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將為你講述:藏族的先民是由獼猴變來的嗎?第一藏王聶墀贊普是如何“從天而降”的?松贊干布在向大唐求婚時遇到了哪些難題?蓮花生大師怎樣降伏苯教神靈?藏傳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是怎么劃分?四大教派又是如何產生的?宗喀巴為何被尊為“第二佛陀”?“達賴”和“班禪”的封號都是如何而來?藏族人民如何英勇抗擊英軍的兩次入侵?十三世達賴與九世班禪為何失和?“張大人花”是為了紀念誰?
瓊娜·諾布旺典 ·地方史志 ·9.9萬字
1927—1937年的北平,是民國北京的“黃金時代”,名校集中,文人薈萃,作為文化都城充滿迷人魅力。鄧云鄉成長生活于這個時期的北平,在回憶中重游這座寧靜祥和的文化古城,還原了當時的文化氛圍,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立體勾勒古城文化生活史,引人無限追想。
鄧云鄉 ·地方史志 ·9.9萬字
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中山在香港回歸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就是從中山乘坐“中山號”客船前往香港參加香港回歸典禮的。在過去的20年間,中山市得益于地理上的便利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香港在經濟、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交流愈加頻繁。本書通過采訪來往于中山和香港兩地的商人學者、見證香港回歸的相關人士,結合搜集到的歷史資料,向讀者展現香港回歸前及回歸后兩地的交流和融合,從投資貿易、服務旅游、科技、教育等方面具體展現中山和香港20年間的巨大變化。
林干 廖博思 ·地方史志 ·9.8萬字
本書記述了陳渠珍作為進出西藏經歷的政治動蕩和戰爭風云,穿越茫茫雪域大漠的歷險以及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該書深刻揭露了英、俄帝國主義對西藏的覬覦與爭奪、清末封疆大吏和新軍內部的爭權奪利、勾心斗角;真實記錄了辛亥革命對川藏地區的重大影響,以及不同政治勢力較量的實況;詳細描繪了川、藏、青的山川風景、少數民族人情風俗和社會生活。該書是一部重要的清末民初川藏軍政情勢的實況史料,也一部精彩的紀實文學作品。
陳渠珍著 中華書局編輯部整理 ·地方史志 ·9.4萬字
《貴陽史話》采取分類記述的方式展現貴陽的區域歷史文化。其中,“史海回眸”作為全書主線,將貴陽區域內各個歷史時期發生的重要史實進行有機串聯,讓讀者對貴陽歷史發展有一個總體認識;“歷史人物”按照歷史時間順序記述貴陽區域內對貴陽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或在全國有聲譽的重要人物;“風景名勝”記述具有貴陽區域標志性、代表性的風景名勝以及風土人情、飲食等內容。
李作勛 毛有碧主編 ·地方史志 ·9.2萬字
目前,我國地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者,只有“南京老地名”和“江寧老地名”。本書的基本內容,包括50條江寧非遺地名釋文,相關的詩詞、民俗等鏈接文字,古舊地圖、新老照片、書影、文物、物產等圖片。成書篇幅約8萬字、200幅圖片。
胡阿祥 呂凡 段彬 ·地方史志 ·8.7萬字
本書以“遠古遺韻”“農牧交響”“草原帝國”“漠南雄風”“近代風云”“滄桑巨變”六章,梳理了赤峰從遠古到現代的輝煌歷史,敘述了赤峰經歷的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元代時期的文化等幾次文化高峰以及近代的滄桑、現代的發展。書中闡釋了赤峰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于社會各界了解赤峰和增強赤峰人民對家鄉的認知度、歸屬感和自豪感,有重要的意義。
張立平 呂富華 ·地方史志 ·8.6萬字
孟河鎮歷史悠久,是一個有著2500年歷史的文明古鎮。孟河鎮文化底蘊深厚,精英人物輩出。這里是齊梁故里,是齊梁文化的誕生地;這里是孟河醫派的發源地,開創了“吳中名醫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的繁榮局面;這里也是革命先驅惲代英的故鄉。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孟河鎮的概況、歷史、文化、名人、遺存和自然風光,還專設一章介紹了孟河的今天和明天。
郭重威編著 ·地方史志 ·8.5萬字
本書是一部介紹古鎮自然、歷史、人文發展的簡史;是一部璦琿各族人民與外敵的侵略和統治,前赴后繼,英勇抗爭的戰斗史;是一部璦琿各族人民用聰明智慧和勤勞雙手建設美麗家園的交響曲;反映出璦琿文明歷史的進步歷程。全書分別從龍江明珠北疆鎖鑰、話說衙門訪覽古跡、古鎮大事史海鉤沉、靈秀璦琿千古傳奇、古城之魂民俗風情、舊貌新顏文化傳承六個章節講述璦琿的歷史變遷。
蓋玉玲編著 ·地方史志 ·8.3萬字
洛陽從夏至宋三千年間,作為千年帝都,曾經演繹出一幕幕輝煌壯麗的歷史畫卷。北宋伊始,隨著政治中心東移,失去國都地位的洛陽走過了近千年的沉寂之夜。新中國成立后洛陽逐漸崛起,已經成為中國著名的工業基地、旅游勝地,并且正朝著中原最佳人居城市與國際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奮進。本書從“天造洛陽”“名都沿革”“科教文藝”“名城崛起”“京洛故事”五個方面記述了洛陽的歷史、文化與發展。
丁其善主編 ·地方史志 ·8.2萬字
本書分為百年薪火、崢嶸歲月、桃李芬芳、今日輝煌四個部分,分別對首師大附中歷史發展中的七大歷史時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首師大附中重大歷史事件,如何其鞏出手救成達、索產訴訟、學生運動等,進行了敘述;對首師大附中歷代著名校友,如林日藩、陳麗霞等,做了生動感人的介紹;對首師大附中今日的輝煌成就進行了陳述。
艾群編著 ·地方史志 ·8.1萬字
徐州地處南北沖要,自古以來即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徐州的歷史波瀾壯闊,經濟文化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徐州簡史》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按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徐州自新石時代至今的歷史進行言簡意賅的介紹,通俗易懂,是了解徐州歷史的簡明讀本,是徐州鄉土教育的重要資料。
王健 ·地方史志 ·8.1萬字
1940年6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王子云為團長,編制12人,成員多為國立杭州美專畢業的學生,何正璜女士剛從日本東京高等美術專業畢業回國,也加入其中。任務是以敦煌為重點,對西北陜、甘、青等省進行藝術文物考察,為保護打好基礎。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政府行為的敦煌考察,也是首次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對敦煌莫高窟全面的調查和清理,為日后保護敦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何正璜女士的日記重現了這段歷史。
何正璜著 王薔 任之恭 崔文川 整理 ·地方史志 ·7.9萬字
武漢四中·博學中學是一所曾創造過3個世紀教育輝煌的百年老校,是學校師生們共同潛心著寫的教育詩章。本書是在查閱大量原始檔案資料,并進行大量走訪調研的基礎上整理完成的,史料真實,表達樸素,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書中最大的亮點是“厚重博學”部分,不僅是對史話題材的創新,而且是回歸教育本質,對教育人以及被教育者的教育地位的認定。
朱天元 王先海 ·地方史志 ·7.9萬字
1952年北京和平里地區大規模建設并被命名,至今已經70年。誕生于和平主題高揚的時代,70年間該地區發展繁榮,折射了新中國輝煌的建設成就。是北京市首個大規模建設的小區,更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影院公園體育場的集中地區。交通發達,環境優美,人文歷史厚重。同時還是民族團結、和諧共處的典范地區,集中了國家民委所屬多個單位和家屬區,還有地壇公園、雍和宮、國子監、孔廟、元代古城墻等,與北京上千年的多民族融合歷史形成古今映襯、氣象萬千的獨特地理人文樣板。作者出生并工作于此,對該地區有著較深的了解并以充滿情感的筆觸輔以數百幅生動、珍貴圖片講述了和平里的故事,引申到新中國的繁榮富強、致力和平的主題,有著較強的可讀性和史料性。
巴義爾 ·地方史志 ·7.8萬字
高家堡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高家堡古城和石峁遺址是兩大文化旅游資源。本書以歷史事實為依據,主要以敘事故事形式講述高家堡真實的歷史,反映古鎮蘊涵的深厚文化,兼具介紹和導覽景點的功能。全篇約40篇,將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相統一,文字生動活潑、通俗流暢,適于講述傳播。同時配有較多的插圖,以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
范佩瑋 ·地方史志 ·7.8萬字
龍巖又稱閩西,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福建最重要的三條大江——九龍江、汀江、閩江的發源地。曾經是遠古時“奇和洞人”“古閩人”“閩越人”的祖地和“南海國”的中心區域。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這里相互激蕩融合。近代龍巖是中國著名的中央蘇區核心區域,是紅軍故鄉、將帥搖籃,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地,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龍巖史話》把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燦爛文化和風土人情一一呈獻給讀者。
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 龍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地方史志 ·7.8萬字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是迄今所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本書從絲綢之路的興起寫起,以泉州為視角,介紹了唐五代時期的泉州港交通、造船技術、對外貿易等情況,重點介紹貿易中流通的各個時期的貨幣情況,并配以精美圖片,讓我們重識這些海上絲路貨幣以及相關文化遺存的歷史,追憶當年沿線各國在海上絲路貿易中和平共榮的盛景。
李冀平主編 ·地方史志 ·7.6萬字
太倉因春秋時期吳王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是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江南絲竹的發源地、婁東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的降生地,在婁東文化與江海文化的交融相匯中形成了“精致、和諧、務實、創新”的城市精神。《太倉史話》系統地介紹了太倉由古至今的特色文化、歷史沿革及現代風貌,有利于人們全方位地領略太倉的千年魅力。
凌鼎年編著 ·地方史志 ·7.6萬字
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針對四川省檔案館及個別市(州)、縣(市、區)檔案館館藏檔案進行深度解讀,將其中蘊含的動人故事集結成書。全書分為“報刊篇”“信札篇”“手稿篇”“題詞篇”“布告篇”“文件篇”“圖片篇”,講好檔案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再現中華兒女忠于國家、勇于犧牲、敢于擔當大義的民族情懷和不屈不撓、傲骨挺立的人文氣質傳遞給讀者,幫助大家把初心銘刻進靈魂深處,把時代使命擔在肩頭,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四川省檔案館編著 ·地方史志 ·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