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當下,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老年人口不斷增多,老年教育規模也在不斷拓展。如何發展高質量的老年教育是該領域學者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書通過老年教育實踐與理論問題研究,堅持推進老年教育的學科建設,論述老年教育有哪些價值、有哪些功能,以及怎樣有效發揮老年教育的功能。全書包括老年教育學概述、老年教育發展歷史、老年教育的價值功能、老年教育教學、老年教育課程、老年學員、老年教育師資、老年教育管理以及老年教育研究等11章內容。
孫立新等 ·教育 ·29萬字
《教育思想的演進》根據涂爾干1904-1905年在巴黎大學開設的“法國中等教育史”課程整理而成,是史學界公認的社會史的開山之作。它考察了長達十幾個世紀的教育制度和觀念史,幾乎涵蓋了法國啟蒙教育從早期教會的“肇發時期”到19世紀的“危機時期”的演進過程。本書不僅把教育觀念的演進與思想體系史融通起來,也與教育體制內的制度安排和實踐形式環環相扣,以教育為視角和切入點,勾畫了一幅現代性在制度化和文明化的意義上從生成到危機的全景。
(法)涂爾干 ·教育 ·29萬字
本書是西安工業大學教學研討會論文合集。作者將本年度教學研討會的多篇論文經過細致篩選后按照一定的研究方向編輯分類,匯集成冊。全書稿共收錄西安工業大學2021年教學研討會優秀論文60篇,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分五個部分進行編寫:第一部分主要收錄有關管理與人才培養方面的論文;第二部分主要收錄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方面的文章;第三部分主要收錄教學方法與應用相關文章;第四部分收錄的文章主要涉及實踐教學研究;第五部分為綜合論壇。
張群主編 ·教育 ·28.9萬字
思想與行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范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的邏輯起點。媒介融合態勢下大學生思想行為出現的新變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本書從媒介與人的思想行為的關系入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工具理論,在實踐調研的基礎上,對媒介融合態勢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做了一個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媒介融合理論,從媒介化社會、社會性變遷及個體性差異三個層面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變化進行深度解析,并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載體、教育環境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對大學生思想行為進行系統調適。
黃金艷 ·教育 ·28.9萬字
從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的視角出發,將心理學與具體學科相融合,從中提煉出淺顯易懂的結論和切實有效的方法。比如哪些技能能夠讓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怎樣教學才能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學科定律?相比于其他教育心理學論著而言,本書的特色是:更實用、更清晰、更具針對性。
胡繼飛 ·教育 ·28.6萬字
本書是高考學子不可缺少的志愿填報工具書。書中包括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近三年的628所本科院校不同批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以及各高校的招生代碼、學校簡介、辦學條件、開設專業、重點學科、收費標準等實用信息。考生和家長可以對所需信息進行對比和分析,根據自身情況準確填報合適且理想的大學,避免因志愿選擇不當而出現高分低就或高分撞車現象。
吳梅俏 趙瑞瑞 陳紅雨 ·教育 ·28.6萬字
作為社會組織,大學與教會一樣,具有超強的穩定性,是最為恒久的社會組織。近千年來,盡管人類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大學歷經了文藝復興、宗教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等重大變革的洗禮,但大學的運行方式和精神內核仍然保持基本穩定。教會之所以具有穩定性,本質上靠的是信仰;而大學的穩定性,則是基于人類對真理的尊重與追尋,基于人類對文明進步共同價值理念的信奉與堅守。
鐘秉林 ·教育 ·28.6萬字
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始建于1932年,是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所廣東省一級學校、首批佛山市卓越高中創建學校、清華大學生源中學、北京大學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作為百年老校,石門中學以“任重道遠,毋忘奮斗”為校訓陶鑄群英,培養了一批批社會主義建設者和行業領軍人才。從早期的創辦者提出“培根固本”,到如今的石門中學以“樸素”辦學,有著一脈相承的內在邏輯,在紛繁復雜的教育實踐中,堅守著樸實的教育初心。本書作為這所歷史名校建校90周年的獻禮,廣泛收集和整理各個時期的各類史料,并在此基礎上從不同階段和層面深入解讀石門中學的校史;此外,還結合南海、佛山乃至嶺南地區的發展從更開闊的視野去探討。本書由文字和圖片兩部分組成,撰寫中采取以圖帶文,以文釋圖的形式,圖文并茂。大量圖片形象、直觀展現石門中學變遷的脈絡,其中不少為首次公布,彌足珍貴。書稿在章節的設計上也頗具匠心,脈絡清晰,一些內容的表述頗有故事情節,娓娓道來。
李衛東 馬學強主編 ·教育 ·28.4萬字
本書為教師教育“課證融合”教材叢書之一。本系列叢書在現有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全面、有機地融入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內容,并輔助以互聯網+技術。本書將傳統的“教育基礎”課程固有的知識框架結合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內容,進行整合重組,從“教育的產生與發展”“學校的產生與發展“教育與社會發展”“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中學課程”“中學教學”“中學德育”“中學教師”“班級管理”10個方面進行知識介紹。每章設置“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導引”“章節正文”“本章小結”“知識結構”,并配上相應的習題和模擬試題。本書的內容除了保證課程體系的完整、科學、合理外,同時作為教師資格考試的備考教材,方便學生學習、掌握考試內容,了解考試特色。
傅建明 ·教育 ·28.4萬字
本書以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區域戰略合作為主線,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全方位審視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區域合作戰略構想,對深化中國—東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決策參考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本書首先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安全多視角對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進行戰略審視,繼而探析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從“意向階段”、“起步階段”到“拓展階段”的發展歷程,系統梳理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制度框架、機制建立、組織建設、平臺搭建等工作行動,并對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內外環境進行了綜合評估,提出了中國—東盟共同體打造新形勢下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戰略架構,最后對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發展愿景提出了期待。
李化樹 ·教育 ·28.3萬字
“考出一個清、北學生,掩蓋了縣城中學的多少瑕疵!”北大教育學院林小英歷時3年,深入6個省份7個縣域25所不同層級學校,一部多角度展現中國縣域教育生態的田野調查。本書描述了中國東、中、西部不同縣域內乏力或奮進的學校、種瓜或得豆的課堂、踏實或游移的教師、在幻想或現實中長大的學生、對孩子教育過度操心或無能為力的家長、在正事和雜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長、緊密交織的政校關系、國家教化權力和市場選擇驅動之間的城鄉關系……作者用紀錄片式的分鏡頭細致呈現了縣域教育的生態,深度剖析了中國“以縣為主”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所面臨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詳解縣域教育何以在今天這個時代成為一個問題式的存在。
林小英 ·教育 ·28.3萬字
本書從課程論與教學論相結合的角度,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教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內容涉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和內涵,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法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法的經驗借鑒和歷史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結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矛盾和規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基本環節和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學情”和“教情”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環境和學科支撐,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法的發展要求和發展趨勢。是一本全面、系統論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法的專著。
佘雙好 ·教育 ·28.3萬字
全書系統地介紹了幼兒園、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教學名師的教學藝術與成長經驗,介紹內容包括教學藝術、經典課堂和成長經驗等。本書是“十二五”重點建設教師培養基地項目的部分成果,可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對青年教師成長具有重要的學習和借鑒意義。
宋秋前 周建軍 ·教育 ·28.2萬字
本書運用文獻分析、歷史比較、案例研究、實地調查等方法,沿著由歷史追溯到現實觀照到未來構想的基本思路,堅持史論結合、古今結合的研究原則,對中小學文言詩文教學的百年演變作了全景式展示,對中小學文言詩文教學的現實作了掘進式揭示,對中小學文言詩文教學的未來作了前瞻式構想。
胡虹麗 ·教育 ·28.2萬字
本書分為教學改革、專業改革和課程改革三部分。教學改革部分介紹了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在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課程體系構建、實踐教學管理、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專業改革部分介紹了多位在特色專業建設第一線的專家學者將近年來在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專業課程建設、專業實踐教學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與實踐成果;課程改革部分介紹了14門精品課程的建設經驗。本書適合職業教育院校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讀者閱讀參考。
趙有生 趙宏宇主編 ·教育 ·28.2萬字
通過構建由元標準、本體標準和品質標準構成的MSC三棱錐形高等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框架,本書分析了政府、市場、高校和高等教育行業等主體基于權利和責任合理劃分的主體協作網絡,探析了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質量學習、質量改進團隊、動態系統等質量發展方法論及其工具,梳理了法律法規、政府政策、高校制度構成的正式質量制度以及質量隱喻、質量意識形態、質量情感與道德和質量文化等非正式質量制度的發展,并以質量認證為例介紹了發達國家質量發展的做法和經驗。
彭江 ·教育 ·28.2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治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還不相稱。進一步深入系統研究中國政治道路、政治實踐及政治經驗,講好中國政治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超越西方政治理論,提升中國政治學的國際話語權,都需要在建構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方面有重大突破。為此,應以政治學“三大體系”建設為依托,立足中國實際,彰顯中國主體性,多角度、多層次推動政治學知識創新和理論發展。本書圍繞政治學基本理論、中國政治和比較政治三大領域,從認識論和比較歷史方法上反思中國政治學的發展,以中國實踐為核心,推動構建新時代中國本土政治話語,從中國政治文明、城鄉基層治理、執政黨建設、國際政治關系等維度對政治學重大問題展開反思和討論,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治文明的新發展和豐富多彩的政治實踐。
張艷國主編 ·教育 ·28.2萬字
本書作者在十余年大學生與大學教師的生涯中,對當今中國大學的一應信息、數據和知識進行了橫向對比、縱向解剖的綜合分析和思考。在資料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體現了全面性、真實性、實用性、時新性,加上作者的簡要精彩注評,相信能給高三即將高考的學生、大四即將考研的學生、研三即將考博的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很好的參考。
李子遲 ·教育 ·28.2萬字
隨著知識驅動創新時代的到來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大學教師學術職業發展也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本書聚焦新時代中國大學教師學術身份變革問題,對相關核心概念及理論基礎等進行了闡述,明確了研究對象并借助相關理論凝練研究框架,回顧了中國大學教師學術身份轉型的歷程,從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個維度分別描述當前大學教師學術職業發展的現實狀況與存在的問題,并對大學教師學術身份轉型的應然方向和價值取向進行分析,揭示當前大學教師學術身份變革中的現實樣態和發展困境,并從教學、科研等相應維度提出優化大學教師學術身份良性轉型的實踐路徑。
郝廣龍 ·教育 ·28.1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與聯合國兒基會合作項目,主要內容是從學校生活主體的兒童的視角關注學校管理應該如何改進與創新,并結合項目實施的經驗,給與學校管理如何改進與創新以實際的指導,可與已出版的《愛生學校與學校管理》成為姊妹篇。
毛亞慶主編 ·教育 ·2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