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跨越3000余年的歐洲文化史,總離不開對民族和帝國概念的解讀,因為所謂的歐洲文化,實際上就是這兩條主線文化交織相生的文化。如果非要把歐洲歷史比作一部斗爭史,那么在參與斗爭的各個角色背后,除了民族色彩,也就只剩下了帝國光環。下面,就讓跟著這本書,我們按照時間的發展,來了解一下歐洲各大民族和帝國的興衰罔替,并且從中解讀歐洲文化在荒蠻時期的殘暴,成長時期的艱險,輝煌時期的豪邁,以及衰落時期的無奈。
邵嘉驥 ·地方史志 ·12.8萬字
這里有原汁原味的北京民俗;這里有地道的京腔京韻;這里有濃厚的北京情結;這里是北京,有一種難以忘卻的老北京記憶。北京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它與西安、洛陽、南京并稱為“中國四大古都”,它擁有7項世界級遺產,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之一,因此北京是您選擇文化旅游最合適不過的城市了。那么你真正的了解北京嗎?你知道北京在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個稱謂?前門樓真的有九丈九高嗎?故宮、天安門的設計又是出自何人之手?老北京四合院為何沒有東南角?老北京人是如何過春節的?
劉嘯編著 ·地方史志 ·14.6萬字
史學大家許倬云以恢宏的史家視野與飽含情感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四百年來臺灣的歷史脈絡和榮辱浮沉:從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開始,臺灣經歷了荷蘭殖民、鄭氏集團、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始終未曾擺脫本土、大陸和世界三層因素的糾纏。他從地理環境、政治經濟、人文社會、兩岸關系等方面,分析臺灣發展的優勢和缺失,表達了一代學人對海峽兩岸未來的憂思與期盼。“本書不是一部資料書,而是一部關于臺灣人今天的精神與困境的書。”不同于許倬云的其他歷史寫作,他在本書中陳述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本書可謂是一部94歲老人寫給兩岸同胞的“熱忱之作”。
許倬云 ·地方史志 ·5.5萬字
臺灣,東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峽,北鄰琉球群島,西與福建隔海相望,地產豐富,景物宜人,文化濃厚,一直以來都被稱之為“中華寶島”。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國的古代文獻里,臺灣被稱作“瀛洲”、“夷洲”和“流球”等,元代的時候就在澎湖設立了巡撫司,明代鄭成功收復臺灣后設立東寧省及承天府。清朝時期,鄭成功后人在臺灣設立臺灣府以及臺廈道,后來清廷又改設為臺灣省,臺灣這一名稱才正式確定,后來一直沿用到現在。
王鵬華 ·地方史志 ·11.1萬字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黃河安瀾就是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欣欣向榮的保證和象征。那么,為什么說黃河是母親河呢?她和中華民族有怎樣的關系,如何孕育出輝煌的文明,她的獨特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又應該如何治理呢?復旦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葛劍雄撰寫《黃河與中華文明》一書,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回答。葛劍雄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是歷史地理領域的一流專家,他師承譚其驤先生,多年來一直關注河流文化領域。本書開首之“引言”部分,即高屋建瓴地闡述了河流與人類文明的關系,從理論角度為黃河治理以及黃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論證。以下八章,首先梳理黃河地理全貌,隨后從黃河如何孕育中華文明、古人對黃河的考察與認識、黃河為何渾濁而容易泛濫、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如何治理黃河等各方面娓娓道來,梳理黃河的歷史沿革、地理變遷,展現黃河與中華文明的緊密聯系。既有翔實數據,又有理論高度,并有專業地理繪圖和多幅壯麗航拍圖。
葛劍雄 ·地方史志 ·15.3萬字
“都城風物”選取中國古代著名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杭州相關的名著四種:包括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記錄從西周、漢唐到宋元的長安古跡,以及相關史事;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述北魏時代洛陽城市建制和佛寺建筑,以及相關政治、文化、風俗、人物、藝文、中外交往等;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開封的皇城建筑、城內各坊、民眾的飲食起居、歲時節令,囊括汴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詳述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物﹑教坊樂部等情況。
(北魏)楊衒之 ·地方史志 ·3.7萬字
一只四川蟋蟀,遠離故鄉,“在鄉愁者的心窩”,唱了近30年的歌;數十年心血構筑迷人微觀世界,百年川地歷史講述“另一個中國”;收錄全新未刊訪談,選入數十幅珍貴插圖,麻將研究首次結集出版;作者五次校訂,歷時三載成書,精選精編。《顯微鏡下的成都》是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微觀史研究代表人物王笛教授30年作品精粹。全書以四川地區四個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街頭、茶館、袍哥、麻將作為具體個案,將目光投注在小販、茶客、堂倌、甕子匠、普通市民等小人物的身上,通過檔案、口述史、地方志、小說、竹枝詞、調查、新聞報道、圖片等多種資料,還原了四川,尤其是成都地區的日常生活記憶,細致入微地繪制了一幅中國腹地大眾公共生活的生動畫卷。通過這種有情的敘事史,人們得以真正深入不同于沿海、華中等城市的“另一個中國”,發現普通民眾充滿活力的生活世界及其頑強的文化延續性。
王笛 ·地方史志 ·18.6萬字
人類文明是江河的贈禮。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這是史學界的共識,也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的印證。自唐宋以來,中華文明的重心逐漸由北向南轉移,長江孕育并見證了數千年來中國歷史的勃興與流變。本書縱覽古今,在全球視野之下,綜合介紹了長江文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文化優勢,及其發展歷程、文化分區。長江全流域資源豐厚、人文興盛、經濟繁榮,是中國文化歷史的重要符號,至今仍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維持著中華文明的持久生命力。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長江流域的自然與人文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并歷數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發展歷程與特征,與長江文明進行對比辨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長江流域的認識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打破區域阻隔,從中華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對長江文明的整體性認知,詳解長江、黃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義長江文明的歷史角色。本書提綱契領、面面俱到,從時間、空間、自然、文化多個維度講述,同時又簡明、易讀、豐富,是史學名家面向大眾推出的文化讀本,一書通曉長江文明分支及內核。
馮天瑜 馬志亮 丁援 ·地方史志 ·15.8萬字
從中原到海濱,從海濱到海上,當一群人正在滿懷信心探索海洋,憧憬荷馬時代的榮光時,一群來自中原腹地的人早已深入海洋,然后又認真地從源頭開始尋找精神力量。作者從漳州的源頭開始,寫在史前的山海之間一個在閩南之地的城市如何誕生,寫這個城市在如何經歷了農耕文化、海洋文明之后迎來如今的經濟活躍發展時期,寫唐代時陳元光如何少年老成,在金鼓交鳴中帶領玉鈐萬騎犁庭掃穴,縱橫閩越間,建立起漳州;寫宋代時朱熹如何帶領格物窮理、求實力行,帶領漳州走上成為“海濱鄒魯”的道路。
陳子銘 ·地方史志 ·19.4萬字
周密 ·地方史志 ·6.5萬字
《齊國故城臨淄》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地方史志 ·3萬字
孟元老 ·地方史志 ·3.4萬字
作者通過十多萬文字和100多幅圖片追尋上海與絲綢之路、上海發展與變革的契合點。這本書,如同一個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響詩,散發著海洋的氣息;又似一部城市與作者的回憶錄,真實有力,卻又飽含不盡的溫情。
葉辛 ·地方史志 ·12.7萬字
《四川舊事》屬于與《成都舊事》為姐妹篇。全書用生動的故事、圖文并茂講述了巴山蜀水的一些名勝典故、街巷園林、風土人情;敘述了一些歷吏人物的趣聞軼事;介紹了四川有重大歷史影響的事件、史實或人物,具重要史料價值。本書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1方面敘述了巴山蜀水的一些名勝典故、街巷園林、風土人情。如《千年古城瞬間消失》,生動再現了1933年四川疊溪大地震造成滄海桑田巨變,讀者看后一定會感到驚心動魄。又如《峨眉山“九老洞”奇聞》,不但講述了歷史掌故,記載了1983年三個男女大學生入洞遇險被困十二天僥幸被救的經過,還披露了少為人知的洞內發生的種種離奇事件……
鄭光路 ·地方史志 ·12萬字
本書真實還原了20世紀20年代時遺存的北京城墻與城門。作者通過實地走訪考察,被這些宏偉古跡的壯美所折服,也因其衰敗的現狀而嘆息。除了在描寫中投入藝術史家的浪漫與情懷,喜仁龍還堅持嚴謹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國歷史文獻中對城墻城門的繁雜記載,勘測丈量每一段城墻、每一座城樓的尺寸,觀察記錄城墻、城門及周邊街市鄉野的現狀,實景拍攝城墻城門的照片,精細繪制城門各種角度的建筑細節圖,使這本考察手記在文學性、科學性、歷史性等方面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瑞典)喜仁龍 ·地方史志 ·10.3萬字
蘇州城歷史悠遠曠渺,命運波瀾壯闊,風物饒艘豐富,故事跌宕起伏……本書是文字意義上的城市“考古”,也是當代生活層面的“考現”,所謂“不薄今人愛古人”才是正心正信正行正道。是對一個城市歷史隱秘和現實呈現的關聯觀察與剖析,“考現”也就自然而然地衍化成眺望未來……閱讀本書,可了解蘇州的前世今生,了解蘇州絕美的山川景色、燦爛的歷史文明,了解蘇州的浪漫和它的故事,從而更加熱愛蘇州。
劉傳銘 ·地方史志 ·14.4萬字
生肖又稱屬相,是中國人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用來表示人的生年的一組文化符碼。十二生肖濃縮農耕文明而形成的時間空間序數符號系統及其應用習俗,是富有中國特色的一項文化遺產。本書引用大量文獻史料,介紹十二生肖的由來,介紹相關民風民俗、典故傳說等,多方面展現了源遠流長的生肖文化。本書圖文并茂,娓娓道來,既富于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有關十二生肖知識的國民讀本。
吳裕成 ·地方史志 ·6.6萬字
《東京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所撰寫的筆記體散記文,追述了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的城市風貌。所記錄的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北宋都城東京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東京的集市場景,是研究北宋歷史文化的一部重要的文獻古籍。本書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大部分,方便國學愛好者閱讀及理解,博覽國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文學熏陶。
(宋)孟元老撰 東籬子解譯 ·地方史志 ·12.5萬字
《墨爾本回憶錄》一文,便能幫助您從它起初的樣子,一點點更好地認識這座城。比起晦澀抽象的史料,作為這段歷史見證人和參與者的羅夫·博爾德伍德,對于這段歷史有更多的發言權。他生于英國倫敦,后于1840年全家移居澳大利亞,并在墨爾本定居。他曾當過牧羊場主,后任采金場的監察官,期間一直堅持從事寫作。與其說他見證了墨爾本的發展改變,不如說墨爾本寄托了他的年少輕狂的青春歲月,也因此他憑借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詳盡地講述了那個時期墨爾本的故事。
(英)羅夫·博爾德伍德 ·地方史志 ·10.9萬字
本書是貴州省委宣傳部牽頭,貴州日報報業集團組織編寫的30余位貴州先進典型人物。他們有盲人教師劉芳;有嘔心瀝血的縣委書記姜仕坤;有為民引水,力拔窮根的81歲村支書黃大發;有“中國生態英雄”、“貴州造林王”吳慶賢……貴州榜樣的名字在全社會廣為傳頌,貴州榜樣的感人事跡,在人們心中久久回響,他們是在貴州崇山峻嶺深處挺起的錚錚脊梁,他們是貴州人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豐碑。展示創新發展的新形象,凝聚苦干實干助跨越的精氣神,傳遞同心同德奔小康的正能量,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無比強大精神力量。
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等 ·地方史志 ·1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