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五四前后,是中國專制與共和,民主與獨裁,科學與迷信,白話與文言,新詩人與舊才子,新思想與舊道德,包辦婚姻與自由戀愛的交替時期。本書著重論述這一時期新型知識分子群體,在沖破舊式婚姻的過程中,“新詩人與舊才子”、“新思想與舊道德”、“理性與情感”交織時的矛盾與沖突。為了敘述與行文的方便,本疏選擇了胡適之、郭沫若、徐志摩、郁達夫、戴望舒等5位現(xiàn)代詩人,對他們的女性情感心態(tài),進行考證與論析。
黃世中 ·文學評論 ·13.8萬字
本書從中西比較文學的角度出發(fā),以多個《詩經(jīng)》英文全譯本的近200篇詩篇為研究對象,集中探討《詩經(jīng)》名物、韻律、修辭、意象、題旨的翻譯,對《詩經(jīng)》翻譯的文學性及其與歷史文化的關系問題,以及《詩經(jīng)》文化傳統(tǒng)的對外翻譯傳播問題進行了客觀、深入、細致的分析與評述。書中還從文學審美和文化傳播的角度對《詩經(jīng)》翻譯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和見解。
李玉良 ·文學評論 ·13.8萬字
本書從四個方面展開研究:“追本溯源”,通過呈現(xiàn)首次編選時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及文學的面貌,力圖勾勒面貌背后的發(fā)生動因;“宏大敘事”刻畫了當時各個出版社所編教科書中外國翻譯作品的多元豐富面貌,并討論教育思潮、課程文件等外部因素與教科書選文的互動關系;“洞幽知微”,是從選文內(nèi)部觀察其如何從社會文本轉(zhuǎn)變?yōu)榻虒W文本;“研究教學”闡釋社會文化如何通過教科書選文及研究最終介入學生的個人生活,成為其生命成長的持續(xù)影響因素。
管賢強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本書為《大洋洲文學研究》的第五輯,書中分為三大板塊:澳大利亞文學,新西蘭文學,以及南太平洋文學。板塊按照地域分類,思路清晰,內(nèi)容明確。書中所收的研究文章以大洋洲文學為研究對象,以不同的文學分析手法和角度,對大洋洲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以及最新作品進行剖析,所提出的一些全新的思路和觀點很有學術價值。
詹春娟 ·文學評論 ·13.7萬字
王蒙以其標志性的開闊雄辯、汪洋恣肆的文字,表達了在二十世紀的時代背景下,自己對《紅樓夢》廣大精湛的思想性藝術性及社會、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獨特理解,書寫出作為一個作家的王蒙是如何嘗試著探索另一個作家曹雪芹在創(chuàng)作《紅樓夢》中的寫作方式、寫作心理,以及寫作時的種種想法和做法、成功和失誤,并在這個新穎的角度里,開掘出許多未經(jīng)人道的想法和提法。因而本書可以說是一場別有會心、自出機杼的作家與作家的對話。
王蒙 ·文學評論 ·13.7萬字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載三國兩晉時期名士軼事雋語的典籍,集中反映了當時士大夫的精神風貌和人生志趣。它是一部記錄名士風流的典范之作。該書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主持編纂,因其紀事簡略,至南朝·梁朝時期,劉孝標為之注,增補了很多相關的史料,從此正文與注文密不可分,一并流傳。《世說新語選》擷采菁華,并對原文中難懂的字詞、人物、典制等做了詳細注釋,于閱讀理解大有裨益。
(南朝宋)劉義慶著 黎臻選注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本書是批評家張定浩代表作《愛欲與哀矜》的增訂本,時隔六年,最終增加四萬余字。愛不只是激情,也意味著失控,更是復雜的心智生活;憐憫則代表道德與責任。這兩者都常讓人難以承受,卻是大多數(shù)旨在書寫人類生活的出色小說家的選擇。從格雷厄姆·格林、愛麗絲·門羅到奧登、布羅茨基,從《斯通納》到《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書中所涉,基本都是作者鐘愛的作家與作品。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本閱讀與寫作之書,也是一部躬身自察之書。一個人同時覺察言語的力量與無力,愛的豐盈與貧乏。但他仍在寫,為取悅那些不可企及的影子。
張定浩 ·文學評論 ·13.6萬字
本雅明在本書開篇即坦承其所作是批評而非評論,“批評所探尋的是藝術作品的真理內(nèi)涵”,他試圖揭示隱藏于作為實在內(nèi)涵的歌德作品中的意義之維。在他看來,開啟了古典主義潮流,它試圖弄清的并不是倫理的和歷史的,而是神話的及語文學的問題。它所思索的不是生成中的意念,而是已成形的、蘊含著生命與語言的內(nèi)涵。這些豐富而復雜的層面,在歌德晚期作品尤為突出。
(德)瓦爾特·本雅明 ·文學評論 ·13.6萬字
兩宋是詩詞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宋詩突破了唐詩的藩籬,開辟出奇崛蒼勁的新境界;宋詞從小令發(fā)展至慢詞,躍而成為一代文學的標桿。本書作者戴建業(yè),從流傳至今的數(shù)十萬首兩宋詩歌作品中千里挑一,收錄蘇軾、李清照、陸游等50多位名家,精選272首詩歌講述兩宋詩詞發(fā)展軌跡。閱讀本書,不僅能重溫偉大的詩詞作品,更能一窺300年兩宋詩詞發(fā)展全貌。
戴建業(yè) ·文學評論 ·13.6萬字
尼采、海涅、卡夫卡、米蘭·昆德拉、裴多菲……這些耳熟能詳?shù)奈膶W大家名字,相信你一定聽過。本書主要羅列了西歐國家的一些作家以及諸多知名文學作品,令讀者朋友們感受文學的震撼和力量。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13.5萬字
《內(nèi)心的風景》是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文鼎中原”叢書中的一種,作者以散文集《寐語》(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為切入點,對河南詩人張鮮明的“先鋒文學”進行解讀。作為被解讀文本,《寐語》碎片化的故事、場景和細節(jié)帶有超常的想象力和超現(xiàn)實感作為文學評論《內(nèi)心的風景》涉及哲學、心理學和符號學等學科,帶有解構主義的色彩,具有現(xiàn)代性和較高的文學理論價值。
張筍 ·文學評論 ·13.5萬字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現(xiàn)存100卷,是現(xiàn)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nèi)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郭茂倩 ·文學評論 ·13.5萬字
如果你想要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那一定能在《世說新語》的故事里找到共鳴。痛飲/狂歌/服食/躺平,不被定義的人生超級精彩,魏晉人早就試過了,人有千千萬萬種可以成為的樣子,想來想去還是只愿意成為自己。?《精解世說新語》這本書來自駱玉明教授在復旦大學傳授20年的《世說新語》解讀課程,淺易而不淺薄,分13個專題講解《世說新語》魏晉時代士人對尊嚴、德性、智慧和美的理解與熱愛,涉及魏晉南北朝所有熱門話題:英雄與名士/藥及酒/清談風習/士族的婚姻與家庭/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女性的風采……看他們在不如意的世道中,如何用出格的言行釋放天性、通過追求美和享受獲得快樂。
駱玉明 ·文學評論 ·13.5萬字
《詞境淺說》是樸學泰斗俞樾之孫、紅學大師俞平伯之父、近代詩詞大家俞陛云的代表作。書中不僅從曲調(diào)、格律、詞境等方面對選詞加以箋釋,更兼鉤沉史跡、感懷詞人,以極具詩意的筆法闡幽發(fā)微,“申其義而暢其趣”。
俞陛云 ·文學評論 ·13.5萬字
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1896)和于勒·德·龔古爾(1830-1870)是一對共同寫作的兄弟作家,活躍于19世紀中后期的法國文壇。本書立足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1851-1870),結合歷史語境分析龔古爾兄弟“純粹分析”的詩學理念、小說的“文獻化”傾向及其“藝術家筆法”的獨特審美表達。同時,結合龔古爾兄弟對現(xiàn)代性和現(xiàn)代社會的體認,探討他們與時代既疏離又依附的共生關系,及其為法國小說走向現(xiàn)代化做出的革新與突破。
辛苒 ·文學評論 ·13.5萬字
漢字、詞語、詩詞、戲劇、閱讀、寫作……這么生硬的知識,讓我們怎么愛上學習?如果有這樣一本書,既像小說一樣好讀,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學到豐富的知識,一定會深受歡迎。本書是漢語大師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多年語文教學經(jīng)驗的結晶之作,通過將抽象的知識與具象的學習和生活場景相聯(lián)系,融知識于故事,以故事傳知識,生動周到,深入淺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師和學生,被廣大讀者譽為語文教學的經(jīng)典之作。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學評論 ·13.4萬字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除了唐詩、宋詞中一些廣為流傳的篇章外,在當代讀者中影響最大的,恐怕還得數(shù)小說。小說中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這四大名著外,讀者群較大的還有“三言二拍”、《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儒林外史:名士與名利》旨在用有趣的觀點、明快的語言、活躍的思路,建立起溝通學者的案頭研究與大眾閱讀之間的橋染。本書作者張國風先生,對《儒林外史》有著深入的研究,對小說中所涉及的人物、藝術內(nèi)涵、科舉制度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發(fā)人深思,富有興趣性。
張國風 ·文學評論 ·13.4萬字
《聽厲以寧教授講詩詞》一稿根據(jù)厲以寧講授唐詩宋詞的課堂筆記整理而成。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總論詩詞理解的境界,包括詩詞創(chuàng)作和詩詞的主體分類;第二章具體論說唐宋詩、五代宋詞、金元詩詞、明清詩詞;第三章分析厲以寧創(chuàng)作詩詞的主題與情懷。該書是對厲以寧教授關于詩詞的第一次系統(tǒng)整理,體現(xiàn)了厲以寧教授對詩歌本質(zhì)、詩詞流派以及詩人成就深入且獨到的見解。
劉玉銘 劉偉 ·文學評論 ·13.4萬字
楊先生1939年完成的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校注》,出版后,在海內(nèi)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日本著名漢學家戶田浩曉認為《校注》中“有不少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的見解”,堪稱“自民國以來一直到戰(zhàn)后《文心雕龍》研究的名著。”臺灣學者王更生則認為該書“在《文心雕龍》的研究上,為后人樹立了一個新的斷代”。本書選取了楊先生《劉勰與〈文心雕龍〉》《〈梁書?劉勰傳〉箋注》《從〈文心雕龍〉〈原道〉〈序志〉兩篇看劉勰的思想》《劉勰論構思——讀〈文心雕龍〉隨筆之一》等論文,集中體現(xiàn)了先生在《文心雕龍》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楊明照 ·文學評論 ·13.3萬字
自從蘇雪林重新進入大陸學術界的研究視野,對她的界定基本仍停留在一個美文作者,或一個偏于保守的文學批評家等判斷水平上。這種已有的判斷,其因在于對當時文學潮流和動向考察的缺位,使研究缺少了歷史的深刻性,同時還因缺乏發(fā)展變化的眼光,而使研究對象變得平面和單調(diào)。本書作者借助于近年來學界關于文學思潮研究的成果,把蘇雪林納入思潮視野下予以觀照,清晰地呈現(xiàn)出她整個寫作生涯中文學思想的流變過程,從而更準確地解釋其每一階段思想發(fā)生轉(zhuǎn)向的外部和內(nèi)在的原因,使一個相對真實、豐滿的蘇雪林走進我們今天的文學史。
劉旭東 ·文學評論 ·13.3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