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以文學文體作為切入點,系統地梳理了中國近代文學文體的發生、發展及其具體的演變情況,進而從文學的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探究文學文體在近代變革的原因,從而探究中國近代文學的文體轉換機制和內在的文化邏輯,對于正確地評價和估定中國現代文學的文體確立有一定的意義。作者立論嚴謹,論述清晰、獨具新意,論據充分、有理,在此基礎上不乏精彩的洞見,對專業研究者和文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有較高的研讀和參考價值。
王士軍 ·文學評論 ·10.5萬字
本書是一部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的中國古典文學賞析類書籍,由浦江清先生編著的古典文學史講稿整理而成,涵蓋了他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多年所積累的文學思想薈萃。歷經反復推敲與修改,見解獨到,論點新穎,娓娓道來。兼具深度與廣度,思想性與藝術性,從宏觀的古代政治思想到微觀的故事情節、人物分析,全方位揭示四大名著的精髓和真義。用你看得懂的語言,帶你穿越時空,與明清大師巨匠們促膝長談,真正領略“四大名著”不朽的古典魅力。
浦江清 ·文學評論 ·10.6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中國現代作家評價機制的生成及演變以及導致這種生成及演變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文化權威、政治權威和市場權威。本課題既面向現代文學,同時又超越現代文學。對影響中國現代作家評價的多種因素均加以考察。
蔡長青 ·文學評論 ·18.3萬字
學習世界文學,就必須研究世界著名文學大師、著名文學作品和文學發展歷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學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組成:元前文學精品,中世紀文學精品,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精品,十九世紀文學精品,四個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學大作的總體大綱。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7.6萬字
本書結合北宋中期時代背景、司馬光個人生活經歷、個性特征以及其思想對其詩歌進行系統研究,試圖在把握他的詩學思想、詩歌內容、詩歌意象及詩歌總體風貌的基礎上探討司馬光在北宋文學史上的地位。
余飛 ·文學評論 ·16.7萬字
《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之一,蘊涵著豐盛的中國社會文化傳統。自問世起,不絕對其解讀和研究,本書就是最為經典的賞析作品之一。作者劉烈茂先生曾任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所長,對中國古典小說有相當深厚的研究。全書言簡意賅、邏輯清晰明了,內容涉及對《水滸傳》的文學魅力、梁山眾多人物的分析評點等,或在眾說紛紜中拔云見日,或摒棄成見做翻案文章,皆平心而論,新見疊出,讀來令人撫掌叫絕。是研究《水滸傳》的絕佳參考資料,更是廣大普通讀者閱讀《水滸傳》、增進見聞的妙品。
劉烈茂 ·文學評論 ·10.5萬字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F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稑犯娂肥菨h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郭茂倩 ·文學評論 ·13.5萬字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談論作者對文學一些基本問題的理解,主要思考文學的經典性生成、小說的大氣象和本質化寫作、散文的博雜與寬闊這幾個具體問題,第二部分主要是談論作者從事文學批評的思想資源,包含作者己對左翼文學的閱讀和理解。第三、第四部分是作者對近幾年廣東和大灣區文學寫作所作的鳥瞰式觀察和創作成就的總結。
楊勝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跟青年談魯迅》是作者跟青年談論魯迅的文章,從魯迅的少年時代、魯迅在日本、辛亥革命與魯迅、魯迅的第一篇小說、分析“阿Q正傳”、魯迅怎樣寫雜感、魯迅的雜文、魯迅與現實主義傳統、魯迅對文學形式和文學語言的貢獻、魯迅的藝術特點、魯迅怎樣對待文化遺產和民族心態進行講解。魯迅在他的青年時代,受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的影響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文章,對于當時一切進步的知識分子,影響非常之大,讓大家真真感到中國給封建統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東西,非推翻它不可。作者簡介: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師從周作人,曾為語絲社成員,在文學史上被視為“京派文學”的鼻祖。廢名的小說以“散文化”聞名,將六朝文、唐詩、宋詞以及現代派等觀念熔于一爐,兼具平淡樸訥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說集,長篇小說有《莫須有先生傳》《橋》《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橋》與《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皆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若干。
廢名 ·文學評論 ·5.9萬字
本書稿主要研究目標是通過兩岸文學語言比較深入認識大陸、臺灣文學語言發展各自的特點,同時通過對漢語文學語言的兩個主要支脈的研究,深入認識中國文學語言發展的整體特點,從這個角度出發,本項目分出了三個板塊:首先是大陸與臺灣個體文學語言比較研究,這個部分從小說、詩歌、散文三個方面對兩岸文學語言的發展做了較深入的比較。
張衛中 ·文學評論 ·16.8萬字
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寫給未來作家的創作經驗談,解開《陰翳禮贊》《細雪》《春琴抄》的寫作密鑰。《文章讀本》是日本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探討文章閱讀和創作技巧的名作,如同三堂深入淺出的寫作課。本書在日本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響,后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作家都以“文章讀本”為題著書,論述自己的的文學創作觀。作者以文學大師的眼光,從日本語言文字及文化的特質出發,圍繞“何謂文章”“寫作如何精進”以及“構成文章的六大要素是什么”,兼舉東西方經典名作的實例為證,論述日本語言和文字在創作中如何發揮優勢,才能順暢出色地表情達意。其中更是多次引用《大學》、唐詩等,分析中國文人的作品,強調文學的含蓄之美。本書由日文翻譯名家賴明珠翻譯。與谷崎的名作《陰翳禮贊》一同構成日式美學的完整拼圖。
(日)谷崎潤一郎 ·文學評論 ·8.2萬字
郭宏安先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其翻譯的《惡之花》《鼠疫》等被國內外國文學讀者奉為圭臬,他也曾在全國各大高等院校、學術機構舉辦過近百場講座。本書收錄其關于法國文學多年來講演的精華,包括有“蒙田和他的《隨筆集》”“談談巴爾扎克”等共計10篇,充分展現了郭宏安先生的思想火花和人生智慧。
郭宏安 ·文學評論 ·16.7萬字
聞一多先生一生,歷經詩人、學者、斗士三個階段,最后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詩篇。聞一多創作的詩篇,發展了屈原、杜甫創作中愛國主義傳統,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以及社會批判的性質。本書選取了聞一多先生關于詩歌的論述,以幫助我們了解動蕩年代中文人的思想歷程。有人評價聞一多的詩,是他的藝術主張的實踐。他的大多數詩作,猶如一張張重彩的油畫。他不僅喜用濃重的筆觸描繪形象,渲染氣氛,尤擅于在大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中變幻種種不同的情調色彩,再配上和諧的音節、整飭的詩句這些優美的藝術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詩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品。但有時由于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樸與自然美的光華。可以說,聞一多的詩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后起的詩人。
聞一多 ·文學評論 ·6.4萬字
與《論語》等儒家經典不同,《尚書》因其晦澀難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關于《尚書》的圖書全部是很學術的專業圖書,令普通讀者望而生畏,本書則是面向大眾的通俗讀本,以期對《尚書》這部經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為什么要讀《尚書》?因為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歷史文獻,經典中的經典。自孔子編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鬃右浴渡袝窞榻滩呐囵B了三干弟子。從漢代開始,它就作為居于權威地位的教科書備受推崇,數千年間,一直充當著塑造中國心靈、中國固有文化的核心經典。《尚書》上起傳說中的堯帝,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反映了這個時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論,偶爾也記錄了他們的一些行跡。君臣們的言行雖然指涉甚廣,內容宏富,但幾乎都聚焦于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政治政之道與治之術。
喻中 ·文學評論 ·16.1萬字
宗教改革運動在近代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其中也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本書從宗教改革運動這一歷史文化語境去考察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以其主要劇作為例,分別從人性觀、上帝觀、倫理觀以及政治觀等若干角度去剖析這場運動對莎士比亞戲劇的內在影響,并揭示由宗教改革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及思想危機在莎劇中的深刻體現。
倪萍 ·文學評論 ·15.3萬字
這是一本古典詠懷詩詞的鑒賞集。本書所選詩歌表現出詩人對實踐意義、生命價值、個人境遇的深切感慨,力求以此窺探出其對自我最真實的認識和定位。這些詩歌正面刻畫了詩人的心懷,呈現了詩人極高的藝術才華,正是這樣豐富而優秀的創作,證明了心靈世界也是值得深入刻畫的角落,細致地陳述隱秘的內心也可感動讀者之心,同樣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呂文秀編著 ·文學評論 ·11.2萬字
本書為《大洋洲文學研究》的第五輯,書中分為三大板塊:澳大利亞文學,新西蘭文學,以及南太平洋文學。板塊按照地域分類,思路清晰,內容明確。書中所收的研究文章以大洋洲文學為研究對象,以不同的文學分析手法和角度,對大洋洲文學的經典作品以及最新作品進行剖析,所提出的一些全新的思路和觀點很有學術價值。
詹春娟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本書是著名學者、批評家李建軍關于文學批評的文章集結,共22篇。書中主要探討了關于文學批評的理念、關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在當下的境遇、關于批評家的精神氣質和倫理責任,以及揭露了當下文學批評風氣的庸俗。作者以“扯淡”二字概括這些文學現象,以此引起讀者的警惕。作者態度坦誠,行文活潑,風格鮮明,見解獨到,當代諸多作家如莫言、余華、賈平凹等都在其批評之列,實為難得的一本批評著作,表現了一位真正的批評家的責任和擔當。
李建軍 ·文學評論 ·12萬字
《旨永神遙明小品》是著名學者吳承學先生研讀晚明小品文的札記隨筆。小品文是晚明文人心態真實而形象的寫照,空靈閑適,令人稱賞,是古代文學傳統主體的精彩補充。書中重點介紹了晚明小品文寫作的主要作家,實事求是地概括出這種文體表現在思想情趣與藝術形態上的總體特點。既道出其妙處,即小品文在傳統古文“文以載道”的軌轍之外另立一宗,以悠然自得的筆調,以漫話和絮語的形式體味人生;也揭示出其弊端,即它在思想內涵和歷史深度方面難以望傳統古文項背。全書文字綿密平實,頗具韻律,可讓讀者真實、全面地認識晚明小品。
吳承學 ·文學評論 ·12.8萬字
這是一本古典愛國詩詞的鑒賞集。本書依照時代先后與文體特征,主要分為“先秦詩歌”“漢魏六朝詩歌”“隋唐詩歌”“宋詩”“宋詞”“元明清詩歌”六部分,每部分皆選編當時最有代表性的愛國詩歌。就時代而言,又以盛唐、南宋與晚清這三個時代所選詩歌最多。愛國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三千年來的愛國傳統一脈相承,其對于今天的讀者依然很有教育意義。
陳旭編著 ·文學評論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