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電白是地處“粵西咽喉”的千年古縣(區),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故里、全國著名的水果總產百強縣、水產品百強縣、中國沉香之鄉和廣東省“龍舟之鄉”“體育先進縣”。這里有隋譙國夫人冼氏墓;有海水能見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放雞島天然潛水基地;有中國最大咸水潟湖水東灣;有著名的麻崗御水古溫泉等眾多旅游資源,是人們觀光、休閑、旅游、度假的好去處……本書對電白縣的建制沿革、歷史演變、文化傳承、人文風貌進行了系統介紹。
劉小濤主編 ·地方史志 ·10.7萬字
河西寶卷是流傳于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寶卷,是中國寶卷的一個地域分支。寶卷的遠源是敦煌俗講,近源是宋元佛教科儀、懺法。河西寶卷可分為宗教寶卷和民間寶卷兩類,主要宣揚以“孝”為核心的家庭倫理道德思想。河西寶卷反映了中國傳統婚姻、家庭觀念的多元化構成,是封建時代多種婚姻家庭觀的歷史積淀。河西寶卷作為一種獨特的口頭傳統,其話語表達、結構安排、說唱形式、內容情節等均具有很強的程式性。河西寶卷的說唱結構繼承了民間教派寶卷的傳統,形成了獨特的地域特征。河西寶卷是民眾念唱的底本,其信仰、教化、娛樂等社會功能是通過聚眾口頭說唱發揮出來的,口頭屬性是河西寶卷的本質屬性,活態傳承是河西寶卷最根本的傳承方式。
李貴生 王明博 ·地方史志 ·19.4萬字
阜新地靈人杰,是大遼詩人皇后蕭觀音、武當始祖張三豐故里;是中國瑪瑙之都,阜新瑪瑙雕刻和蒙古族烏力格爾、蒙醫藥“血衰癥療法”、阜新東蒙短調民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查海遺址、懿州和成州東塔山遼塔、關山遼墓、阜新萬人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棠山、瑞應寺、大清溝等旅游景區獨具特色。《阜新史話》把阜新的悠久歷史、璀璨文化和神奇景觀一一展現給讀者。
張海鷹主編 ·地方史志 ·7.2萬字
《通江達海:南通》以詳實的文字、豐富的圖片,生動呈現了南通這座通江達海之城,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在各個領域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描繪出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輝煌歷程。
本書編寫組編著 ·地方史志 ·10.9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沂蒙老支書朱崇敏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26年里,帶領廣大黨員和全村村民搶抓機遇,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政策,整地劃地、修路、推行稻改、種紅麻、栽桑養蠶、筑水塔、通自來水、挖大井、建排房、整村容村貌……從而使昔日人心散、日子窮、房屋破、街道爛、人見人搖頭的村莊,一舉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明星村、模范村,用汗水和智慧譜寫了一首首催人奮進的動人之歌……1984年,老支書“讓賢”卸任村支書一職,憑借改革開放的春風,轉身投入商海,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和奇跡……
張一涵 ·地方史志 ·16萬字
海南瓊中地區,自新石器時代就開始有人類繁衍生息。但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海南瓊中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遲緩,且缺乏自身演變、發展的連續性和繼承性,在歷史文化漸變進程中表現出明顯滯后的特點。瓊中地區的黎族作為海島腹地的民族,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進程。本書即勾勒了這片土地從史前時期直到21世紀初年的獨特發展演變史,展現出瓊中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及特點,并對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形成及發展規律進行了探索。
劉冬梅 ·地方史志 ·14.8萬字
武進地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平原,臨長江,瀕太湖,銜滆湖,成襟江帶湖之勢,宛如鑲嵌在長江、太湖之間的一塊碧玉,自古便有“中吳要輔”之稱。本書以歷史事實為據,生動講述了武進千年發展中的建置沿革、重大歷史事件和風云人物,真實記錄了武進在歷史長河中歷經的坎坷與榮耀。同時,通過對自然環境、地方風俗、歷史古跡和現代風貌等方面的全面介紹,充分展現了武進人民對歷史的傳承、對文明的尊崇和對文化的創新。
惲永忠主編 ·地方史志 ·6.3萬字
濮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文明肇始之域。《滄桑濮州》旨在以翔實的史料、靈動的篇章、鮮活的圖片,通俗的語言,比較全面而又簡要的介紹濮州從上古時期到隋朝設州、民國撤州這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包括陵谷變遷、歷史沿革、文化遺存、歷史事件、人文典故、名人薈萃、傳世詩文、民間故事、風土民情、方言諺語、名老字號等。
《滄桑濮州》編委會 ·地方史志 ·11.3萬字
本書深刻闡釋并對比分析了“海上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涵,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通過系統地梳理寧波在“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地位的演進,提出其特點,并總結出“海上絲綢之路”形成和發展的條件。同時,通過對寧波新時期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SWOT分析,確定寧波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發展定位,并提出寧波實現“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目標定位的發展路徑。
張明華 ·地方史志 ·16萬字
本書是一部介紹古鎮自然、歷史、人文發展的簡史;是一部璦琿各族人民與外敵的侵略和統治,前赴后繼,英勇抗爭的戰斗史;是一部璦琿各族人民用聰明智慧和勤勞雙手建設美麗家園的交響曲;反映出璦琿文明歷史的進步歷程。全書分別從龍江明珠北疆鎖鑰、話說衙門訪覽古跡、古鎮大事史海鉤沉、靈秀璦琿千古傳奇、古城之魂民俗風情、舊貌新顏文化傳承六個章節講述璦琿的歷史變遷。
蓋玉玲編著 ·地方史志 ·8.3萬字
牛佛古鎮位于四川盆地南沿,沱江下游,歷為商貿重鎮,富庶繁盛。牛王山渾然如牛形,聳峙于沱江岸邊,傳說為拯救眾生的神牛坐化而成。山下渡口被稱作牛佛渡,鎮也因此而得名牛佛鎮。《牛佛鎮史話》一書,圖文并茂、生動翔實地介紹了古鎮的風土人情和發展脈絡。翻閱此書,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薈萃的千年古鎮清晰可見,如同置身于“沱江商貿大埠,川南千年古鎮”之中,從而領略它特有的魅力風情。
巴驕 ·地方史志 ·6萬字
《中國共產黨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組織史資料(第四卷)》是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的部署,在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和中共咸陽市委組織部的指導及中共武功縣委的領導下,由中共武功縣委組織部主持編寫的一部資料書。本書采用“按組織分編、文字敘述與名錄、圖表相結合,各組織內劃塊、分組織層次、按屆、以組織機構立條目、縱橫結合”的體例編纂,以黨、政、軍、政協、群團、部分企事業單位和組織工作大事記七部分資料分編合訂。其中:黨的組織為正編資料,政權、軍事、政協、群團、部分企事業五個組織為附編資料,依次分別為附編一、附編二、附編三、附編四、附編五,并以組織工作大事記作為補充資料。
中共武功縣委組織部 ·地方史志 ·16.9萬字
本書由五個部分構成:緒論、明清時期貴州的政治背景和社會背景、明代貴州民田制度、清代貴州民田制度、明清時期貴州民田制度變遷及其啟示。沿著從“結構和動因”到“功能和意義”的研究路徑,運用法社會學理論和物權理論對明清時期貴州民田的所有權制度、用益物權制度和登記制度、明清時期貴州民田制度變遷及其啟示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重點分析了明清時期貴州民田制度的結構、特征、成因及功能。
曹務坤 ·地方史志 ·15.3萬字
作者從著名漢學家拉鐵摩爾本人在中國的人生經歷出發,從知識建構的角度梳理20世紀初至今中國學界對于拉鐵摩爾及其理論的接受過程;通過對他在中國邊疆地區(東北、蒙古、新疆等地)所進行的田野考察活動的細致梳理,對他與當時中國學界和政治界的聯系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拉鐵摩爾在華研究過程中所提出的相關核心概念與理論范式進行歸納與反思,并為我們更好地認識我們的祖國及其邊疆地區提供一個歷史的文本。
袁劍 ·地方史志 ·16.6萬字
《中國共產黨蓮湖歷史(1925-1978)》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組織的創建和活動、人民政權的建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全面展開與曲折發展等五章,主要記述從1925年10月到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蓮湖地區黨組織的建立、發展以及各級黨組織領導人民建立并鞏固新生政權,回復國民經濟,開展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初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是一部記錄和反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蓮湖地區黨的歷史的基本著作。
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組織部 中共西安市蓮湖 ·地方史志 ·18.5萬字
蒲臺島,被稱為香港的“南極”,早于一四二五年所繪制的《鄭和航海圖》上已有蒲臺島的記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蒲臺島村民人口曾高達二千人,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亦有采集及售賣紫菜、昆布等產品。但隨著漁業的沒落,原居民紛紛搬到港島南區的公共屋邨,現時僅余不到二十人,并以長者居多。蒲臺島獨特的自然景色,豐富的人文資源,包括三千多年古石刻、嶙峋的奇石、天后寶誕、太平清醮……令蒲臺島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本書是第一本全面介紹蒲臺島的專著,包括自然環境、地貌、經濟活動、人口與宗族、教育、古跡、習俗,更有原居民的訪問,讓我們對這個香港境內最南端的島嶼有深入的認識。
蒲苔島村公所 萬興之友 《蒲臺島風物志》工作組 ·地方史志 ·3.9萬字
高家堡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高家堡古城和石峁遺址是兩大文化旅游資源。本書以歷史事實為依據,主要以敘事故事形式講述高家堡真實的歷史,反映古鎮蘊涵的深厚文化,兼具介紹和導覽景點的功能。全篇約40篇,將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相統一,文字生動活潑、通俗流暢,適于講述傳播。同時配有較多的插圖,以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
范佩瑋 ·地方史志 ·7.8萬字
本書以“誠信游仙義達天下”為主題,以“有信仰、講信譽、守信用、盡忠義、遵道義、重仁義”為主要內容,體現了綿陽市游仙區教育和體育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信義教育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的宗旨。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本書,建立和規范體現信義內涵的禮儀制度,強化學生信義公約、信義班級評比制度、信義之星評比制度的落實,引導學生信義立身、信義做人。本書用語準確規范,闡述嚴密,對學生的信義教育工作的開展有積極的輔助作用。
編寫組 ·地方史志 ·3.8萬字
《2019中國陜西》一書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編寫。全書分五部分介紹陜西2017年各方面的成就。一、《美麗篇》。包括:自然環境、歷史人文、旅游資源;二、《活力篇》。包括豐沛資源、創新動力、科技教育和人力資源。三、《幸福篇》。包括:發展概況、民生工程、城市巡禮。四、《開放篇》。包括:對外交往與經貿合作、開發區建設、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五、《附錄》。包括:重點規劃、陜西精華旅游戰略、陜西風味小吃、陜西特產。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方史志 ·3.9萬字
本書依據宏富的史料,記述了明德學校艱苦卓絕的辦學歷程及其輝煌的辦學業績,展示了胡元倓等一批明德人“磨血育人”的辦學精神和“堅苦真誠”的個性品格,彰顯了明德學校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也從一個側面再現了民國時期教育家辦學的原貌和特點。
陶旅楓 ·地方史志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