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美國記者眼中的民國大事,斑駁陸離的怪相,風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統由盛及衰,國民黨北伐,日本在華勢力日益坐大,蔣馮閻大戰,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還有活躍在政壇的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機會與民國要人過從甚密;而作為記者的寫作方式,使其回憶錄如同攝像機,準確細致地描畫了當時的中國社會,生動而真實,纖毫畢現。
(美)哈雷特·阿班 ·中國史 ·25.9萬字
宋徽宗在位期間,中國幾乎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位二十多年間,這位極富藝術天賦的皇帝引領宋朝達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過,因為被女真人俘虜,最終死于異國他鄉,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將其放回歷史語境中,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盡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黨爭,隨后將精力轉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業,建立官學、醫院、孤兒院、乞丐墓地。作為藝術家,他身邊圍繞著杰出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他還修筑了壯麗的宮殿、寺觀和庭園,后世幾乎難以超越。他對道士青眼有加,為道經作注,還讓臣民也接受并踐行這種信仰,不過他對道教的虔誠最終偏離了儒學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國能力。
(美)伊沛霞 ·中國史 ·32.4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隋唐”一卷。一般教科書對隋代的歷史總是匆匆帶過。氣賀澤先生對于隋朝的歷史,則頗為重視,有些看法頗為新穎。作者特別強調佛教對于鞏固隋朝統治的意義。就全書的側重點而言,作者對于貞觀之治評價不高,論述簡略;對于武則天的掌權,則與同時期日本等東亞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權做出聯想。與一般中國教科書或者斷代史不同,作者對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長安和洛陽的城市景觀、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專門的敘述。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
(日)氣賀澤保規 ·中國史 ·22.2萬字
本書是以法門寺地宮的考古發現和發掘材料為依據,以佛指舍利面世及有關事件為主軸而展開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它向讀者展現了一幅卷帙繁浩、情節曲折、意境深邃而畫面優美的長軸畫卷,不僅從佛教史,而且還結合我國歷史,詳細考察了由法門寺所呈現的佛教淵源和中華的歷史興衰。
岳南 ·中國史 ·29.7萬字
“西洋鏡”團隊歷時八年整理出1876年至1904年間西方報刊關于李鴻章的大量新聞報道和特寫,其中涉及他的種種洋務、對美國《排華法案》的強硬態度、簽訂《馬關條約》時的兢兢業業、處理義和團事件時的前倨而后恭,特別是出訪歐美時的情景……本書分上下兩冊,按時間順序上冊從1876年到1896年,下冊從1896年到1904年。
趙省偉主編 ·中國史 ·27萬字
《三千年來誰著史;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為人大著名歷史系教授冷成金憑借幾十年對中國歷史的不斷求索與研究,在探尋了每一條蛛絲馬跡后,大膽提出“歷史的真實意義”,以及剖析其深度涵義。對一個個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進行了解讀,創作了真實、鮮活、完整的歷史謀略文化全集。如何在風云變幻的政壇存身?愛情、親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擇?少年皇帝,是勇奪皇權還是淪為傀儡?《三千年來誰著史: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帶你回到帝國最后的時刻,看古人的官場進退,權利得失!
冷成金 ·中國史 ·23.5萬字
《中國歷史通論》是王家范先生的經典之作,以他執教“中國通史”課程的講義為基礎寫就,討論范圍覆蓋直到今天為止的全部中國歷史,既勾勒輪廓、闡釋整體,也包含對百年來“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的特殊關注。王家范從通貫和整體詮釋的角度,對歷史中的重大問題做出個性化解讀,進而揭示中國歷史變遷的內在脈絡,呈現自己所理解的“中國通史”。全書分前編、后編、續編三部分。前編圍繞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征和演進脈絡,進行縱橫交錯的專題探討;后編意在回顧和反思“通史”撰寫的百年經歷;續編收入初版后十年所寫相關文章,如《閱讀歷史: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等。
王家范 ·中國史 ·48.5萬字
本書是以《新周刊》400期特刊為基礎,重新增補了未發表的八十年代專題訪談,以及全景式的生活文化經濟資料。魂在八十年代,頭腦在九十年代,身體在新世紀。這是中國人的三段論。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為回不去,才越發地想家。靈魂,故鄉,一代人的愛與怕,都糾結在一個繞不開的時空節點上,全面盤點系統整理八十年代的中國,一部屬于中國人的斷代史,全新的八十年代辭典,帶您重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采訪400位八十年代的啟蒙者,藝術家,企業家,學者,八十年代與80后真誠對話,重新審視一個時代與它的潛在影響,八十年代是否會成為中國人面對現實困局的新動力?
《新周刊》 ·中國史 ·24.7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中國文化的要義,對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思想、成就與缺陷,以及歷史上的文化論爭都進行了精確的論述,并提出了自己“綜合創造論”的文化主張。本書是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提高中華文化修養的優秀讀物,本書也是極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普及讀物。
張岱年 程宜山 ·中國史 ·23.2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公元304—439年之間的歷史故事。先后出現的政權有成漢、漢趙、后趙、前涼、前燕。漢趙作為始亂中原者,終被后趙取代。后趙雄居中原,勢力最強;成漢固守巴蜀,前涼在河西走廊,前燕在東北遼東。在這一時期,后趙的石勒當為第一雄主,石虎雖然兇暴,但仍能維持后趙的霸主地位;成漢的李雄、前涼的張駿、前燕的慕容皝都是一方英雄人物,但終未能稱霸天下。在這段硝煙彌漫的歲月里,群雄迭起,逐鹿中原,留下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王平客 ·中國史 ·36.7萬字
《二十四史通識課》系列圖書以二十四史中的篇目為線索,帝王本紀和人物傳記為主,按歷史時間順序串聯而成,內容涵蓋了從黃帝時代到明朝滅亡四千多年的歷史,以及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領域的內容。這套書既是二十四史的全方位閱讀攻略,也是一部簡明扼要的中國通史。本系列一共五部,本書為第一部,主要講述了《史記》和《漢書》的內容,以及其所貫穿的從黃帝時代到王莽改制近三千年的歷史。
劉凱 ·中國史 ·32.4萬字
1946年6月,國民黨當局發動全面內戰。戰爭初期,在我軍粉碎了國民黨妄圖速勝的企圖后,國民黨軍隊改行重點進攻陜北和山東解放區,延安陷入危急。面對國民黨胡宗南等部的進逼,毛澤東和黨中央作出了主動撤離延安的戰略抉擇。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時間,中共中央開始了艱苦的陜北轉戰,成功實現了戰場形勢由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折。本書是國內研究中共中央轉戰陜北最全面、最詳盡的成果之一。全書以恢宏而不失細膩的筆墨,描繪了人民戰爭的波瀾壯闊,再現了戰斗現場的驚心動魄,講述了轉戰途中的千鈞一發,展示了黨中央謀篇布局的高瞻遠矚。歷史雄辯地證明:一場戰爭乃至一個黨的勝敗,最終取決于人心的向背。
劉統 ·中國史 ·32.8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間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這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夢華編著的《中國通史》的初衷。
夢華主編 ·中國史 ·46.1萬字
兩次鴉片戰爭實為中國歷史之轉折,傳統的國家進入了近代的世界。作者由此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的軍事:清朝的軍費、兵力、裝備、訓練水平,以披露西方新敵面前的“天朝”舊容;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外交:廣州入城、西禮覲見、公使駐京以及葉名琛外交思想,以說明“天朝”觀念下的外交失矩;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中的若干重要戰例:虎門之役、吳淞之戰、浙東之戰、三次大沽之戰,以測算近代尺度丈量下的實距,說明傳統國家在適應國際社會的過程中榫卯不合的種種痛楚。本書與《天朝的崩潰》構成姊妹篇,先后初版于90年代中后期,也是作者近代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
茅海建 ·中國史 ·21萬字
革命改變著世界政治版圖,改變著國家、社會、家庭、個體,革命尤其是共產革命的張力使這種改變具有為其他政治運動所遠遠不及的能量,這是革命曾經受到朝圣般歡呼的根由。不過,無論是歷史具體情境下的革命事件,還是整體范圍內的革命運動,終究還是要受到歷史和現實環境的制約。革命是一定情境中人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利器,但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在人類文明進程中,革命甚至也非常態。革命常常以打破現存規則為代價,而規則又是人類社會構成、存續、進步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間所顯示的沖突,時時提醒人們在革命令人眩目的張力后面,應有也必有自己的限界。本書通過專題研究形式,在對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特定時段的挖掘中,切入中央蘇區政治、軍事、社會內核,加深對蘇區歷史的了解,俾利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黃道炫 ·中國史 ·27.9萬字
歷史就是這么不堪于2014年5月5日被新華書目報進行重磅推薦。精選中外宮廷案件中那些超出常規、駭人聽聞、曲折離奇的奇案,還原案件經過,在現有有限史料基礎上,力爭揭示案件真相。由于可參考資料有限,為防止主觀臆斷,本書會將其他各家看法,在案后一一呈現。對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皇帝、妃嬪、重臣)的生平加以介紹,并簡介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在文中或文后附加圖片和鏈接。
王建男 ·中國史 ·22萬字
平靜的月亮灣突現玉器坑,燕氏家人深夜挖寶。成都街頭天機泄露,燦爛珍寶在滾滾紅塵中升降沉浮,一扇銹跡斑斑、充滿了誘惑與希望的神秘之門即將開啟……20世紀二三十年代,四川廣漢縣發現器物埋葬坑,挖出大量玉石器,從而揭開了三星堆神秘面紗的一角。三星堆遺址真正大規模發掘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其內涵豐富的器物埋葬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向人們展示著古蜀國文化的遺存。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現為我們進一步解讀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可能。本書敘述了四川廣漢三星堆文化發現、發掘始末以及近年來與三星堆文化密切相關的金沙遺址的發現與發掘過程。
岳南 ·中國史 ·29.4萬字
本書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對西周滅亡這一歷史事件的實證性研究。作者通過探討西周國家的衰弱和滅亡這一特定的持續歷史和地理過程中,地理條件及其政治性建構之間的復雜關系,綜合運用考古發現、銘文和文獻記錄,同時聯系地表形態的特征,分析和說明了西周的政治體系是如何并且為何不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從而最終導致了西周國家的解體和王畿的崩潰。
李峰 ·中國史 ·25萬字
區域研究的興起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史學研究轉向的顯著特征之一,學界拋棄了過往拘泥于政治史的宏大敘事,轉而試圖通過個案或區域研究尋找到一條呈現“整體歷史”的路徑,構建起中國史學自身的解釋模式。對“區域”作出何種界定,成為研究者需要優先處理的問題之一。本書將在系統、全面收集清代檔案、實錄、政書文獻的基礎上,著力于探討清代縣轄政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即作為一種全國層面的制度設計,其制度淵源何在,在清代又經歷怎樣的制度變革,在民國時期的消失等狀況進行長時段的梳理,清代縣轄政區的空間分布,清代縣轄政區設置與地方治理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胡恒 ·中國史 ·27.4萬字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也是他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代表了他最精華的學術成就。該書寫于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呂先生對其也頗為重視,屢次修訂,并稱,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華夏起源及西遷,宦學制度等,自謂最佳。該書分十五專題論述先秦歷史,所引資料從神話傳說至考古資料,皆有引述,甚為詳贍。是其重要學術著作之一。
呂思勉 ·中國史 ·3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