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討論了國家與人民、國家與法律、自由與平等、國家與社會等問題,盧梭在書中主要論述了社會結構和社會契約的關系、主權及其權利、政府及其運作形式等,此外還討論了幾種社會組織的組成形式及其優缺點。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描摹了他理想中的國家的樣子,他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一個理想的社會應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之上,國家應是自由協議的產物。
(法)盧梭 ·社會學 ·9.6萬字
本書的目的不在于向讀者提供一個社會學概述,而在于呈現一種社會學的意識。通過引入對社會階級、犯罪與反常、官僚制中的工作方式、宗教和政治組織的變遷等主題的研究,作者深入探究了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與社會對個人的塑造之間的張力關系,并且展現了社會學作為一種視角在理解現代世界方面的獨特價值。
(英國)史蒂夫·布魯斯 ·社會學 ·6.6萬字
社會學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但人們對其并不了解。本書從一些常見社會現象入手,討論了人們成長、交友、家庭等具體情境中的社會學議題,讓人們理解社會變化。
楊云鵬 閻瑞娟 李小偉 ·社會學 ·57.5萬字
廣告惡俗?追隨名流惡俗?帶手機參加聚會也惡俗?到底什么是惡俗?惡俗與糟糕有何區別?跟愚蠢又有什么關系?如本書所說,惡俗就是弄虛作假、裝腔作勢卻恬不知恥;是餐館、酒店、電影、電視、大學等各個領域充斥著的虛偽、俗艷和無知;是以丑為美、以假為真、以淺薄為深刻、以愚昧為智慧。本書延續了《格調》的毒舌寫法,通過無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現出現代文明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業欺詐時代最大的特點——惡俗,并剖析了惡俗的本質、根源和未來,尖銳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雖然極盡嘲諷之能事,作者之意卻不在于諷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喚醒大眾、反省大眾文化,本書因此稱得上是一部警世諍言。
(美)保羅·福塞爾 ·社會學 ·10.3萬字
暢銷全球122年的的《烏合之眾:群體心理學》,開創性分析了群體心理的本質,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政治學等方方面面,深刻影響了全球政治家、企業家等各行各業精英領袖。這部一下午就能讀完的經典,幫助我們看清群體的真正面目,從而在沖突和矛盾面前,始終保持理智、內心強大和清晰判斷??诒鄠鞯?018全新中譯本,譯者是傅雷翻譯獎組委會主席、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因其尊重原著,恢復法語原版原貌,出版后憑借口碑相傳迅速走紅熱銷,被譽為“《烏合之眾》里程碑中譯本”。
(法)勒龐 ·社會學 ·8.7萬字
比爾·蓋茨、理查德·道金斯、尤瓦爾·赫拉利推薦,當代最偉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巔峰之作,一部關于人類進步的英雄史詩。亞馬遜暢銷榜圖書,《經濟學人》2018年最佳圖書?!懂斚碌膯⒚伞窇{借智識深度和優雅文筆證明:我們永遠不會擁有一個完美的世界,而尋找一個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險的舉動。但是,如果繼續運用知識來促進人類的繁榮,即將取得的進步則是無限的。我們該如何尋找生活的意義和目的?300年來,啟蒙運動理念取得了輝煌勝利,這個偉大故事卻很少有人提起。平克分析了偉大進步的原因,將拯救幾十億生命的無名科學家展示出來,雄辯地證明:通過理性和同情來促進人類的繁榮,本身就是人生的意義。人類進步的故事,是富有英雄色彩的,是光榮的,是令人振奮的。這個故事屬于全部人類,屬于任何兼具理性和生存欲望的有情眾生,它只要求我們堅信——活著好過死亡,健康好過疾病,富足好過匱乏,自由好過脅迫,幸福好過苦難,知識好過迷信和無知。
(美)史蒂芬·平克 ·社會學 ·34.8萬字
這是一本機構自媒體、個人自媒體必備的操作指南。一冊在手,了解自媒體從內容生產到公號運營。上編如何生產一篇10萬+的文章,講解從尋找選題、采訪、寫作到包裝;下編如何做出一個擁有100萬粉絲的大號,講解從內容的獲取、審核、分發到與用戶互動。
吳晨光 ·社會學 ·16.9萬字
本書通過斯諾登引發的諸多黑客現象事件的思考,希望每個讀者看到其現象背后的黑客本質——黑客文化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對于積極方面,我們應該繼承并發揚,對于消極方面我們應該重塑黑客精神,規范黑客行為,因勢利導,使黑客行為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促進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良性循環發展。
美狄亞編著 ·社會學 ·18.1萬字
本書是一部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經典名著,“作者哈耶克對自由主義理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回答了有關自由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并為那些“希望理解自由思想的人提供理論指南”。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闡述自由的價值、自由與法律、福利國家中的自由。作者認為自由并不意味著事事皆好或沒有壞事,可能意味著忍饑挨餓,鑄成大錯或舍命冒險。自由的價值是以知識觀和文明進化觀為基礎的,人類在短短的幾百年間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文明成果,正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比較和選擇的自由,人類未來文明進化和物質繁榮也同樣以保持這種自由狀態為前提。一個自由社會的根本前提是法治。一個人自身的自由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給予他人以同樣的自由。
(英)弗里德里?!W古斯特·馮·哈耶克 ·社會學 ·43.3萬字
本書探討了各種情境下的理性選擇行為:與誰共度余生(確定狀態下的選擇);是否接受一次死亡率為25%的手術,在面臨恐怖襲擊之虞時是否搭乘飛機(不確定狀態下的選擇,前者概率已知,后者概率未知);以何種形式管理個人財產(特殊情形的不確定狀態,涉及金錢);一個國家在得知其他國家同樣躊躇于是否擴張核能力時,它自己該作何選擇(戰略選擇);選舉活動中“簡單多數原則”與比例代表制各自的相對優勢(集體選擇)。
(英國)邁克爾·阿林厄姆 ·社會學 ·6.1萬字
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特殊的勞動,維持著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轉,勞動者卻在市場上被視作“無業”,且不被回報、不被評價、不被感謝。這項工作被人們稱作家務勞動,從事者大多是家庭中的女性。在本書中,上野千鶴子回到了自己女性主義之路的起點——主婦研究。她講述了自己開始研究女性學的契機,正是從母親不幸的婚姻中發現了主婦們無償進行家務勞動的普遍狀況,影響日本學界的“無薪勞動論”則脫胎于此。她從女性的家務勞動價值不被認同、不被回報作為入口,逐步揭露了女性的勞動價值被持續剝削、長期隱形的社會病灶。在此基礎上,她將性別問題納入到更廣泛的權力結構中,從追求“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會理想出發,系統地梳理了自己從“主婦研究”到“照護研究”的研究歷程,闡述了其基于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視角的無薪勞動理論、勞動市場底層中的女性困境思考、“官·民·協·私”的福利多元社會構想,以及日本老齡化社會下照護的哲學實踐。痛快地拆解了現代社會固有的女性壓抑結構,提出旗幟鮮明的犀利見解:停止以愛為名的剝削,主婦不是免費的“戀家勞動者”,她們是應該被尊重、被看見、被回報的社會勞動者。
(日)上野千鶴子 ·社會學 ·5.2萬字
赫伯特·爾庫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是法蘭克福學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書是其最負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當代發達工業社會型的極權主義特征。此書在英國和美國出版后,先后在德國和法國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譯成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被稱為西方60年代末大學造反運動的教科書。全書除導言外包括“單向度社會”、“單向度的思想”和“進行替代性選擇的機會”三部分。作者通過對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語言等領域的分析、批判,指出發達工業社會是如何成功地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這個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這種人喪失了自由和創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本書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作了較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會批判理論的烏托邦性質。本書對研究蘭克福學派和馬爾庫塞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美)赫伯特·馬爾庫塞 ·社會學 ·15.1萬字
諾瓦克花了20多年時間,通過對一系列物種----從小蟲子到人的研究,歸納出合作進化的5大機制:直接互惠、間接互惠;空間博弈群體選擇和親緣選擇。諾瓦克通過研究告訴我們,人類要想贏得生存斗爭,避免物種的衰落,合作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創造性武器。他坦言:“今天的世界,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超級合作者”。
(美)馬丁·諾瓦克 羅杰·海菲爾德 ·社會學 ·21萬字
本書多角度展示了社交技巧在各種情況下的應用,例如,怎樣打通自己的心理障礙,邁出大大方方與人交往的第一步;怎樣打開話題,讓對方愿意進行溝通和交際;怎樣促進雙方深入交往;怎樣通過小細節揣摩交往對象的心理活動,抓住對方的心理變化;怎樣低調做人和處世,來應對不利的局面和成功解決突發事件,從而排難解紛,轉危機為轉機;怎樣擴大交際范圍,為自己積累人脈資源;怎樣在交際活動中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程亮編著 ·社會學 ·14.8萬字
每逢周末和法定節日,上海市HP區NJ路附近某公園的北角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兩兩,或立或坐,以品評的目光相互打量。這些人或是拿著寫滿信息的紙牌四處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攤位”前面。這里就是上海相親角,一個特殊的公共聚會場所。相親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戲碼,真正的主角是他們的父母——當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戀大事上曾經被“黨疼”“國愛”,而今他們的子女要解決婚姻問題時,國家卻早已從私人情感領域退出。國家對住房、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性領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達到了1949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們的集體性焦慮在相親角中展露無遺。
孫沛東 ·社會學 ·20.1萬字
女孩出生:日本人更偏愛生女兒,日本女性地位上升了嗎?在少子老齡化社會中,正因為女性的“性別分工地位并沒有改變”。父母更希望得到女兒而不是兒媳的照料,生女兒的偏好才增加了。女生升學:高學歷化社會,父母對兒女的教育投資一視同仁了嗎?雖然男性與女性都“處在兩個市場之中:勞動力市場和婚姻市場”但不少父母更傾向于為女兒在婚姻市場中投資。女性升職:女領導少,是因為具備領導力的女性人數少嗎?女性缺乏領導力是一種偏見,“崗位可以培育能力。在過去,女性根本沒有機會獲得這種培育能力的崗位”。
(日)上野千鶴子 ·社會學 ·17.1萬字
生活的意義消逝,網絡游戲成癮,容貌焦慮,房子成為人生的執念……現代人在意義與虛無、功用與價值、理想與現實之間反復搖擺,在“躺平”和“內卷”中無限循環。這并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人類進入現代之后不可避免的一種趨勢。這本書是對現代人生存現狀和情感糾結的觀察。書中盤點了15個當下熱議的社會現象,從社會、生活、個體三個角度追溯問題及其根源,把問題置于制度、秩序、文化、傳統、習俗的背景下,從社會和時間的長河中去理解其作用機制和原理,梳理現代社會運行的基本邏輯。作者孟慶延研學社會學多年,在他看來,社會學是克服盲目焦慮的一門學問,每個人都應放下虛幻的、妄自尊大的“自己”,以一種真誠而樸素的心態去面對周遭與生活。這本書不提供關于“怎么辦”的標準答案,只提供理解自我、洞察世界的視角。通過剖析現代人的根本性問題,我們可以理解自我困惑和思維方式從何而來,并催生更多清醒面對生活的勇氣。
孟慶延 ·社會學 ·13.3萬字
不想在養老院、也不想在醫院,而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以自己的方式迎來最后的時光——這恐怕是很多人對自己晚年的期許了。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中,上野千鶴子通過對醫療、看護、護理等最新情況的全面調研,分享自己為晚年生活所做的準備,帶給讀者“一個人在家帶著尊嚴離世可以實現”的信心。在老齡化社會日益臨近、獨居人口逐漸增多的當下,上野千鶴子的觀察和心得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益借鑒。
(日)上野千鶴子 ·社會學 ·7.8萬字
《反常識》是小世界網絡之父、微軟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鄧肯·瓦茨的顛覆式新作,他根據最新的網絡科學研究,以及商業、政治和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內容翔實的決策案例,揭曉常識帶來的4大誤區和反常識帶來的3大紅利,并教授我們學會用反常識思維認識并應對這個復雜的世界,跳出常識陷阱,優化你的工作與生活。鄧肯·瓦茨以互聯網為“望遠鏡”,探索社會運行的規律,明確界定了哪些事情適合用常識來判斷和解決,哪些事情適合用反常識來處理。并揭示了反常識思維的3大定律——人生贏家都是概率贏家、“搜索者”勝過“規劃者”、流行=大量的普通影響者+偶然的超級影響者,助你先人一步享受未來紅利。
(澳大利亞)鄧肯·J.瓦茨 ·社會學 ·15.6萬字
《自由及其背叛》原為以賽亞·伯林1952年在BBC第三套節目所做的系列講演。他從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出發,討論了近代著名思想家愛爾維修、盧梭、費希特、黑格爾、圣西門和邁斯特等人對自由以及人類歷史的看法。在伯林看來,除了邁斯特是人類自由的公然反對者外,這些思想家都對人類的自由持肯定態度,但他們對自由的理解,卻導致了反自由的歷史后果。
(英)以賽亞·伯林 ·社會學 ·1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