直是他倫理學和詩學的核心。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唯——位能夠將現實描繪得“細致入微”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對戰爭、家庭、愛與死亡等重大問題的呈現與省思,促使人們重新思考社會結構和個人責任。讀者不僅是按照托爾斯泰的思路,更是通過他們自己的視角來思考,而這也正是作家想實現的。人類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了,即進行深入思考,以下定決心拯救自己的命運免受毀滅。
(美)莉莎·克納普 ·文學家 ·7.7萬字
這是武俠一代宗師還珠樓主的絕筆之作。全書11回,講述了“詩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寫武俠,尤其擅長講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與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這部書寫得相當引人入勝和富有感染力。
還珠樓主 ·文學家 ·7.6萬字
與一般傳記不同,茨威格不拘泥于羅蘭的生平梳理,而是通過解讀貝多芬、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名人對羅蘭產生的重要影響,刻畫羅蘭的個性氣質、人格形成、命運走向,分析其執著的人生信念與人格魅力,彰顯羅蘭思想和作品的巨大影響力。
(奧)茨威格 ·文學家 ·7.6萬字
《陶淵明》是廖仲安的代表作。作者通過對文獻的考證和發掘,對當時社會背景的深入分析,并結合對陶淵明各時期文學作品的分析,將陶淵明的一生分為青年時期、從出仕到歸田、《歸去來辭》和《歸園田居》、歸田以后的生活、《飲酒》二十首、《桃花源詩并序》、晚年的生活等幾個部分,梳理了陶淵明的思想來源及發展變化,解讀了陶淵明的隱逸生活和人生追求,完整展現了陶淵明從傳統文人向隱逸詩人轉變的思想脈絡和陶淵明創造的理想生活。
廖仲安 ·文學家 ·7.5萬字
本書記錄了約翰·歐文(1616—1683)的一生。歐文是17世紀英國清教徒,不從國教者領袖之一,曾任牛津大學教務長。克倫威爾出任護國公期間,歐文擔任長期議會的議員,并為克倫威爾起草了拒絕王位的宣言。王政復辟后,歐文因反對國教而受逼迫。后來國王與不從國教者修復關系時,歐文又一次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他的斡旋下,約翰·班揚等著名清教徒得以出獄。
(英)安德烈·湯姆森 ·文學家 ·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