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豐富的國內外檔案、報刊等文獻資料基礎上,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理論,首先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際格局纏變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國際環境變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醞釀、形成、曲折發展、破裂方面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分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發展歷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進而分析了其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以及遠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政治格局所產生的影響。
杜俊華 ·中國史 ·32.5萬字
《新藥史話:從萬能藥到生命科學前沿》是關于新藥科學史的科普圖書,一書講述了歷史上“萬能藥”泛濫的背景,工業革命、戰爭與世界制藥工業體系的形成。描述了從大學到藥典、藥品監管法案的發展過程和煉金術、近代化學與藥物合成的歷史。介紹了活體解剖、模式生物與藥理學的進展,進化論、基因與生物藥的出現以及病因學說、病原篩選與血清療法。講述了放血療法、輸血術、移植術與新藥設計,致命病毒與生命奧秘之鑰,最后,介紹了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內容非常豐富,觀點新穎,明確提出推動新藥發現的,是學說爭論、科學競賽、專利糾紛等,全書不只是描述科學家的靈感和貢獻,更多著墨科學家的失誤,展示科學家的另一面。全書通俗易懂、層次清晰,分析鞭辟入里,對生物醫藥領域人士及科學愛好者來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探究價值。
彭雷 ·專業史 ·26.3萬字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數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最大。
司馬光 ·中國史 ·38.6萬字
195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在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的基礎上,新中國的工業化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帷幕。洛陽澗西區成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大型工業基地之一,包括第一拖拉機廠在內的七項重點工程落戶于此。一時間來自上海、東北、北京、河南及全國各地的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干部和工人,挈婦將雛、義無反顧奔赴澗西,參加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從1958年第一臺國產拖拉機東方紅-54下線,到現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先進的拖拉機制造企業集團,30位一拖人講述的這一段近70年的口述歷史,呈現出中國人“耕地不用?!钡霓r業機械化想象。
周曉虹 周海燕 朱義明主編 ·口述史 ·31.3萬字
本資料匯編由原始文獻、研究文獻、史料鉤沉和附錄四部分構成。其中,原始文獻部分通過搜集整理《鐵道游擊隊》的創作、出版、藝術改編以及原著作者知俠的有關文獻,力求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再現作為藝術文本的《鐵道游擊隊》的生成機制與發展歷程;研究文獻部分通過搜集整理學術界對《鐵道游擊隊》各類藝術文本進行分析、評價的有關文獻,客觀地呈現其藝術接受史的真實面相和價值意義,展現藝術文本《鐵道游擊隊》研究的發展脈絡與既得成就;史料鉤沉部分通過考察歷史事件“鐵道游擊隊”的來龍去脈、英雄事跡、社會影響和歷史貢獻,凸顯其作為歷史文本的價值意義,使其與藝術文本的《鐵道游擊隊》形成互文性關系,使讀者在閱讀中增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性與神圣感;附錄部分由文獻史料編年、鐵道隊組織沿革和領導人名錄、魯南鐵道大隊指戰員名錄和鐵道游擊隊大事記構成,一方面展示六十多年來關于《鐵道游擊隊》的學術研究和歷史記憶的動態歷程,一方面緬懷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鐵道游擊隊英雄及其歷史貢獻。該書以單部作品為核心來編輯資料,既注重原始資料的發掘,又重視歷史現場的還原,內容豐富,翔實可信,為目前國內不可多得的一部重要的文獻史料輯。
陳夫龍編 ·史料典籍 ·28.1萬字
《甲骨文字形演變研究》是在對甲骨文字形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探討甲骨文字形演變規律的文字學著作。本書在甲骨文中選取了104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字例,窮盡收集了每個字的各種形體,以類型學的方法歸納類型,用列表的方式展示出各種類型在王卜辭和非王卜辭各組類中的分布情況,并對各類形體作出詳細的說明和疏證,從而勾勒出每個字形的演變規律和演變譜系。以此為基礎,全面考察甲骨文字形,總結歸納出甲骨文字形演變的“簡化”“繁化”“聲化”“異化”“訛化”的五大規律。甲骨文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材料,是漢語現在所能追溯到的最早的源頭,也是漢語史研究的起點。字形是語言文字研究的基礎,甲骨文字形演變規律的研究,對古文字和古漢語的釋讀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郭仕超 ·文物考古 ·24.8萬字
《路史》是一部上古史通史性質的著作,以緯書十紀為時間紀年,認為天地開辟至孔子獲麟,共歷“二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在十紀的時間觀下,羅泌于三皇五帝的帝系之上,增列了五十八位上古帝王,敘述天地開辟至夏代的上古歷史。《路史》帝系背后所蘊藏的古史觀念,彰顯了羅泌對于上古歷史與文化進程的思考,對后代的古史著述與神話小說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從文學研究面向來看,羅泌重新詮釋了神話人物/符號的象征,使之接軌于歷史。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路史》透過讖緯與道教史觀,建構上古歷史的發展,是一部藉由“神話歷史化”的過程所記述的文化通史。本書試圖分析《路史》帝系的排序意義,及其由“神話”到“歷史”思維脈絡的演變,進而從較為宏觀的史學、文學視野重新定位《路史》在學術史上的價值。
陳嘉琪 ·中國史 ·30.6萬字
本書遵循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和歷史及其關系的有關思想和理論,以長期以來的地理學思想方法及其歷史研究為基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在前續有關著作和論文等基礎上,完成《地理學思想史——以中國為中心的地理學大事年表長表》。該書系統研究和闡述了從“公元前25世紀之前”到“公元21世紀以來”,以世界地理學發展為背景、以中國地理學為中心的地理學大事年表長表。本書是地理學學術著作,也可以用于地理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有關課程如“地理科學導論”“地理學思想方法”等的教學及其研究。
潘玉君 鄭度 楊勤業等 ·史學理論 ·46.7萬字
本書分為十一章,通過武則天的家庭關系、武則天參政的前因后果、武則天稱帝的歷史真相、武周時期的政治格局、武周時期的經濟狀況、武周時期的軍事形勢、武周時期的文化風貌、武周政權的歷史地位、武則天的悲劇結局、武則天的歸宿之地、關于武則天的評價問題、武則天時代的歷史文化遺存12章內容及附錄,較為全面分析了武則天這個人物及武周社會發展狀況。書稿插入幾十幅圖,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讀者了解武則天這個人物歷史的一本權威的圖書。
王雙懷 ·普及讀物 ·22.5萬字
本書旨在反映新世紀以來國內史學理論界對于學科核心觀念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對該領域研究狀況較為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并在其中一些重大史學理論問題上做出系統而深入的思考。以此推進當下中國史學理論的創造性發展,激發進行國際性學術對話的學科能力。本書從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的整體性闡釋到基于國別、史家和理論家的個案理解分析。這些內容既在總體上呈現出二十一世紀史學理論學科建設的突破性發展,又能夠有力而具體地說明中國史學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的基礎。
鄧京力主編 ·史學理論 ·30.3萬字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 ·歷史地理 ·20.4萬字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歐美近現代史學科2016—2017年在國內完成的成果匯集。本書為系列文集的第1輯,共收入20篇文章,均是已發表過的。這些文章涉及歐洲研究、美國研究、中歐及中美關系研究領域,研究范圍相當廣泛,或屬于國內前沿問題,或在傳統研究領域內有所突破。這些成果結集出版,既是對過去研究的一種思考與總結,也有利于推動本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繼續研究。
孟慶龍 王宏波主編 ·世界史 ·23.6萬字
《西北民族論叢》以“西北民族”為研究重點,主要方向為西北民族史與民族關系史、西北民族與鄰國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區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等。從學科來講,西北民族研究不僅涉及歷史學中的民族史、中外關系史、歷史地理、歷史文獻學、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學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學、社會學、地理學、法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大學科,反映了海內外相關領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周偉洲主編 ·民族史 ·32.9萬字
民初湖南辛酉旱荒災重,尤以西路湘西為甚。主持賑務的湖南華洋籌賑會,偏據煙苗情事定等湘西災縣;湘西官紳為爭取辛酉賑路資金出力尤多,而首修潭寶段又使待賑希望落空。西路遂于同感不公之中南兩路一道,圍繞勘災定等標準、工賑宗旨與目標等賑務問題,路界爭議不斷的同時,持續質問干事會。湘西整體深度貧困實乃長期糜爛地方的兵匪毒等社會失范所致,非軍閥割據時期的華洋會所能救治。唯有依靠“精準扶貧”戰略的正確引領,國家對地方經濟、文教等各項事業的大力扶持及民眾脫貧內生動力的迸發,湘西整體深度貧困才于當今得以徹底消除。
曹景文 ·史學理論 ·21.1萬字
本書從歷史地理學的視閾,探究清朝對云南“掌土治民”深化的過程,通過對正式行政區劃、沐氏勛莊、衛所系統、土司制度等不同土地人口管理體制變遷的梳理,揭示清代云南行政區劃及行政管理體制的一體化演進態勢。迄至清末,云南正式行政區劃已經在除西南沿邊半環地帶土司區域以外的廣闊地區建立起來,清朝在云南直接“掌土治民”的力量得到極大深化和拓展?!罢仆林蚊瘛笔乔宕颇闲姓^劃及行政管理體制一體化演進的基礎,也是推動其發展演進的內在因素。
彭洪俊 ·歷史地理 ·20.9萬字
本成果通過作者近二十年來參加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古文明探源工程”等活動所獲得的系統認識,在深入總結中華文明起源路徑、發展道路與西方文明有鮮明不同的規律基礎之上,斷定中國漢語史詩系統與西方史詩系統產生的背景不同,因而突破了西方史詩理論、概念和術語的束縛,提出了中國自己的漢語史詩概念、術語等,并總結中國漢語史詩理論體系。其中對中國漢語“頌詩”與“史詩”的對應關系還做了專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認識。
江林昌 ·史學理論 ·28.6萬字
本書在堅持唯物主義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選取戊戌維新這一具體案例為研究對象,從政治文化角度分析該運動在政治制度變革方面失敗的原因,從中總結政治文化影響政治制度變革的具體機制。本書認為,戊戌維新在新型政治文化的宣傳方面,影響范圍有限,沒有完成中西政治文化的整合,沒有實現政治思想向政治心理的轉變。因此,新型政治文化沒有形成對君主立憲制的穩固支撐,政治制度變革的主張沒有成為政治現實。
張迪 ·中國史 ·20.1萬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知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大家編小書”是保證本書高質量的重要前提。作為一本歷史普及讀物,本書形式活潑,各個題目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內容簡短精悍,給讀者以必要的歷史常識;取材廣泛,介紹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概況、著名人物及歷史掌故,不同于教科書和辭書;有趣好讀,內容中穿插故事情節,生動呈現有溫度、有態度的中國歷史。全書上溯至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下止于中華民國創立初期,時空跨越50萬年,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識、典章制度,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吳晗主編 ·中國史 ·37.9萬字
蔡以忱(1899-1928)生于湖北省黃陂縣蔡家榨白家嘴。湖北省立第一師范畢業,中華大學教授。曾投身五四運動與大革命運動,1923年經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0月25日在湖南澧縣壯烈犧牲,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這是第一部關于革命烈士蔡以忱的長篇傳記。作者利用在海內外搜尋的原始檔案,左圖右史,情文并茂地還原了傳主“鑄劍”精禽、農運領袖與秋收起義風云人物史實;納百家言,尋訪民間譜牒與知情人士,獨家描述了這位清官后裔、理學世家、大學教授走出“象牙塔”,追求真理、為民請命的心路歷程,謳歌了傳主在大革命熔爐里,鐵血鑄就正義劍魂的悲壯人生。此次再版增加了近幾年作者收集的一些全新資料,修訂原版存在的問題。
裴高才 肖咸炎 ·中國史 ·21.1萬字
一本書讀完埃及從文明之初至當下的漫長歷史,從7000年前人類文明的原初之時,埃及文明就已在非洲北部孕育而生,而后歷經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奧斯曼時代……從來沒有哪本書以全景圖式的方式,帶領讀者縱覽埃及7000年的歷史,直到本書的出現,深刻、簡明、充滿洞見地講述了這一切??v覽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歷史能與埃及歷史的古老、豐富與多樣性相媲美。然而,由于學者們往往傾向于把埃及歷史劃分為不同的時代——史前時代、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中世紀伊斯蘭時代、奧斯曼帝國時代和現代,所以迄今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為一幅全景圖來研究。本書文筆行云流水、內容嚴謹可靠,以前所未有的廣度,生動地講述了關于埃及上下數千年的廣博歷史,帶領讀者穿越埃及歷史的長廊,從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來到21世紀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作者將目光投向一些核心問題,例如怎樣用整體視角來看待埃及歷史,西方又是如何通過直接接觸和學術視角來塑造埃及之主流形象的。
(埃及)杰森·湯普森 ·世界史 ·2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