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卷講述的1912年到1916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2.3萬字
《中國通史》原名《呂著中國通史》,分為上冊(1940年,開明書店)和下冊(1944年,開明書店),現合為一冊,分作上編和下編。上編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編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上下兩編合起來構成了對中國歷史文化全貌的一個完整而精練的論述。十八章專題,三十六章綜述,貫穿中國文化與時代的變遷。
呂思勉 ·中國史 ·36.4萬字
《中國學術思想事》是國內首部全面論述中國學術和思想史的專著,作者以思想史與社會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闡述了自先秦至清末的學術發展和思想脈絡,對于每一個朝代、每一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學派、思想家,以及重大的學術交流活動,其產生、發展的經過,其對后世的影響,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論述,昭示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傳統和輝煌的人文精神。
鄺士元 ·中國史 ·36.2萬字
本書收入五篇探討中共黨史革命根據的最新研究文章,時間橫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但看似沒有關聯的五篇文章其問題根本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處在敵強我弱,甚至雙方力量懸殊的危急關頭,都面對一系列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考察了在不同環境下的革命力量、特別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怎樣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或得到鞏固。本書還收錄了兩篇同革命根據地問題直接相關的歷史論文,因不是著重論述如何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作為本書的附錄部分。全書從新發現的一手史料著手,有著與以往探討中共革命根據地文章的不一樣解談與新的歷史角度。還有,此為一直筆耕不輟、年屆九旬老先生的最新著作,首次面世,更有著別樣的意義。
金沖及 ·中國史 ·23.8萬字
《中國簡史》是呂思勉寫作的一本中國史入門讀物,用通俗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中國五千年歷史脈絡。全書內容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備受名家推崇。一經出版,就受到讀者熱烈歡迎,首版重印近200次。
呂思勉 ·中國史 ·29.2萬字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軍90周年獻禮書“解放戰爭”系列之一。叢書總策劃劉統,著名軍史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熱賣讀書《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斗爭始末》作者。此為《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講述了第四野戰軍向中南六省進軍并勢如破竹地取得勝利的全過程。1949~1950年,第四野戰軍由北平南下渡江,解放武漢三鎮;爭取程潛,和平解放長沙;挺進湘西,圍殲白崇禧主力;向廣東進軍,把紅旗插上五羊城;追殲余漢謀集團,解放廣西全境;籌劃渡海登陸,順利解放海南全島。
金立昕 ·中國史 ·37.7萬字
《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修訂本)》是運用原型批評方法闡述中國文化與文學象征意蘊的學術專著。原型是一部凝縮和積淀了的人類歷史和文化歷史,原型批評是一種“精神的考古”。歷史雖然消逝得無影無蹤,但人類認識世界和感覺世界的特殊符號——象征,卻用最簡潔的形式貯存著人類驚心動魄的歷史。原型批評因此被稱為真正有國際意義的文學批評。從原型批評出發,作者認為中國文學潛藏著豐富而生動的原始意象。《易》之“象”。與《詩》之“興”是中國哲學和藝術對原型的古老詮釋,以興象為代表的原型系統普遍存在于古典文化中。
傅道彬 ·中國史 ·21.5萬字
《呂著中國通史(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這種體例的中國通史對于初學者有一定用處,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呂思勉 ·中國史 ·24.1萬字
《憶往談舊錄》為20世紀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回憶過往文字的結集,記錄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前后、抗日戰爭、國共和談等多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重要經歷,例如,作為記者,他親眼見證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作為學者,他與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李大釗等都有交集;作為社會改造運動者,他在山西、山東、河南等地與閻錫山、李濟深、韓復榘等人建立了情誼;作為愛國人士,他與國民黨“軍神”蔣百里惺惺相惜,多次請教并探討抗日時局;作為民盟秘書長,他親自參與了國共和談,與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都有近距離的互動……,由于是記錄親身經歷的文字,且涉及諸多大人物、大事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自上世紀80年代初版以來,深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海內外學者的重視。
梁漱溟 ·中國史 ·24萬字
本書選取南宋從治世轉入衰世的宋光宗、宋寧宗兩位帝王作為研究對象,從內禪鬧劇、慶元黨禁、對外戰事、權相專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會問題,也剖析了光、寧兩朝的南宋不由自主地走向衰微的歷程和原因。本書認為,南宋歷史走向的逆轉正是定形于光、寧時代,南宋皇權的一蹶不振和權相的遞相專政始于這一時期,嘉定初年爆發的紙幣信用風潮標志著南宋社會經濟自此跌入了全面失衡的困境,開禧北伐的潰敗和嘉定之役的支絀預示了南宋在即將到來的宋蒙戰爭中的敗局,而嘉定時期理學官學化的前兆折射出統治階級在社會危機面前,向新的統治思想求助乞援的迫切性。
虞云國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以1927—1937年間中國歷史上重大事件為線索,敘述近代社會在這段錯綜復雜的特殊時期,南京國民政府在完成名義上的統一中國后,從實施訓政、實行憲政到強化軍事、國防、教育、經濟基礎的種種努力和嘗試,中共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實行農村武裝割據、創立蘇維埃共和國、發展壯大紅軍的艱難歷程。書稿以翔實可信的史料反映這一時期中國歷史舞臺上兩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蘇維埃政府)、兩個黨(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曲折交涉,再現了自“九一八”事變后兩黨政策的轉變、中共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國共合作的實現這一清晰的歷史脈絡。
楊奎松 ·中國史 ·44.1萬字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兩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興亡盛衰、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設施的成敗得失,以及與少數民族的關系等;下部是社會經濟、文化史,分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學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本書從多角度呈現了隋唐五代這段紛繁歷史期間的社會、文化、政治等風貌。
呂思勉 ·中國史 ·49.8萬字
本書以明代沿海衛所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襲軍戶制度下軍戶家庭與官府的互動,著重描述和總結了承擔兵役義務的軍戶如何趨利避害,制訂出種種策略以優化自身處境。他們既未公然蔑視權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與服從的“中間地帶”運作,以期將需要付出的代價降到最低,同時使利益最大化。本書分三大部分,分別講述了福建軍戶在原籍、衛所和軍屯的生活。本書的一大特色在于,運用了大量家譜、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間資料,講述了許多發生在軍戶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實而鮮活的案例,輔以嚴謹、細致的考辨,構成了這本講述百姓自身歷史的社會史著作。
(加)宋怡明 ·中國史 ·20.6萬字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是著名歷史學者楊天石研究蔣介石生平及思想的專著。由一系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論文匯集而成,內容包括國共合作及分裂,抗戰期間對日策略,二戰期間中國與歐洲各大國之間的關系,蔣介石敗走臺灣后的反省以及蔣介石的家庭,等等。在書中,楊天石采取從蔣介石的日記入手的獨特角度,根據海內外檔案、資料館所存的蔣介石日記的多種版本以及相關史料,經仔細閱讀、對照,謹慎地考訂和充分解讀,深入挖掘了蔣介石的生平經歷、思想演變和真實心理,以生動的文筆揭示出蔣介石在歷史事件中諸多決策和行為的根源。
楊天石 ·中國史 ·20.8萬字
《匈奴帝國七百年》是一本關于匈奴的信史。作者陳序經本著嚴謹的考據態度,研究、整理了各類有關匈奴的史料,不僅包括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中國歷代史書,還涵蓋了《羅馬帝國史》《編年史》等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沒有簡單的對史料進行羅列,而是加以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參考。《匈奴帝國七百年》描繪了從公元前3世紀頭曼時代到公元5世紀阿提拉去世約700年的豐富歷史。史學大師陳序經以時間為線索,從頭曼單于建國,冒頓單于弒父自立,呼韓邪單于降漢,郅支單于西遷,直到上帝之鞭阿提拉再造輝煌,同時巧妙細致地勾畫了匈奴帝國700年社會發展歷程,內容涵蓋白登之圍、匈漢百年戰爭、中亞建國、阿提拉征服歐洲等。
陳序經 ·中國史 ·34萬字
作者這兩年專于明末弘光朝的寫作。《黑洞:弘光紀事》寫了十個專題。這一本寫人物,有末代皇帝朱由崧,弘光樞臣史可法,稱為“明代蘇武”的左懋第,以兵變致南明解體的左良玉,目為南京禍根的阮大鋮,秦淮河畔苦悶的青春叛逆群體,大思想家黃宗羲,少年天才夏完淳,傳奇說書家柳敬亭,“遺民現象”的典型徐枋等……他們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學生、妓女、藝人、學者、隱士、起義者,覆蓋了當時社會多個層面。
李潔非 ·中國史 ·28.9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明清時代”一卷。本書作者生動地展示了海洋歷史和明清時代五百年的歷史,將明清這一對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劇變化的時代進行了嚴謹而深入淺出的闡述。過往不論中外,主流的看法都是:明清時期(鴉片戰爭以前)是一個停滯的時期;明清中國都被視為一個“閉關自守”的時期,一個與海洋無緣的時期。在最近二三十年,國際學界對以上說法進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明清中國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文化等也經歷著深刻的變化,中國和外界的聯系遠比以前加強,從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本書在這些重大問題上,采納了國際學界的新見解,因此就史觀而言,很有新意。
(日)上田信 ·中國史 ·24.8萬字
《國共內戰與中美關系:馬歇爾使華秘密報告》是馬歇爾使華期間向美國國務院的報告書,按照報告書的時間先后排序。馬歇爾的報告,對使華期間的工作作了完整的敘述,對每一次會談、會談者的對話、國共雙方的建議和反建議、每一事件的經過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國共內戰與中美關系——馬歇爾使華秘密報告》雖然只是對事件的演變和進程作了“客觀”的敘述,但不少地方仍能流露出當時美國的真實意圖,對研究內戰時期的國共內戰與中美關系頗具參考價值。
(美)馬歇爾 ·中國史 ·28.7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收入作者20篇論文集,主要是作者關于中國近代史若干宏觀問題的思考,中國近代史分期問題、理論方法問題、鴉片戰爭問題、早期現代化問題、終日關系問題、反侵略認識問題。
張海鵬 ·中國史 ·34.5萬字
從洪武恢弘建國,到崇禎絕望自縊,大明王朝歷經16帝,傳承276年,昌明與荒唐兼具,輝煌與動蕩并存。盛則揚威海外,萬邦來朝;亂則流民四起,不堪一擊。一個泱泱大國為什么會從當初的一統天下、氣勢逼人走到最終的千瘡百孔、風雨飄搖,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是誰阻礙了大明王朝幾度出現的中興跡象?激蕩時局的背后,蘊藏著多少權術與人心的博弈?歷史名家溫功義以明代的宦官為主線,詳盡敘述了“土木堡之變”“奪門”“大議禮”等重要事件以及疑點重重的“梃擊”“紅丸”“移宮”三案。將大明王朝反復無常的帝王心術、殘酷黑暗的權力角逐和光怪陸離的官場風云刻畫得淋漓盡致。著者持論公允可信,筆法通俗易懂,措辭嚴謹而不艱深,讓你透過明代的朝野斗爭與宮廷生活,一本書看懂大明帝國存在的各種弊病及其由盛轉衰的根源。
溫功義 ·中國史 ·2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