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無障礙指南: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包容方略》由國際殘奧委員2013年6月公開發布,是“通過觀摩在世界各地舉辦的運動會,采用世界各地所有相關信息,對其進行評估篩選,使其合理化,最后形成的一套有望成為‘世界普適性’的設計標準和實踐標準”,對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場館及設施建設、城市無障礙環境的規劃設計、家庭無障礙設計和改造等具有重要參考作用,也能夠給我國的立法、相關政府機構、教育研究機構、體育管理機構以及服務部門等提供借鑒。
國際殘奧委員會 ·社會學 ·10.6萬字
今天,女性自身以及全社會對于“母職”的認知,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為何中國的母親們往往還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感到兩難,苦惱于如何才能做一個平衡一切的好媽媽;或是在追求自我和成為一名以孩子為中心的“合格”母親之間不斷糾結?有關母職的討論,大多關注家庭還是個體優先、孩子為中心還是女性自我追求為中心的女性兩難境地,而忽略了社會的、時代的、外部的因素。同樣身為母親的資深媒體人姜泓舟,從自身的經驗與困惑出發,深入訪談了二十多位城市中產女性,包括職場媽媽、單親媽媽、全職媽媽、兩代人共同育兒等不同育兒條件下的女性等,與她們探討“母職”難題。
泓舟 ·社會學 ·10.6萬字
本書以單位制變遷為視角,從公民身份角度探討養老保障的平等,內容包括:引論、身份的嬗變與養老保障的平等、單位制時期的公民身份與養老保障、后單位制時期的公民身份與養老保障、公民身份中的養老保障權與國家責任等。以單位制為視角檢視當下中國社會不平等的養老保障制度,運用公民身份來引領和指導公民的養老保障制度走向平等,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趙書文 ·社會學 ·10.6萬字
現在你是否在從事喜歡的工作?如果被困在一條一眼能看到底的人生軌跡上,我們該如何選擇?當面臨這些問題時,大部分人是茫然的,甚至我們會自我催眠地認為“現在的工作就是我喜歡的”,而且往往會做出兩種選擇:安于現狀或顧此失彼。這本書給出了第三種選擇,告訴我們如何能夠找到命中注定的工作,不再糾結于不盡人意的選擇。這本書通過一個個的小目標,幫助我們不僅找到理想的工作,創建理想的工作環境;而且可以開展一項或者多項“副業”,在主要收入之外賺點外快;甚至脫離為別人打工的牢籠,作為創業者構建一個小型帝國。
(美)克里斯·吉耶博 ·社會學 ·10.6萬字
明治維新起,尤其是戰后七十余年間,作為東方女性代表之一的日本女性,經歷了從自縛精神枷鎖到尋求靈魂自由,從恪守傳統到張揚個性的跨越式發展。女性意識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又未曾脫離本身的民族性。百余年來,日本女性自我解放的生命歷程,體現在情感、婚姻、家庭、教育、職場、參政等方方面面。她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平衡,培養出同時擁有現代觀念和傳統美德的新女性。本書以豐富的真實事例為基礎,通俗自然的筆調,講述日本女性的發展物語(故事)。揭示政治體制、經濟發展對女性意識的影響和相互作用,今天的日本女性是如何被塑造出來,日本女性意識和女權主義的演變,值得借鑒和探尋。
徐杭 ·社會學 ·10.6萬字
本報告利用我國人口普查數據資料、國家統計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公布的數據資料,并利用多種來源的專項老年人調查資料,認識和把握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變化情況,著重報告了近年來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分析研究了相關的老齡社會政策、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現狀及問題,從學術研究和社會政策的視角,提出了各方面的解決措施以及對策建議。
姜向群 杜鵬主編 ·社會學 ·10.6萬字
該書作者工作和生活閱歷豐富,善于對工作和人生進行思考總結,重視學習科學發展觀,認為“價值觀是理性行為的燈塔”。生命在于運動還是在于寧靜,人們不知爭論了多久。作理說:“生命在于平衡。”這可能是他對中央關于要求要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種理解。執政為民,就要加快民主法制建設。作理提出“民主的首要問題是權力來源問題”,“人身依附關系越淡化,社會越進步”。他鼓勵人們不怕艱險,勇于改革,說“好的都是難的”,“要防止用實事求是的觀念掩蓋落后”,提倡“體驗困苦,鞏固善良”。他主張激情與智慧有機結合。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如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又通過自己的發展更有力地維護和平。從我國國情看,我們付出了歷史性的代價才懂得了發展是硬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過程和標準、應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和諧發展等最簡樸的理念,這些理念會科學地指導、規范我們的工作……本書有助于在勞作和思考中享有更大自由,從而可能給群眾創造更多實惠。書中某些結論會引發辯爭,這是本書值得一讀的另一個理由:事理越辯越明,用行動和實效去驗證則更好。
張作理 ·社會學 ·10.6萬字
為推進我國殘疾兒童保護工作,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實施了殘疾兒童保護合作項目,旨在通過立法、政策等多種途徑,推動我國殘疾兒童各項權利的享有和實現,促進殘疾兒童全面融入社會生活。2009年,中國殘聯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廣東省廣州市和山東省東營市開展了殘疾兒童現狀與需求調查,現將相關成果匯編成書,作為我國保護殘疾兒童立法和研究的參考資料。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社會學 ·10.6萬字
在21世紀,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由于生育水平的下降、個人主義的興起、遷移的增加等,家庭提供的養老資源日趨不足。與此同時,中國的老齡化是在較薄弱的社會經濟條件下迅速展開的,國家和社會提供的養老資源也非常有限。鑒于此,本書以調查數據為基礎,從經濟、健康和社會心理三個方面,細致描述老年人的福祉現狀,深入研究影響其福祉的因素。
駱為祥 ·社會學 ·10.6萬字
本書以消費理論發展與演進為基礎,結合我國經濟轉型的現實,對我國居民消費傾向問題進行探討,在經濟快速增長、改革堅定性與不確定性共存的背景下,充分考慮收入因素、需求因素、供給因素以及制度因素,探討我國居民消費傾向變化與居民消費需求升級過程之間的內在關系,深入考察我國居民消費行為、分析消費動力機制,在對消費內部進行內容分解的基礎上為提升我國居民消費增長動力提供相關政策建議。
朱孟曉 ·社會學 ·10.6萬字
本書共涉及相關專論18篇,15萬字:前言1篇,本稿編者介紹中國早期社會工作的發展。民國之后關于社會工作的文章16篇(15篇作于民國年間),作者有許仕廉、錢振亞、宋思明等,分“研究”、“實務”兩個專題。最后1篇是當代著名社會學家、農村問題研究專家、北大社會學系王思斌教授的專論“中國社會的求—助關系:制度與文化的視角”。全書后附有“民國時期社會工作著作書目”“當代中國社會工作史研究著作書目”,便于讀者全面了解社會工作在中國一百年來的源流與發展情況。
張嶺泉 彭秀良 ·社會學 ·10.6萬字
本書研究和設計了能夠簡潔明了體現家庭負擔狀況且方便使用的家庭負擔系數,并分為以人口數量為綱量的家庭負擔系數和以負擔類型為綱量的家庭負擔系數。書中還結合調查數據對全國總體的家庭負擔狀況進行了測量和估計,并依據家庭負擔系數的大小,把中國家庭劃分為完全負擔家庭、高負擔家庭、中高負擔家庭、中等負擔家庭、中低負擔家庭、低負擔家庭和沒有負擔家庭,進而提出可供政策參考的家庭固定負擔、家庭浮動負擔等類型劃分。
田豐 ·社會學 ·10.6萬字
本書通過理論分析結合實證研究的方法,探索廣西人口均衡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之間的關系,分析產業轉型升級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機理,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廣西產業轉型升級的人口發展支撐策略,為協調做好廣西產業規劃和人口規劃提供科學的政策建議。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產業與人口協調發展理論研究、人口均衡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框架體系分析、廣西產業轉型升級與人口均衡發展的現狀研究、人口均衡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證關系研究、促進廣西產業轉型升級的人口發展支撐策略的提出。
韋春北等 ·社會學 ·10.5萬字
本書是首次嘗試按專業編寫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海外發展報告,共8章,分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成果、中國經濟學研究、中國法律文化、中國國際關系研究學術成果“走出去”情況,以及2015~2016年度語言學國際化進展、中國學者參加的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學術會議情況、中國學者在國際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情況。本書對提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服務國家文化“走出去”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張朝意 管永前 ·社會學 ·10.5萬字
本書借助薩義德“理論旅行”的基本觀點,完整而清晰地呈現法國1789年《人權宣言》在晚清中國的際遇,從被譯介到解讀和接納,以及引發異見,直到最后被應用。本書的研究表明,對于晚清中國來說,《人權宣言》不僅僅是一個“舶來品”,也不僅僅是一種“非我族類”,而是事實上已經逐步融入晚清中國的話語、思想文化和法政結構之中。在這個意義上講,所謂“《人權宣言》在晚清中國的旅行”,其最根本的含義,就是它的“入中國”以及“中國化”。
程夢婧 ·社會學 ·10.5萬字
生育率的降低、預期壽命的提高和家庭結構的改變,讓養老成為當下中國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須應對的一大難題,一場“銀發海嘯”呼嘯而來。這是一部針對中國養老機構的民族志調查報告。作者將中國傳統的養老觀念與照護理論相結合,從時間維度描述中國經歷的養老形勢變化,從空間維度展示不同形式的養老機構,分析當下養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屬及照護人員面對的衰老、死亡和照護難題。基于在云南昆明歷時13個月的實地調查和采訪,作者從老年人視角呈現了衰老和照護的日常。以對老年人過往和當下經歷的記述,揭示視自身為“累贅”的住進養老院老人的身體和心理感受;以在養老機構所見的人際交往,展現復雜的關系網絡,探討影響照護的多重關系視角。
(美)葛玫 ·社會學 ·10.5萬字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被弗洛伊德譽為“當之無愧的名著”。于1895年首次出版,一上市就引發了大眾心理研究熱潮,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全球發行,是經久不衰的經典暢銷書。本書語言生動流暢,分析鞭辟入里,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精準而淋漓盡致,顛覆了人們對大眾群體的認識,提出了驚世駭俗的群體理論,預見了20世紀的心理學和政治發展,其思想深刻影響了各國首腦。為什么專家團隊會做出專家個人都不滿意的決策?為什么粉絲圈會妖魔化?為什么群體不能用說理來打動?總之,這本書道出了我們不得不知真相,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索群體狂熱的背后、探索這個時代。
(法)古斯塔夫·勒龐 ·社會學 ·10.5萬字
虛擬世界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網絡社區,許多學者也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這一領域。但是目前關于虛擬世界中虛體產品的采用多從消費者心理感知的視角出發,很少從社會傳染的視角研究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對于虛體產品的采用。本書首次以虛體產品為對象,基于大數據和運用社會網絡方法來分析產品擴散機制。首先在多產品的情境下(產品類型差異,產品多樣性差異,產品代際差異),從社會傳染的視角探究其他消費者的采用對消費者最終采用虛擬產品的影響,接著檢驗了不同類型(社會地位高、中、低)的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對于社會傳染的易感程度,實證分析了虛擬產品的產品擴散機制。
陳智勇 王殿文 ·社會學 ·10.5萬字
本專著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制度與管理等多個維度,對全球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的發展動力與趨勢、運行效果及國際共識等內容進行了研究和闡釋。在對該制度發展經驗進行總結和凝練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社會經濟背景以及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對我國構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進行深層次探討研究,旨在為我國全面建成“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聶愛霞 ·社會學 ·10.5萬字
鄉土還能重建嗎?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未來嗎?聽費孝通講中國故事,探尋“中國方案”。費孝通說,自己一輩子只寫了兩篇文章,一篇“農村”,一篇“民族”。本書以閑適的書話體重述費先生心路、學路、思路與書路,游刃有余,親切可讀,既發揮出書話體“真性情、真見識、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現出重回歷史現場之親聞、親歷、親見的獨有魅力。
張冠生 ·社會學 ·1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