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著名作家路遙的短暫人生,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光焰,其《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文學獎,也影響了千千萬萬普通讀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遙的人生狀態,始終像謎一樣地困擾讀者。《路遙傳》的作者是路遙生前的忘年交、路遙文學館館長以及路遙研究界的權威之一,掌握豐富的一手資料,披露了大量路遙不為人知的往事,還原路遙的寫作時代,展現他的寫作精神。
厚夫 ·文學家 ·23.1萬字
“詩在布衣”“文章歸于匹夫”是清代文學的標志性現象。清代布衣詩人自創一派,自成一途,呈現出獨特的創作面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討論“布衣”的相關問題,重點考察“布衣”的含義、清代布衣詩人的精神特質、清代布衣詩人在清代文壇的推動作用,并探討布衣詩人的謀生方式對其創作的影響。下編聚焦清代乾嘉時期的嶺南詩壇,主要研究嶺南詩歌的發展軌跡、嶺南詩人的社會交游及其詩歌創作主題,同時對羅天尺、黎簡進行個案研究。本書填補了清代布衣詩人研究尤其是嶺南詩壇研究的空白,頗有獨到之處。
張瓊 ·文學家 ·23.6萬字
宋亡之際,先后有四批宋人被元朝押解大都,即祈請使群體、宮室群體、崖山群體、拒聘群體,并被長期羈押、圈禁、流放在北方。這批亡宋“流人”不同于留居江南的遺民,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流人”作家群體,他們要直面元朝的上層統治者,承受極度的身體苦痛與精神掙扎,做出了卓絕的人生選擇,以錚錚鐵骨和悲壯詩篇留刻下歷史的永恒印跡。本書梳理亡宋北解流人群體全貌,探求代表性作家王昭儀、朱美人、家鉉翁、汪元量、謝枋得、文天祥等的人生軌跡和詩文創作,揭示他們的共時性影響與歷時性價值。
閆雪瑩 ·文學家 ·26.5萬字
在《巴爾扎克傳》中,茨威格記述了文壇巨匠、小說家巴爾扎克充滿矛盾與戲劇性的傳奇一生,對其艱苦卓絕的創作生涯著墨尤多。巴爾扎克是茨威格最為敬重的作家之一,茨威格的小說家筆法使本書讀來跌宕起伏,酣暢淋漓。
(奧地利)斯·茨威格 ·文學家 ·30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作者小傳”簡要敘述著名出版家岑桑先生的生平事跡,“從藝訪談”通過訪談對話展現岑桑先生從事文學創作和出版工作的所思所想,“代表作精選”收入岑桑《當你還是一朵花》《老編輯話舊》《春天的對話》等代表性作品。
岑桑 陳海烈等 ·文學家 ·28.4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作者小傳”簡要講述著名作家章以武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成就,“從藝訪談”通過訪談全面展現章以武從事影視文學創作的心路歷程,“代表作精選”收入《雅馬哈魚檔》《南國有佳人》《歷史的見證》等代表性作品。
章以武 ·文學家 ·30.9萬字
本書為《當代嶺南文化名家》叢書之一。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王云五傳略”依托詳實介紹王云五生平事跡及從事文化活動經歷;第二部分“眾說王云五”收入以往對王云五先生的訪談記錄為主,并針對本項目增補新的訪談內容;第三部分“王云五作品”擬收入王云五相關代表作品。
金炳亮編著 ·文學家 ·31萬字
一代文豪蘇軾吸收了儒、釋、道三種不同的哲學思想,并以此為基礎,建造了自己的學術思想體系。蘇軾一生交游廣泛,與和尚、道士等眾多方外之人結為好友,往來密切。宦海沉浮中,蘇軾之所以還保有如此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從其佛、道思想可探得根由。本書從蘇軾方外交游詩文的文本著手,來考察蘇軾的宗教思想,區別于現存于世的研究作品中對蘇軾思想的外部研究,力求更準確、更系統地把握蘇軾的思想脈絡以及在此影響下的文學走向。
司聃 ·文學家 ·23.9萬字
“詩圣”杜甫何以榮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稱號?著名史學家洪業身處日寇囹圄,欲以杜甫詩晨禱夕誦;自述平生以杜詩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寫就《TuFu:China'sGreatestPoet》,這部由哈佛大學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杜甫傳記,迄今為止仍是海外漢學領域有關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業的傳記書寫寄寓個人感情,全書譯引杜詩達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釋,考實詩人生平蹤跡。譯者曾祥波專研杜詩,研譯相得,譯筆生動流暢。此次出版除訂正疏誤外,全面優化版式,書后附原書索引、洪業自述杜甫相關文章二篇;另選錄洪業英譯杜甫巔峰之作七律《秋興八首》,中英對照,可資賞鑒。謹此紀念詩人杜甫逝世1250周年暨洪業先生逝世40周年。
洪業 ·文學家 ·24.1萬字
王瑤先生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開創者,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界的杰出學者,其代表作《中國新文學史稿》和《中古文學史論》至今都是各自領域值得傳續的經典;王瑤先生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現代文學研究者,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和王瑤先生一起塑造了當下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面貌。因此,可以說王瑤先生的為學、從教都與現代中國學術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書由王瑤先生弟子陳平原編集而成,匯集了王瑤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前后諸多研究論文和回憶文章,觸摸種種歷史的細節,梳理了一個學者與一個學科、與現代中國學術的關聯和互動,對于我們理清現代中國學術史有很大幫助。
陳平原 ·文學家 ·36.6萬字
本書對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中國魯迅研究加以宏觀觀照,提出了魯迅研究中尚未解決的一個深層問題——為什么只有魯迅成為了這樣的戰士?帶著這一問題,對歐洲歷史上近兩百年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進行了具體梳理,透視了他們重塑現代人類生命信仰的卓絕努力,攝取到現代人類生命信仰的兩大內核——精神層面中的超越虛無之思,實踐意義上的超越虛無之行,指出正是在“穿越虛無——創造意義”這一重大的現代人類精神問題上,魯迅與歐洲數代存在主義思想家有著共同的生命基元。在這一視野下,本書對魯迅一生的生命歷程、思想歷程作出了一種新的劃分并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對“留日魯迅”、“沉默魯迅”、“吶喊—彷徨—野草”時期的魯迅以及“左翼魯迅”、“雜文魯迅”提供了一種具有整體性、有機性、體系性的新闡釋。
彭小燕 ·文學家 ·48.1萬字
《喬伊斯書信集》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八卷九種喬伊斯文集中的第五種。中譯本共378000字,成書后516頁,含愛爾蘭文豪詹姆斯·喬伊斯書信近千封,所據乃喬學家理查德·艾爾曼1975年編選的《詹姆斯·喬伊斯書信選集》,此書主要內容則選自他本人編輯、1957年到1966年出版的三卷本《喬伊斯書信集》。
(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 ·文學家 ·28.3萬字
《劉勰及其<文心雕龍>研究》是著者多年教學和研究《文心雕龍》的總結,對劉勰的生平、思想和著作在最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書中全面分析了《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和結構,提出了自己很多獨到的觀點,特別重視從傳統的哲學、政治、宗教、文化、藝術等方面,研究劉勰文學理論的思想的歷史淵源,并探討劉勰的文學理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學理論之關系。
張少康 ·文學家 ·24.1萬字
吳偉業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其詩才在清初堪稱第一流。本書作者為國內研究吳偉業的第一專家,文筆流暢,敘述細膩。全書將配插一定數量的圖版,以求圖文相生。
葉君遠 ·文學家 ·24.2萬字
洪昇是清朝著名的劇作家、詩人。洪昇的《長生殿》是清初時期偉大的戲劇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書在洪昇人生資料缺乏和稀少的情況下,盡力搜索,然后沿其人生軌跡及交友游歷和詩文著述線索,進行參照梳理考證,清晰簡約而流暢深入地敘述了洪昇曲折的人生經歷。
陳啟文 ·文學家 ·26.9萬字
《葉辛文學回憶錄》收錄了當代著名作家葉辛關于文學創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學創作道路上對人生、社會和歷史諸問題的思考,主要分為文學記憶、文學思考、文學創作談三大部分,體裁涵蓋回憶性的隨筆散文、創作談、訪談、序跋等。
葉辛 ·文學家 ·20.3萬字
《劉醒龍文學回憶錄》收錄了當代著名作家劉醒龍關于文學創作的感悟以及在文學創作道路上對人生、社會和歷史諸問題的思考。
劉醒龍 ·文學家 ·21.1萬字
英國“文壇教父”馬丁·艾米斯用小說手法“創作”的先鋒回憶錄,書寫童年、親情、友情、愛情、死亡,關于艾米斯文學世家和英國文壇的真實之“構”,書中含多幅照片,真實記錄馬丁·艾米斯的成長經歷。《經歷》是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憶錄,書中涉及了童年、友情、愛情、親情、死亡、病痛等主題,在這些回憶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闡釋、組裝。不斷增補的腳注,更為過去的經歷添加新的層面,像是洋蔥,層層疊疊地往外延展。該作品出版當年在《時代》周刊評出的非虛構類小說中位列第四,受到評論界的好評。
(英)馬丁·艾米斯 ·文學家 ·28萬字
中國歷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歷史的優秀傳統。《品中國文人3》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品中國文人3》的作者原為小說家,在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也融入了文學的筆法,展現出作家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歷。
劉小川 ·文學家 ·20.2萬字
中國歷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歷史的優秀傳統。本書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本書的作者原為小說家,在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也融入了文學的筆法,展現出作家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歷。劉小川,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縣。供職于四川省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蘇曼殊》、《漢劉邦》、《暖昧》、《色醉》、《老夫少妻》。主要論著:《蘇軾:敘述一種》、《來到漢語中的德國大師》。
劉小川 ·文學家 ·2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