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敘述方式
本書為茅海建教授近年學術隨筆、演講等結集而成,大體分為四部分,包括與歷史觀察和思索結合的游記(西伯利亞鐵路、張庫大道、貝加爾湖、滿洲里,越南),近代中外交流與關系的關鍵時刻與轉變(馬嘎爾尼使團、甲午戰后中日博弈、乾隆時期的澳門角色),康有為思想晦暗不明之處,晚清思想革命以及辛亥革命的反思,史學研究反思與回憶故人、故事等。伴著駝鈴從張家口到庫倫,隨西伯利亞大鐵路穿行,實地踏勘讓歷史的魅力更加飽滿。從馬戛爾尼、謝清高,赴日清使劉學詢和慶寬,為什么時間沒有磨平知識與認知的差距?從甲午到日俄戰爭,中、日、俄三國東北亞利益爭奪與力量博弈從未間斷,后來的二戰與朝鮮戰爭,主線在哪里?歷史并未遠去。晚清思想革命與變革并非一蹴而就,其推動者除激進的維新派和在野的新派士人還另有其人。辛亥革命一百年,拋開歷史定見,明晰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革命中各派勢力的消長與動作、思想與現實的差異、歷史的徘徊,應該做什么樣的反思?對師長的懷念,對學生的期待,回憶終生摯友交往點滴,同道學友的砥礪支持,追求的還是思想比生命跟綿長。
·13.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