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以紀實文學深度解讀中國特區的讀本。順著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故事,來到波瀾壯闊的歷史現場,可以明白是什么樣的“神奇力量”造就了特區到自貿區的崛起之謎。本書特色有三:一是以新聞體而非學術體,講述鮮活、真實的故事和人物,以傳記形式解讀中國歷史大變局;二是描述了一批改革者的傳奇和命運;三是站在大歷史的角度,追蹤從中國南部邊陲到東南沿海的突破性的歷史事件,引發讀者對于中國改革開放歷史與未來的思考。
謝國平 ·中國史 ·37.5萬字
100年前,“中國該向何處去”的疑問縈繞在每一位愛國人士心頭。彼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風起云涌,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光榮誕生并在頑強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本書溯源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迄20世紀初,下及1929年古田會議,以宏大史觀配以全景式敘事方法,書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大背景下的中國,講清黨在生死關頭將作出怎樣的關鍵抉擇,紅色火種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本書擺脫傳統的通史寫作框架,以“尋找中國復興之路”為切入口,開啟一段尋根溯源、溫故知新之旅。在追求史料翔實、考證文獻版本、注重實地考察與口述采訪的同時,用平實的語言、生動的細節以點帶面地展現20世紀初中國非凡的尋路歷程。采用圖文結合編排方式,80余幅珍貴歷史圖片,真實還原歷史場景,再現歷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面貌,是一部兼具學術嚴謹性和可讀性的通俗化學術專著、大眾化黨史讀物。
劉統 ·中國史 ·37.5萬字
《張掖傳:千年絲路八聲甘州》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張掖是河西走廊最負盛名的絲路古城。從漢武帝目光聚焦西北、征戰河西走廊開始,這片曾經被視為蠻夷之地的土地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張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從此,開啟了中原文明向西擴展的藍圖,也迎來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新景象?!稄堃磦鳌芬源藶榍腥肟?,穿越時光追溯這座城市的前塵后世,洋洋數十萬字中蘊含了獨特的文化特色及中華8000年文明歷史:駝鈴聲里博望侯西出陽關經過這里;精美的絲綢從長安一路飄過這里;隋煬帝的豪華車輦專赴這里,世界上第一次萬國博覽會駐足這里;西游東去的僧侶們在流連中吟誦步步蓮花;成吉思汗戰馬的鐵蹄踏碎了西夏百年繁華夢;肅王的藩邸在瓦剌號角中迎來了一個后來叫裕固的新民族;左公親手栽下的柳蔭和僵而不腐的胡楊同生共長;西路軍帽徽上閃爍著啟明星的光芒……這座城市盛放于歷史的風塵中歷久彌香。
陳玉福 程琦 任玲 ·地方史志 ·37.4萬字
本書從1832年英國通過鴉片貿易逐漸侵蝕清末中國開始,敘述了直到1914年的80多年近代史。當時,清政府關閉國門,與西方僅保持了極少的貿易。英國通過鴉片貿易、發動戰爭,使得東西方的平衡被打破。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打開國門,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本書以小見大,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展示了租界、通商口岸、海關,乃至整個中國社會的變遷。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主要觀察視角來自當時在華洋人的書信、日記、檔案,以及主辦的報刊等,可以說是通過洋人的視角來揣測、分析西方列強的種種行為動機和邏輯,是非常難得的閱讀觀察視角。
(英)畢可思 ·世界史 ·37.4萬字
本書共分九章,收錄36篇文章,著力于為清代中前期政治史研究,主要利用官書、傳世文獻、滿漢文檔案、奏折等,討論清入關前的幾次重要歷史事件、清代政治制度變遷、核心政治人物、儲位繼承、奏折制度的演變、文治得失、邊疆治理、史料考訂,以及作者對清史的地位和纂修清史的思考。作者長于考證,于浩瀚的檔案和文獻中細致爬梳,揭示了許多重要而幽微的課題,顯示出清史研究的魅力。而《治史訪談錄》和《業師鄭天挺先生傳略》兩文,講述求學治史之甘苦,非常耐讀。
白新良 ·中國史 ·37.4萬字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也是他斷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代表了他最精華的學術成就。該書寫于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呂先生對其也頗為重視,屢次修訂,并稱,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華夏起源及西遷,宦學制度等,自謂最佳。該書分十五專題論述先秦歷史,所引資料從神話傳說至考古資料,皆有引述,甚為詳贍。是其重要學術著作之一。
呂思勉 ·中國史 ·37.4萬字
本書是“開封: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國際學術會議的論文集,全面呈現了此次研討會的學術精神與追求。所選文章從歷史文獻、文學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搜尋有關古城開封的歷史記憶,探尋關于開封的城市想象與文化記憶。
陳平原 王德威 關愛和 ·地方史志 ·37.3萬字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均來自于日內瓦的“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LeagueofNationsandUnitedNationsArchives),譯文內容主要來自“S”系列中的S36、S38、S39以及S40四個卷宗,收錄了遼寧、黑龍江、吉林等關外各地機關團體及群眾個人的呈文
郭昭昭 孫洪軍 唐楊 ·中國史 ·37.3萬字
《全球通史》為美國著名作家塞繆爾·古德里奇最負盛名的作品,曾深刻影響了美國的大眾歷史文化觀,其影響力被認為與《常識》《瓦爾登湖》《聯邦黨人文集》等經典作品并駕齊驅。全書通過七大板塊、五百零七章共六冊的內容將世界自人類誕生至19世紀中期的全球歷史詳細生動地講述出來。作者十分注重地理、歷史知識的結合,將全球視角下不同文明的歷史發展脈絡、政治、經濟、軍事、風俗、生活狀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展現民族或國家發展、互動的歷史視野和繡花針般的筆觸,在呈現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帶給讀者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全書沒有采用一般的世界通史按時間段來分別講述不同地區歷史的方式,而是采用分地區講述單個國家或地區古往今來的歷史,這對入門級的讀者而言,更容易清晰準確地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而不至于引起混亂??梢哉f,這部《全球通史》不僅顯現了獨特的全球性視角,還富于深刻性、獨到性,是名副其實的具有全球眼光和智慧的通史巨著。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史家名著 ·37.3萬字
本書分三編,系南開大學趙伯雄教授從事教研工作以來的學術總結,集中討論經學史和儒學領域的一些重要命題、經學與人物。其中上編16篇,討論《春秋》學、《左傳》、公羊學相關問題。中編12篇,利用傳世文獻和考古材料,分析先秦以來的一些政治問題,將史學研究做細做實,涉及王畿與遷都、觀念研究、人物研究。下編13篇,主要是對具體文獻具體問題的考證,以及作者對晚清以來經學的轉向,當代國學、儒學、經學之間關系的一些思考。
趙伯雄 ·隨筆 ·37.2萬字
本書作者以講故事的方式,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歐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從西方國家每一個獨具特色的城市開始講述其自然環境、氣候特征、人文風景以及歷史沿革,如雅典、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圣彼得堡、柏林等,最終抵達大西洋彼岸的華盛頓、紐約。作者以全新的視角解讀西方地理的自然性與人文性特征,獨具特色,點與線之間相互串聯,讓我們重新認識一個新穎而獨特的西方。
文聘元 ·世界史 ·37.2萬字
《流行病與社會》講述了可怕而震撼人心的千年瘟疫史。微生物的致命威脅無數次逼近人類:鼠疫;天花;黃熱??;痢疾;斑疹傷寒;霍亂;結核?。化懠?;脊髓灰質炎;艾滋??;SARS;埃博拉病毒……針對這些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的流行病,斯諾登將專業權威的醫學知識與波瀾壯闊的歷史敘事熔于一爐。本書論述范圍極廣,跨越古今,遍及全球,深入展開醫學與社會歷史間的多學科比較研究,向我們揭示了流行病與社會的交互影響:一方面,疾病如何推動醫學科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如何塑造藝術;宗教;思想史和戰爭形態;另一方面,社會因素又如何讓疾病獲得適宜環境,迅速傳播,肆虐人類。
(美)弗蘭克·M.斯諾登 ·世界史 ·37.2萬字
創始于1842年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頭一份以圖畫為內容主體的周刊。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極快速度,再現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回了上千張關于中國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它們大多是現場的目擊報道,屬于一手的原始資料;它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觀點和看法相左,這就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參照物;它們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其中報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也是許多其他中西文歷史資料所不能企及的。
沈弘編譯 ·中國史 ·37.2萬字
《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文化史,敘述了婚姻、族制、政體、財產、貨幣、教育、衣食等關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圍廣博,取精用宏,多獨到之見,值得當今學人借鑒;下編為政治史,敘述了中國民族的由來、中國史的年代、古代社會的綜述等關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簡明精當,脈絡流貫,議論風發,對一般讀者熟悉中國歷史大有裨益。
呂思勉 ·中國史 ·37.2萬字
本書力圖從社會環境,尤其是政治環境與個性傾向兩個方面,對明代的政治人物劉健做出全面的研究,具體分析了劉健的家世及早期經歷、政治生涯軌跡、政治活動中的人際關系,考察了劉健的著述及其思想意識,并對其做出歷史的評價。
翟愛玲 ·史學理論 ·37.1萬字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和文化觀,基于文化的實踐性定義,致力于以自由意志為核心,以批判和反思為兩翼的文化原動力模型的構建;通過對柏拉圖“理想國”和老子“小國寡民”社會、當前國際舞臺有代表性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德、日以及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動力的比較研究,揭示了文化原動力及其傳導機制、路徑和基本規律。有助于深化對資本主義國家文化本質的認識,有助于揚長避短,吸收一些發達國家先進的文化理念和文明成果,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為我國當前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發展和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學理基礎和文化支持。
吳福平 ·中國史 ·37.1萬字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史稱周代。這一時期周武王、周平王分別建都西安與洛陽,由此,史家又以西周、東周稱之?!吨袊脊艑W·兩周卷》介紹了我國考古工作者在20世紀中對兩周遺址進行的一系列考古發掘及其研究成果。這些發現在許多方面不僅填補了文獻的空白,也從不同視角闡述了周朝八百余年間,創造的比商代更高的歷史文明,洞察到東周時期出現社會變革并向封建制度轉化的必然趨勢。兩周是我國青銅時代的巔峰時期。青銅制品中有不少驚世之作,還出現了人工冶鐵業。讀者可從本卷對兩周時期的都城遺址規模、布局與出土物的介紹,了解到當時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狀況;看到周公所制的“禮制”及走向“禮崩樂壞”的過程,感受到古代先民在農業,手工業與藝術文化方面的卓越創造力。進而意識到兩周時期的文明成果對后世的文明發展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本卷引用資料豐富,涉及內容廣泛,對從事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藝術史、文物與博物館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工作者,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文物考古 ·37.1萬字
2015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與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在華北古城——保定舉辦了以“華北城鄉與近代區域社會”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書為會議論文集結而成,從不同側面探討近代華北及區域史相關問題,并提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京津冀區域社會史。
肖紅松 唐仕春主編 ·地方史志 ·37.1萬字
本書從地方督撫在新政中的思想與活動的角度,具體考察地方督撫對清政府新政決策的參與及其影響,以及地方督撫與新政過程中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以此觀察清末中央與地方權力格局的演變態勢,從地方督撫在新政中的思想與活動的角度,多角度地展現了清末政治史與晚清政局演變鮮活而豐富多彩的復雜面相。
李細珠 ·中國史 ·37.1萬字
本書正文分上、下兩編,由與寧志新教授關系密切的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寧志新教授的門人弟子的37篇論文匯編而成。時間跨度上自先秦,下至明清,但以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為主,主題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思想、文化、宗教、民族、中外交流、歷史文獻等諸多方面。既有對習見史料、傳統論題的重新闡釋、解讀,也有對新出史料的刊布以及新的研究問題的發掘,還有數篇文章專門討論寧志新教授的治學特點、人格風范等,集中反映了近些年來中國古代史,特別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喬鳳岐 馮金忠主編 ·中國史 ·3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