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問題在于研究者錯將“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書徹底糾正了這一偏差,明確揭示“宋案”實際上是由收撫共進會、調查歡迎國會團、操弄憲法起草、構陷“孫黃宋”、“匿名氏”攻擊、低價購買公債以及刺殺宋教仁等多個情節次第演進與交錯進行而釀成的復雜案件,并以極其細膩的考證,將看似毫無關聯的各個情節之間的內在關系徹底揭示出來,最終令人信服地揭開了宋案一系列謎團。全書約有90%的材料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當部分系首次公開。
尚小明 ·中國史 ·32.5萬字
劉統教授以真實的史料、質樸的語言、宏大的格局、恢弘的氣勢,客觀地分析了國共兩黨的每一步戰略決策、戰役部署,詳細呈現了指揮決策和實際作戰情況,揭示了國民黨是怎樣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滑鐵盧,描繪了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熱血征程。在華北解放戰場上,以晉察冀野戰軍為代表的晉察冀軍區,在各個階段根據黨中央部署,從重慶談判破裂后出擊察南綏東,攻取運城、應縣,降伏“臥牛”,鏖戰晉中,圍困太原,進軍綏遠,到新保安之戰全殲敵“王牌”第35軍,張家口解放,再到北平和平解放,解放華北最后一戰——總攻太原。在一場場戰役的描繪過程中,塑造了聶榮臻、徐向前等一批我黨栩栩如生的將領形象,國民黨方面相關人物的特點也是躍然紙上。
袁德金 ·中國史 ·45萬字
這是呂思勉在20世紀30年代為高中學生精心撰寫的一部中國通史。作者用簡潔流暢的文字對遠古至近代中國的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等作了全面敘述。全書旁征博引,形式活潑,條理清晰,見解獨到,是一部優秀的中國通史普及讀物。
呂思勉 ·中國史 ·23.7萬字
《歷史大變局:形塑中國三千年》是龔鵬程教授主編的一部特殊的中國歷史讀物,全書收錄歷代經典文章139篇,按照縱向的時間順序,全面展現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書中收錄的文章,起于堯舜,終于孫中山先生過世,可分為改變了歷史的文章和標記了歷史改變的文章。中國的歷史因這些文章改變了命運,而這些文章不僅記載了歷史,也解釋了歷史,更直接形塑了中國,是歷史變動的直接證詞。全書依照簡介、原點、譯文、背景說明、影響五大塊解析相關文章,條分縷析。該書分三冊出版,本冊為該書上冊,主要收錄了從堯舜到唐初的文章。
龔鵬程主編 ·中國史 ·20.2萬字
《草原帝國》是一部經典中亞通史著作,由著名的東方史學家勒內·格魯塞所著。《草原帝國》描繪了三千年來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氣勢恢宏的歷史劇: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國風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兒這些“上帝之鞭”掀起橫貫歐亞的歷史狂飆。《草原帝國》以開闊的歷史觀為讀者梳理出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歷史脈絡,并書寫了草原帝國波瀾壯闊、蕩氣回腸的歷史畫卷。
(法)勒內·格魯塞 ·中國史 ·21.5萬字
《哈佛中國史6·最后的中華帝國:大清》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末卷。本書拋棄了清朝無能保守及中國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傳統觀點,將清朝視為一個克服種種挑戰、成就斐然而必須完整視之的重要斷代,以深入展現中國近代歷史自身演變的特質。
(加)卜正民主編 (美)羅威廉 ·中國史 ·20.2萬字
本書主要通過對晚明湖州閔、凌、茅、臧四大望族的經濟實力、科舉仕宦、文化素養、人脈資源、藏書著述、刊刻出版、編刊特征、編刊家個案、著名選本與刊本的傳播等方面的考察,來揭示晚明江南望族書籍編刊與傳播的特征及其意義。四大望族的編刊活動是晚明社會的生動縮影,可藉以觀照晚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情況與士人生態及其文化創造能量。四大望族所編刊的書籍不僅數量龐大,留存眾多,而且不少書籍成為典范之本,對中國文化傳承與普及有重要意義。四大望族的編刊活動特別強調視覺效果,商業特征明顯,反映了從家刻到坊刻這一變化過程,對研究晚明地域文化、出版文化、都市文化、評點文化、科舉文化、審美與消費文化等也不無意義。
趙紅娟 ·中國史 ·40萬字
本書試圖重建中古時代學術的新圖景,嘗試從知識傳統的成立的諸相:知識的創造、復制和改編的過程,知識傳播與知識控制的方式,文本輯錄的選擇性所隱含的文化心理與文化象征,宗教儀軌和信仰觀念的滲透及其影響,個體情感與思維在知識生產中的作用等維度,重新思考方術與博物學在社會史、思想史和文明史上的意義,尤其偏重于知識建構與文本形態、書寫行為、使用實踐之間關系的省思。本書特別注重出土文獻與傳統文獻、考古發掘實物和域外文獻的互相印證,并力圖溝通文字材料和圖像資料,結合傳統的小學與名物考證、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分析以及現代科學相關成果等工具進行會通式的研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消彌學科間的隔閡。
余欣 ·中國史 ·22.6萬字
公共史學(PublicHistory)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史學派別,至今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史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中國史學界已經從關注公共史學向發展公共史學轉變,已有眾多史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投身到倡導、實踐公共史學的行列中。美國等公共史學比較發達的地區,早已產生了很有影響的公共史學類專業刊物,但是作為史學大國的中國,還沒有一個相對專業的學術刊物。這一輯刊可以為中國公共史學發展提供一個交流平臺,推動中國公共史學健康發展。《公共史學集刊》第三集將匯集有關影視史學的一批作品。
姜萌 滕樂主編 ·中國史 ·23.2萬字
西晉末年,司馬懿的子孫為了爭奪權力,展開了長達16年的大混戰,并引發了神州陸沉的永嘉之亂,古老的中國由此進入了動蕩的東晉十六國時代。從開國(317年)到亡國(420年),東晉歷時103年,一直在門閥政治的泥淖里掙扎,皇權與門閥的博弈一直沒有停止。本書以溫情細膩且克制的小說式筆法,以先后控制東晉朝政的瑯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幾大家族間的“權力的游戲”為線索,將幾大家族的盛衰榮辱與東晉王朝的百年興亡娓娓道來,脈絡清晰地梳理了東晉這段充滿挑戰與變革,同時又引人入勝的歷史。
張巖 ·中國史 ·29.1萬字
薩蘇文筆靈動詼諧,將這段沉重激昂的歷史,鮮活形象地展現給讀者。書中還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攝的歷史照片。通過日方史料和中方記載互證,或重現,或填補了不少中國軍民抗敵衛國的珍貴歷史事跡。薩蘇所使用的日方資料,大多是專業研究者忽視、或者關注不到的塵封在日本資料館、舊書肆,以及私人手里的老兵回憶、戰時報道、未刊稿件等資料。這部分資料大多是日本侵華人員對自己參與的軍事活動的回憶,雖然立場不同,但真實性高,細節準確。而中方記載,因多為防御戰和潰敗,資料極其匱乏,尤其是日方損失和戰斗細節,不是編造就是闕如,日方資料正可豐富這方面的記載。薩蘇文筆詼諧靈動,感情真摯,考證嚴謹,在一篇篇重現中國軍民為了民族尊嚴慷慨赴死的感人歷史中,處處體現出薩蘇滿腔的家國情懷。書中還有大量日方拍攝的抗戰時期的歷史照片,圖文互動,更具歷史價值。
薩蘇 ·中國史 ·20.6萬字
持久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樞紐性、全局性的問題。《論持久戰》是系統闡述抗日戰爭軍事戰略方針的重要著作。持久戰的思想來源于哪里?毛澤東為何要寫、對誰而寫《論持久戰》?國內各方勢力對持久戰如何理解?國共雙方對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有什么不同?持久戰如何戰、如何到“底”、要多久?等等。作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桑兵 ·中國史 ·27.7萬字
本書原名“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是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為高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在這部作品里,呂先生對中國自上古時代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軍事、社會與文化等作了全面、簡明的敘述與梳理,文字平實,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一部上佳的中國通史讀物。此次再版,對發現的字詞、歷史知識點等錯訛一一予以訂正,以期為讀者朋友們提供一個比較完善的版本。
呂思勉 ·中國史 ·29萬字
《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樞著。本書選取《資治通鑒》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每件史事詳記其始末,并自擬標題,記述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開創了“以事為綱”的本末體史書先例。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45.9萬字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48.7萬字
(宋)袁樞撰 楊寄林主編 ·中國史 ·46.6萬字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余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局。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載”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
樊樹志 ·中國史 ·41萬字
樊樹志 ·中國史 ·35.7萬字
樊樹志 ·中國史 ·29.7萬字
樊樹志 ·中國史 ·4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