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黎東方講史.細說清朝》是“黎東方講史叢書”之一,由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撰寫。它敘述了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建立清朝至清朝滅亡期間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還闡釋了順治出家、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歷史之謎。本書所采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編亂造,是別具風采的史學著作。
黎東方 ·普及讀物 ·38.1萬字
牛津歐洲史,百位院士40年打造牛津經典。全景式重現法國大革命的波譎云詭全景式重現大革命的波譎云詭,沉浸式體驗大轉折的瞬息萬變。1789年7月14日,法王路易十六在日記里寫下“今日無事”,而就在此時,巴黎的起義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舊制度被迅速打破,新秩序亟需確立,權力的真空使法國社會瞬間失序,淪為各方勢力亂斗的舞臺。本書重現了法國大革命近3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國家破產、對歐宣戰、恐怖統治、熱月政變、拿破侖執政……讓讀者置身18世紀的凡爾賽宮、議會現場、法國街頭、戰爭前線,全景式感受大革命的波譎云詭,沉浸式體驗大轉折的瞬息萬變。
(英)威廉·多伊爾 ·普及讀物 ·37.9萬字
《品三國》是易中天對三國風云變幻的局勢和英雄人物的分析。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易中天先生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英雄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易中天 ·普及讀物 ·37.9萬字
《吳晗論明史》匯集了明史大家吳晗多部關于明史研究的作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編排整理,更加完整、精煉地向讀者展示出大明朝歷史的華卷。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政治大勢”“制度變遷”“世情百態”“風云人物”。涵蓋了明朝政治、制度、社會、人物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以真實史料為基礎,深刻揭示了明朝歷史的基本面貌和發展脈絡,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同時,書中文字通俗易懂,可讀性極佳。
吳晗 ·普及讀物 ·37.7萬字
本書精選在大陸時期地位最為顯赫,與蔣介石關系最為微妙,因此也最富爭議的赴臺高官25名,力求通過具體的歷史史實,揭示他們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于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親身經歷、赴臺后的最后結局,以及在中國現代史特別是民國史中所產生的作用與是非功過。
楊帆 ·普及讀物 ·37.7萬字
本書包括世界通史、世界野史、世界秘史三篇內容,系統而完整的勾勒出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
于海娣 ·普及讀物 ·37.6萬字
本書是一本內容較淺近的適用面更廣的中國古代史教材。簡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國自原始社會至清朝中英鴉片戰爭前夕這一古代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及歷代社會的基本面貌,主要政治、經濟制度、重大歷史事件,主要歷史人物,民族關系,重要文化成就等。觀點鮮明,內容具體,文字通俗易懂。為了閱讀方便,全書將內容分為若干編、章、節、目、子目等層次,各立標題,一目了然。書中附有歷代帝(王)系表32張,地圖52幅,插圖123幅,圖文并茂。本書適合普通高等學校、電大、成人高校等“中國通史”課之用。亦適合史學愛好者自修之用。
張傳璽 ·普及讀物 ·36.8萬字
中國近代史不僅是屈辱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不屈不撓奮斗的歷史。所謂屈辱主要體現在歷史的“沉淪”時期,所謂奮斗,主要體現在歷史的“上升”時期。這不是說歷史的“沉淪”時期沒有奮斗,那個時期中國人民有過不少次的奮斗,但是,由于覺醒程度不夠,物質力量不夠,斗爭經驗不夠,那時候中國人民的奮斗還不足以制止中國社會的“沉淪”;在歷史的“上升”時期,不是沒有屈辱,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甚至比以往歷次帝國主義侵略給中國造成的損害還要嚴重,但由于中國人民空前的民族覺醒和空前的艱苦奮斗,中國社會不僅避免了繼續“沉淪”,而且贏來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為中國的現代化奠定基礎。
張海鵬 翟金懿 ·普及讀物 ·36.5萬字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發現于云南元謀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四五十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夠制造、使用簡單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備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發現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這些都是華夏民族悠遠起源的見證。后來,大禹治水,平定九州,開啟了中國歷史王朝盛極必衰更替的序幕。
雅瑟 ·普及讀物 ·36.4萬字
帝王的后宮一直以來都是是非之地,是胭脂水粉籠罩的血色戰場。后宮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許有顯赫的家世,或許有絕美的容顏、機巧的智慧。她們為了爭奪愛情,爭奪榮華富貴,爭奪一個或許并不值得愛戀的男人,鉤心斗角,爾虞我詐,將青春和美貌都虛耗在了這場無體無止的斗爭中。權與愛,權與情,權與色,權與錢,權與法,權與權……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一幕幕血與火的悲劇,也滋生了一樁樁荒誕離奇的丑事,一個個神秘難解的問題,既驚心動魄,又發人深省。
雅瑟 林墨敘 ·普及讀物 ·36.1萬字
《王朝的余暉》是季宇創作的一部書寫中國清代歷史的通俗讀物。本書從1860年前后晚清政壇動蕩寫起,一直到1900年庚子國變前后結束,書寫了清末重臣李鴻章創建、發展淮軍的始末以及淮軍興盛、演變直到最終覆滅的歷程。作者以宏大的視角、細膩的筆觸,還原了淮軍所參與的清末多場戰爭的面目,展現了這一時期清王朝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下迅速衰朽以及各階層、各勢力互相博弈的歷史過程。撥開塵霧,重新觀察這支曾經作為清王朝最后軍事支柱的淮軍,可以看到作者書寫的不僅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雛形的興衰過往,更是一段近代中國艱難探索、劇烈轉型中不容忽視的大歷史。
季宇 ·普及讀物 ·36.1萬字
該書是研究古代間諜史的歷史專著。該書以戰略性間諜活動為主脈,對中國古代間諜活動的戰略、行為特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間諜機構、間諜技術、諜報思想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描述與分析,并且從中得出了今天可以回味與借鑒的歷史結論,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國家安全方面的精辟見解。
趙英 ·普及讀物 ·36萬字
本書為《國殤》第二卷,講述了中國抗戰從戰略防御階段轉向相持階段的艱苦歷程,重點記述從1938年10月到1943年國民黨正面戰場幾次重大戰役,詳細地描述了南昌會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戰役、浙贛會戰等。歌頌了中國官兵頑強不屈、殊死血戰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從日軍發起的一次次“圍剿”戰、“掃蕩”戰和細菌戰中,揭露出侵略者的兇殘和罪惡。
張洪濤 ·普及讀物 ·36萬字
本套書主要講述607年到907年唐朝三百年間的故事。以官方正史和經典史書(《舊唐書》《新唐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資治通鑒》等)為基礎,以時間為經度,以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事件為緯度,采用幽默詼諧的敘述方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士人布衣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是一部白話正說唐朝大歷史的作品。該套書首版自上市以來暢銷五余年,深受讀者喜愛。
士承東林 ·普及讀物 ·35.9萬字
本書運用歷史文獻學、詮釋學等歷史學、思想史(哲學史)方法,從多重視角對《春秋》《穀梁傳》及其歷代注疏進行了研究。自先秦兩漢到民國初年,春秋穀梁學經過先秦釋經、漢初浸微、漢宣大興、東漢微絕、魏晉義疏學盛、唐代獨尊范注楊疏、宋元明疑經惑傳、清代漢學復興、民國返本開新的發展歷程,兩千多年的春秋穀梁學體現了“善釋《春秋》,會通三傳”、“跨越古今,曲折演變”的歷史特點,突顯了“扶微補絕,返本開新”、“延續學統,三傳同輝”的歷史地位。
文廷海 ·普及讀物 ·35.7萬字
萬歷二十年(1592),日本悍然發動針對朝鮮和中國明朝的侵略戰爭。應朝鮮國王的請求,大明萬歷皇帝朱翊鈞毅然派名將李如松出師東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鮮半島。對于歷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評判。作者采用了《左傳》的手法,使謀定于成敗之前,以人帶事,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戰前各方勢力的謀略和將領們的機智。在書中,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是那么鮮明,每個人物的內涵卻又那么豐富。萬歷抗日援朝的勝利,對亞洲格局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李浩白 ·普及讀物 ·35.7萬字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五代史通俗演義,共六十回,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陳橋兵變,精彩演繹五十三年五代更替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備。翻閱本書,如同一幅五代歷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普及讀物 ·35.6萬字
本書依循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從時間上按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代史和當代史為主線,詳盡、清晰、生動地展現了人類社會從無到有,各個國家從建立到興衰,以及各國之間外交關系的發展歷史,內容包括人類社會生活、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了解世界歷史,讀這本就夠了!
華業 ·普及讀物 ·35.6萬字
從晚清的涉外人物談起,重新梳理了晚清時期的對外關系,并由此對歷史和現實中的中外關系進行論述,希望中國能真正地“走出晚清,走向全球化”。《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國的世界觀念之研究(第二版)》史料翔實,論說犀利,無論是對這段歷史有獨特情懷的讀者,抑或研究此領域的學人,都會帶來一定的啟發和認識。此次修訂的幅度大約在30%。
李揚帆 ·普及讀物 ·35.4萬字
本書是一本歷史知識的普及性讀物。它以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為主干,從古國文明、社會變遷、戰爭風云、科學進步等角度表現了歷史本身的多姿多彩,使讀者在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之余更能品鑒人類文明的醇厚之味。
靜濤 ·普及讀物 ·3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