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8萬字
英國“文壇教父”馬丁·艾米斯用小說手法“創作”的先鋒回憶錄,書寫童年、親情、友情、愛情、死亡,關于艾米斯文學世家和英國文壇的真實之“構”,書中含多幅照片,真實記錄馬丁·艾米斯的成長經歷。《經歷》是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憶錄,書中涉及了童年、友情、愛情、親情、死亡、病痛等主題,在這些回憶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闡釋、組裝。不斷增補的腳注,更為過去的經歷添加新的層面,像是洋蔥,層層疊疊地往外延展。該作品出版當年在《時代》周刊評出的非虛構類小說中位列第四,受到評論界的好評。
(英)馬丁·艾米斯 ·文學家 ·28萬字
萊蒙托夫是繼普希金之后19世紀俄羅斯的又一位偉大詩人。兩百年來,關于他的家世、愛情、創作、死亡,聚訟紛紜。俄羅斯文學批評家邦達連科創作的這部傳記,可以說是兩百年來第一部深度探尋詩人遠古家世之謎、揭示詩人神秘之根源的著作。“有別于眾多的文學—家庭日常生活傳記,邦達連科的書觸及了最重要的人的存在方式問題,書中還有諸多隱情、癥結,也許會讓德高望重的萊蒙托夫研究家們和最為廣眾的讀者產生興趣”。
(俄)弗拉季米爾·邦達連科 ·文學家 ·32.6萬字
王統照(1897年—1957年),我國文學史上一位頗有影響的作家和詩人。本書由葉圣陶、老舍、鄭振鐸、劉白羽、臧克家等根據親歷親見親聞所撰寫的回憶文章集納而成,生動地憶述了王統照先生的一生,使這馳名中外的中國文壇作家、詩人的精神風貌、高尚品質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躍然紙上,是研究王統照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文學家 ·18.3萬字
《古代人的一天》是一套非常有趣的歷史通識繪本。以古代不同職業為標題獨立成冊,每個主題以十二時辰為敘事主線,通過對主人公一天的生活、工作場景的再現,生動展現古人日常風貌和生活習俗,還原歷史事件發生的始末。內容包括皇帝、公主、武將、俠客共4冊,每個單冊有5~7個主題人物以及一個以及4頁長的拉頁。這套書涵蓋了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歷史人物。書中人物角色眾多,包含不同年齡、職業和身份。孩子可以通過服飾、物品、建筑、場景等細節展示古代人的生活狀態和社會風貌;還能通過書中人物的言行舉止,認識“仁義禮智信”的中華美德。書中還有反映狩獵、戰爭、巡幸的全景畫面,通過視覺體驗,增強孩子對中國歷史的認知和理解。
湖南段張取藝工作室 ·文學家 ·9.5萬字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開創了田園詩的體系,使中國古典詩歌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寄意田園、恬靜淡泊的人生哲學,給無數中國人心靈上的慰藉。這本傳記以陶淵明的人生軌跡為經,以陶淵明的詩歌為緯,完整展現了陶淵明的心靈世界及他在文學史上的獨特藝術風貌。這也是李長之繼《孔子的故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之后又一部關于古代文人的重要傳記,書中品纖塵不染詩文,悟安身立命智慧,寫盡了陶淵明輝映古今的崇高品德與傳世詩情。
李長之 ·文學家 ·9.4萬字
桑塔格的首部傳記,再現了一個知識界偶像的輝煌歷程,并試圖還原偶像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書中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細節,比如桑塔格那客死中國的生父與懶散無為的母親,寂寞卻嶄露出天才跡象的童年;當然,更多的,是這位走過鬼門關的乳腺癌患者、十赴波黑戰場的女斗士,人稱“文壇非正式女盟主”的不可遏止的創作激情,及其備受爭議的性取向……
(美)卡爾·羅利森 莉薩·帕多克 ·文學家 ·24.7萬字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他出生于我國西漢時期,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他沒有自暴自棄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巨著《史記》。該書不但開創了紀傳體的新形式,還被后人奉為“正史之祖”,為中國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史家第一:司馬遷》再現了司馬遷傳奇的一生,使讀者看到一個全新、立體的司馬遷,并能從中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人生體驗。
金開誠主編 ·文學家 ·3萬字
青島是沈從文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個驛站。1931年8月,沈從文來到青島,在國立山東大學執教兩個學年。1957年、1961年、1962年,沈從文三次來青島創作和休養。在青島,沈從文不僅收獲了愛情,也實現了文學創作上的豐收,寫出了《從文自傳》等重要作品,游覽嶗山時獲得了創作《邊城》的靈感。《坐看水云》還原了沈從文在青島的時光,并以之為線索,賞析他的經典作品,考證三十年代沈從文的交游史,揭示五十年代轉型之謎,將之連綴成一部獨特的沈從文別傳,呈現一位作家與一座城市的交互關系,織就一部幽微的沈從文心靈史。文史學者劉宜慶通過多年來收集到的大量民國老報刊等一手資料,以溫潤的筆觸走進沈從文在青島的人生經歷,探幽沈從文的精神世界,為讀者奉獻這本兼具文學之趣味和史料之豐贍的沈從文傳記,以青島為窗口,遙望沈從文波瀾壯闊的一生,再現動蕩時代,一段關乎理想的掙扎與堅持。
劉宜慶 ·文學家 ·19.8萬字
本書乃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1860—1904)的同時代人回憶他的文集。契訶夫擁有世界性聲譽,尤其在中國擁有無數讀者。這本回憶錄是蘇聯專家編輯,匯集了各個時期與契訶夫打過交道的人的回憶,并作了嚴謹的評注,是關于契訶夫及其作品非常權威的資料。此次出版,在原有譯本(據1954年版)基礎上,參照1960年版本增加了六篇譯文和一篇專家序言,體式上更加齊備。
(俄)謝·尼·戈魯勃夫等 ·文學家 ·52.7萬字
本書是我國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集數十年研究積累,在考察以往魯迅研究作品優劣得失的基礎上寫成的。作者不孤立地看待魯迅其人其事,而是從其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身邊的親友入手認識魯迅,力求做到全面;不夸張、不神化魯迅其人其事,將其作為一個普通人去觀照,力求做到真實;不盲從現有的關于魯迅的評論,也不輕易下任何判語,對有爭議之處不偏袒、不妄議,力求做到客觀。本書從多角度、多層面再現魯迅的經歷、生活、思想、作品,值得關注魯迅、研究魯迅的人閱讀參考。
陳漱渝 ·文學家 ·12.1萬字
許廣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作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與助手,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無疑她對魯迅是非常了解的。這本回憶錄中記錄了魯迅在北京時期的讀書生活,魯迅的講演與講課,魯迅與內山完造的來往,魯迅在廈門與廣州等,是研究魯迅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許廣平 ·文學家 ·8.6萬字
本書追溯了張煒走上文學之路的緣起,探究了他所經歷的生活與文學境況,追溯其文學根脈,評析了張煒的文學理想與情懷、文學精神與思想,重點介紹《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多部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揭秘其問世前后的曲折內幕。
張期鵬 亓鳳珍 ·文學家 ·35.4萬字
本書記錄了約翰·歐文(1616—1683)的一生。歐文是17世紀英國清教徒,不從國教者領袖之一,曾任牛津大學教務長。克倫威爾出任護國公期間,歐文擔任長期議會的議員,并為克倫威爾起草了拒絕王位的宣言。王政復辟后,歐文因反對國教而受逼迫。后來國王與不從國教者修復關系時,歐文又一次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他的斡旋下,約翰·班揚等著名清教徒得以出獄。
(英)安德烈·湯姆森 ·文學家 ·7.5萬字
南宋時期信州玉山人汪應辰,聰明好學,博覽群書,有過目不忘之能。未滿十八歲便蟾宮折桂,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認識汪應辰》一書以翔實史料為基礎,并經實地尋訪、考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以汪應辰為中心的家族寒門崛起,汪應辰與110余位同僚、師生等的交游往來,以及有關汪應辰的一些趣聞軼事,特別是對汪應辰墓葬之地提出了有理有力的觀點。《認識汪應辰》對了解、研究汪應辰有參考借鑒意義,也有助于了解、研究南宋歷史。
林承杰 ·文學家 ·7.2萬字
“三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就是使人覺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死后,每個朋友都不得不承認,他們了解的三島只限于他有意袒露的局部。”西方最早的三島傳記之一,研究三島的重要參考文獻,為讀者提供更多線索,稍稍走近這位謎一樣的天才作家,這是借三島諸多親友的眼看到的三島,也是從三島的文字里讀到的三島。國內首次引進,填補了該傳記在中文版上的空缺。我認識三島是在1964年,當時我開始翻譯他的一部題為《午后曳航》的小說。之后兩年,我經常與他見面。我在他書房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直到深夜他開始寫作。我常常是他聚會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國人。那是讓我興奮陶醉的時期:我二十四歲,一個東京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和日本最有名的小說家交上了“朋友”。當然我們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從三島的角度看,他可能是喜歡和我在一起的。我可能是他遇到的唯一既擅長翻譯,又在扳手腕時能夠贏他的人。我確信這一點很重要。可是在1965年底,我讓他生氣了。在他以為我會翻譯他新出版的小說時,我卻拒絕了,他決定不再和我來往。……四年后他的死訊傳來,我決定寫一本書。
(美)約翰·內森 ·文學家 ·15.7萬字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畢生盡瘁于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堅持新文學運動的方向,鍥而不舍,嚴謹治學,辛勤筆耕。他在揚州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這里邁開了他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為此,江蘇省政協和揚州市政協文史委編輯此紀念他的史料專輯,以表達揚州人民對朱先生的緬懷之忱。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揚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文學家 ·16.8萬字
《馬爾羅傳:幻夢與真實》由法國著名作家夏爾-路易·弗隆撰寫,詳細描寫了法國文壇傳奇人物安德烈·馬爾羅的一生,記錄他為弘揚和傳播法蘭西文化與藝術所作的巨大努力與貢獻。本書對研究馬爾羅的生平,了解其文學創作歷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法)夏爾-路易·弗隆 ·文學家 ·27.5萬字
一部影響深遠的魯迅思想傳記,代表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知識界努力沖破啟蒙話語,力圖回到“魯迅本身”,從個體生存的心理結構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讀魯迅的重要嘗試。作者以魯迅的人生歷程和思想發展為經緯,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鬼氣”和“絕望”為主軸,把魯迅思想氣質中的懷疑、矛盾、陰郁乃至黑暗刻畫得深入骨髓,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會在情感和心理的共鳴中,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魯迅那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劇。作者曾解釋如此理解魯迅的原因,是“想要打破那一味將魯迅往云端里抬的風氣,想要表達對魯迅的多樣的情感,不僅僅是敬仰,是熱愛,還有理解,有共鳴,甚至有同情,有悲哀;我更想要向讀者顯示生活的復雜和艱難,不僅僅是魯迅,也是我們自己,不僅僅是過去,也是現在和將來”。
王曉明 ·文學家 ·23.5萬字
一部全景式展現大唐詩壇的集體傳記,那些唐詩經典名篇里藏著的往事。每個詩人都是自己的傳奇,每一首唐詩都有它的故事。駱賓王、王勃、張若虛、賀知章、孟浩然、王維、王昌齡、王之渙、李白、杜甫、韋應物、白居易、元稹、韓愈、孟郊、賈島、劉禹錫、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那些鮮衣怒馬的少年,那些充滿詩意的別樣靈魂,唐詩空中這些璀璨奪目的星星,繪成了一軸展現盛世大唐的風華與氣象的精彩畫卷。本書融時代背景、人物傳記、詩歌鑒賞于一體,闡明了唐詩的總體發展脈絡,敘述了八十多位詩人的人生軌跡,對百余首經典詩作進行了鑒賞品讀。力圖完整真實地呈現唐代詩人的人生經歷及歷史背景,讓讀者在唐詩中讀懂詩人的人生,在詩人的快意人生中讀懂唐詩。
包勁松 ·文學家 ·2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