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社區權力及其運行機制研究是社區研究的新視角。權力與政治相聯系,研究基層社區權力及其運行機制實際上就是研究社區政治。本書通過對我國一個城市基層街道社區進行實證分析,回答“誰在社區行使權力”和“行使哪些權力”以及“如何行使權力”等問題,發掘傳統社區權力秩序向現代社區權力秩序轉變過程中的影響要素、內在規律及其特征,探討在國家權力回縮的狀態下,社區組織、個人以何種行為方式和互動模式分享讓渡出來的社區公共權力。
楊榮 ·社會學 ·18.9萬字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從鄉土中國向城鎮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工商社會的轉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這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動力之源。隨著中國由計劃經濟模式轉向市場經濟模式,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出現,帶來了商品的極大豐富。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加入了世界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成為開放社會和信息社會。本書的敘述有兩個角度:一是從宏觀角度分析了四十年來中國幾個重要方面的社會變遷;二是從熱門事件入手,反映四十年來中國的社會生活變遷。全書試圖展示一幅中國四十年來的社會變遷全景圖并分析發生變遷的原因,并對未來進行了展望。
畢競悅 ·社會學 ·18.9萬字
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中華傳統文化人才思想吸收、知識經濟與人才開發、國際人才開發借鑒、人才國際化能力開發、國家戰略主導下的人才開發。第二部分包括環境變革與人才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及和諧管理、人才管理學研究進展、人才統計學基本范疇及人才統計實踐等。第三部分包括影響人才評價結果的因素分析、人才才能的表現形式及特征、人才評價的理念方法技術、人才效能評價、科技人才創新績效評價、區域人才發展監控評估及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等。第四部分包括理念和制度創新與區域人才競爭優勢、企業薪酬體系改革、科技人才激勵、人才發展環境評價、人才發展制度環境、文化環境營造、青年人才培養等。
司江偉 ·社會學 ·18.9萬字
本書收錄了來自國內外從事加拿大研究的學者和相關專家的前言研究成果,包括文學、政治、經濟、多元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內容。在文學方面,既有由國內加拿大文學研究專家撰寫的對加拿大著名作家如門羅,艾特伍德等人的作品研究,也有對加拿大華裔作家的作品解讀;還有對多元文化問題的探討,有來自魁北克的歷史學者克羅托先生撰寫的魁北克和安大略省法語學校學生中法裔歷史敘事的文章。此外還有來自經濟研究領域的專家對北美自由貿易區投資與貿易的分析,以及政治、外交等研究領域的學者對加拿大在國際社會所扮演的積極角色的研究分析等。還特邀參加編寫《加拿大華人移民史》其中兩位作者丁果先生和賈葆蘅女士撰寫介紹加拿大華文報刊的歷史與現狀的文章。本書不僅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且內容豐富,體現了多元化的特點。
劉意青 ·社會學 ·18.8萬字
本書從北京市民的戶籍人口、家庭收入、婦女就業、居住與出行、家庭關系、家庭娛樂等方面關注新中國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民社會生活方式,著重梳理并凸顯其中的演變軌跡,再現在新思想、新精神的指導和影響下北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從本書中我們既可以看出政治、文化與家庭的關聯與互動,也可了解政治變遷與社會生活的內在聯系,這對于研究及解決當今家庭倫理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姜虹 ·社會學 ·18.8萬字
本書的基本立場:時間不是社會變遷的維度,也不是社會在時間中改變,時間就是社會的產物。基于此立場,本書的主旨在于根據不同的主題,在理論層面上提出論證,指出我們可以從社會發生學的角度,將時間視作在社會中形成的產物,它是一種本質上具有社會性質的、可被視作社會事實的社會時間。時間由于具有社會性,因此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并且時間本身蘊含著需要嚴肅面對的社會問題。在此理論基礎上,本書進一步指出我們可以建立什么樣的分析框架來研究時間。
鄭作彧 ·社會學 ·18.8萬字
智慧城市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計算利用城市中的大數據,通過對多種異構數據的整合、分析和挖掘,來提取知識和智能,解決城市本身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本書重點介紹智慧城市和城市計算的發展現狀、體系架構和關鍵技術,以及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災難應急、智慧停車、智慧飲食、智慧娛樂、安全駕駛、智慧監護等典型應用,集中反映了智慧城市和城市計算的新思路、新觀點、新方法和新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徐小龍等編著 ·社會學 ·18.8萬字
此書從金錢攀比動機出發,圍繞著炫耀性休閑和炫耀性消費這兩種階級行為特征展開分析,從社會演進的角度探討了有閑階級的起源、有閑階級的生活方式、消費標準、精神特征以及相關文化現象等方面的內容。學術上游走在經濟學與社會學之間,方法上兼具階級分析與制度分析之利,風格上一本正經地諷刺而不失學術底蘊。本書1899年出版,逾百年而彌新;專注上層階級,放四海而皆準,每個讀者各取所需,百家流派或引或駁,乃當之無愧的人類文明史上的經典之作。
(美)索爾斯坦·邦德·凡勃倫 ·社會學 ·18.8萬字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克勞迪婭·戈爾丁追溯了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基于數十年的開創性研究,戈爾丁將20世紀初至今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群體分成了五組,深入研究了她們在事業、婚姻、子女等方面的理想抱負與現實中遇到的各種阻礙,以及代際的演變歷程。一個世紀前,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且往往只能二者擇其一;如今,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數量大幅增加,她們擁有了更多選擇,更有機會同時擁有事業和家庭,但鑒于社會規范、工作性質、時間約束等,性別不平等問題盡管不如過去嚴峻,卻依然存在。目前關于性別不平等的快速解決方案往往都是從女性方面入手,但作者認為,無論是職場性別平等,還是家庭夫妻公平,都涉及等式的兩端,所以解決方法也需要同時從等式的兩端入手。作者據此給出了務實的解決方案。
(美)克勞迪婭·戈爾丁 ·社會學 ·18.8萬字
農村稅費改革以后,鄉村治理出現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資源汲取型向資源輸入型轉變,行政村治權不斷弱化。鄉鎮基層政府不得不深度卷入村莊的具體治理之中,直面鄉村社會不同群體的訴求。花鎮的治理,以基層政府為核心,精英群體、普通群體與邊緣群體差序性地環繞在其周圍,呈現愈推愈薄的差序治理結構。
賀海波 ·社會學 ·18.8萬字
本書以企業員工尤其是新生代員工的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為研究對象,綜合采用扎根理論、問卷調查等方法,識別企業員工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主要類型,挖掘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形成和擴散機制,探尋有中國特色的工作場所非倫理工作行為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從激發倫理動機、培育倫理氛圍等方面系統提出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防治措施,為組織制定有效干預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控制或減少員工工作場所非倫理行為,提髙組織倫理道德水平提供參考。
伍如昕 ·社會學 ·18.8萬字
本書是2016年中旬在中山大學召開的“第一屆互聯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參會嘉賓的論文集,內容涉及:重點關注互聯網對人的日常生活的改變和重塑;圍繞互聯網作為虛擬空間所展示出的區別于真實空間的特征進行的人的行為的文化解釋,理解不同主體的網絡實踐;發現互聯網技術所支持的網絡組織及其特征,討論網絡共同體的文化內涵;針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反思傳統人類學研究的當代局限,同時展望人類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在未來的延展性和可能。
姬廣緒 ·社會學 ·18.8萬字
中國正在經歷快速的城市化。本書主要通過家庭發展秩序和半城市化兩個概念,深描了普通農業型村莊的城市化場景,并通過對可逆城市化和城市二元結構彈性的深入分析,展示了中國在城市化道路上的制度優勢。
陳文瓊 ·社會學 ·18.7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社會范疇重釋與中國社會發展模式研究”(10ASH001)的最終研究成果,書中從重大社會關切出發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進行了創新性闡發,對社會、生活等一系列重大范疇進行了新的界定,對社會研究范式和中國社會發展模式進行創新表達。
王雅林 ·社會學 ·18.7萬字
社會政策過程研究作為對社會政策制定和執行等過程的理論抽象,是社會政策研究的重要基石。本研究即聚焦社會政策過程,以新農合政策從醞釀、試點到正式出臺的政策博弈過程為例,討論在中國特定的場域下社會政策是如何提上議程的,又是如何制定和執行的。
徐曉新 ·社會學 ·18.7萬字
《城市史研究》創刊于1988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2012年中國城市史研究會會成立后,正式成為該會會刊。作為城市史研究的品牌和陣地,《城市史研究》已經得到國內外同行學界的廣泛認可,在各大圖書館和高校研究基地均有收錄,刊物文章多次被轉載和引用,2012年被收錄入中國期刊網,并在人大復印資料《歷史文摘》專題轉載。
張利民主編 ·社會學 ·18.7萬字
社會學的發展是社會學學者、社會學學術、社會學學派、社會學學界等多元社會行動主體在中國社會實踐結構性巨變的歷史舞臺上相互型塑、同構共生的結果。社會運行學派“五論”的建構是一個不斷“在自覺中批判”和“在批判中自覺”的理論創新過程,其運行范式、轉型范式、學科范式、互構范式、實踐范式等一套解釋范式,推動了中國社會學概念的革命以及革命的概念。本書以鄭杭生教授領銜的社會運行學派的“五論”為研究對象,按照“宏大背景—思想淵源—邏輯延展—關鍵議題—解釋范式—自覺意義”的理路探討了中國社會學重建以來“第一個目標明確的本土化社會學理論體系”如何建構,并進一步提升發展成為中國氣派社會學理論的深層邏輯。
王力平 ·社會學 ·18.7萬字
改革開放不但是中國歷史劃時代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百姓生活和命運的轉折點,借改革開放的東風起航,普通百姓成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受惠者。聽被點燃人生、被改寫命運的百姓口述:從一名建筑工人成為一名大學生、自學考試給我插上騰飛的翅膀、進城創業,改變了我的命運、由“票證供應”到刷卡消費、過上了無后顧之憂的“小康”生活。
韓淑芳 ·社會學 ·18.7萬字
如何將社會學專業本科生的社會實踐課上成一門“硬課”,武漢大學社會學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自2018年開始,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老師帶隊,博士、碩士、本科生組成調查小組于暑假深入鄉村做調查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課,具體調研方式為白天進行集體訪談,晚上進行集體討論。在調查和討論的基礎上本科生撰寫了數萬字的調研報告,此書即為優秀調研報告的匯集,包括鄉村素描篇、家庭社會篇、村莊治理篇、農業治理篇四大篇章,每一篇調查報告獨立成文,從不同視角展現了我國鄉村社會的變遷。
賀雪峰主編 ·社會學 ·18.7萬字
本書深入探討了在中國城市化背景下,傳統農民如何經由新的社會建制與主體實踐轉變為現代市民,進而推動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通過雙案例研究發現,農民身份轉變的社會政治過程意味著農民公民身份權利關系與社會福利格局的大調整,其絕不單純是城鄉分治的戶籍制度變更問題,更不僅僅是農民生活方式轉變的問題,而是重新界定舊有農民身份的權利關系,在建設新型城鄉關系的進程中重組農民與市場、農民與國家、農民與社會之間的權利關系。
蔣紅軍 ·社會學 ·1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