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錢江學術文叢之一種。上卷為作品研究:劉禹錫詩歌題材豐富,多體善備,含蓄蘊藉,而又骨力豪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本書從歷史考辯、文藝思潮、個人經歷以及藝術風格等等多角度地梳理了劉禹錫的詩歌藝術及時代特征。下卷為人研究:致力于縱向的躡跡追蹤,以時間為緯度,展示傳主從童年到老年的生命運行軌跡,通過對他不同時期的詩歌創作的解讀與評析,徐徐展示他的充滿魅力的人生。
肖瑞峰 ·語言文字 ·53.9萬字
本書針對小學生在中文學習中不懂分辨同義詞的情況,考查其能力并以簡易的文字辨析詞義的同異,加深學生對同義詞的理解。同時,將問題與答案一一對應,學生可通過使用摺頁,進行自測及核對答案、并可實時了解問題所在,方便自學。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語言文字 ·1.6萬字
上編主要對維吾爾諺語的結構、韻律、修辭和語義特征進行了分析闡述;下編主要對維吾爾諺語的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綠洲農耕文化、園林文化、手工業文化、商業文化和宗教文化進行了挖掘和透視。
華錦木 劉宏宇 ·語言文字 ·23.3萬字
開口與合口,是漢語音韻學上指稱語音性質的重要區別特征,是劃分漢語韻類的一組對立系統。開口與合口的對立,是一種動態的對立,對立的雙方會隨著語音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衍化,這種衍化蘊含了豐富的漢語語音傳承更革的信息,因而,分析開合口的歷史衍化進程,有助于揭示漢語語音發展演變的規律。本書以歷史串聯法和共時參證法為主要研究手段,輔以音理分析法和內部分析法,分隋唐、兩宋、金元、明清和現代五個階段,對中古以來漢語韻母開合口的衍化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張平忠 ·語言文字 ·15.5萬字
本書是作者運用歷史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日語祈使表達的使用規則和體系在日本近現代的歷時變化過程以及相關歷史社會成因進行系統研究的總結。作者在書中選取了小說、歌舞伎臺詞本、戲劇臺詞本、戲作、落語速記等能夠代表日本東京語口語狀況的重要文獻資料,通過深入分析和探討所收集到的大量語例,不僅總結出日語祈使表達各類形式的相互關系以及與使用者使用意識的關聯性,并且繪制出日語命令形功能分化派生過程圖,最后還構建了一個日語祈使表達的實用指南。本書的研究成果在近現代日語語法體系的理論架構和教學實踐上都有著深遠意義和重要價值。
陳慧玲 ·語言文字 ·17.7萬字
現代語言學理論與中國語言學的關系,是我國語言學研究歷久彌新的話題。本書指出,引進、結合和創新的過程,、就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研究主要知識系統逐步成形、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日漸自覺與熟練地利用普適性的理論、概念和方法描寫與解釋漢語現象,探索漢語與其它語言之間的共性以及漢語自身的特點。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尤其關注現有理論和方法無法說明的漢語現象,以此為基礎,努力超越現存的理論框架,提出更準確、更全面、從而更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的理論和概念,以漢語現象為依據在理論語言學研究領域里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本書收錄10篇論文,其討論范圍覆蓋了現代語言學主要理論、方法和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句法、語義、語用、話語篇章、社會語言學、翻譯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側重闡明普通語言學理論和方法同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密切關系。
陳平 ·語言文字 ·15.2萬字
本書首先從法律上而非語言學上界定了地域方言的概念,分柝了其與通用語言法律上的關系,提出了確定地域方言法律地位的關鍵因素,包括國家目標的定位、對語言選擇自由的容忍度、語言群體的實力等。本書重點分柝了地域方言權的涵義、性質,還闡述了地域方言權與表達自由的關系、與受教育權的關系,詳解了地域方言權在公立教育、行政、司法等領域的具體內容。最后,本書研究了地域方言權理論對我國推廣普通話法律和政策的啟示。
耿焰 張朝霞 ·語言文字 ·17.2萬字
《小論文寫作7堂必修課》講述了:從遠古文明、中世紀騎士到廣袤的外太空,從古埃及象形文字、北歐海盜船到可愛的帝企鵝……通過學習“小論文寫作7堂必修課”,你會像美國的孩子一樣,得到系統的研究性論文寫作訓練,不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豐富多彩的論文題目,還能學會查資料、做筆記的本領;不僅寫出漂亮的小論文、增長知識,還能發展動手動腦做研究的能力。這樣的探究技能,會讓你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無窮!那么,現在就和“填鴨式學習”說“Bye-bye”吧,用充滿樂趣的小論文寫作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開啟你的智慧之門!
貝弗莉·安·秦 ·語言文字 ·3.4萬字
本書從金岳霖研究現狀入手,發現了金岳霖問題,分析了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出路與辦法。作者依據結構主義、新批評、現象學等相關理論,把文學作品劃分為意義、意味、意境三個層次,界定了各自的內涵及構成要素。在譯意和譯味的基礎上,增加了譯境,探討了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形成了文學翻譯的三種境界,分別對應文學作品的三個層次,并根據可譯性、文學性、層級性對三種翻譯境界進行合理定位。作者研究了三種翻譯境界在語言功能、思維模式、意義層次上的不同特點與具體表現,論述了文學翻譯的層級超越機制,建構了翻譯境界的理論體系,最后得出三境歸一的結論。
陳大亮 ·語言文字 ·28.7萬字
豐富思維導圖,重難點一目了然,32大必會語法點連貫講解,分層推薦,生動導圖+明晰圖表+簡明講解+中英例句一眼就能看出語法的玄機,每課一練+詳細解析,反復練習,層層鞏固。
賈春環編著 ·語言文字 ·8.1萬字
應用語言學(appliedlinguistics),是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本書是中國應用語言學會(籌)、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主辦,華僑大學承辦的“第十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以“提升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為主題,論文涉及漢語本體研究、語言教學研究、語言傳播應用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研究與應用等方面。
中國應用語言學會 ·語言文字 ·14.6萬字
在民國初期,五四文學的文化政治邏輯已然在觀念層面建立。青年胡適在留美期間,白話文思想得以實質性突破。五四白話文運動與“文學革命”的理論倡導與反響,顯示其普遍的社會動員能力。五四白話文開辟了中國語言文字現代轉型的整體性道路,產生了系列創制,也夾雜改用拼音文字、世界語的繁復聲音。五四白話文構筑了五四新文學語言的底線與平臺。周氏兄弟的文學語言踐行,以思想文化的內核奠基了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語言。胡適、郭沫若的新詩創作,則顯示了以節奏、韻律等音樂性構成為中心的白話文詩性空間的開創。
鄧偉 ·語言文字 ·25萬字
本文集收錄了作者在古希臘語文學和歷史比較語言學—語文學方面的十余篇文章,具體內容分為三類:古希臘抒情詩研究,并以此為線索勾連希臘詩歌傳統和印度詩歌傳統,進而探討原始印歐詩歌語言在希臘和印度這兩支傳統中的傳承與創新;通過核心文本與重要概念的比較研究,探究各種古代文明(特別是希臘文明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間的早期關聯和相互影響;書評,涉及古代語言的語法作品、希臘—印度文明間的關系、口述詩歌理論的生成發展。
白鋼 ·語言文字 ·11萬字
本書通過對1978年后出版的20種新詞語詞典詞條的統計歸類和抽樣考察,系統分析了新詞語族群化孳生的機制、影響及成族原因。發現當代漢語新詞語數量龐大且成族率高,多數新詞語都能以“模標”為關聯聚合成族,新詞語成族現象已成為當代漢語詞匯孳生變異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每個詞族內新詞語在結構、數量、音節、“模標”構詞義項、“詞語?!鳖愋汀⒎聰M和簡縮詞語比例及成族原因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統計特征。新詞語族聚現象表明當代漢語新詞語的構詞理據性增強并在詞語形式上顯現出來,同時也彰顯了漢語詞匯的繼承性、層級性、系統性等特征。這既加強了當代漢語詞匯多音化的趨勢,也豐富了當代漢語詞匯的語義網絡系統,觸發了當代漢語“新的詞綴化現象”。仿擬、簡縮、比喻、諧音和借代等修辭造詞和詞綴構詞已成為新詞語孳生的重要方式,豐富了當代漢語的構詞手段。
楊緒明 ·語言文字 ·23.8萬字
本書是《聯綿字理論問題研究》的續篇?;居^點是:漢語里只有人類語言共有的造詞法,沒有什么特殊的構詞法,沒有用特殊的構詞法創造的“聯綿字/詞—雙音單純詞”。就已經考察的主流派權威著作而言,它們用來支持“聯綿字/詞—雙音單純詞”說的理論都靠不住,例詞均不當其說?,F代聯綿字理論嚴重脫離漢語實際,盛行數十年以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本書初步考察了現代聯綿字理論在國內人才培養、漢語詞匯研究及字典詞典等領域造成的危害。
沈懷興 ·語言文字 ·31.6萬字
18世紀末,在遙遠的約克郡地區,吉卜賽棄兒希刺克厲夫被呼嘯山莊的老主人恩蕭收養,他與恩蕭的女兒凱瑟琳青梅竹馬,彼此產生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卻嫁給了富有的林惇。因不堪凌辱,希刺克厲夫憤然出走。若干年后,他帶著財富和一顆報復的心回到呼嘯山莊,不安寧和痛苦開始不斷侵襲山莊……
(英)艾米莉·勃朗特 ·語言文字 ·8.7萬字
漢語語音史分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三大時段,分別以《詩經》韻部系統、《切韻》音系和《中原音韻》音系為標識,與之相應,漢文學史上有《詩經》,唐詩和元曲。本書研究了所有存世元曲的用韻,聯引為十九部,分部進行討論,并與《中原音韻》詳細比較,書后列舉出韻譜。從元曲的用韻來看,《中原音韻》的語音基礎當為通語。
李蕊 ·語言文字 ·12.6萬字
本書是專門譯介國外歐亞內陸史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目的是借助精通各類外語的專業譯者的努力,為國內的學者提供各國學術圈在該領域所發表的重要文獻。本輯為第2輯,收錄的譯文有:《歐亞草原游牧政權的出現與成熟:精英封堆的發展與衰落》、《斯基泰野獸風格藝術與洛雷斯坦青銅器藝術》、《考古學與對公元5至8世紀日耳曼社會史的研究》、《論薩曼王朝的起源問題》、《“大中央遼契丹國”考》、《“知己知彼”:中世紀俄羅斯對金帳汗國之熟知》、《一座已消失的愷加時期埃里溫城堡內的清真寺》等。
余太山 李錦繡主編 ·語言文字 ·17.6萬字
日本江戶時期長崎唐通事是史無前例的特殊翻譯家群體,他們是華裔中的佼佼者,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中日民間交流的使者。他們落葉扎根于日本長崎這片土地上,與異國他鄉結下了深厚的情緣,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本書通過對明清時期25家福建籍通事家族史料搜集整理,與田野調查資料相互印證,從多維視角、多層次展現了明清時期福建籍通事家族活動的歷史軌跡,厘清了明清兩代福建區域在日本長崎“唐通事”家族的若干重要史事及文化傳播交流的不朽貢獻。
李斗石 ·語言文字 ·19.2萬字
“博雅漢語”系列教材由北京大學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骨干教師編寫而成,分為三個子系列:綜合系列(9冊)、聽說系列(9冊)、讀寫系列(6冊)。三個子系列之間有機聯系,可以配套銜接使用,形成多維度的立體教學結構,也可以依據教學實際需要獨立使用。教材最突出的特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編寫思路新,與國際先進教學理念接軌:三個子系列,每課的話題基本吻合;每課的詞匯量重合在30%—40%,初級階段(聽說1、2冊)重合率達到80—90%;語言知識點在重現的基礎上有限拓展互補,同一話題的詞語與句式在不同語境(“聽說讀寫”)中重現,融會貫通。2、教材內容突出人類共通文化:初級篇,以日常生活話題為主;中級篇,從人們的喜怒哀樂出發,逐漸將話題拓展到對人際、人生、大自然、環境、社會、習俗、文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高級篇,以內容深刻、語言優美的原文為范文,重在體現人文精神,突出人類共通文化。3、練習設置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除了機械性練習、交際練習外,還設置了較多的任務型練習,充分展示“做中學”“練中學”的教學理念;每課的教學內容也多以聽說練習形式和閱讀訓練形式呈現,盡量減少教師的講解;每課的最后設置了綜合練習和多種形式的拓展訓練,有些甚至超出本課聽力和閱讀所學內容,為的是讓學習者在已有漢語水平的基礎上,自由發揮,有更大的提高。
金舒年 張若玲 ·語言文字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