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履祥評傳
會員

張履祥,作為明清之際的“理學真儒”,他是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驅和“踐履篤實”的民間理學代表,在中國儒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第一,張履祥是明末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驅。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他是“清儒中辟王學的第一個人”。第二,張履祥是清初朱子學的先導。唐鑒在《清學案小識》中將他與陸隴其(1630—1692)并列于《傳道學案》卷一,也稱之“朱子后之一人”。方東樹評價“近代真儒,惟陸清獻公及張楊園先生為得洛閩正傳。”第三,張履祥是清代民間理學的主要代表。研究張履祥對于比較清代民間理學與官方理學之間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第四,張履祥是清初經世實學思潮之中的代表人物,對于闡明中國經世實學思潮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第五,張履祥是劉宗周(1578—1645)的重要弟子,與黃宗羲(16l0—1695)、陳確(1604—1677)并稱為蕺山門下三杰,但是三人思想差距甚大,代表了蕺山學派的三個方向的分化。第六,張履祥是清朝從祀孔廟的九人之一,于同治十年從祀孔廟,“其位次在東廡先儒孫奇逢(1584—1675)之次。”本書基于史料和地方志,講述桐鄉人張履祥的生平經歷、學術成就、生活趣聞、交游情況,述評這位儒學大家的一生,展現桐鄉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張履祥腳踏實地的人格、學風。

張天杰 ·歷史人物 ·29.9萬字

最新章節 第17章 后記 2025-03-18 17:29:07
曾國藩傳(張宏杰全新增補版)
會員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天賦堪稱晚清同時代大人物當中最差,卻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在復雜的時代變局中超越眾人,成就最大,被譽為大清“中興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經歷,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給人以特別的啟示。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沒出過秀才,可謂典型的小鎮青年。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卻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舉之路,順利進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實而非機巧取勝。他躊躇滿志進京,面對全國精英,發現自己見識狹隘、觀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慮。三十而立,他立志學做圣人,研讀經典,廣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間飛速升遷。他善于把握機會和創造機會,天下大亂之際,一介書生獨創湘軍,統率群雄。對抗太平天國,屢戰屢敗,甚至兩次投江自盡,多次深陷絕境。47歲時更被皇帝棄用,陷入人生低谷。蟄居老家兩年,他反思自我,最終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為人處世脫胎換骨,不僅清除了政治敵人,而且以“結硬寨、打呆仗”戰勝了軍事宿敵太平天國,位極人臣。他眼光長遠,審時度勢,面對與洋人的差距,率先拋棄落后觀念,倡導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他走過的每一步都成為人生精進的基石,最終從笨人到圣人,成為大清王朝的最后領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個偶像。翻開本書,看曾國藩如何以一種笨拙的精神,詮釋一個持續奮斗者的升級之道。

張宏杰 ·歷史人物 ·32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双桥区| 鸡西市| 滦平县| 乐业县| 侯马市| 耿马| 京山县| 商洛市| 蛟河市| 九江县| 青川县| 合作市| 花莲市| 崇义县| 会同县| 大名县| 介休市| 鄂托克旗| 溧阳市| 玉山县| 岑溪市| 清镇市| 江津市| 高州市| 鲁山县| 宿迁市| 农安县| 黔江区| 贵港市| 云浮市| 英山县| 吉安市| 邯郸市| 宝兴县| 岳阳市| 泽州县| 河北省| 安多县| 仙居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