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帶獻帝去旅行:歷史書寫的中古風景
最新章節:
“正史”不是通往古代世界的障礙,而是橋梁
魏晉禪代之后,雖然西晉官方仍以曹魏為正統,情況卻開始起了變化。陳壽《三國志》將魏、蜀、吳三國并置卻為朝野精英所接受,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西晉滅吳完成南北統一,又為孫吳時代以敵國立場寫下的諸多傳聞之辭提供了流通舞臺,使其逐漸進入主流視野。至永嘉南渡,在建康精英對中州往昔的頻頻回顧中,形勢終至徹底倒轉。習鑿齒《漢晉春秋》發其端,范曄《后漢書》定其讞,我們目睹了曹魏王權在歷史書寫中的跌落;獻帝本人則以一種戲劇化的悲劇形象,被獻祭于這場遲到的“復仇”。本書圍繞“漢魏革命”和“北魏墓志”兩大主題,對3—6世紀的中國史進行了多層次的探索。所謂“帶獻帝去旅行”,焦點并非獻帝劉協個人的旅行體驗,而是旅程本身的路徑與風景。作者游走于文本的“表”“里”“內”“外”之間,力圖從歷史書寫的多重束縛中解放“風景”,重現“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