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乃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1860—1904)的同時代人回憶他的文集。契訶夫擁有世界性聲譽,尤其在中國擁有無數讀者。這本回憶錄是蘇聯專家編輯,匯集了各個時期與契訶夫打過交道的人的回憶,并作了嚴謹的評注,是關于契訶夫及其作品非常權威的資料。此次出版,在原有譯本(據1954年版)基礎上,參照1960年版本增加了六篇譯文和一篇專家序言,體式上更加齊備。
(俄)謝·尼·戈魯勃夫等 ·文學家 ·52.7萬字
杜甫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被稱為“詩中之圣”,而在近年的流行娛樂中卻成了網絡青年各種調侃的對象。我們真的了解杜甫嗎?作者憑著多年閱讀、講授杜甫詩歌的感受和經驗,鉤沉了杜甫從前代詩人,尤其是六朝詩人如謝靈運、鮑照、庾信那里繼承了哪些傳統,又在其一生的不同階段,開出怎樣的新面貌,進而又分析了杜甫所開創的詩風對后世,如韓愈、白居易等截然不同的詩人的影響,使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到杜甫詩歌藝術的特質及其偉大之所在。書后附錄“杜甫詩”課程提綱及講授篇目,是一份簡明的綱目,可為有意概覽杜甫生平和作品的讀者提供指南。
呂正惠 ·文學家 ·13.7萬字
顧炎武說:“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許壽裳回憶魯迅的文字就是“明道”之文。從1936年到1948年,許壽裳斷斷續續地寫下回憶魯迅先生的這些文字,寫作跨度達12年之久,各篇自成一體,似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許壽裳講述魯迅的生平,其文言簡意賅,有點有面,有虛有實,氣象恢廓,不落俗套,字里行間跳躍著一個“鮮活的魯迅”;許壽裳追憶魯迅生平的文字,是從魯迅日常生活的細微處下手,描述魯迅的為人和為文,記錄魯迅早期歲月的遺痕,再現了魯迅早年的音容笑貌,讓人們讀到一個“純真的魯迅”;許壽裳對魯迅作品的述評,是以一個學者的眼光,來解讀來剖析魯迅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精神,從而展現出魯迅大慈大悲、憂國憂民的情懷,再現一個“思想的魯迅”。
許壽裳 ·文學家 ·15.7萬字
吳偉業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其詩才在清初堪稱第一流。本書作者為國內研究吳偉業的第一專家,文筆流暢,敘述細膩。全書將配插一定數量的圖版,以求圖文相生。
葉君遠 ·文學家 ·24.2萬字
本書是約翰·牛頓的同事理查德·塞西爾根據他的書信編寫,是其它牛頓傳記的資料來源。前半部分是牛頓的自述,講述了他前半生的傳奇經歷;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據各方資料以及自己對牛頓的了解撰寫,講述了他成為國教牧師之后事業,尤其是他協助廢奴運動的事跡。約翰·牛頓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浪子回頭的表率。他曾是無賴一樣的人物,不學無術,放蕩形骸,后去非洲闖蕩,吃盡了苦頭。父親派人將他找回,但回國的船遇險,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國。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他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自己從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英)理查德·塞西爾 ·文學家 ·8.8萬字
他是清朝第一才子,兼通史、地、算、樂、文、書,尤以詩詞名冠天下;他是康熙御前侍衛,文武雙全、英姿勃發;他出身于宰相府第,卻厭倦權力爭斗、名利枷鎖;他寄情詩詞,俠骨柔情,卻天妒英才,三十即逝。王國維稱贊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梁啟超評價他:“容若小詞,直追后主。”乾隆看過《紅樓夢》后曾斷言: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而作為一代權相明珠公子的納蘭容若,畢生的精彩,滿腔的惆悵,至深的感情,富貴于我如浮云的境界,且聽本書慢慢道來。
曉夢 ·文學家 ·11.1萬字
民國是個人才輩出,名人閃耀的時代。那個歷史時期,不但孕育了眾多可敬可嘆的文人大師,更是誕生了讓后人敬仰乃至膜拜的兩個文化旗手魯迅與胡適。他們對愛情、知識都充滿著渴望,對人類的苦難充滿著痛徹肺腑的憐憫;他們都來自文化圣地,交往頻繁,并且留學西洋;他們都從舊社會走來,同樣娶過小腳的女子……
陶方宣 ·文學家 ·9.5萬字
一代思想家的個人小史,一個思想大變革時代的社會觀察。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時代的代表人物,啟蒙時代又被稱為“伏爾泰時代”,后世作家如雨果、博爾赫斯都是他的忠實讀者;伏爾泰一生著作頗豐,全集近百卷,哲理小說是其所有著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的部分,是法國中學生必讀書目;采用傅雷先生經典譯文。《伏爾泰傳》是法國著名傳記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安德烈·莫洛亞的傳記作品,從伏爾泰出生時的法國社會環境寫起,直到伏爾泰在耄耋之年回到法國,受萬眾歡呼為止,對伏爾泰的思想、創作和生活做了詳盡中肯的評述,是了解伏爾泰其人其文的重要參考。有人說,十七世紀是路易十四的世紀,十八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在莫洛亞的筆下,伏爾泰走下神壇,成為一個頑皮的孩童,一個反叛的少年,一個性情飛揚而不斷受挫的青年。他在成功與磨難中認識了社會與人生,在流放與牢獄中愈發堅韌。《伏爾泰傳》是一代思想家的個人小史,亦是一個思想大變革時代的社會觀察。
(法)安德烈·莫洛亞 ·文學家 ·4.6萬字
《卡夫卡致奧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鮮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終身未婚,與父親關系緊張,他的妹妹奧特拉·卡夫卡或許就是他最為親近的人。
弗朗茨·卡夫卡 ·文學家 ·7.2萬字
他是才華橫溢的故事家,也是有史以來極負盛名、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眾多讀者的作家,然而,在賽琳娜·黑斯廷斯這部里程碑式的傳記問世之前,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的真實人生從未被完整講述過。憑借前所未有的大量私家檔案、扎實研究和強健的筆力,黑斯廷斯在本書中揭開了毛姆的神秘面紗,其生平交往與文學創作令人著迷的復雜真相也得以水落石出。《毛姆傳》是一部史詩般“難以超越的文學傳記”(《觀察家》),一段熾熱的情感史,是對薩默塞特·毛姆非凡一生的權威記述。本書為首部中文全譯本。
(英)賽琳娜·黑斯廷斯 ·文學家 ·49.1萬字
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8萬字
本書為周作人在數年時間里陸續寫下的回憶魯迅的文字的合集。因文章撰寫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前后文章中偶有一些內容重復之處,但并無互相矛盾之處,也因此可見這些回憶的真實性。書中實際涉及的魯迅生平,包括了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雖然后來兄弟不和,但是對于魯迅的青少年時代,了解得比周作人更詳細的,應無二三。
周作人 ·文學家 ·7.1萬字
與一般傳記不同,茨威格不拘泥于羅蘭的生平梳理,而是通過解讀貝多芬、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名人對羅蘭產生的重要影響,刻畫羅蘭的個性氣質、人格形成、命運走向,分析其執著的人生信念與人格魅力,彰顯羅蘭思想和作品的巨大影響力。
(奧)茨威格 ·文學家 ·7.6萬字
本書為日本魯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丸尾常喜面向大眾讀者撰寫的魯迅全傳。全書分為9章,時間跨度從魯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魯迅生活過的城市(紹興—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為線索展開論述。作者旨在以具體生活場景揭示文學作品的誕生秘密,通過對大時代氛圍的捕捉還原魯迅的內心變化,從而品鑒名作(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野草》《兩地書》)的背后故事。作者語言風格明白曉暢,描繪出魯迅面對原生家庭的束縛、留學生活的寂寞、職業生涯的苦悶、朋友的離世、兄弟的反目、包辦婚姻與真切愛情的糾結時,所擁有活生生的軟弱和痛苦。在“斗士魯迅”的形象背后描繪出生而為人的種種具體困境,以及從這種困境中生長出的悲壯勇氣。
(日)丸尾常喜 ·文學家 ·10.6萬字
人們稱徐志摩為“浪漫主義詩人”,這天生的浪漫多情,成全了他的詩才,這多情的浪漫,令他的感情世界難以太平,風云變幻。本書精選了徐志摩與原本夫人張幼儀、夢中情人林徽因、紅顏知己凌叔華、情之所歸陸小曼的書信往來,還原所有與之相關的“歷史真相”。
徐志摩 ·文學家 ·13.1萬字
老舍和胡金銓都是老北京人,都愛好書畫曲藝、民俗文化。作為同鄉,胡金銓喜歡讀老舍的小說,創作電影時也曾受其影響。1973年到1975年,胡金銓在《明報月刊》上發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結成書,即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書是胡金銓對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藝活動的梳理,從老舍的出生起筆,詳述其求學、寫作、異國輾轉、回國教書及至抗戰時主持“文協”的經歷。胡金銓認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點——“安于現狀,不做過激的事情”,他稱之為“北京(骨泉)人”。這種個性影響了老舍的為人處世,也在其筆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現。書中所引資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憶和其他發表于世界各地報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銓走訪英美大學圖書館調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俠電影的胡金銓,銀幕內外都處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筆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鄉北京為連接點,“走”成為這兩位大師人生軌跡的關鍵詞,其間的藝術影響和氣韻傳承可以借本書一窺。
胡金銓 ·文學家 ·7.4萬字
《古代人的一天》是一套非常有趣的歷史通識繪本。以古代不同職業為標題獨立成冊,每個主題以十二時辰為敘事主線,通過對主人公一天的生活、工作場景的再現,生動展現古人日常風貌和生活習俗,還原歷史事件發生的始末。內容包括皇帝、公主、武將、俠客共4冊,每個單冊有5~7個主題人物以及一個以及4頁長的拉頁。這套書涵蓋了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歷史人物。書中人物角色眾多,包含不同年齡、職業和身份。孩子可以通過服飾、物品、建筑、場景等細節展示古代人的生活狀態和社會風貌;還能通過書中人物的言行舉止,認識“仁義禮智信”的中華美德。書中還有反映狩獵、戰爭、巡幸的全景畫面,通過視覺體驗,增強孩子對中國歷史的認知和理解。
湖南段張取藝工作室 ·文學家 ·9.5萬字
一百年前,俄羅斯偉大的心魂——托爾斯泰——點燃了一支火把,成為照亮作者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羅曼·羅蘭將托爾斯泰視為精神導師,基于對托爾斯泰多方面的詳盡研究,寫就本書。讓我們傾聽智者的聲音,用心去探求托爾斯泰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10.5萬字
加繆是當今全球化時代的文學巨匠。慷慨與冷漠的內在矛盾貫穿了加繆的文學創作。這種矛盾使他成為當代西方文化和政治矛盾的文學象征,既帶有壓迫性又具有解放性。而加繆最卓越的才華——將新的規則、新的社會現象和新的生活方式升華為藝術的能力,在他對幸福的理解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美)奧利弗·格洛格 ·文學家 ·6.8萬字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