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部關于中古中國社會變遷的經典之作,它憑借海量的墓志數據的統計和研究,重新勾畫出大唐帝國覆滅的另一種面貌。它揭示了在七至八世紀的社會、經濟和制度變遷下,唐代門閥大族比我們之前所認為的更加成功。只有在880年黃巢占領長安后伴隨而來的三十年大動亂時期,他們的政治影響力才因大范圍的肉體消滅而崩潰。
(美)譚凱 ·史學理論 ·16.8萬字
在南部非洲近現代史上,十九世紀中后期至二十世紀初活躍于南非的英國資本家兼政客塞西爾·羅得斯是一位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歷史人物。本書立足于演講稿、書信、檔案、傳記等原始資料,以其它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對塞西爾·羅得斯在南部非洲的殖民歷程及其對南部非洲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生態產生的諸般影響、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探究。
汪津生 ·史學理論 ·16.8萬字
本書以宋代產權制度為研究重心,借鑒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對宋代產權制度的結構、義產的產權分析、產權文書進行考察并指出,作為一種社會工具,宋代產權激勵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同時進行二次分配,用于救濟和社會公益,維護社會穩定。由于產權制度包含社會資源的分配與再分配,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宋代官府制定了嚴密的產權管理制度,制定政策,明確產權所有、經營、買賣、分割、賦稅推割、收益等問題,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提高社會福利,有利于朝廷加強對鄉族勢力與地方社會的控制。但是,由于地方勢力的破壞、吏治以及國家財政等因素,宋代產權制度也不可避免遭到破壞。
劉云 ·史學理論 ·16.8萬字
《羅馬的建國敘述》是“經典與解釋”輯刊第54期,主要關注史家和文人對羅馬建國這一歷史事件的不同敘述視角。羅馬作為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同時面臨巨大的希臘壓力。因此,羅馬有見識的思考者一直嘗試建立羅馬文明的自主性,這一點突出地呈現于對羅馬建國這一母題的不斷追溯和敘述中。本輯的主題論文選擇了四篇相關文獻,分別關注史家李維的構造,探討維吉爾通過埃涅阿斯對羅馬特質的表達,研究西塞羅理解的羅馬政制,勾勒基督教思想世界對羅馬的塑造。本輯刊的其他常設欄目也各具特色。
婁林主編 ·史學理論 ·16.7萬字
明清時期,為維持正常進貢及貿易關系,琉球國人需要學習當時中國官話,因此編寫了不少官話課本。本書對現存琉球官話課本文獻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從文獻學、國際漢語教育史、中琉交流史三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琉球官話課本種類、數量、內容與現藏情況考察;新見課本抄本及稀見課本文獻的深層分析;琉球官話課本國際漢語教育史價值的揭示;琉球官話課本所存中琉交流史料的考證。
范常喜 ·史學理論 ·16.6萬字
《唐宋歷史評論》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以唐宋史研究為主的專業歷史刊物,以關于唐宋歷史的專題研究與評論為特色,主要刊發問題導向的關于唐宋歷史專題研究論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學術史為目的的專題述評和書評。文章類別包括論文、書評、序跋、讀史札記等。
包偉民 劉后濱主編 ·史學理論 ·16.6萬字
本書以近代著名德國漢學家福蘭閣為研究對象,以德文原始檔案史料為依憑,試圖系統解讀福蘭閣的中國觀。福蘭閣是德國漢學界,乃至整個西方漢學界的重鎮,其人對中國歷史、文化,以及晚清中國的外交內政有著獨到的理解,也對德國政學兩界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本書擬從福蘭閣視野中的中國歷史、儒家文化、晚清中國與西方的關系以及晚清內政四個維度,并結合福蘭閣人生際遇,系統解讀福氏之中國觀,希求管窺近代德國漢學研究的一般特征。引玉之磚,難免粗陋,俯請學界前輩方家不吝指正。
黃怡容 ·史學理論 ·16.6萬字
歷史寫作是將不在場的事物呈現給讀者,是一種代理表象行為,因此,書寫者需要時刻叩問自身的有限性。本書收錄了作者近15年22篇長短文,展示了從社會史、心性史(記憶研究)、概念史三個角度切入歷史的可能性,既是作者實踐其“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敘事的實錄,也是了解當代新史學的一面鏡子。
孫江 ·史學理論 ·16.6萬字
秦漢史研究領域獨辟蹊徑之作!作者通認為漢武帝后期的巫蠱之禍導致導致儒生階層在官僚群體中迅速崛起,成為其后三公九卿的主體,從而促成了第一個儒家帝國的興起!
蔡亮 ·史學理論 ·16.5萬字
該書是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的一部享譽世界的歷史理論名著,作者在書中對“歷史”從各個側面進行了剖析,廣征博引,提綱挈領,提出了“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的著名命題。
(英)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史學理論 ·16.4萬字
《杭州宋代食料史》是作者繼《中國食料史》之后的第一個個案研究。宋代是杭州食料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如果說此前的杭州食料還泯然于江南傳統的“飯稻羹魚”,與周邊地區沒有什么太大區別,那么此后的杭州食料就帶著自己的濃郁色彩粉墨登場,而且被一直延續下來。可以說“杭邦食料”的格局就典定于宋代,現代所謂的“杭邦菜”就建立在這種“杭邦食料”的基礎上。書中介紹了多種食料,內容豐富。
俞為潔 ·史學理論 ·16.4萬字
黃仁宇先生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始終把握著“關懷人生,指導未來”的史學終極處,就在于他始終把握著“關懷人生,指導未來”的史學終極目標,高屋建瓴,宏觀把握,娓娓道來,孜孜不倦。讀者往往在面對大師博大精深的著作時而望洋興嘆。本書是以黃仁宇先生的著作為依據,通過作者本人對黃仁宇先生的研究理解,將大師的學術思想、治學精神疏理成通俗文字,幫助廣大讀者更好、更深刻地理解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及其他相關作品。
倪端 ·史學理論 ·16.4萬字
《新史學》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著眼于從方法論角度把握史學發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學創新的道路。本書是第12卷,以“量化史學”為主題,內容涉及量化歷史研究新趨勢、先秦時期國家形成與官僚化、晚清國家能力衰退與災害賑濟體系轉型、清代命盜重案的特征、清人年壽問題、1910年四川城鎮人口問題、首屆“中研院”自然科學類與人文社會科學類院士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對比、“朱子授禮”問題及日本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關系影響因素。
陳志武等主編 ·史學理論 ·16.3萬字
《中國史綱》是張蔭麟短暫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已足見作者深邃敏銳的識見和淵博厚實的學識,通透又睿智的思想。
張蔭麟 王家范導讀 ·史學理論 ·16.3萬字
本書沒有全面介紹漢唐間史學發展的狀況,而是主要討論了幾個與史學發展有密切關系的問題,如史學與經學、史學與文學、史學與地域以及社會思潮諸方面的關系等等。近年來,作者認識到,對史學史的研究也不能忽視史學內部的發展邏輯,這次再版,作者為此增補了兩篇相關領域的文章。此外,本書還特別強調了文化史與王朝政治史在時間進程中的不一致,如政治上結束戰國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結束戰國卻是在漢代。南北朝時期的南北學術文化差異也是一直存在到唐初。
胡寶國 ·史學理論 ·16.3萬字
全球史學史專家王晴佳,以情感史作為方法,打開認識歷史的新視角。情感史已然成為當代史學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它顛覆了許多傳統的史學觀念,從自然/社會、身/心的二元論,到男性中心與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敘述,也帶來更多反思:究竟什么是歷史事實?史料的價值如何檢驗?歷史學家是否應該持有道德立場?歷史敘述是否需要連貫一致?……本書為世界史學史專家、光啟情感史主編王晴佳教授多年來介紹、探討與實踐情感史研究的論文集,系統介紹情感史的緣起與發展、理論與價值,并在此基礎上以案例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王晴佳 ·史學理論 ·16.1萬字
秋瑾無疑是二十世紀中國最知名的女性。自其1907年7月15日(陰歷六月六日)在紹興就義后,近百年來,女界中為世人普遍熟悉與持久關注的,秋瑾是唯一一人,真正當得起俗話所謂“活在人們心中”。關于秋瑾的討論與敘述也一直不曾停歇。本書為夏曉虹教授二十余年間撰寫的關于秋瑾的十三篇文章結集。作者在細致爬梳秋瑾史料的基礎上對秋瑾的經歷、人生際遇、思想、詩詞作品的流傳,以及形象的演化等進行了闡釋,并給讀者呈現了隱含其間的百年政治風云與學術潮流。
夏曉虹 ·史學理論 ·16.1萬字
“歷史人類學”源于20世紀70年代法國年鑒學派的第三代學者,它是汲取人類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進行歷史研究的跨學科領域,并在90年代進入中國,影響了華南地域社會的歷史研究。本書梳理了歷史人類學的理論方法及其在華南研究中的部分理論貢獻,歸納了歷史的實質論、主體論、過程論、實踐論的理論框架,并嘗試以人類學“實踐理論”的視角來思考歷史研究。本書內容涉及歷史的能動者及其能動實踐,歷史建構中的資本與象征實踐,以及“文治復興”的共主體實踐等。
張小軍 ·史學理論 ·16萬字
《維米爾的帽子》是著名漢學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過七幅油畫、一件荷蘭產的青花瓷盤上的細微之處,探尋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們可以在看似無關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屬東印度公司興盛的跨洋貿易,看到軍官的氈帽里隱藏有尋找中國之路的熱情,看到一條由歐美和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之河、煙葉數十年間便風靡世界各地。17世紀的人們,依托航海技術的發展,跳脫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尋萬里之外的異域。他們賭上故鄉,奔赴各地,將世界連為一體。一些普通人也被貿易旋風吹起,撒落到異國他鄉。世界曾經孤立的的地區被連接成一個全球交流網絡,這個變革沒有人預測得到,也無人能夠扭轉。四個世紀以后的我們,對此恍若相識。
(加)卜正民 ·史學理論 ·16萬字
楚辭除具有卓越的文學價值外,還蘊含了豐富的史料,故備受歷代歷史學者重視。近現代以來,隨著甲骨文、簡帛考古的突破,楚辭歷史研究已蔚為大觀。然而雖然學者積極提倡以考古資料研究楚辭中的歷史文化,但與其他領域(《九歌》、楚辭異文等)比較,已經落后,且滯后于考古學為楚辭學提供資料的進度。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書試圖以上古史事、古史人物及其事跡、神話和神祇為中心,運用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以“二重證據法”為指導,從史料學角度出發,對楚辭所涉及的上古歷史文化進行考古學闡釋。
代生 ·史學理論 ·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