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茅以升(1896—1989),著名橋梁工程專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科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外籍院士。早年赴美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歸國后長期從事教育事業,曾任唐山交通大學教授、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中國交通大學校長等職。同時在1933到1949年間,主持了錢塘江大橋的籌備、興建、炸毀、修復等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本書是紀念茅以升的文集,文章內容均為當事人與親人的回憶。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學者 ·18萬字
《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是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生平傳記。與其他相關傳記不同的是,《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較多的設計到維特根斯坦的生活和個性方面,因而不只是維特根斯坦的研究者,普通對哲學感興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豐富、深入的閱讀體驗。媒體推薦蒙克的《維特根斯坦傳》豐富、深入、好讀,公認為維特根斯坦的最佳傳記,在我看,實是思想家傳記中少見的佳作,不僅向我們展現了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深刻的靈魂生活,而且有助于我們理解他的哲學思想。譯者王宇光中英文俱佳,不辜負原著。——陳嘉映蒙克的這本傳記運筆深透,對普通讀者也豐盛可口……一個美妙生命的一幅美妙肖像。——《衛報》
(英)瑞·蒙克 ·學者 ·38.9萬字
本書作者以溫暖的筆觸敘寫了文學大師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風風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內容主要涉及:楊絳先生童年的成長、家庭的變遷、求學歷程,以及她同錢鐘書半個多世紀相濡以沫的愛情,從而描摹出一位博學、睿智、寬容、淡定、從容、堅強和韌性的奇女子。此外,楊絳先生對抗戰火、疾病、生離死別的態度,堪稱生命的正能量。翻開《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傳》,你將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經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禮。
夏墨 ·學者 ·12.5萬字
本書描寫了蔣夢麟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從一位天真的孩童成長為渴望新知的少年,如何變成一位有志青年,如何成為一代學者和教育家,又如何成為社會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通過對他童年生活的描寫,我們可以明白他成年后為何會那么在意教育的發展,又為何那么重視農村的發展。
陳雪 ·學者 ·15萬字
茨威格非常善于對社會題材進行獨到的觀察和描述,尤其擅長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對人性以及人的靈魂暗影實施一種近乎殘酷的精神剝離與心理剖析,其深刻與準確的程度幾乎無與倫比。《三大師傳》為茨威格為十九世紀獨特的偉大小說家——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傳記,本書直入精髓,評論并對比了三位文壇大師的創作風格和思想。通過對傳記對象內心世界的分析,解讀其作品風格形成及命運遭際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一個巴爾扎克人物,一個狄更斯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十九世紀“獨特的偉大小說家”的傳記,也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小說家的心理學”著作。
(奧)茨威格 ·學者 ·11.5萬字
本書作者長年研究周作人,對周作人的文學作品、思想脈絡、人身軌跡都有十分深入而精彩的論述。像《周作人附逆考辨》等立場鮮明,既闡明了歷史事實,又對上世紀末海外刮起的為汪精衛偽南京評功擺好的陰風進行了駁斥。
袁良駿 ·學者 ·24萬字
張伯駒(1898—1982),原名張家騏,河南項城人。是一位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著有《叢碧詞》、《紅毹紀夢詩注》等。出身官宦世家,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被稱為“民國四公子”。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博物館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劉海粟曾說:“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涌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鑒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文匯報》高級記者鄭重先生多年來一直關注張伯駒其人,在張伯駒生前曾多次拜訪,深得張伯駒信賴,親聞了許多往事。《煙云過:張伯駒傳》以張伯駒的經歷為主線,以其所好之書畫鑒賞、詩詞、戲曲等為生發點,用一些重大事件來全面反映其波濤洶涌、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生動細膩的筆觸,帶領我們穿越歷史的煙塵,尋找關于張伯駒的種種記憶。
鄭重 ·學者 ·14萬字
本書分十五章,對韜奮先生短暫而光榮的一生,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研究,是國內已知的三本韜奮傳記的作品之一(《鄒韜奮傳記》馬克揚/蘇克塵著,重慶社1997版;《韜奮評傳》陳輝著,上海交大社2009版)。本書是在作者的碩士(1988年—1990年,蘭州大學歷史學)、博士(1993年—1995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論文基礎上加以修訂,1998年由山東人民社出版(20世紀中國思想史傳記叢書)。與上述兩本相比,材料詳實、評價中肯,積十年之功而完成,是本書的特色。全書340千字,正文前有插圖24幅。本書在當年出版后得到了鄒嘉驪、鄒家華等鄒家后人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各媒體曾轉載相關章節;被評為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年)。
沈謙芳 ·學者 ·27.9萬字
本書是他的一部回憶錄,書中涉及了童年、友情、愛情、親情、死亡、病痛等主題,在這些回憶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闡釋、組裝。不斷增補的腳注,更為過去的經歷添加新的層面,像是洋蔥,層層疊疊地往外延展。該作品出版當年在《時代》周刊評出非虛構類小說中位列第四,受到評論界的好評。
韜奮 ·學者 ·10.4萬字
對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經歷滄桑,晚年學術成熟的人生脈絡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梳理和記錄。他幼年時,祖上和李士曾家頗有交往,家中富饒,父親對他這個老兒子寄予厚望;青年時北上求學,師從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隨北平研究院遷到昆明,開始了學術上的儲備;“文革”時期,家中變故,師長和朋友們相繼離去,思考卻未停止;老年時,厚積而薄發,科研和教育成果豐碩,《中國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學術大成之作。蘇公一生的經歷過往,見證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書中描寫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蘇公同一時期各個學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縮影,集中體現了他們的學術情懷和精神風骨。
蘇愷之 ·學者 ·24.2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澳門濠江學校校長杜嵐女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事業。杜嵐,1937年開始在濠江中學任教,1947年接任校長至2000年,曾獲前澳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教育功績勛章。在她任職期間,濠江中學發展成澳門著名的中學之一,并為澳門培養大量杰出人才。其教育理念和事業,是澳門教育的反映。
鄭潤培 ·學者 ·9.9萬字
《梁漱溟傳》介紹了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愛國學者、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頗具傳奇的一生。《梁漱溟傳》通過梁漱溟先生的成長歷程和為國家發展所作的貢獻,展示其一生之中的追求和境界,這為讀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金鴻儒 ·學者 ·13.9萬字
本書作者用平實的語言、清晰的脈絡,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了擁有一份愛國的熱忱、一場孤獨的旅程和一生灑脫的性情的語言大家劉半農的一生。
齊芳 ·學者 ·12.6萬字
是什么樣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鑄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優秀學者?周有光與張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愛情與婚姻傳奇?是什么樣的人生態度讓周有光渡盡劫灰?109歲的老人有何長壽與養生秘訣?漢語拼音與語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筆下變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問題?而這些思考為什么讓他聲譽漸隆?
周有光 文明國 ·學者 ·15.7萬字
本書敘述了陳寅恪先生的家世淵源、求學歷程、讀書方法、學術成就、與學人的交往,兼及其家庭生活與個人情趣,一代學人的學術追求、精神執著與人格特征,透過簡潔優美的文字、珍貴的圖片,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王川 ·學者 ·22.9萬字
劉澤華教授多年來著力于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他在學術上提出中國歷史“權力支配社會”的特點和傳統思想文化的主干是“王權主義”的史學判斷,對國內歷史學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其率領的學術隊伍被譽為“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南開學派”、“王權主義反思學派”、“劉澤華學派”等。
劉澤華 ·學者 ·26.3萬字
本書為著名報人徐鑄成的"擱筆"之作,自1985年3月開始動筆,歷經兩年殺青。以平實流暢的筆觸,加憶了作者八十年豐富而坎坷的人生歷程,著重于作者的記者生涯及所參加的政治活動,涉及了中國現代史上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自稱:"司馬溫公有一句名言:事無不可對人言,我湊上一句,臉有是非堪自信,作為一副對聯,用以自況。所以,自己在寫回憶錄的時候,用不著推敲,更毫無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之處,可以信筆直書,無所隱諱。當然,因年已日近鐘鳴漏盡,有些瑣碎的細節,是記憶不周全了。
徐鑄成 ·學者 ·23.9萬字
《唐翔千傳》采用紀實文學的寫法,展現唐翔千先生作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直至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的親歷者、民族工業崛起的實踐者的傳奇一生,折射時代的百年變遷——民國的動蕩、香港的崛起和改革開放帶來的中華民族復興。以大量故事寫出一位民族企業家的傳奇人生,展現其艱辛的創業之路,豐富的精神世界、超凡的商業智慧以及熱衷教育、慈善的人間大愛。
蔣小馨 唐曄 ·學者 ·18.8萬字
何謂愛國?抵御外侮,韜奮先生不怕坐牢,不怕殺頭,六次離家流亡。何謂明志?在國家危亡之際,韜奮先生選擇了共產黨,做一名冊上無名的無產階級戰士。何謂愛事業?《生活》周刊五次遭封殺,韜奮先生六次創新刊;百折不回,做一生做不完的事業。何謂愛人民?韜奮先生親筆為讀者寫一萬多封回信,哪里有生活書店哪里就是讀者的家。何謂創業?韜奮先生一生創辦了六刊一報一社,生活書店在全國建55家分店。何謂鞠躬盡瘁?韜奮先生為宣傳抗日顛沛全國,吃著止痛藥在蘇北根據地各處演講;在病床上寫作至生命結束,一生獻給革命事業。
黃國榮 ·學者 ·27.7萬字
愛德華·吉本,18世紀的英國大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其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聞名遐邇,二百多年來盛行不衰。本書則是一本在西方聞名遐邇的自傳名著,由《吉本回憶錄》和《吉本書簡》兩部分組成。《吉本自傳》中記述了他看似平淡無奇卻又蘊藉厚致的一生,重點則是其如何通過一已努力在學術上取得巨大成就。而吉本與啟蒙運動諸領袖的交往及其對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強烈反感,今日談來也饒有興味。
(英)吉本 ·學者 ·1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