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地可依:后工業時代芝加哥的家庭與階級
1980年,14歲的克里斯蒂娜·J.沃利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父親所在的芝加哥東南部的鋼鐵廠突然倒閉,接下來的幾年里,近十萬名附近的居民也將失去工作。30年后,沃利成為一名文化人類學家,她在《無地可依》中把人類學視角帶回家,審視自己的家庭和整個美國藍領階層的命運,結合個人敘事和家庭照片,對“去工業化”的社會影響進行了細致的評估。通過描述家庭成員的努力奮斗和自己向上流動的故事,沃利揭示了在復雜的緊張關系之中美國工業衰退的社會景觀。在其精辟的分析中,每個讀者都可以了解為什么美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為什么向上流動從集體性轉向個人化,以及哪些政策錯誤導致了這種困境。
·1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