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不僅如此,《中國歷史全知道》中精心選配了數百幅內容涵蓋面廣、表現形式豐富的圖片,包括出土文物、歷史遺跡、戰爭示意圖、名人畫像等,以大量精美圖片傳史之真,證史之實,辨史之誤,同時使事件、人物更加立體豐滿,并充滿場景感。力求通過圖文的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一條回歸歷史真實的通途,做到融知識性、可讀性、觀賞性于一體。
微陽 ·中國史 ·41.2萬字
天涯點擊量超200萬的人氣作者烽武野,專注先秦史研究,熟悉春秋每個史事。作者耗時兩年收集史料,尋遍江蘇省圖書館、博物館查閱數百種權威史料;文中的每一個歷史事件至少有兩種資料比對,對存爭議史事更是進行多方考證,確保每個史料的真實可靠。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中國少年志,一套書,理順亂麻般的春秋史!
烽武野 ·中國史 ·40.6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淞滬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2-1,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廣大官兵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斃傷日軍四萬多人,堅守上海達三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勝、吞并中國的迷夢。本書分五個章節,再現了淞滬會戰的慘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4.9萬字
《中國上古史導論》為楊寬先生根據1937年在廣東勷勤大學講授“中國上古史”的講義初稿修訂而成,比較和參照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古史辨》第七冊,是中國上古史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著作之一。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楊寬提出神話的分化研究說,是對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的發展和補充,成為顧頡剛開創的古史辨派神話學的重要后繼者。
楊寬 ·中國史 ·20.1萬字
暢銷書《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讀一頁就上癮!比《唐書》有趣,比《資治通鑒》通俗,比《隋唐演義》靠譜,一部令人上癮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讀書節目《羅輯思維》推薦書目!了解唐朝歷史,讀這套就夠了!《血腥的盛唐》《王陽明心學》暢銷歷史作家王覺仁唐史經典之作,中國斷代史暢銷讀本!翻開本書,領略讓你全程上癮的303年大唐全史。
王覺仁 ·中國史 ·21.6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涉及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專門知識,敘述了中國的歷史大勢、制度沿革、文化發展等。《中華上下五千年》貫通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至民國等各個時代,涵蓋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社會、民族、宗教等各個領域。本冊《中華上下五千年》不同于傳統教科書面面俱到的寫法,而是選取了幾百個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故事,既包含精彩的人物特寫,又囊括豐富的歷史事件.
白樺 ·中國史 ·23.4萬字
暢銷書《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讀一頁就上癮!比《唐書》有趣,比《資治通鑒》通俗,比《隋唐演義》靠譜,一部令人上癮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讀書節目《羅輯思維》推薦書目!了解唐朝歷史,讀這套就夠了!《血腥的盛唐》《王陽明心學》暢銷歷史作家王覺仁唐史經典之作,中國斷代史暢銷讀本!翻開本書,領略讓你全程上癮的306年大唐全史。
王覺仁 ·中國史 ·23萬字
公元960年,趙匡胤踐祚登基,大宋帝國肇造。大軍入城之際,東京汴梁“市不易肆”,針對刁民趁亂打劫則“索得數輩斬于市,被掠者官償其貲”。對于私有財產的尊重和保護預表了一代圣君將要開啟傳統中國最絢爛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趙匡胤的“帝王時間”,歷史迎來了百姓富足、兵強馬壯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間,他篤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終懷揣未竟之志于斧聲燭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國之初,趙匡胤在懷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際,先后征潞州、平揚州,采納宰相趙普錦繡良策“侵削藩鎮”,收兵權定禍亂,以至升平之世……
金綱 ·中國史 ·24.3萬字
暢銷書《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讀一頁就上癮!比《唐書》有趣,比《資治通鑒》通俗,比《隋唐演義》靠譜,一部令人上癮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讀書節目《羅輯思維》推薦書目!了解唐朝歷史,讀這套就夠了!《血腥的盛唐》《王陽明心學》暢銷歷史作家王覺仁唐史經典之作,中國斷代史暢銷讀本!翻開本書,領略讓你全程上癮的307年大唐全史。
1120年代,是中國歷史上風云變幻的時代,同時存在北宋、遼、金、西夏四大王朝。歷史交會在這里,英雄豪杰、昏君佞臣粉墨登場,攪弄風云。宋徽宗趙佶才華橫溢,卻又昏庸無能;遼天祚帝無所作為,一味游畋享樂;完顏阿骨打建金國、破遼國,文治武功;西夏皇帝李乾順夾縫中求生存,在亂世中謀求最大利益。歷史的巨輪裹挾著人物的命運滾滾向前:宋、金約定海上之盟,聯合伐遼;遼滅,遼宗室耶律大石西行建立西遼帝國;阿骨打去世,金國南下攻宋,終致北宋滅亡;西夏趁機擴疆辟土,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百年之后,四國最終歸于元朝,中華再次實現大一統。作者以1120年代的歷史事件及關鍵人物為中心,以輕松嚴肅的筆調,縱情潑墨,描寫人物的命運、人性的復雜,書寫解讀戰爭緣由及真相,還原當時的社會風貌,探討歷史巨變的前因后果,并對112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進行了深入剖析。
庸木 ·中國史 ·34.1萬字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撰寫的《民國史人物傳》,與《中華民國史》配套,更名為《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本書選取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結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編撰各傳。該部以人為目,廣泛搜集傳主生平資料,傳主事跡以客觀敘述為主,力求史實準確,評斷公允,文字精練,真實可信,足以傳諸后世。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2.6萬字
不殺人就會被殺,不稱帝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武則天第4部:放手一搏,只手遮天!《卑鄙的圣人:曹操》作者王曉磊窮盡武則天現存史料的力作!武則天從皇后到女皇的蛻變,從這里開始!如果命運不肯創造一個了不得的武則天,了不得的武則天會創造屬于自己的命運。武則天的每一次危機,都是她成為女皇的基石。武則天82年的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邊緣,而她贏得了每一次決斗。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王曉磊 ·中國史 ·25.3萬字
《哈佛中國史1·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一卷。如同古希臘和古羅馬之于西方,秦和漢兩個帝國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古典”時代。作者陸威儀將秦、漢兩個早期帝國置于全球史、中國史的整體視野中進行觀察,就這一古典時代的五個主要特征予以深入探討。全書分十個專題,各專題又以時間演進為序,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中國秦漢二朝的概貌與演變。
(加)卜正民主編 (美)陸威儀著 ·中國史 ·20.9萬字
本書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擬訂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之一種。該書曾于1984年5月,黃埔軍校創建六十周年之際,以《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之名初版。收集了二十多位曾在軍校任職或學習過的同志的講話或回憶文章,生動真實地記載了黃埔軍校官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共同學習、生活和戰斗的情景,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大革命時期的一個側面并汲取國共合作失敗的歷史教訓,以促進第三次國共合作和祖國統一的實現。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6.3萬字
持久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樞紐性、全局性的問題。《論持久戰》是系統闡述抗日戰爭軍事戰略方針的重要著作。持久戰的思想來源于哪里?毛澤東為何要寫、對誰而寫《論持久戰》?國內各方勢力對持久戰如何理解?國共雙方對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有什么不同?持久戰如何戰、如何到“底”、要多久?等等。作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桑兵 ·中國史 ·27.7萬字
本卷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以日本戰敗投降為終點,敘述全面抗戰階段我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領域中的一系列事件。打敗日寇為本卷突出的主題。圍繞這個中心,以正面戰場作戰為主,以敵后游擊作戰及外交努力為輔,構成本卷內容的主線。
王建朗 曾景忠 ·中國史 ·46.2萬字
打開塵封的歷史,可以閱讀文明的厚重,可以追尋時光的腳步,可以增加人生的領悟。人們常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人們讀歷史,不只是為了尋求知識,追尋事情的究竟,懷念偉大的古人,更重要的是尋找進步的力量,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石赟 ·中國史 ·29.6萬字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躍于長江中上游的秘密社會組織,其影響力與青幫、洪門不相上下。當其最盛時,川省約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響力及于各個角落,在川軍、湘軍中影響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本書從一樁1939年的殺人案和一本塵封七十多年的報告出發,結合豐富的圖文資料,細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組織及民國基層社會的權力運作,審視了袍哥成員及其家庭在動蕩的大時代下個人命運的沉浮,揭開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現出一幅飽滿、立體、生動的民國川西社會圖景。
王笛 ·中國史 ·20.3萬字
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率部闖入乾隆、慈禧兩座地宮,劈棺拋尸,將價值連城的曠世珍寶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外文明史上驚天動地的大案。回顧這段歷史,不禁讓我們對清東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力圖去還原當時的情景。而本書在此基礎上又精心勾勒出曾經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一幅幅真實歷史畫面,詳盡介紹了清朝帝后陵寢的建制、規模和帝后王妃的入葬經過,生動地再現了中國末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曲折過程。
岳南 ·中國史 ·34.7萬字
大明王朝,是一個被刻意抹黑的王朝。被誰抹黑的?答案是:文官。文官集團在明朝極其強大,成為能與皇權博弈的重要力量,這也是明朝政局的一大特色。因此,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以與之抗衡。因此,皇帝貪婪懶惰,宦官囂張跋扈,廠衛特務統治弄得人人自危……這就是文官筆下的大明王朝。而其后繼者清朝,為了證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更是在史書中強化了這一說法。但這種帶有嚴重偏見的說法豈是歷史的真相?于是,有了我們這樣一本書,力圖以最客觀的視角,從獨特的話題點切入,以去臉譜化的解讀,讓人們更接近真相。如朱元璋剛猛治國的手段中,竟也流淌著縷縷溫情;背負“土木堡之變”恥辱的明英宗,其獨特的個人魅力,讓敵人也為之動容;懶人萬歷帝幾十年不見朝臣,但軍國大事上,其裁奪處理卻不失英明;明朝宦官無論如何權勢熏天,皇帝除掉他們,也只是動動手指的事;被稱作千古忠臣的袁崇煥,事實上卻因其剛愎自用,而貽誤國事。客觀,來源于置身于歷史現實的體察;真實,來源于對人性復雜性的切實理解。這兩點使本書注定成為明朝歷史書寫的重要作品。
張嵚 ·中國史 ·2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