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挑戰杯”“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的創新創業案例為依托,以理論案例分析為切入點,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立足點,以探討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為出發點,從理論基礎講解到參賽技巧點撥,再到大賽案例分析構建全書的行文框架。這是一部刻畫“挑戰杯”“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參賽流程的實踐著作,分5個部分對參賽整體流程進行梳理,并通過5屆全國大賽中10個國家級金獎、銀獎項目的實際案例進行佐證。最后,書中附有參賽學生的心路歷程。
張金山 ·教育 ·24.7萬字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國家原始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標桿。大學基礎研究是政府有關部門、大學和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本書在總結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對大學基礎研究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大學基礎研究的歷史淵源與哲學基礎、大學基礎研究與創新、大學基礎研究的國際比較、大學基礎研究中的政府責任、中國大學基礎研究發展概況與案例分析、中國大學基礎研究投入與產出的實證分析。針對目前我國大學基礎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本書強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就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并給出若干加強我國大學基礎研究的政策建議。本書是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2011年戰略研究重大專項課題“加強高校基礎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國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成果。本書可供政府有關部門、大學基礎研究工作管理者參考,對從事和參與這方面研究與實際工作的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員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蘇竣 何晉秋 黃萃等 ·教育 ·21.8萬字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共存互弈的當下,跨文化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文化多元、思想多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保持跨文化學習態度,方能做到文明互鑒,“美美與共”。本書以跨文化學習理論為綱,以人際距離理論為目,結合主觀理論研究方法,對留學生在本文化和異文化環境中對人際距離的體驗、適應與學習進行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挖掘留學生跨文化學習過程中人際交往的積極與消極體驗的深層原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對于我國的跨文化教育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綦甲福 ·教育 ·25.7萬字
本研究在文獻綜述基礎上提出了教師實踐知識與教師教學決策之間互動關系結構圖,并進行了論證。本研究從實踐認識論的角度出發,重新理解了關于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并把教師實踐知識的研究與教師教學決策的研究結合了起來,使兩者之間互為研究視角。本研究提出了行動中反思、反思中行動在教師實踐知識與教師教學決策互動過程中具有的積極作用。除此之外,本研究對教學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實踐者角色的認識、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教師職后培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楊鑫 ·教育 ·26.8萬字
《積極行動》希望給校園教育者提供一些方便實用的工具,幫助他們盡快開展卓有成效的校園反性別暴力的工作。適用這套工具的教學對象有很多,從幼兒園、小學學生、中學學生一直到大學學生。無論哪個階段的教育者,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的工具。針對成人開展的相關活動,也可以參考這些工具包。我們鼓勵教育者、活動組織者在通讀全書后,再選擇自己想要的工具。在對工具的具體使用方法上,可以靈活多樣,比如將不同活動中的環節挑選出來、自行組合后再使用。
方剛 ·教育 ·22.4萬字
本書結合金融專業教學實際,深入剖析高職院校卓越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基于同伴互助的建設方案及教學名師培養方案,結合實踐進行實證研究,尤其對“同伴互助”教學科研團隊建設實施方案和教學名師的培養方案進行結構梳理并付諸實踐,進一步明確“同伴互助”教學科研團隊建設實施方案中的動力機制、整合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
張乖利 劉后偉 ·教育 ·22.5萬字
本書從教育學角度探討了媒介時代學生素養教育問題。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問卷,作者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北京、山東、安徽、山西、廣西和四川6個省份的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以此為藍本進行分析;第二部分為專題研究,從網絡、微博、電視等媒體形態探討了對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問題,論述了媒介素養與公民教育的關系問題,從青少年政治社會化的角度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角度闡述了對青少年進行公民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班建武等 ·教育 ·20.6萬字
本書主要從學科政策內容分析的視角,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體制、學科師資、學科經費、學科專業、學科課程、學科教材、學術研究以及學科規劃、實施與評價等建設活動,展開了系統的結構化研究,揭示了不同歷史時期學科建設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歷史背景依據,闡述了學科建設各要素的演進過程與時代特征,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政策的歷史特點及其與學科建設的辯證關系。
宋俊成 ·教育 ·22.3萬字
《幼兒園園長勝任能力十五講》依據教育部制定的幼兒園園長培訓課程標準編寫,從信念素養、知識能力和特色發展三個方面,結合典型案例分析,簡介了幼兒園園長應具備的理論水平、改革能力、職業道德等綜合素養提升內容,闡述了如何助力其開展幼兒園發展規劃、文化建設、科學保教、教師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科學內部管理、幼兒園與家庭及社區溝通合作、課程領導力建設、園本研修組織與管理和危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策略與方法。
熊偉 張更立主編 ·教育 ·23.8萬字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學研究文集是深圳大學教師們關于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是教師們對自身事業、管理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綜合思考和感受,是特定時空范圍里特定人群關于教育教學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本書旨在引導教師們從跨學科創新管理知識、一流專業建設與一流課程教育特色探索、教學課堂實踐工具與內容的融合、創新實踐能力源動力挖掘、課程思政與管理教育中的求知、學生工作與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探討和思想爭鳴。
于素敏主編 ·教育 ·26.1萬字
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的以來,以為核心的高度重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深邃、意蘊高遠的重大論述,為新時代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多元價值觀念碰撞博弈、交鋒整合的過程中,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關乎社會主義制度的未來發展走向,也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息息相關,對其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項持續性的、創新性的、系統的偉大工程。本書以“新媒體時代”作為分析的時代背景,以“大學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作為研究的內容,依次論述了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現狀分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原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外部實現路徑;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重在實踐養成。
范益民 ·教育 ·21.3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1)學校體制改革的新思路、新舉措和全校師生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學術論文(包括政治思想、德育教育和教書育人);(2)工程技術及自然科學方面的學術論文:(3)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論文;(4)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包括課堂教學改革和教材教法)。
孫珩超 ·教育 ·34.8萬字
本書系統地探討了高校信息公開制度構建與績效評價這一新穎而前沿的研究主題,梳理了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政府信息公開、高校評估與大學評價等現代化進程及活動對高校信息公開的影響與推動,論述了高校信息公開的理論基礎、高校信息公開的內涵與范圍等高校信息公開基本理論問題,分析了高校信息公開制度的正當性,闡述了高校信息公開制度的具體內容與體系架構,深入探討了高校信息主動公開制度、高校信息依申請公開制度、高校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與高校信息保密制度、高校信息公開年報制度、高校信息公開問責制度、高校信息公開救濟制度、高校信息公開激勵與監督制度,調研分析了高校信息公開網站平臺運行狀況,嘗試性地設計研究了基于微博的高校信息公開平臺和高校信息公開移動平臺的建設,并基于高校信息公開網站,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和用戶滿意度指標,分別對高校信息公開績效進行了系統評價和研究。
馬海群等 ·教育 ·20.1萬字
本書從殘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兩個方面入手,以八章的內容論述了殘障大學生職業發展與人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與自我探索、職業社會認知與生涯決策、大學生涯與職業準備、就業形勢政策與就業信息、求職擇業指導、自主創業指導、職業適應與發展等八個方面。每章均列舉了相關的引導案例、實踐訓練及參考文獻等,力求增強可讀性和現實可操作性,對殘障大學生生涯發展和求職擇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能為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就業主管部門提供支持和借鑒。
張健萍 陸忠華 ·教育 ·24.9萬字
《深圳教育藍皮書》是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重要學術刊物,它充分反映了深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客觀分析研究深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問題,提出深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對策和建議。我們力圖突出藍皮書的學術性、綜合性、史料性、前瞻性特征,力圖使其成為各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了解深圳教育現代化發展軌跡的重要參考資料。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教育 ·35.4萬字
本書的主要內容為四個模塊,十一章。第一部分是理論基礎篇,主要講述教育技術基本概念和教學設計等理論基礎知識;第二部分是媒體硬件使用篇,主要從傳統媒體、現代媒體、網絡多媒體等進行各式媒體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操作介紹;第三部分是制作實踐篇,主要從ppt、Authorware、FLASH課件制作進行相關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介紹;第四部分是實驗篇,主要是在教材中列出各種媒體使用、多媒體制作與素材采集、課件開發與網絡教學應用等項目的實驗。
胡水星主編 ·教育 ·23.9萬字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教育思想傳承與實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百廿歷史”,系統梳理和論述了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的發展沿革與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及教材建設的歷史,展示了120年來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如何與國家、與學校、與學科,共命運、同發展。第二部分是“先賢之光”,凝練了白眉初、黃國璋、周廷儒、張蘭生等20余位地理學先賢在北京師范大學從教過程中形成的地理教育思想及理念;遴選13篇代表性文獻,展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地理教育功能、地理教學方法等的學術思考與見解。第三部分是“當代之聲”,重點圍繞學科發展與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基礎教育與國民素質培養,匯編了在校教師和校友的地理教育教學理念和觀點論作。第四部分是“躬耕之作”,精選部分校友的地理教育教學實踐成果進行展示。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編著 ·教育 ·35.7萬字
本書包括思政育人篇、機制創新篇、組織建設篇、工作品牌篇四部分,共30篇文章,集中展現了基層教育系統關工委鮮活生動的實踐成果,以及將實踐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凝練升華后的理論成果,涵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工委組織力建設、品牌活動建設、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凝聚了一代代教育關工人的智慧和心血,既是對這三十年探索實踐比較全面的總結,更是謀劃未來的工作基礎。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教育 ·27.7萬字
本書選編了作者的散文、隨筆、工作調研報告、教學工作調研、教改研究等;縱向記錄了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成長歷程,橫向展示了作者的教育理論探索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是作者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理論探索、教學分析、學習心得等。
張興昌 ·教育 ·31.8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高教學會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分會的論文集,從教學思想與教學改革、教學模式與測試、英語語言技能的研究與實踐、語言學與翻譯學、文學與文化等角度,探討在英語教學這個特定的教學領域中教學規劃者有著怎樣的思考和見地,教師在教學實施中有著哪些創新和感悟,學生在各種語言技能的訓練中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等問題。
吳江梅 彭工 鞠方安主編 ·教育 ·2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