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與交流:希臘化世界與絲綢之路關系研究
“希臘化”一詞,最早出現于公元前3世紀托勒密二世在位時組織編譯的希臘語《圣經》中,指非希臘人說希臘語,過希臘人的生活。希臘化世界是指在亞歷山大帝國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政治上以希臘—馬其頓人為主導、文化上以希臘文化為主體、同時容納東方當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圍東起地中海,西到中亞、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續時間,大致開始于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結束于公元前后。希臘化世界是亞歷山大東征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在他死后,其部將三分天下,在廣袤的區域內,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長期接觸,相互適應、相互融合,從而孕育了希臘化文明。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希臘化文明遺產不僅在希臘化世界傳播、接受、改造,而且傳入了遙遠的中原內地,最終融入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洪流之中。從某方面來說,亞歷山大在絲綢之路的開通上,發揮了與張騫同樣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絲綢之路的中文著作,多從中原視角出發,本書則圍繞絲路的另一端——希臘化世界展開論述。第1編共分3章,論證亞歷山大東征、希臘化世界對于絲路開通的作用;第2編是本書的重點,共分5章,屬于個案研究,分別論述希臘化文明遺產在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傳播、接受;第3編共3章,論述希臘化文明信息在中國的遺存與影響。各章既獨立成篇,又有內在聯系,可以全面、系統、立體地反映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的關系。本次出版,并附錄5篇在國外權威期刊發表的英文論文。
·3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