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陳啟文
作品粉絲 20 人
全部作品
本書是以抵達現場、獨立調查的方式,對中國七大江河水系做出完整的全方位闡述,從水利與文學的意義看,這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這是作者以報告文學的方式為中國水利做出了一份厚重而又誠實的報告。水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國之命脈,家之命脈,一切生命之命脈。作者并非單純站在人類立場上看水利,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對自我的認知、對生命的追問。本書獲第五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第一名。
陳啟文 ·紀實文學 ·50.8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袁隆平的世界》的基礎上續寫的。《袁隆平的世界》寫到2016年底,本書彌補了2017年以來,袁隆平在科技探索上取得的成績和這段人生空白,是一部完整的《袁隆平全傳》,也是一部袁隆平傳記的集大成之作。《袁隆平的世界》在出版之前已提交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農業部有關專家進行嚴格的審讀,袁隆平生前對該書也是高度認可的,對該書原有內容,《袁隆平全傳》保持不變;新增第九章《中國海水稻背后的故事》,集中展現袁隆平海水稻團隊的科研成就。本章已三次提交袁隆平院士的學生、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專家李繼明博士審讀,并根據其意見進行了修改;第十一章(原《袁隆平的世界》第十章)新增一節《永遠的袁隆平》,這是對袁隆平院士最后歲月的續寫,該節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5月29日發表,《新華文摘》2021年第15期全文轉載。對原《后記》和《袁隆平年表》做了必要的增補。
陳啟文 ·科學家 ·40.7萬字
這是一部真實地記錄2008年中國南方暴風雪的全景式長篇報告文學,一部關于存在、命運、災難的縱深拓展之作。作者作為這場災難的親歷者、見證者,歷經數月的艱辛而深入的采訪,通過那些最底層的、第一現場的受災和救災的老百姓的親身經歷或口述,獲得了大量的原生態素材和許多獨特而不可重復的細節,讓我們對這場災難有了重新發現的可能。作品以重災區湖南為敘事重點,并向周邊省區輻射,擴展到整個中國南方在一場曠日持久的暴風雪中所承受沉重災難的嚴峻現實,而這場災難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無疑凝聚了一個時代的諸多信息與癥候,這一切都應該得到正視,這是作品所要體現的核心價值之一。作者試圖通過一場災難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更多啟示。本書入選中國報告文學學會評選的“21世紀報告文學排行榜”。
陳啟文 ·紀實文學 ·18.4萬字
這是一部致力于深挖黃河的命運和時代境遇的現場調查文本。作者溯源而上,又從黃河源頭出發,穿越大河上下,并迂回穿插到黃河的眾多支流、湖泊,歷盡艱險,上下求索,把所聞所見所思所行都一一記錄。隨著一條長河層層遞進,從源頭、上游、中游和下游,橫跨各個文化層次,作者一路上感悟著大河山下的自然與生命、地域與人文之間的血脈關系,細述滄桑流年,并通過對一條歲月長河的溯源,引出中華民族在滄桑歲月中的演變軌跡,試圖對一個偉大民族的源頭、嬗變、崛起與興盛及其精神內核進行了一次必要的清理,力求準確地呈現中華文化所隱含的深層動機,揭示她所折射出的精神情懷。
陳啟文 ·紀實文學 ·37.7萬字
“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為了這質樸的理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終奮戰在農業科研第一線,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饑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為解決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書生動、嚴謹、科學地敘述了袁隆平先生研發雜交水稻的科學探索之路,也敘述了袁隆平近九十年來的人生經歷,以嚴謹科學的態度講述了袁隆平研發雜交水稻的一系列科學實驗活動,將他的科研與生活世界生動地展現了出來。本書把袁隆平置于當時的國家、民族和時代之中,所以對他的敘述也反映出一個國家和民族前行的歷程。
陳啟文 ·紀實文學 ·12.6萬字
洪昇是清朝著名的劇作家、詩人。洪昇的《長生殿》是清初時期偉大的戲劇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書在洪昇人生資料缺乏和稀少的情況下,盡力搜索,然后沿其人生軌跡及交友游歷和詩文著述線索,進行參照梳理考證,清晰簡約而流暢深入地敘述了洪昇曲折的人生經歷。
陳啟文 ·文學家 ·26.9萬字
本書以袁隆平的人生經歷和科學探索之路為線索,多次采訪袁隆平和他的實驗基地,并遠赴菲律賓采訪國際水稻研究中心等,獲得大量第一手資料,深入觸及了袁隆平生活中的各個側面以及每一個關鍵時期、關鍵環節,力圖呈現出“袁隆平的世界”,并從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學世界和精神世界來揭示和描述這樣一位從中國稻田里走向世界的農業科學家。作者全面寫出了一位鮮活的、為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學世界和精神世界。
陳啟文 ·紀實文學 ·3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