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國家一級作家和谷先生文集,共14卷本,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公開發表的重要作品,分為散文、詩歌、紀實、傳記、小說、劇作、文論若干分卷。其中包括了原版于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原野集》《市長張鐵民》《和谷詩選》《1983安康大水災》,作家出版社的《柳公權傳》《還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遠行人獨語》《國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無憂樹》,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野生地》等,反映了作者四十多載文學寫作收獲之概貌。
和谷 ·文學評論 ·16.5萬字
全書共分五輯,第一輯是《古文品讀》,第二輯是《洋文筆記》,第三輯是《書畫欣賞》,第四輯是《淘書隨筆》,第五輯是《序跋絮語》。通過對古今中外經典著作的賞析,窺探文學背后的人性和人品。
張澤勇 ·文學評論 ·18.8萬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個瞬間》一書收入作者俄國文學相關的散文十四篇,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個瞬間》《追尋契訶夫的足跡》《穿透時空的托爾斯泰》《茨維塔耶娃的布拉格》《納博科夫與蝴蝶》等,涉及到俄羅斯十九、二十世紀的多位經典作家的生活與創作。作者以學術研究和文學翻譯中發現的好素材作為散文隨筆的寫作對象,用較為自由、較多感性的筆觸來討論比較學術性的話題,使得這本散文選兼具趣味性、可讀性與知識性,拉近了中國讀者與俄羅斯文學、中國文學與俄羅斯文學的距離。十四篇散文均曾單獨在《人民文學》《譯林》《長江文藝》等知名刊物上發表。
劉文飛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本書旨在比較研究文化學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產生過重大影響,至今仍不失啟發和指導作用。陳序經運用西方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的理論,提出了關于文化的根本觀念,并以此為基點,對當時中西方文化問題上的三個派別,即主張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主張復返中國固有文化的、主張折衷的,作了介紹和研究,從而探討中國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毛積孝 ·文學評論 ·7.3萬字
本文從公元前文學精品,中世紀文學精品,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精品,十九世紀文學精品四個部分講述了世界現代文化發展概論。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9.5萬字
哥倫比亞現代文學精品,巴西現代文學精品,墨西哥現代文學精品,拿大現代文學精品,美國現代文學精品等美洲地區國家現代文化大作。文學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與社會、政治以及哲學、宗教和道德等社會科學具有密切的關系,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特定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文學的功能是以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是用具體的、生動感人的細節來反映客觀世界的。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7.6萬字
《李國文說三國》在原有的李國文評《三國演義》篇幅基礎上,減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觀想洞見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國演義》是國粹經典,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歷史小說,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著名當代文學作家李國文以一個文人的身份,用文學折射歷史,用人物輻射時代,用過去映照當下,評書而不拘泥于書,說史而不局限于史,對當代文壇、社會、民族有感有悟有話說,可見知識分子之氣節與社會責任感。第二冊《蕭蕭故壘》,針對《三國演義》41-80回的內容,一回兩評,言之有物,見解新穎,博引《三國志》《后漢書》《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文獻,以史實為依據,在各家觀點基礎上發表獨特見解,對讀者了解真正的歷史有很高參考、引導價值。行文洗練文雅的同時,兼顧口語、俚語的運用,在輕松有趣的閱讀氛圍中,滲透歷史文學,傳播中華文化。插圖以《遺香堂繪像三國志》(明末黃氏刻本)及《第一才子繡像三國志演義》(清初)穿插選排,以經典繡像版本插圖讓讀者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2.4萬字
柳亞子,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人,我國著名詩人,南社創始人。柳亞子一生中寫下了大量聲情激越、意氣風發的詩篇,計有詩7000余首,詞200首。柳亞子重視文學的思想性,他反對嘆老嗟卑的個人主題的吟詠,也反對批風抹月的流連光景之詞,中國近代詩歌發展史上,他的詩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書精選了柳亞子的古體詩百余篇,并對每首詩進行了注釋,同時還對詩詞的出處及創作背景進行介紹,使讀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詩詞作品,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作品了解詩詞的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
邵盈午 ·文學評論 ·12.8萬字
《李國文說三國》在原有的李國文評《三國演義》篇幅基礎上,減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觀想洞見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國演義》是國粹經典,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歷史小說,堪稱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著名當代文學作家李國文以一個文人的身份,用文學折射歷史,用人物輻射時代,用過去映照當下,評書而不拘泥于書,說史而不局限于史,對當代文壇、社會、民族有感有悟有話說,可見知識分子之氣節與社會責任感。第三冊《星落秋風》,針對《三國演義》81-120回的內容,一回兩評,言之有物,見解新穎,博引《三國志》《后漢書》《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文獻,以史實為依據,在各家觀點基礎上發表獨特見解,對讀者了解真正的歷史有很高參考、引導價值。行文洗練文雅的同時,兼顧口語、俚語的運用,在輕松有趣的閱讀氛圍中,滲透歷史文學,傳播中華文化。插圖以《遺香堂繪像三國志》(明末黃氏刻本)及《第一才子繡像三國志演義》(清初)穿插選排,以經典繡像版本插圖讓讀者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2.3萬字
本書不是考證《水滸傳》的作者、成書年代、故事演變、版本差異等問題的高頭講章式的學術論著,而是立足于《水滸傳》現有文本,以水滸人物為對象,選取一些具有意義、疑義、爭議、趣味的話題展開評述,對人們耳熟能詳的水滸人物做出合乎情理又讓人耳目一新的解讀。其中既有對梁山人物的行事與形象的品評,對梁山人物的才干(不僅是武藝)、戰功、性格與排名之間的反差的闡釋,又有對《水滸傳》傳達的某些陳腐價值觀及殘忍嗜殺一面的挑剔,對《水滸傳》的故事情節編排亮點及藝術缺陷的分析,還有借由梁山聚義故事引申出的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風俗、人物遭遇的感慨。全書有解析、有論證、有考證,見解獨到,既具有學術著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又具有知識讀物的可讀性、趣味性,有助于人們更加深刻、全面地閱讀、品鑒、理解“妙絕千古”、快意恩仇的水滸世界。
冰云 ·文學評論 ·19.5萬字
本書所選詩詞篇目均為各個朝代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涉及自然、抒懷、歷史等各種主題,以此為解讀基礎,李元洛教授不僅詳盡解釋了詩詞的含義,而且深入聯系實際,串聯廣博的文學知識,文字優美通透,融會貫通,旁征博引,讓讀者讀一首詩而知更多詩,讀一首中國古詩而知世界文學。
李元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郭茂倩 ·文學評論 ·13.5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以武行俠的故事的書。全書共分九章,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縱向梳理俠之觀念的形成,探討唐宋以迄于20世紀武俠小說的發展;二是橫向探討武俠小說中行俠的手段、主題、背景及過程。全書將小說形態學的研究與文化發生學的探討相結合,是一部視野廣闊、研究扎實的武俠小說研究著作。本書1992年初版,從初版到現在,中文版已是第6個版本。這本書是陳平原學術著作中的暢銷書。英文版已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白俄羅斯文版入選“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
陳平原 ·文學評論 ·18.5萬字
從嬌娜、青鳳、阿寶,到細侯、江城,這些聊齋女子,或“煙視媚行”,或“嬌波流慧,細柳生姿”;或“弱態生嬌,秋波流慧”,她們有勇有才有智。《聊齋志異》本身作為規則的文言文,卻為何可以流傳這么久?這些故事的魅力究竟何在?隨著近幾年聊齋電視劇的改編翻拍,阿寶、小翠、連城,這些名字從不斷人們口中提到。那么她們在原著中是怎樣的形象?她們的悲歡離合究竟是怎樣的?這些女子有著怎樣傳奇的故事和與眾不同的品格?這些女性并不是一個個單薄的書中人物,不管是花妖狐媚,還是精靈仙子,她們都是活生生,有著自己獨立人格魅力的奇女子,甚至是和當代女性有著一定的相似處。通過對原著細膩而夾雜新意的娓娓敘述,再以當代女性角度對這些女性形象一一予以分析,力求融入那份古典的情懷中,體味那份感動與真實。
胡狼拜月 ·文學評論 ·14.2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韓喻編著 ·文學評論 ·7.1萬字
《鐵未銷集》作者是一位愛書人、讀書人,數十年閱書無數。集中收錄了作者平日讀書之后的一些思緒碎片,知己之論,書評推介等,文字內外,都能看出作者與書、與社會思想的碰撞火花,精致的文字中蘊含了睿智的因子,也可見出作者的一些新觀察視野。文筆清簡而沉郁,內容博洽而通融,書里書外、物事人情,都能以文字見分曉。一冊在手,游目馳懷,信可樂也。
理洵 ·文學評論 ·7.8萬字
李劼《木心論》(OnMuXin’sSelfEnlightenment),同時想到的乃是:這天底下,能夠如此暢談文學的,不知還能有幾個。上篇《木心開屏,美在洞見》。木心講學講出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洞見,猶如一片片美麗的花瓣。靜觀如孔雀開屏,雍容華貴;動察如天女散花,紛紛揚揚。下篇《遙應李耳,堪比但丁》。木心最出色的散文足以與《道德經》媲美,作為詩人的木心,乃中國的但丁,是一顆中國式文藝復興的啟明星。
李劼 ·文學評論 ·5.3萬字
一把經典名著的入門之鑰,一場現代婚姻家庭的反思之旅!本書是作者對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讀書心得和個人闡釋。作者圍繞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一名句出發,按原著的情節順序梳理了書中各個家庭的關系,分析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結合諸多學者的評論,對托爾斯泰在本書中展現的婚姻觀、家庭觀、貴族觀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力圖跳出傳統的解讀視角,從家庭社會學的角度對這一經典文本做出新的闡釋。
林鵠 ·文學評論 ·9萬字
《木心逝世三周年紀念專號》共分四輯,每一輯篇首,我們再次披露木心遺稿中的若干短句和段落,與專號中的眾聲喧嘩構成有趣而富深意的對照。本專號選用的圖片也大致是此前從未發表的。輯一,收入木心先生講述的遺稿一篇《我的〈九月初九〉》。輯二,談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與夏承燾、茅盾的關系,與讀者的故事,尋訪杰克遜高地木心故居,以及《再見木心》紀錄片試映會實錄。輯三,集錄童明、巫鴻、李劼、楊澤、曹立偉諸文,李劼說:“木心的溘然謝世,無意間讓文學諾貝爾獎……喪失了領受一個自屈原、李白、杜甫以來最詩意盎然的中國詩人加冕該獎的機會。”輯四,陳丹青紀念木心逝世三周年的一篇文章《杰克遜高地》,以及在木心故居紀念館開館儀式的發言等。
劉瑞琳主編 木心作品編輯部 ·文學評論 ·15.1萬字
本書講述了紅樓是文學界的斷臂維納斯,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本書作了最全面的紅樓人物解讀,如金陵十二釵為何能成為紅樓中最經典的人物,賈母有著怎樣的用人原則,襲人除了賢惠還有什么,并對紅樓的主角,配角,打醬油路過的角色一一解讀。那些紅樓中的經典橋段,人物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再現眼前。
瀟妃燕 ·文學評論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