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敘述了17-18世紀大批歐洲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深入到北京和中國的其他城市,與中國士大夫階層密切接觸,對中國文化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他們撰寫了大量的書信、報告和著作,翻譯中國文化典籍,向西方廣泛地介紹中國文化。特別是他們對孔子儒家思想的介紹,給歐洲思想界很大的啟發,成為正在發生的啟蒙運動的一個重要思想資源。
武斌 ·史學理論 ·24.3萬字
本書側重思想的過程與肌理,以“梁啟超系”這一群體的故事為主線,重訪“另一類”新文化理念,呈現了全新的“另一場新文化運動”。
周月峰 ·中國史 ·25.3萬字
本書涉及歷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領域——疆域、環境、政區、農業、交通、軍事、城市等,對這些領域的基本問題及其歷史發展進行了梳理和介紹,是了解中國歷史地理的很好的入門書。
韓茂莉 ·歷史地理 ·27.9萬字
本書圍繞古希臘羅馬傳世典籍的解讀和研究,從五個方面概覽古典學術的整體面貌,旨在經由古典學術通達古希臘羅馬傳世典籍所承載的古典精神。第一章介紹三所歐美高校從本科入學到博士畢業的古典學專業培養模式;第二章梳理初習者需要通盤了解的傳世典籍并給出必讀書目;第三章指導初習者使用??北?、輯佚本及評注本,逐步深入對傳世典籍的文本細讀;第四章引領初習者掌握所選擇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問題的研究現狀,將所涉文獻分門別類地編制成工作書目;第五章討論古典學研究最常見的三類方法,引導初習者循序漸進地使用語文研究法、歷史研究法和思想研究法。
張巍 ·世界史 ·29.7萬字
本書以“文明演進”的視角觀察從遠古至當代的世界歷史進程,以時間為序,分五編敘述了農業文明在東方的興起,蠻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業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現代化道路上進行的各種嘗試,以及高科技革命帶來的人類社會的變遷。
何順果 ·世界史 ·36.5萬字
本書作者運用美國社會學家“非預期結果”這一現代社會學理論,圍繞“為什么好政策變成了辦壞事”這一核心問題,對這場史無前例的“變法”進行了具有現代意涵的解讀。作者充分運用史料,闡述了王安石變法的背景、理念、經過和結果;更采用了社會學的綜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變法涉及的人的問題、制度問題與政策環境的問題,探究變法政策在基層的執行效果及其反饋,解讀變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徐富海 ·中國史 ·32.7萬字
本書以統治主體的演變為主線,從歷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國家、武人政權、前近代社會、明治維新、對外侵略與擴張、變革與戰爭、占領與戰后體制、經濟大國、轉折時期的改革等方面,勾勒出日本的政治演進過程,兼及不同時期的文化成就、經濟發展、大眾心態等內容,繪制出日本歷史的全貌。
王新生 ·世界史 ·25.4萬字
本書以群像視角寫就,為以王維、李白、杜甫為代表的十位唐代詩人作傳,同時挖掘自初唐到安史之亂百余年間四十多位詩人的趣聞軼事。在史料記載的基礎上虛實結合,通過小說筆法補充空白,生動解讀了名篇佳句背后的人事變遷和歷史波瀾,勾勒出詩歌在大唐的發展歷程,全方位復原唐代詩人和詩歌的不朽魅力。
薛易 ·隨筆 ·32.8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清代故宮的疑案和秘事展開。如清朝統治者姓氏愛新覺羅的由來,清太宗皇太極的汗位爭奪戰、康熙帝立廢太子、嘉慶帝在位期間發生的故宮行刺案、光緒皇帝的死因、清宮皇子的教育事宜等等。這些疑案,從時間上來看,貫穿整個有清一代;從地理空間上來說,涉及興京赫圖阿拉、盛京沈陽和北京。從內容范圍上來說,涉及國政大事和皇帝家事。這些疑案秘事或出于避尊者諱,或由于史料記載不清,說法很多,外人難得其詳。再加上野史小說眾說紛紜,所以更顯撲朔迷離。作者立足于正史的視角,利用一手史料以及最新的考古研究、科學研究成果,條分縷析、翔實考證,探尋了歷史的蛛絲馬跡,發掘了背后的事實真相。本書加配了200余幅高清精美的圖片,內容扎實豐富。
閻崇年 ·中國史 ·23萬字
本書討論《書》類文獻的文本層次厘析、《書經》經典化的過程等問題,路徑約略有四:一是基于文本細讀和出土材料佐證,展開文本層次分析,提出“共時文本”與“歷時文本”的概念,力求揭示《書》類文獻的構成與演進過程;二是考察文字形態的歷時性變化,總結字跡、字形、用字等項特征在文本衍生及流布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三是通過經解賦義的角度,梳理《書》類文獻從王官之學到諸子之學,以至漢代新王官學的經典化歷程;四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后世流變,把握和分析以《書經》為代表的儒家經典成立的一般過程及其獨特性。
趙培 ·文物考古 ·35.4萬字
本書意在通過對契丹早期史料的檢討、批判,從微觀(史實考證)、中觀(研究方法)、宏觀(總體認識)三個層次,對契丹早期史料加以再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和出發點,深入契丹/遼本身,尤其是其統治集團阿保機家族對于契丹歷史記憶的塑造,進而嘗試對契丹建國前史進行一定程度的復原探索。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文本批判,下篇為史實重建,結語部分則以契丹早期史為例,討論其在史學研究中的典型意義。書末附錄對百年以來契丹早期史研究中的問題更新與范式轉換,進行了總結。
苗潤博 ·民族史 ·24.3萬字
本書“研究篇”從賦予言說以意義的文學性閱讀出發,梳理《使清日記》所載內容,研討柳原前光的中國觀察和中國認識,從文學發生學角度分析日記的文本生成,并從一個側面呈現晚清社會、近代中日關系以及兩國殊途分野的近代化進程?!靶W⑵睂Α妒骨迦沼洝穼懕句浳牟嗑錁它c,校記其中的衍字、脫字、誤字、旁注、謄錄空白等,據上下文和邏輯關系改正書頁混亂情況,對中日重要人物、節點事件以及難解字詞的含義、詩文的用典出處等予以箋注。
聶友軍 ·中國史 ·23.2萬字
本書從君主支配、道學的政治理論與實踐兩個議題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態的特點。上篇先從史料中提煉了“樞機”與“委托”兩種中國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進而用“雙重委托”概念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將道學政治理論分為“明明德”“新民”兩截,分別探討其對南宋政治實踐的影響。
方誠峰 ·中國史 ·22.4萬字
本書共分五章,內容包括: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的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絲路交通的維護與拓展;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起點與路線的演變;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的管理、形式及主要商品;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的影響。
方高峰 ·歷史地理 ·21.6萬字
在今天被稱為利沃夫的城市,赫?!谔嘏商睾屠碃枴とR姆金,兩個互不相識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學跟隨同樣的法學教授學習法律,根據各自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以及家庭變故,勞特派特注重對個人的保護并提出了危害人類罪,將其引入《紐倫堡憲章》,最終用于給納粹頭目漢斯·弗蘭克定罪,萊姆金則側重對群體的保護,提出了滅絕種族罪,他們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對國際司法體系影響重大并發揮著積極作用。作者在講述他們的同時,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萊昂·布赫霍爾茨在面對納粹暴行時穿越歐洲的神秘故事。作者運用小說式的寫作技巧,圍繞著外祖父萊昂·布赫霍爾茨、“二戰”時期擔任波蘭總督的納粹頭目漢斯·弗蘭克、國際法教授赫?!谔嘏商匾约皺z察官兼律師拉斐爾·萊姆金四個主要人物展開敘述,以不著痕跡的文筆、恰到好處的表述將幾個家族的故事完美地交織在一起。
(英)菲利普·桑茲 ·世界史 ·25.7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的資料有臺灣“國史館”《外交部》全宗和《蔣中正“總統”文物》全宗,以及一個附錄?!锻饨徊俊啡跈n案是“搜集日本違法行為資料提交國聯調查團”(第一卷到第六卷);《蔣中正“總統”文物》全宗檔案是收集全宗內有關“李頓調查團”的檔案;附錄是《日寇侵略之部編案紀要初稿(合訂本)》之“貳、沈陽事變”。
陳海懿 常國棟 劉齊 ·中國史 ·29.6萬字
本書研究對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作者從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入手,梳理了北宋晚期紛繁復雜的政治演變過程,試圖理解中國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質。首先全書圍繞宋代“士大夫政治”這一大主題,說明其多層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實踐中逐漸異化的過程。其次從技術與觀念的層面,說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現的彈性與多元性。
方誠峰 ·中國史 ·30.4萬字
本書針對宮殿寺觀石窟壁畫展開。作者在圖像之海中選擇十組壁畫,發掘圖像中隱藏的歷史訊息,還原壁畫背后更宏大的時空場景,以及在此場景中生息的人的生命故事,構筑起了一部別開生面的中國史。
苗子兮 ·文物考古 ·20.8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一經問世,便因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吨腥A上下五千年大全集》通過科學的體例、全面的內容,圖文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以時間為序,精選了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華夏起源、中原爭霸、九州一統等7個篇章,使讀者能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精練簡潔的文字、多種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使讀者能深入地了解歷史,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于海娣 黎娜 ·中國史 ·48.6萬字
知行編著的《全球通史》是一部專為現代青少年編寫的歷史知識讀本,全書采用通史體例,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類社會演進的基本脈絡和多元文化的發展過程,幫助青少年從宏觀上把握世界歷史,進而掌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閱讀本書,如同欣賞一幅由遠及近的畫卷,有人類的起源、文明的嬗變、帝國的更迭,更有對各種文明和不同人類命運的宏觀思考……《全球通史》圖文并茂,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是青少年學習世界歷史的絕佳讀本、中國家庭的理想藏書。
知行 ·世界史 ·4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